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_第1页
(精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_第2页
(精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_第3页
(精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_第4页
(精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根据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从吴江市的实际出发,现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意义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事关吴江发展全局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国际现实和未来发展格局,全球产业高度融合化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进一步凸显,新兴产业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更高的层次上依靠创新发展寻求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基本特征。“十二五”期间是吴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由实现“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创新驱动,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能力相融合的创新能力,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这在实现“第二个率先”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基于国际竞争的新特征,从吴江的实际出发,把握新要求,驾驭新环境,实现新发展,更高层次、更强力度、更大范围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率先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率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依靠科技进步走出由要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路子,这是事关吴江发展大局的战略选择。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在全面建设“乐居吴江”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实现现代化是吴江人民的追求。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环境更优美,是建设“乐居吴江”的根本要求。产业是城市之本,创新是城市之根,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从现实来看,建设“乐居吴江”最紧迫、最重大的任务是产业转型,最根本的路径是依靠创新驱动,最关键的立脚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努力使自主创新真正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是建设“乐居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各镇(区)、各部门务必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意义,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使创新真正成为建设“乐居吴江”的不竭动力。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不断改善和全面提升民生质量的客观选择。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内在迫切性持续上升,迫切需要在公共安全、人口卫生、医疗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客观要求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等方面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加快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使绝大多数普通群众更便捷、更廉价、更快速、更充分地享受到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成果,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是公共科技政策必须重点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人为本地发展民生科技、农业科技、社会事业科技等,使科技创新成果普惠市民,这是建设乐业、乐商、乐学、乐游和乐住的“乐居吴江”的内在需要和客观选择。二、明确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的基本精神,以“乐居吴江”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基本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企业主体、政府推动、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开放合作具有吴江鲜明地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跃升,着力推进产业高度化、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使吴江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成为创新型城市,推进吴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5主要目标。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到201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和新兴产业产值三个“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超过850件,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科技中介服务为支撑,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平台为载体,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网络互动、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的主要指标在全国县域板块中处于领先地位,使吴江率先成为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城市。6重点任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组织实施八大创新工程。新兴产业倍增工程。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为重点,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吴江产业结构中最具爆发性、成长性和渗透性的支柱性产业,并以此来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产业与技术体系。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传统产业改造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并举,整体提升产业的技术能级,重点突破制约丝绸纺织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由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跃升。到2015年,全市工业技术水平和科技附加值有明显提高,主要大中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工程。高度集成创新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形成以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专、精、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多种所有制形态共同创新的格局,共同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并由此带动丝绸纺织、光电缆、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2015年,培育新增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民营科技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工程。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工程,突出影响我市优势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创造特色,形成优势。到2015年,与我市合作的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增20家,建成政产学研联合体10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项。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以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5年内投入5亿元,引进、培育3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50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以人才结构优化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构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良好格局。到2015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超过850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民生科技与惠农科技工程。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强技术集成,科技引领促进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民生事业和农村面貌。到2015年,组织实施重大民生科技示范项目20项,重大农业科技示范项目20项。科技与金融融合工程。逐步构建和完善投融资体系,形成商业性和政策性融资协调配合、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的新格局,发展和完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融资担保、知识产权抵押等科技金融业务体系,满足不同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创业投资规模达到200亿元,科技金融惠及科技型创新企业50以上。三、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7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是吴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壮大我市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逐步集聚形成和提升做大我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强化对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的扶持和政策配套,加快开发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材料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试剂、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研发外包六大产品领域,加快使生物及医药产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以粮油加工、禽蛋加工、调味品生产、旅游特色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实力、有潜力的食品企业。8持之以恒地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实施优势传统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做强丝绸纺织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9坚持不懈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高新技术引领、常规技术升级、多种技术集成、产业领域拓展,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农业、信息农业和优质、高效、健康的都市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积极培育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技能,改善农业生产装备条件,大力推进扶持生物农业技术、农业生态化技术、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与水产养殖业关键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四、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10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瞄准一流水平,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领导全市行业发展潜质的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吸引高端人才,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科技载体建设,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具有核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型创新企业,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高技术企业群体,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充分发挥其创新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11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依托自身科技研发资源,自办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五、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12最大程度地集聚创新资源。吴江是苏州市的重要板块,距南京、杭州均在2个小时的交通圈内,尤其与上海直接接壤,而虹桥交通枢纽的投运与轨道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等,为吴江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等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紧紧抓住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和宁杭城际铁路等投入运行,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性机遇,最大程度地集聚创业资本、高端技术、高层次人才等创新资源。13突出产学研合作的重点。按照“优势互补、层级相配”的原则,有重点地选择与吴江重点研发的关键性技术高度相关、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学科群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集团,通过产学研方式,对接吴江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群,承担影响吴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研发急需的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技术群。14升华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在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同时,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有选择地吸引与吴江企业自主创新紧密关联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源头有机、有序地介入,不断推进多元主体间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创新,加快实现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及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特色产业上、中、下游的耦合和与自主创新链的对接,努力促进产学研合作由临时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产品技术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产业技术合作的转变,在更高层次上升华协同创新的层次。六、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15实现人才发展新跨越。通过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达到人才资源优势积累,实现人才开发的高效能;加快形成以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的人才集群,加快推动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人才超常规发展,实现产业人才的高增长;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高效应。加大人才投入,加快载体建设,优化软硬件设施配套,提升国际化水平,确立在区域人才获取、保持、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人才竞争力的高水平;加快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体制机制,实现人才创新管理的高效率。16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以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工作环境为抓手,着力打好“综合服务牌”,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顺心发展、舒心生活,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幅度增加人才发展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倡导形成支持创业、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优化企业家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明显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比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创业民营资本”模式,创新服务理念,推行高层次人才创业“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集中审批办理、服务承诺、帮办等服务制度,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七、建设知识产权强市17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激励自主知识产权大量涌现。积极推进企业贯彻实施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规范标准,围绕我市四大主导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大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转化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项目推进,完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制度。大力推动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和转化知识产权成果,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18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的协调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作用,强化政策宣传、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联合协作网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信息沟通制度、案件移送制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19加深知识产权服务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和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积极落实“江苏省知识产权专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政策。推动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开发、评价评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战略研究咨询,提高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八、着力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20加快提升民生发展的科技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强技术集成,科技引领促进社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事业。提高人口与健康技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技术能力,努力为改善人民群众生命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公共安全,研究预测、预防、预警与调查处置等关键技术,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21加快提升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重点突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水环境修复与重建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流域水环境管理系统,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与工程示范、二氧化碳污染控制技术、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展照明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与示范,提高道路与景观照明节能水平。选择重要公共建筑和有条件城市社区开展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照明节能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集成应用和示范,建设一批公共建筑节能、社区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城市节能减排水平。22加快提升资源节约的科技水平。发展低碳技术。要在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在原有的产业中开展技术改造、管理创新,通过工艺改善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综合能耗,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充分利用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能力,搭建低碳技术研究平台,开展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利用技术、低碳管理技术等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低碳技术的产业化。九、着力完善创新载体与公共技术平台体系23强化载体建设。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改建与新建一批与吴江产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现代化、标志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大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并努力实现各类公共技术平台、创新载体间的融合对接。到2015年,在丝绸纺织、光电缆、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及医药等产业技术领域累计新增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院士工作站、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水平的外资研发机构,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形式多样的研发中心。24突出重点领域。以加快发展特种电缆技术、提升关键设备水平为重点,建设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光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省级及省级以上的技术研发中心、公共平台等,支撑电梯制造、工业缝纫机、纺织机械、环保设备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以支撑太阳能电池制造为核心,促进产业链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的延伸发展,建设省级及省级以上的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技术平台;建设LED研发中心、手机研发中心、ADSL研发中心,提升优势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与产业化水平;在汾湖经济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生物及医药公共实验平台,推进组织病理、生物细胞、分子生物、蛋白质、高通量筛选、病理学、药物代谢动力等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科学试验;在高性能绝缘材料、新型化纤、蚕茧改性新材料、中空纤维膜、薄膜复合材料等重点扶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以支撑粮油加工、禽蛋加工、酿酒制造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安全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为重点,建设相应的食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5提升开放水平。以开放流动、促进资源共享为目标,建立面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全社会开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在成本维持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平台的设施与条件,向全社会开放共性研发设施、试验检测设备和信息数据系统,展开各类培训,提供各种信息。十、着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26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引导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科技创投公司,充分发挥创投资金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支持作用并加大扶持力度;尝试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有限代偿责任;鼓励建设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利用小额贷款在融资过程中的灵活性特点,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尝试进行科技保险费补贴及科技贷款贴息,帮助中小科技型企业减轻负担。改进服务模式,创新投入方式和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银证合作和投贷联动等产品,打造具有吴江特色的科技金融系列服务产品。27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金融、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研发、担保租赁、咨询评估、知识产权、技术贸易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在中心城区、重点园区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密集区,形成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不同类型、多种层次、多元结构的分工明确、开放协作、优势互补的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具有共生特征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十一、着力提升创新区域的建设水平28完善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根据“以一个城市核心区为都市核、四个功能片区为都市层”的空间发展格局,依托交通优势和现有发展基础,以城市发展轴和中心区域带为布局特征,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经济开发区和盛泽镇为核心,以重点镇、功能片区为节点,进一步完善城市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29突出重点区域的特色创新功能。提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经济开发区和盛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水平,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专业集聚、功能耦合、高度关联、有序发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区域形态格局,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先导区、高端人才的集聚区、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同时汾湖经济开发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水平,力争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目标,加快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的建设;高水平地规划建设盛泽科技创业园,争取建设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他镇根据各自优势,创造条件,积极筹建科技创业园。通过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形成并不断放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设计、试验、孵化与产业化等优势,在满足创新活动的共性服务需求,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创新活动的同时,形成创新型、智能型、生态型的创新基地。十二、着力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30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各部门要增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大局意识,党政一把手主抓自主创新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镇(区)和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服务意识,顾大局,识大体,相互协作,有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1完善目标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将科技投入、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扶持自主创新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标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之中,确保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