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3季度_第1页
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3季度_第2页
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3季度_第3页
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3季度_第4页
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3季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目录概要1一、3季度国内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2(一)电信网络能力稳步增长2(二)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迅速2(三)电信业务出现“量收”不同步的增长趋势3(四)电信业市场竞争结构进一步形成4(五)电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改善4二、3季度国内电信运营业的主要特征5(一)电信运营业增长速度回落5(二)新运营商发展态势迅猛5(三)东西部地区的电信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6(四)运营体制改革即将产生深远影响7三、2002年电信运营业主要发展趋势7(一)国内电信业发展环境71电信市场环境的变化72融资环境的变化93电信管制政策环境的变化11四、中国电信业行业监管体制12(一)电信运营体制改革12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世界各国的电信运营体制122我国的电信运营体制改革123第二次电信运营体制改革方案134对第二次电信营运体制改革的评价14(二)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151世界范围内的电信监管趋势152我国电信监管体制现状173我国电信监管体制今后走向18五、入世后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格局18(一)市场准入政策发生变化18(二)外资可能进入的领域和方式21(三)电信业务领域竞争新格局24六、入世后电信运营业发展趋向26七、重点研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运营状况分析32(一)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同比增长32(二)利润总额及其同比增长33(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及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34(四)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及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5(五)入世后的电信运营股走势分析36八、附件38国外电信管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8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概要3季度国内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中国公众通信网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继续稳步增长,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迅速,电信业务出现“量收”不同步的增长趋势,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出现缓慢增长势头,与电信用户的增长明显不同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业务收入增幅下降明显,地方国有的农话收入同比出现严重的负增长。电信业市场竞争结构进一步形成;电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改善。到2001年9月,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3054万公里,其中长途和本地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到319万公里和9864万公里;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达到139668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374亿元,更新改造投资95928亿元;3季度,电信基本用户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2亿户,其中市话用户达到107455万户,农话用户达到64814万户。3季度国内电信运营业的主要特征电信运营业增长速度回落,新运营商发展态势迅猛,东西部地区的电信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运营体制改革即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电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市场监管逐步到位;国内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国际资本市场为电信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电信运营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分阶段的非对称管制,对各类电信运营企业在管理上分层次,经营许可证制度等政策逐步走向成熟,有偿使用电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中国目前原则上不允许外资进入电信运营业,但电信运营业已不是“铁板一块”的投资禁区。入世后中国电信运营业的垄断割据将彻底打破,市场竞争机制将真正形成。中外合资电信运营商将成为市场中重要竞争主体中小企业在入世后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资本市场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重要战场。这要求中国大幅度开放国内电信运营市场,提高电信和网络市场的开放度。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推进电信运营体制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有线电视网、电力网等主体从事网络业务和各类网络服务,鼓励国内电信企业或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电信市场进行资产重组。我们要依法进行电信管制,设立统一的电信管制机构,我国电信管制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应处理好电信管制与市场开放的关系。为此,第二次电信运营体制改革通过行政拆分方式,打破主体固定电信企业,通过行业重组来打破行政性垄断,并通过调整电信企业组织结构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水平以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电信监管也趋向于由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来承担,而不再由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来担当。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2一、3季度国内电信运营业发展现状(一)电信网络能力稳步增长2001年3季度,中国公众通信网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继续稳步增长。截止2001年9月,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3054万公里,其中长途和本地光缆线路长度分别达到319万公里和9864万公里(含本地中继光缆和接入光缆);数字微波139万公里;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94亿门,移动交换机容量达到192亿户,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5868万路端,长途电话业务电路34351万路;无线寻呼系统容量14亿户;公用通信网中数字数据网(DDN)容量达到6859万个端口,分组交换机节点端口数2415万个,IP网路由器端口数74678万,宽带网达到794万个端口。(二)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迅速近年来,电信运营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体现出全社会对电信行业的关注。近几年全国电信运营业投资规模如表11所示表11我国电信运营业各年投资规模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投资规模(亿元)910821055951500741605221953984占社会总投资比重()3964235275375992001年第3季度,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达到139668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374亿元,更新改造投资95928亿元。完成“十五”计划头一年投资目标的70多。各电信运营商2001年第三季度末(9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表12所示。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3表12主要电信运营商2001年9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单位亿元电信运营商名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铁通公司其他公司累计投资规模588585007730733385其中基本建设8691431630733265其中更新改造501674576112注铁通公司投资为估计完成数,中国网通、吉通、卫星通信公司投资额不详。(三)电信业务出现“量收”不同步的增长趋势3季度,电信基本用户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2亿户,其中市话用户达到107455万户,农话用户达到648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091万户,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已经超过固定电话通话时长。帧中继和ATM用户达到67729户,数字数据(DDN)用户418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402万户。无线寻呼业进入成熟期,用户规模继续缩小,累积减少用户6574万户,达到42067万户。各类新业务市场发展迅速。本地电话网上开办和接入的电话信息业务、虚拟用户交换机业务、ISDN业务、INTERNET业务、程控交换机新功能业务、200号业务、300号业务、800号业务、语音信箱、程控电话新功能,移动电话网开办的短信息、WAP等,均具有相当的市场规模与潜力。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出现缓慢增长势头,与电信用户的增长明显不同步。其中,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业务收入增幅下降明显,地方国有的农话收入同比出现严重的负增长。2001年19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44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8亿元。其中,国际通信收入为66亿元。表13主要电信运营商第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完成情况单位亿元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卫星中国网通吉通电信业务收入1211182447897815239401377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4表14第三季度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构成情况电信业务类别固定话音国际通信电报数据移动无线寻呼收入(万元)108923676599051380087983411602218394421比重44562700063604746162(四)电信业市场竞争结构进一步形成进入2001年,在酝酿第二次电信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本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集团公司与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铁路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较小电信企业并存的局面。七大电信运营商在含基础电信业务的多领域展开了不同层次的竞争。从业务经营范围来看,中国电信主要经营长途、市内电话、国际电话和数据通信等业务;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电话和数据业务;中国联通经营除卫星通信以外的全部电信业务;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吉通公司主要经营IP电话和数据通信业务;中国网通主要经营IP电话和宽带IP通信业务;而铁通公司则以铁路线为依托,稳步发展其固定电话业务。从各运营商业务市场占有率来看,到2000年底,全国三个主要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电信为577,中国移动为345,中国联通为77;到2001年9月底,中国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495,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比重分别上升为40、10。在移动通信业务领域,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和用户数量分别占843和735,中国联通为157和265。(五)电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改善到2001年9月,全国固定主线普及率达到1299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22部/百人,千人公用电话028部,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5电话普及率达到244部/百人,83的行政村接通电话,电话村比重达到68。各种新技术、新业务进入农村地区,农村与城市的电信服务差距在逐步缩小。电话普及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电话装机难、修机难、交费难等问题已有明显缓解,公用电话特别是无人值守的公用电话发展迅速。移动通信飞速发展,GSM网覆盖超过330个地区和2000个县市,移动电话实现了即买即通和实时计算、费,省会城市基本开通了“180”服务投诉台、“170”话费查询台,“189”业务受理台,“186”移动电话客户服务中心,设立了用户终端维护中心。分组网和数字数据网覆盖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以上乡镇,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信网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二、3季度国内电信运营业的主要特征(一)电信运营业增长速度回落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电信运营业的增长速度应该维持在20以上,即GDP增长的3倍左右。进入2001年下半年以来,在电信用户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业务收入的增幅已经低于目标值6个百分点。分析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居民消费结构处于调整期,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放缓;通信业务资费平均水平显著降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单位业务价值下降;用户和业务量增幅不同步,并且低于电信资费降幅;缺乏刺激通信消费的新业务增长点(二)新运营商发展态势迅猛目前,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企业展开竞争,各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基础电信业务的几项主要业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垄断”的局面进入2001年下半年以来,在电信用户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业务收入的增幅已经低于目标值6个百分点。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6已经基本打破,尤其对于像IP电话这样的新兴业务来说,激烈的竞争局面更为明显。固定电话领域的新进入者铁通公司本年加大了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地方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也在加紧筹组,完成了1000多万线的交换机容量,组建了29家省级分公司和200余家地市级分公司,与中国电信的互联互通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网通在宽带数据网络的建设运营方面走在了主导运营商的前列,全国骨干网已经敷设完毕,2001年下半年进入了业务应用平台的建设阶段。(三)东西部地区的电信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总体来看,进入2001年电信发展的东西部地区差距继续缩小。从1996年到2000年6月,东西部主线普及率比值由289下降为246,到2001年上半年下降为227;移动电话普及率比值由485下降为308,到2001年上半年下降为276;从1996年到1999年,东部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由6094下降为5601,同期西部占全国比重由1170上升到1497。从1996年到2001年上半年,东部固定电话数占全国比重由6067下降为4892,同期西部由1186上升到1803;东部移动电话数占全国比重由6954下降为565,同期西部由81上升到1758。可见,近几年来西部各省区市信息通信业的发展要快于东部,东西部信息通信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无论是考察总量指标还是个量指标,西部信息通信业的发展速度均要快于国民经济整体。表212001年3季度通信水平地区比较比较指标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主线普及率(线/百人)城市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住宅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每千人公用电话(部/千人)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全国244129918791061028922东部397918971951538037157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7中部180411251718951023621西部14638342005651022569(四)运营体制改革即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电信行业管制逐渐迈上法制化轨道,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基础上,国家立法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正在抓紧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预计明年年中出台。与此同时,由国务院委托国家体改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中国电信运营业进行第二次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也已经尘埃落定。预计从2002年开始,对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进行地域分拆重组的方案将会实施,涉及到的企业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吉通三家,在分拆的基础上进行合并重组,构造新的电信企业集团。到2002年下半年,中国国内将会形成“四大两小”的新市场格局,即实力相当的四大家新电信集团(保留“中国电信”品牌)、新网通集团(保留“中国网通”和吉通品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的两家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信卫星集团公司。与此同时,适应我国正式加入WTO的要求,开放电信服务业贸易已经势在必行。为此,必须遵照国际规则建立独立的电信行业监管机构,强化政府对电信行业的监管作用。有关部门正在拟定设立新的行业监管机构的建议方案,统筹通信网路资源、推动三网融合将是未来行业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能。三、2002年电信运营业主要发展趋势(一)国内电信业发展环境1电信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8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电信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九五”期末电信业务总量达到4066亿元,电信业务收入达2978亿元,约占GDP的38,我国的电信业的增长速度在“九五”期间高出GDP增长速度30多个百分点。电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信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二是电信业务收入继续增长。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进一步刺激了信息通信市场需求,为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前6个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66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上半年电话用户的增长最为引人注目。到6月底,全国新增电话用户51672万户,每月平均新增860万户,用户总数达到281亿户。其中,本地电话新增20177万户,达到164亿户;移动电话新增31495万户,达到117亿户。今年上半年的用户增加量超过1995年以前46年的用户总数,发展规模上了一个大台阶。电话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业务发展长盛不衰,表明我国信息通信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同时也表明我国电信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预计2002年,随着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开放电信所带来的国外资金及竞争的参与,我国的电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电信市场多家运营商参与竞争的局面在去年基本形成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电信竞争已经基本覆盖所有的基础电信和增值业务领域。到目前为止,全国经营互联网的公司已达三千多家。在基础电信领域,七家电信运营商在不同的电信业务领域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很明显的,主导电信企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但市场占有率在逐渐下降;而新兴电信企业则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到今年6月底,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的比重已下降到524,中国移动的比重为376,中国联通的比重为96。市场份额重新划分的趋势明显。目前,移动电预计2002年,随着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开放电信所带来的国外资金及竞争的参与,我国的电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9话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业务,数据业务正在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在长途电信领域,IP电话已大量地分流了传统的长话业务量。16月,IP电话通话在整个长途电信中的比重,已由上年同期的18增长到192;而同期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总时长的比重,则由982下降为808。特别是移动电话的迅猛发展,正在对固定电话形成有力的冲击。目前中国电信长途电话只占市场份额51,在长途通信领域已经初步形成有效竞争,为长途通信价格逐步实现市场调节奠定了基础。市场监管逐步到位电信市场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部省两级监管局面初步形成,开始行使对电信市场的监管职能。随着各地通信管理局的组建完成,目前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协调的电信行业管理机构。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用户利益、促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这些机构的明确目标。在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之后,电信市场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各地通信管理机构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里的统一要求,在网间互联、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清理网吧、开放用户驻地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监管部门还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抓了一批规章政策的拟订、修订工作,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了对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通信监管初步走上正轨。另一方面,国家及时出台了一些与电信市场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出台为电信市场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其他法规如互联网管理条理等法规的出台也促使电信市场的监管更加法制化。2融资环境的变化国内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我国正在致力于建立一整套多层次、适应不同需求、可相互流动的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以保障市场的活跃和稳健发展,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将经历三个阶段“奠基阶段”、“市场化阶段”和“国际化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奠电信市场的监管体系逐步健全,部省两级监管局面初步形成,开始行使对电信市场的监管职能。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0基阶段”,已经基本完成。这个阶段里,在中国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上构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并为将来的市场化、国际化打下了基础。初步构建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制度架构;资本市场发展初具规模;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队伍;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相对独立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建立了一个科技含量较高、富有效率的证券交易体系;证券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对风险的防范、控制水平显著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丰富了金融资产结构,放大了了社会储蓄倾向,从而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递增的资本支持。正是这种有力的资本支持和资本推动,造就了一些业绩卓著、扩张迅速的行业领头羊和科技精英,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电信企业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而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将为电信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有利于电信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实现公司制的改造。国际资本市场为电信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电信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额已累计达到200亿美元,融资金额远远超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总额。电信企业主要的海外融资大事如下1997年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上市筹集资金42亿美元;2000年6月,中国联通公司在纽约、香港整体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565亿美元;2000年11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在香港、纽约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756亿美元,连同1998、1999年两次融资,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总额达到200亿美元。2000年全年通过资本市场共筹集资金1321亿美元,是近年来我国电信运营业在海外融资额最大的一年。当然在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还需要认真研究学习规避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将为电信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有利于电信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实现公司制的改造。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1资本市场风险的各种方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资本市场规则,适应国际资本市场的各种情况。3电信管制政策环境的变化电信运营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正严格的法律监控,是市场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出台标志着电信管理初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随着电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通信法规的出台,涉及电信发展各领域的包括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业务市场准入制度、互联互通规则、电信资源、资费管理办法等将陆续建立或规范。电信运营业的发展纳入了依法行政的法制化轨道。实行分阶段的非对称管制,对各类电信运营企业在管理上分层次非对称管制就是对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营类型的电信企业进行分层次的管制,其目的是防止滥用垄断权利,规模较大的主导电信运营企业借助其规模优势不合理压制新进入的或者是较小的电信运营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电信市场逐步导入竞争的时期,很有必要采取这种管制方式。对于主导通信企业,政府应对其固有的一些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其实现向市场行为的改变;对于新进入的目前还比较弱小的通信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扶植培育政策,在保证行业管制的前提下,给予较宽松的环境。经营许可证制度等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在市场准入管制方面,政府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许可证制度。政府对符合电信业运营条件的企业发放经营许可证,政府可以通过许可证制度来控制市场开放程度及对电信运营企业进行监管。在资费价格管制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电信业务价格的管制,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另外,政府需制定新的包括网间连接和接入网标准在内对于新进入的目前还比较弱小的通信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扶植培育政策,在保证行业管制的前提下,给予较宽松的环境。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2的行业技术标准。尽快制订新的形势下的技术标准,对于规范主导企业行为,引导电信市场竞争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偿使用电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电信资源包括号码、频率、卫星轨道等。资源是有限的,很难以价格来衡量。为促使有限的电信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政府须对电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资源配置,可以采取有偿分配的方法如拍卖等促进电信运营企业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四、中国电信业行业监管体制(一)电信运营体制改革1世界各国的电信运营体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不少国家的电信体制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电信业由以自然垄断为特征的公共部门逐步转向了竞争性的民营部门。各国相继实现电信业的政企分开、国有电信运营企业的股份化、民营化改造、解除管制、引入新的竞争者和电信业的对外开放。从1984年到1996年(欧洲是1998年),整个电信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固定电话,改革的整体方向是放松管制、鼓励和加强竞争,甚至通过压制原来的垄断者(如ATT等)来扶持新的竞争者。但是,随着10年间新的竞争潮起云涌,美国新的电信法出台之后(欧洲电信市场对内开放和统一之后),改革的主流方向已经不再是单纯强调竞争,而是考虑到电信网络的天然垄断特点,并结合各国国家大型电信公司的发展要求,再度走上了依靠市场力量融合的道路。2我国的电信运营体制改革1998年随着我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信业务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电信行业实现了政企分开、邮电尽快制订新的形势下的技术标准,对于规范主导企业行为,引导电信市场竞争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3分营和电信重组。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电信业务市场已初步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3第二次电信运营体制改革方案为进一步理顺电信运营体制,使我国的电信市场基本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我国政府已决定进行第二次体制改革,目前改革方案已下达到信息产业部各司局,大致内容也在前面做了叙述,但是具体的拆分细节还没有确定,特别是中国电信的骨干网在技术上如何拆分,还有人员的重新划分编制问题。关于按地域将中国电信拆分为南北两大公司的方案,遭到了一些批判。主要认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本地接入的垄断局面。但是,相对于其他方案,仍是一个有利的选择,至少限制了垄断的规模,只允许部分垄断而不是全部。虽然将以光纤数、信道容量为单位按3070的比例划分现中国电信的骨干传输网,但为了保证网络的完整性,中国电信的物理骨干网应得到保留,而只是按3070的比例进行结算。这样新电信和新网通将拥有各自的全国长途传输网,这两家固网寡头就能利用现有骨干网将业务沿伸到对方势力范围。如网通12000公里骨干网已覆盖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并在南方电信区域的杭州、宁波、重庆建有合资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4公司,对当地中国电信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中国电信也可利用在北方电信的骨干网继续做数据和长话业务,与网通进行充分竞争。拥有完整骨干网的电信和网通为了在对方区域进行数据竞争,都会设法大建接入网和进行服务竞争,让消费者在固话和数据上能从两家运营运商中做出选择,达到培育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打破垄断之目的。此次改革重组方案没有提到广电网络的归属问题。据测算,原中国电信拥有16亿用户,分拆后南方电信用户量为1亿,北方电信约6千万,广电用户量为9000万。就是说经分拆后的国内电信业,电信、网通、广电实力比较接近,如果再给广电一张电信牌照,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在国内培育成固网市场电信、网通、广电三足鼎立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固话市场达到一个充分竞争状态。即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本地电话竞争问题。4对第二次电信营运体制改革的评价第二次电信体制改革是以打破垄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培育新兴电信企业、提高电信运营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其着眼点是打破固定电信业务垄断。第二次电信体制改革是通过行政拆分方式,打破主体固定电信企业,通过行业重组来打破行政性垄断,并通过调整电信企业组织结构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水平以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次的电信体制改革并不彻底,今后的改革任务还很重。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要注意对各方合法利益的保护。做好利益协调工作,保证政治上的可行性。改革方案不会是一个最佳方案,只能是兼顾各方利益的折中的次优方案。这次电信拆分重组,只是第二次电信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果。随着电信市场的不断发展,还会在“十五”期间进行基于市场的兼并重组,政府的行政性引导将会进一步减弱。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持续进行下去。二次电信体制改革是通过行政拆分方式,打破主体固定电信企业,并通过调整电信企业组织结构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水平以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5今后的电信改革要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避免改革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干扰。“十五”期间,中国电信行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电信垄断,加快推进计算机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合一。加入世贸组织,要求中国大幅度开放国内电信运营市场,提高电信和网络市场的开放度。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推进电信运营体制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有线电视网、电力网等主体从事网络业务和各类网络服务,鼓励国内电信企业或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电信市场进行资产重组。(二)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1世界范围内的电信监管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通过对世界上多数国家电信管制机构的比较分析,机构设置的类型有四种1、单独设立管制机构,如美国的FCC。2、在政府部门下设置管制机构。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3、政府部门承担电信管制职能,如日本的邮政省和韩国的通信部。4、多极管制,如法国。不论机构如何设置,管制机构通常要具备“三性”权威性、中立性和独立性。竞争政策逐步替代管制政策,放松管制成为趋势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电信业实行自由化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发展趋势。在许多国家,竞争政策正逐步代替管制政策。随着电信业竞争的不断深入,政府干预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新西兰,已经取消了电信管制机构,而主要依靠竞争法控制企业的垄断行为。美国在长话领域成功地引入竞争以后,在1996年出台的电信法,“十五”期间,中国电信行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电信垄断,加快推进计算机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合一。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6明确地把引入本地电话网竞争作为主要目标。许多专家预测,随着竞争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现有的电信管制制度将不复存在,而代之以反垄断制度。管制方法由传统的收益率控制法转向激励性管制传统的收益控制率法的实质就是控制受管制企业的总成本,设定一个合理的收益率,从而产生一个收入要求的总额。管制机构通过将垄断企业营业收入控制在收入要求范围内达到管制的目的。这种方法有两个好处第一,它能确保企业的收益率,这样就能推动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需要。第二,它尽可能使价格接近成本,这样可以使价格维持在一个可承受的水平。但这种方法不利于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同时也不利于提高投资决策与管理决策的效率,不利于企业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收益率控制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不能有效地抑制不同业务间的交叉补贴,尤其是在电信市场中竞争越来越多的今天,收益率控制法的这种弱点更加明显。因此,现在普遍采用激励性管制方法。激励性管制方法主要是价格限制法。这种新的管制方法要实现三个基本职能。首先,通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网络升级改造,使受管制的电信公司更加有效的运营,使受管制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面对竞争。从其他国家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这项改革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利益分配格局,新的分配规则以及由此带来的激励改善大幅度地降低了服务收费的平均水平。第二,赋予电信运营商更多自主确定业务资费的权利,从而使运营商更加趋向于按商业原则经营。这种灵活的定价原则实际上使服务的相对价格更加接近于拉姆士价格结构。拉姆士定价的基本原则是,每种服务的价格都应该对回收企业的固定成本作出贡献,并且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扭曲。第三,减少甚至消除被管制企业利用垄断业务补贴市场竞争业务的能力,创造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竞争的环境。价格限制法是从垄断向竞争过渡的一种价格管制办法。管制机构通过将垄断企业营业收入控制在收入要求范围内达到管制的目的。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7其主要作用对象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共电信公司。价格限制法的两个要点价格指数,即将纳入控制的电信业务价格通过加权形成指数。生产率调节因子,即确定一个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增长率,确保消费者也能够享受到技术进步的成果。两期的价格指数之比不得超过通货膨胀生产率调节因子。价格限制法为垄断者的价格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相应的价格,同时,它又对价格进行了必要的控制,限制了垄断者任意抬高价格的能力。2我国电信监管体制现状目前我国的电信市场是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但主要监管职能在信息产业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我国通信行业主管体制的发展历程综述如下从1998年开始,人大通过了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该年下半年,原来的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被合并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既是行业主管部门,又是市场监管部门,对我国的信息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到2000年,中国电信部分剥离工作已经完成,地方电信机构也在去年6月底完成,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电信管理机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政企合一变为政企分开。在2000年9月,国务院批转信息产业部关于地方电信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国务院明确规定,电信行业实行信息产业部与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信息产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全国电信管理工作由信息产业部直接领导;在各省区市设立通信管理局。到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全部组建完毕。电信行业主管部门是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部门。申请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须由所在地省级电信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申请基础电信业务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由信息产业部负责审批。信息产业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的组建,标志着我国通2002年,对我国电信市场的监管体制研究将会成为一大热点。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8信监管体制的初步建立。对于落实政企分开,促进通信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体制保障作用。3我国电信监管体制今后走向2002年,对我国电信市场的监管体制研究将会成为一大热点。从今后的发展方向看,我国的电信监管也趋向于由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来承担,而不再由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来担当。为保证实行有效管制,我国将来设立的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管制机构的成员应以专业知识,而不是政治准则为基础;管制机构自主招聘自己的职员,而不受公务员工资和聘任方面的约束;管制机构的资金来源应是相对独立的,而不是靠政府官员来决定。实践中多来源于受管制的企业或管制服务的消费者;在必要的时候,管制机构可以利用外部咨询服务;为了保证管制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强制执行,管制机构还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监督自主权(即有特定的政策工具)。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基本特征,才能称得上已经建立了独立的电信管制机构。为保持市场管制职能的顺利转换,对电信市场监管体制的改革将是平缓的,2002年我国的电信监管部门将不会有大的变动,独立的监管机构可能会在2003或2004年成立。届时,信息产业部的部分职能将会转移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而市场监管职能将由新的专业监管机构来承担。但是,明年会加强对电信管制机构的研究。随着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管制方式需要改变。对市场监管体制的研究,侧重于通信主管部门与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关系,也会涉及到管制机构内部设置问题。2002年我国的电信监管部门将不会有大的变动,独立的监管机构可能会在2003或2004年成立。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19五、入世后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格局(一)市场准入政策发生变化1当前的市场准入政策法律和政策规定中国目前原则上不允许外资进入电信运营业在我国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邮政、电信业务的经营管理也被列为禁止项目。到1999年初,电信服务在我国对外商的市场准入中,仍然完全处于被禁止之中。禁止外资投资电信业的规定也涵盖因特网,包括因特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和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它们都属于电信增值业务的范畴。中国目前有关外商投资电信行业的法规和电信法尚未出台。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原则条件,规定对于从事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外资所占股份或者股权不得超过合资企业的49,并且要求合资公司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对于从事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电信条例仅要求为依法设立的公司。2001年4月5日,中国政府发出通知,重申入世前任何国外以及台、港、澳的机构和个人都不能直接投资中国的电信建设和运营。这份通知还指出,任何没有经过中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及其授权单位批准的建设中的长途光缆建设项目,要一律停止建设。中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将对清理后的资源采取转售或股份化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实际情况电信运营业已不是“铁板一块”的投资禁区。目前,我国电信运营业的市场壁垒比较高,基本上属于外资禁区。现有的电信运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独资企业,普遍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电信条例并没有对资本性质(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做出专门限制,有关部门领导人也曾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民营和外资都可以参与电任何没有经过中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及其授权单位批准的建设中的长途光缆建设项目,要一律停止建设。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20信运营业。但电信条例第八十条规定,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与经营电信业务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的组织或者个人在内地投资与经营电信业务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目前仍未出台,使外资的准入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另外,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仍是壁垒重重。不过,至今已经有民营资本投资电信运营业。比如吉通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就是民营企业。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张宏伟通过自己的核心企业东方集团入主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锦州港通过每股2元的价格收购吉通的股份,成为吉通的第一大股东。因此,吉通的第一大股东就是民营企业。而民营资本投资增值电信业务领域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对外资的直接投资限制禁令也有所松动。其实,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通过海外上市,间接利用了海外资本。2000年12月,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信运营企业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上海电信公司、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ATT公司共同投资,主要为浦东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提供IP宽带增值服务。在公司股权中,中方拥有75,美方拥有25。上海信天可以说是外资首次直接投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的标志,是一个政策上的突破。但这仅作为增值业务开放的一个试点,并没有推而广之。另外,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于2000年10月初出资20亿美金购买了中国移动25股份,获得世人瞩目。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的准入政策的坚冰正被逐渐打破。但是,总的说来,在外商投资电信服务业管理规定出台之前,缺乏明确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仍是影响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中国电信运营业的首要因素和前提。2我国入世谈判电信市场开放承诺情况表51中美和中欧WTO双边谈判协议中美协议中欧协议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21签订日期1999年11月15日2000年5月入世后开放北京广东上海通信走廊开放北京广东上海通信走廊基础电信业务在5年内逐步取消地域限制在5年内外资比例可达49入世后外资比例可达25,1年内可达35,3年内可达49增值电信业务在2年内逐步取消地域限制在2年内外资股权可达50陆地和海事业务在6年内逐步取消地域限制在6年内外资股权可达493年内租用电路市场自由化在2000年10月25日美国大使馆牵头组织的“中美通信政策论坛”上,美方向与会者散发一份材料“中国加入WTO及其对电信和IT领域的影响”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加入WTO后中国对于外资准入的情况增值电信和寻呼。中国加入WTO之际,外商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拥有增值电信和寻呼领域30的股权;入世后2年,外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以及成都、重庆、大连、福州、杭州、南宁、宁波、青岛、沈阳、深圳、厦门、西安、太原和武汉14个城市里电信企业的股权可增至49;入世后3年,外商可拥有股权50,且没有地域限制。移动通信。加入之际,外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移动通信领域企业的股权可拥有25;入世后2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和14城市的股权可增至35;入世后4年,外商可增加股权至49,且没有地域限制。国内和国际固定电话。入世后4年,外商可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拥有国内和国际固定电话领域25股权;入世后6年,外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和14城市的股权可以增至35;入世后7年,外商的股权可增至49,且没有地域限制。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22(二)外资可能进入的领域和方式1进入领域首先进入无线寻呼和增值业务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和各国的普遍做法,对外资将首先开放无线寻呼和增值业务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信增值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转售服务、虚拟运营、电子商务、IDC对于中国来说,都还是比较新的增值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增值业务投入较小,政策允许,符合中国入世承诺,外资首先进入这些市场是大有可为的。一年以后渗透数据和移动业务根据目前中国电信业务分类,数据通信和移动业务都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不可能开放基础业务。从第二年开始,中国会有选择、有控制地开放数据和移动业务。所谓有选择,就是选择一批城市作为开放点;所谓有控制,就是控制外资的投放比例,如2025。23年后,向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设施渗透这里说的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设施,实质就是指电话业务和公众电信网络设施。从基本面上说,也就是WTO有关电信文件要求开放的公共传输网络。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开放也是分步实施的。34年后,向长途和国际电信业务渗透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内长途电信业务和国际电信业务是利润率最高的业务,运营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一块,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因此开放比较晚。2进入方式分为直接进入和间接进入两种方式。间接进入所谓间接进入就是外企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股市、证券、租赁市场进入我国电信业,这种投资方式以获取资本性收益为目的,但不介入管理决策层。间接投资主要影响电信基中国电信运营业行业分析报告2001年3季度23础投资规模,对运营商的市场运作模式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冲击。外资间接进入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目前可以通过上市、租赁和技术投资方式实现。上市近几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经在国外上市融资,效果不错;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也准备上市,但目前不是最佳时期;中国电信早在考虑上市,由于不断面对体制改革,加上受美国股市低迷的影响,上市还要待以时日。租赁租赁业务在中国国内早就实施了,主要是运营商的专线出租,但不能转租;加入WTO后,租赁业务可望有较快发展,先解决国内专线不能转租的禁令,并执行网络元素的出租和转售政策;租赁业务走向国际市场是必然趋势,同样也可以转租和转售。技术投资由于中国政府尚不允许直接投资电信运营业,但快速发展的中国电信市场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所以对中国电信市场进行技术投资成为近20年来外资对中国电信市场最主要的间接进入方式,同时,技术投资也是外国企业的优势。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引进新技术的政策不会改变,只是对技术的深度和质量有要求,外国企业面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在技术投资方面,应该在技术标准、核心技术和技术专利的转让上更加灵活。直接进入所谓直接进入意味着投资人介入管理决策,对运营商的市场运作产生普遍影响,包括建网思路、采购决策、投资规模和赢利模式等。外资直接进入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目前可以通过和主体运营商合资合作、和新兴运营商合资、与设外资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