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基本情况1二、项目业主简介1三、编制依据2四、研究内容3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六、简要结论4第二章项目研究综述5一、研究背景5二、研究目的5三、改造实施基本原则6第三章工程实施必要性8一、重庆经济发展现状8二、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现状26三、重庆市铁路网现状28四、拆迁工程实施的必要性29第四章工程实施的可行性38一、重庆市铁路建设规划38二、环境评价42三、建设内容及占用土地60第五章征地拆迁方案61一、概述61二、基本情况61三、征地拆迁补偿方案65五、相关意见99第六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评价100一、项目总投资估算100二、项目财务效益评价103第七章社会效益评价114一、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114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15三、社会评价结论115第八章结论及建议116一、主要结论116二、项目建议116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二)建设地址项目涉及到北碚区、涪陵区、合川区、沙坪坝区、渝北区、高新园、经开区、江北区、长寿区、南川区、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潼南县等14个区县及地区。(三)项目建设业主重庆市地产集团(四)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将对兰渝铁路(含铁路枢纽站用地)、遂渝二线、南涪铁路、襄渝二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利铁路沿线等相关地区进行征地拆迁,涉及土地总面积35264亩。(五)项目拆迁进度安排设想2008年7月2009年12月(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816910万元;项目资金由业主自筹264449万元,通过银行贷款552461万元。二、项目业主简介重庆市地产集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渝府2002211号文)的事业单位,注册资本金20亿元,实行企业化管理。重庆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渝编200310号文批复重庆市地产集团内设机构9个部,核定事业编制88名,其中领导职数8名(2正6副),处级领导职数19名,经费渠道自收自支。集团的主要宗旨是为政府的土地储备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和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提供服务。具体工作是负责建设用地的征用,进行土地收购储备和开发整治,集中统一供应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办国家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为实现全市范围的耕地“占补平衡”提供耕地资源;办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成立地产集团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土地进行统一储备整治,有利于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和土地供应方式,增强市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确保土地出让中的政府收益;有利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利于完善新一轮旧城改造的运行机制,实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编制依据(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重庆市铁路交通总体规划;(四)关于加快重庆铁路建设问题的会谈纪要(2005、2008);(五)业主提供的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土地、自然条件等基础性资料;(六)该项目适用的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法规等。四、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在拆迁控制性规划方案基础上,编制、比选和优化项目建设方案;(3)制定详细的投资发展计划,统筹项目的资金平衡问题;为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配合工程的实施进度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在满足项目实施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金成本最小化;(4)求解工程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并针对关键因素对工程财务指标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有效地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5)在工程效益评价(含经济、社会、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基础上,总结工程投资的可行性,对工程整体实施提出建议。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备注1拆迁面积亩352642项目总投资万元8145613资金筹措万元814561其中企业自筹万元244449银行贷款万元5701124土地出让收益万元8388905土地开发总成本万元8145616利润总额万元243297贷款偿还期(含建设期)年10含2年建设期六、简要结论项目投入总资金816910万元,资金由业主自筹264449万元,银行贷款552469万元,资金来源充足,贷款条件符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项目市场好,风险低,具有实施的可行性。本工程实施后能使重庆的铁路交通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为重庆和周边地区的人才和物资流通提供便利,还能扩大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工程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拆迁后居民的安置问题和拆迁中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合理的拆迁维护了拆迁居民的基本权益,同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第二章项目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重庆市正在向西部及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发展。重庆市要在未来8年中用944亿元加大交通基础建设。目前,重庆市已进入铁路建设高峰期,加快铁路建设对于强化重庆对外运输大通道,提升重庆铁路枢纽地位、促进沿线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8年,重庆市内陆续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南涪铁路等6条铁路项目,以上项目沿线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将成为工作的重点。二、研究目的在项目启动之初,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简要之,包括全面策划项目的建设过程;对项目建设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制定、比选和优化多种建设方案;通过筛选最优的建设方案,继而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项目现金流的平衡问题,降低项目的资金风险;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通过投入产出估算,设计项目的融资方案,从而指导各阶段的建设工作。基于上述目的,本报告将对重庆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地策划,通过分析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现金流平衡、经济效益等内容,最终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对本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做出判断。三、改造实施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突出政府主导、责任主体;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有效发挥大的产权单位作用;推行土地整治储备及净地出让,引导开发企业后期介入。(二)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民生为重,着力做好居民的拆迁工作;注重“五个结合”,实现“一个整合”,即房屋拆迁与“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庆市土地控制性详规有机整合。(三)坚持突出重点、成片拆迁的原则采取“点线、片”结合,重点突出“成片拆迁”的方式,以“点”求突破、除障碍,以“线”为“线索”,改“线状”,成“片”换空间。率先拆迁铁路沿线、铁道周边的房屋。(四)坚持依法拆迁、妥善安置的原则规范审批程序,严格依法有序拆迁;坚持异地安置、货币安置为主,主地安置、现房安置为辅,确保物权人合法利益。(五)坚持科学规划、效益平衡的原则以工程为载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完成房屋拆迁,居民安置并实施道路整治,跟进基础条件、加强环保节能意识,科学规划、推行净地出让;整合资源,以区为主、综合平衡,追求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六)坚持拓宽渠道、多方融资的原则采取区级财政投入、平台融资、项目招商、大的产权单位自筹、争取市级优惠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扩宽筹资渠道,计入改造成本。(七)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理顺工作职责,建立区、部门(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科学运行机制,形成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协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格局。(八)坚持正面引导、保障稳定的原则营造舆论氛围,深入宣传发动,争取群众理解,调动各方参与;切实解决拆迁、安置、补偿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第三章工程实施必要性一、重庆经济发展现状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介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东邻湖北省、湖南省,南连贵州省,西接四川省,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2007年,重庆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一)综合初步核算,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图31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1210847685901031512151560501015020250303504045019719819202012020320420520620702040608010120140160180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图32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33331704063708244736074030201000102030405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表31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指标比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47食品141烟酒及用品24衣着5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9交通和通信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6居住552007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二)农业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种植业42384亿元,增长141;畜牧业31130亿元,增长09。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378591万亩,比上年增长10,粮食平均亩产30320公斤。油料种植面积39442万亩,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64936万亩,增长37。2007年粮食总产量114801万吨,比上年增产261。蔬菜产量94521万吨,增长64。油料产量4377万吨,增长86。鲜蛋产量3974万吨,增长77。牛奶产量861万吨,增长32。肉类总产量17853万吨,增长10。表3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粮食(万吨)114801261蔬菜(万吨)9452164油料(万吨)437786鲜蛋万吨397477牛奶万吨86132生猪出栏数万头20011312牛出栏数万头574050羊出栏数万只3495209肉类万吨1785310猪肉万吨1407110(三)工业和建筑业2007年工业增加值15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406亿元,增长251;产品销售率978,下降06个百分点。图33直辖以来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13168164137121031052118014048020406080101201401601971981920201202032042052062070501015020250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表3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工业增加值123406251大中型企业82888187国有控股5914820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41807209重工业81599274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7471134集体1199244股份合作制509277股份制84020236外商及港澳台24792285其他54154212007年汽车产量7080万辆,比上年增长362,其中轿车4180万辆,增长589。摩托车63825万辆,增长199。表34200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主要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原煤(万吨)271165132天然气亿立方米500159发电量亿千瓦小时35196264钢材万吨43657139铝材万吨8113200水泥万吨281992110化肥万吨15420183汽车万辆7080362轿车万辆4180589摩托车(万辆)63825199卷烟(亿支)4260049啤酒(万千升)764975冰醋酸(万吨)345376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74,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5963亿元,增长391;实现利润23783亿元,增长452;总资产贡献率116,上升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4689元/人年,增长353。2007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581亿元,增长224;上缴税金3351亿元,增长278。(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231162亿元,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84990亿元,增长350。城镇投资297180亿元,增长297;农村投资18972亿元,增长183。图34直辖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319028925832292902171724560501015020250303501971981920201202032042052062070501015020250303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24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渝东北翼完成49427亿元,增长334;渝东南翼完成23433亿元,增长3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第二产业投资108508亿元,增长435;其中工业投资105874亿元,增长4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35。第三产业投资201667亿元,增长227。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2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5。其中,交通投资23456亿元,工业投资22027亿元,城市拆迁及旧城改造投资6206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70和20。(五)国内贸易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分城乡看,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965亿元,增长199;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01亿元,增长170;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257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8619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574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930亿元,增长120。图35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14090143184779879195138154020406080101201401601801971981920201202032042052062070240680120146018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7,通讯器材类增长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98,汽车类增长321。(六)对外贸易与经济2007年进出口总额7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出口4508亿美元,增长344;进口2937亿美元,增长386。机电产品出口3021亿美元,增长336,占出口总量的670。图366直辖以来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47513593841727236027448746604020020406080101971981920010203204205206207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0个,合同金额40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85亿美元,增长560。实际利用内资43003亿元,增长442。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完成营业额206亿美元,增长283。新派劳务人员5270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073人。(七)交通、邮电和旅游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04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9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718,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279。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4997023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完成旅客运输量7718692万人次,增长261。表352007年客货运输量指标运输量比上年货物(万吨)4997023167铁路20509025公路4201100159水运590437298航空396467旅客(万人次)7718692261铁路217080564公路7331600260水运13660639航空33406392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33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7;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04923万人次,增长292;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42万吨,增长193。集装箱吞吐量4997万标箱,增长248。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449万辆,增长9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41万辆,增长143,私人轿车保有量1629万辆,增长321。全年新注册汽车1184万辆,增长211。其中,新注册轿车569万辆,增长29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22亿元,增长198;电信业务总量35059亿元,增长3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31万户,比上年减少2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769万户,比上年新增1123万户。电话普及率677部/百人,增长62。互联网用户1693万户,增长204。全年接待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增长283。其中,入境游客76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2亿美元,分别增长263和238;国内游客8009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365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86。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57万人次。(八)财政、金融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7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270亿元,增长393,占财政收入的56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256、364、506、311和91。2007年地方财政支出110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6973亿元,增长295。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城乡社区事务分别支出12281亿元、13598亿元、3365亿元和95561亿元,增长389、227、565和44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355亿元,增长224。图37直辖以来地方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0200400600800100012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66236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815亿元,增长95。本外币贷款余额519708亿元,增长17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257亿元,增长600。表3662007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指标年末数(亿元)比年初本外币存款余额666236192人民币存款余额657668191企业存款1997713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2281595本外币贷款余额519708170人民币贷款余额513169170短期贷款15971257中长期贷款322070346个人消费贷款84257600全市拥有证券经营机构66家,证券营业部65家。境内上市公司30家,总股本11611亿股,比上年增长331;股票总市值159314亿元,增长21倍。境内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637亿元,增长803。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机构27家,保险从业人员455万人,比上年增长195。保费总收入12468亿元,增长3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10亿元,增长369;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117亿元,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8041亿元,增长357。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其中,财产险赔付1844亿元,增长526;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462亿元,增长273;寿险给付1220亿元,增长15倍。(九)城市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54公里,新建桥梁31座。新增公共交通车955辆。新建供水管道121公里,新建园林绿地1207万平方米。新增综合供水能力135万吨/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0和715。商品房施工面积10578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3;竣工面积225307万平方米,增长13。商品房销售面积355292万平方米,增长594;销售额96731亿元,增长913,其中住宅销售额85673亿元,增长104倍。(十)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56所,中等职业学校341所,普通中学1361所,小学7990所。全市研究生招生113万人,在校321万人,毕业075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317万人,在校4137万人,毕业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019万人,在校4941万人,毕业125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6493万人,在校18344万人,毕业5269万人;小学招生3489万人,在校23845万人,毕业462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19万人,在校118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数5526所,职业技术培训结业生数1907万人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083,大学毛入学率230。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17。新组建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其中国家级中心5个。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全年授权专利4994件,增长8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4件,增长439。全年下达9个重大专项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5家,高新技术产品362个。签订技术合同3770项,增长406,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982亿元。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件,增长118;著名商标279件,增长81。(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市有博物馆18个,档案馆48个,文化馆41个,艺术表演团体95个。公共图书馆43个,藏书85847万册。出版发行报纸58980万份,各类期刊4560万册,图书10180万册(张)。有线电视用户4307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26,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8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0。年末卫生机构24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4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43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4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0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6万人,注册护士239万人。180717万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增长14倍。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230万人,占总人口的385。全年获国家级比赛金牌7枚。(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增加5006万人。城镇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01,上升0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3,下降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8,上升04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40。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22084万人,平均工资23098元,比上年增加3883元,增长2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5元,增长185。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0907元,增长177;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99元,增长141;人均财产性收入249元,增长290;人均转移性收入2999元,增长170。城市人均消费支出10876元,增长15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0。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8平方米。图38直辖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单位元、101813912916460712756185020406080101201401601971981920201202032042052062070240680120146018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22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59元,增长190;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640元,增长215;人均转移性收入266元,增长4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7元,增长146,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204、38、119、173和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图39直辖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单位元、14642319135664423119210501015020250303504019719819202012020320420520620705010150202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8084万人,比上年增长20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467万人,增长110;参加失业保险19665万人,增长19。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610万人,增长20。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8332万人,增加204万人,增长25;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7185万人,增加6756万人,增长157倍。(十三)移民与扶贫全年完成库区移民安置517万人,累计搬迁库区移民1074万人。还建各类移民安置房屋1309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1392户库区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引进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116个,资金6080亿元。实施移民技能培训262万人,市外输出移民劳务工208万人。消除库区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2963户,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中3242人实现了就业。全年完成动态移民投资1422亿元。全年扶贫项目扶持农户人数344万人,绝对贫困人口由53万人减至50万人。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595亿元,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5300公里,异地扶贫搬迁4335户,生态移民搬迁2486户。201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十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2007年末耕地面积22391万公顷,比上年净减少287199公顷。全年耕地面积开发增加213762公顷,复垦增加23649公顷,整理增加271530公顷,其他增加139公顷;生态退耕减少24604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22519公顷,灾毁减少19115公顷,建设占用减少488084公顷,其他减少20520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6402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83。年平均降水量124110毫米,增长335。年末5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258亿立方米,增长395。整治病险水库214座。新造绿化林地6万公顷,增长17倍,完成造林面积90公顷,增长17倍,新增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森林公园6个,森林覆盖率为320。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5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38种,水资源矿产2种。初步探明各类矿产地917处,其中中小型规模以上的394处。探明各类矿产地中,金属矿产地417处,非金属矿产地500处,其中煤炭矿产地359处。2007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289天,比上年增加2天。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65毫克/立方米、0044毫克/立方米和0108毫克/立方米。全年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天数的比例分别为950和50。酸雨频率为663,上升95个百分点。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均满足类水质标准。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197人,比上年下降7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53人,下降220;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805人,下降52;煤矿百万吨死亡764人,下降178。全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331人死亡,下降6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926人,下降145。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70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7468万公顷,绝收742万公顷。二、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现状铁路对于国家战略是极其重要的,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年孙中山就曾制定了构筑中国庞大铁路网的详尽计划。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于铁路建设还是很不够重视,这是非常堪忧的。目前应该重新将铁路列为整个经济建设的核心,迎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1881年,我国建成第一条自己设计施工的铁路唐胥铁路。从此,拉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百多年来,我国特定的国情使得铁路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国土开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以及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始终处于骨干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不足八万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修建铁路约为1300公里。尽管已开始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与上个五年计划时期相比,已是成倍地加大了铁路建设规模,五年拟建17万公里,年均3400公里,算得上是令人振奋的“大提速”。但这样的年均建设里程,还不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年平均建设量的1/3。从2006年起,标志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进入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之年。2006年18月,铁路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82227亿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倍。目前,我国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正全面展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京沪线全面完成电气化施工改造任务,电力机车牵引定数从5000T提高到5500T;上海南站开通运营。2006年8月23目,我国首座全长20KM的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双线开通,标志着兰新铁路兰州一武威南二线铁路建成通车。2006年9月L目,郑徐段电气化、胶济线电气化、西安北环线建设如期完成。郑徐段电气化开通后,提高了牵引定数,延长了机车交路,扩充了运输有力,优化了路网结构。西安北环线的建成,有效疏解了西安枢纽压力,提高了陇海线通过能力。京沪、沪杭、胶济、郑徐和浙赣等主要干线电气化开通运营后,直通货物列车牵引重量胶济、浙赣线按4500T、其他线按5000T贯通,实现繁忙干线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了路网整体能力。以上铁路的开通其意义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在地缘政治上更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的铁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萧条状态,面临高速公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人们普遍认为铁路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事实上,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还非常落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铁路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是其他交通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中国铁路决没有到走下坡路的时候,恰恰相反,它应该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伴随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走向一个真正的强大工业国。国家应该像支持国防建设一样全力支持铁路建设,将铁路重新列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三、重庆市铁路网现状重庆已直辖11周年,去年重庆境内铁路通车里程已达1209公里,是1997年重庆直辖市成立时的2倍;进出重庆的铁路干线,从3条增至6条。重庆目前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等电力化铁路干线和达万铁路,另还有地方铁路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和万南铁路万盛至南川),在建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等。重庆虽有长江航运之便,公路建设也完成了“8小时重庆”工程,但铁路快捷安全、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占地少、污染小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重庆直辖市成立10年来,达万铁路、渝怀铁路和遂渝铁路先后建成。如果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通车,带动重庆成为西部首屈一指的工业城市,那么今天铁路的发展则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然而,现在重庆铁路通车里程仅有1200多公里,今后几年必须加快铁路建设,以降低物流成本。铁道部大力推进重庆路网建设,有助于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成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图310重庆交通网络图四、拆迁工程实施的必要性(一)重庆市拆迁安置背景拆迁安置是现阶段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道路修建及旧城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农民与城市居民与拆迁安置结上了不解之缘。目前,重庆市的整个征地拆迁工作,受全国宏观大环境的影响,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道路建设,其征地拆迁工作均存在巨大困难,以至产生了一些“钉子户”。归结起来,当前和重庆市征地拆迁工作现状如下1、城乡分割,城房、农房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与人的身份因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存在而划分为城里人和农村人一样,同一片区,同一条街,甚至同一幢楼房的房屋也要根据其土地取得的性质不同,划分为国有土地的城房和集体土地的农房。城房拆迁按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赔付,由区房管部门负责完成;农房拆迁按照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和重庆市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进行征地补偿安置,由区县国土部门负责完成。与历史上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巨大的剪刀差一样,城房、农房也同样存在巨大的赔付标准剪刀差。这样,同一片区、同一地块、同一楼栋,因城房、农房巨大的二元结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给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带来尖锐的矛盾和巨大的房屋拆迁困难。2、“先拆迁,后安置”已成为征地拆迁工作难以甩掉的羁绊先拆迁,后安置,就是旧房已去,新房未建。即先拆除旧房,再向被拆迁户开据拆迁证明,最后,被拆迁户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开据的拆迁证明,视政府安置房建设进度情况,按照拆迁顺序依次选购安置房屋。然而,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其所涉及到的房屋拆迁,均应该是先安置,后拆迁。但是,实际拆迁工作中,由于城建发展速度太快,安置房建设速度跟不上,旧房拆迁户分户数量过大,安置房建设历史欠帐太多等诸多原因。无论是铁路拟建区县,还是重庆市内其它区县,均存在着安置房建设总是滞后,总是不能满足和达到先安置,后拆迁要求的现象,这既给政府拆迁工作带来麻烦,影响拆迁和城建工作效率,又增大城市建设成本,更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同时,还给被拆迁群众带来事实上的实际生活困难,有的甚至是让拆迁户长期用生活费交房租。于是,少数不理解的被拆迁群众戏称政府拆迁工作人员是组织拆迁时,将安置房允诺得到光彩照人,而实际上却是很长时间内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所以,从本质上严格说来,“先拆迁,后安置”,是拆迁工作中的一个大忌,也是各级政府能甩掉就应千方百计甩掉的一个拆迁工作羁绊。3、拆迁政策落后于拆迁实际工作需要拆迁工作,面对千家万户、纷繁复杂、变化无常。而现有的拆迁政策又已经出台多年,在一定程度上早已不适应当前变化了的拆迁工作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重新调研,及时出台新的政策,以满足拆迁工作的实际需要,确保拆迁政策不缺失,并能符合当前的拆迁工作客观实际。如某区的现行征地拆迁政策某区府发2005119号文件明确规定“今后,我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每两年由区统计局会同区国土局等部门依法编制,送区人民政府审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而该年产值标准连同2005119号文件,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却至今未作调整,急需调研调整标准和出台新的操作性更强的文件。又如部分征地(零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现行政策规定,因无安置房、无门牌号而不能上户进入社区,造成一些零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军难、入学难、办理低保等各种社会保障难,也急需政府调研出台新政策,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以让零星征地农转非人员办事不再难。4、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影响拆迁工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项目建设用地多年征而不用、征而不拆,时限太长,政策变迁过大,导致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被拆迁群众坚决要求将征地拆迁政策统一到现行政策上来。用现行政策统一同一街镇、同一时段实施拆迁的不同时期征地的新旧项目、重大项目与一般项目之间拆迁户的拆迁奖励标准、构附筑物赔偿标准等,避免政策差异影响征地拆迁工作,给社会和谐埋下不稳定的隐患。5、拆迁安置房建设诸多问题急待解决拆迁安置房集中连片修建,且在拆迁安置户的一片催购声和政府巨大的拆迁安置压力下被动推进,争时间、抢速度,加之建设成本低,普遍忽视高压线路、小区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路灯、市政环卫设施、农贸市场、公交车站、车库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质量、建设安全、前期物业管理等工作,给安置房的建设和前期使用管理带来先天不足的困难。同时,拆迁安置房居住人口通过拆迁安置置换后,优质人口走了,留下经济实力和技能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文明礼仪程度等综合人口素质相对较差的“拆迁族穷人”,长时期让这些人集中连片居住,这将会给今后的社会管理、和谐社会构建增加不小的难度。最后,炒买炒卖拆迁安置房指标,即炒买炒卖拆迁安置证明的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制止,也将会给政府留下不小的后遗症。6、缺少大建设、大拆迁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重庆市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道路建设、大拆迁,为明天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作量的积累。然而,重庆市目前整个社会在为支持、配合大建设、大拆迁营造社会舆论氛围方面却还需要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所以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让它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参与、支持、配合重庆市的道路建设、大拆迁。真正做到集全民之智,举社会之力搞好重庆的道路建设、大拆迁。(二)拆迁纠纷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近几年来在旧城改造、道路建设中涉及的拆迁与安置纠纷,因城市房屋拆迁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由于拆迁管理工作不到位、拆迁补偿标准确定机制不完善、行政裁决和强制执行不规范、适合被拆迁人需求的中低价位房屋供应不足等原凶,引起拆迁纠纷。拆迁纠纷导致了拆迁矛盾的激化,从而出现大量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直接后果就是破坏社会稳定。可以说,当前房屋拆迁纠纷已经成为除就业以外最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冈素。1、拆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1)拆迁人在拆迁工作中自身原因造成的拆迁安置纠纷。拆迁工作是政策性极强,群众最敏感,经济利益最突出,社会反映最强烈,是集责、权、利一体的一项工作。由于拆迁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致使拆迁矛盾激化,引起纠纷。(2)安置房屋质量问题造成的上访。近年来,随着拆迁安置用房日益增多,对安置房屋的质量问题的投诉也日渐增多,问题多集中在施工质量,如墙体裂缝、管道及屋面漏水,也有少量的面积计量问题,由此造成上访。(3)积淀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在拆迁中,经常碰到一些年代较长但无产权证的房屋,多年的违章建筑或早已过时的临时建筑,随意破墙开店实际已作为营业用房,房屋产权不明或房屋具有纠纷。这些原本不该由拆迁解决的问题,被拆迁人却往往希望通过拆迁来解决。(4)拆迁人对拆迁的期望值过高或对政策有误解。在老城区的一些被拆迁人中,怕拆迁的心理大量存在,他们寄希望于拆迁来改善住房条件,但又拿不出钱也不愿出钱。因此,遇上拆迁就表现出不愿拆迁和不愿配合的情绪。有的对拆迁政策不了解,甚至有误解;对拆迁补偿安置抱过高的期望值,一旦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严重失衡,从而抵制拆迁;还有部分“钉子户”想发拆迁财,提过高要求,不达目的不搬迁。2、积极热情、谨慎、审慎处理拆迁安置纠纷,应采取的对策及做法1民主决策,做好城市发展规划。2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实施政府拆迁铺平道路。3制定出台一套有利于依法和谐拆迁的配套政策,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拆迁难问题。4理顺关系,由政府主导拆迁。5补偿应能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6创新思路,讲求科学的拆迁方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拆迁。(三)拆迁的必要性1、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能够促进重庆经济发展重庆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过去建设用地都是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划拨,重庆主要用地有政府部门单位用地、国防用地、工业用地、商业集中供给地、城市居民地、交通用地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后,政府对城市用地的使用进行了多项改革,取得了成绩。主要大型工厂企业已逐步搬出主城区,城市主城区土地类型内已逐步转换为以商业、居民住房用地为主,政府及其它辅助机构用地为辅的用地形式。但由于过去城市规划较早,原有道路及住房等用地利用率较差,原主城区工业用地通过开发已逐步转换为商业及居住用地,但随着重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结构的调整,重庆和周边地区的往来不断增多,物资和人才流动量不断加大,现有的交通道路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因此,修建新的公路和铁路势在必行。“要致富,先修路”,修建道路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进行铁路的建设,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会大幅度提高资源的流动频率。待建的铁路沿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受交通运输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铁路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沿线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高效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降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带动沿线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建设,带动重庆地区的发展;形成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便捷的运输通道,能大大缩短两地间的时空距离,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促进西部地区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社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能带动重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是地方经济的一项重大工程,铁路的修建,为重庆各个区县招商引资及资源往来、人才流动提供了新的途径,打好了必备的基础。项目投资量大,能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当地建筑业、房地产业、景观、交通、商业等;能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3)项目的实施势在必行铁路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加快物质的流动,缩短空间距离,所以铁路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加快铁路项目的建设进度,缩短铁路的修建路线,减少原材料的用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部分铁路沿线的房屋拆迁是势在必行的。房屋拆迁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经过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拆迁的质量和速度,只有经过统一规划的拆迁才能使其对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拆迁项目的实施能够为铁路的修建提供方便,以保证铁路的顺利修建,所以是势在必行的。综上所述,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铁路建设速度等角度分析,该项目具有实施的必要性。第四章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一、重庆市铁路建设规划2010年前,重庆将开工建设6个项目,铁路总里程850公里,总投资数百亿元。”2008年2月29日,重庆市长王鸿举代表市政府与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签署了关于加快重庆铁路建设会议纪要,重庆铁路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