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b_第1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b_第2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b_第3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b_第4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珠海市斗门专业政治考试科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分数2012年4月16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B卷)特别提醒全卷共1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新课程的实施对人们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的影响答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改变,最后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备课改变教改前备课备大纲、教材、学生、教法;教改后备课备新课标、教材、学生、教法、收集资料、备课件。教案改变教改前教案具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板图设计;教改后教案除了具备上述的各项之外,常常还有教材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分析、情境设置、讨论话题、探究主题、图像运用分析、教学反思等。课堂改变备课改变、教案改变,最终为的是落实课堂革命性的改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不但是师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更是师生生命价值体现的历程,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课后改变教改前教师的课后专业活动,主要是备课,改作业。教改后教师的课后专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反思、备课、课件制作、课外活动的指导、课题研究与教学论文的撰写、网上资料收集、教育理论学习、培训学习。2新课程中的评价观的基本内涵答新课程提出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表现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3案例的基本要素答背景。案例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要反映的问题,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能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4学生全面发展的涵义答国家教育方针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我们学校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高。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又从素质教育养成角度提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人了时代活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则进一步揭示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我国基础教育在20世纪末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答1、教育如何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2、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教育经费短缺是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竣和紧迫的任务。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非但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甚至难以满足现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据国家教委发布的1993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年来,教育经费紧缺,学校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连年下降,不少省市都出现为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3、有偿教育问题。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逐步推行有偿教育制度即所有学生一律按照统一的录取标准和收费标准入学。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已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它们,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招生和办学制度改革的成败。这些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对实行有偿教育的宣传还欠广度与深度,人们未能深刻认识其社会意义,传统观念阻碍着这一改革的深入进行;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体系;建立、改革和完善学生资助制度问题;关于建立起配套的教育扶贫体系问题4、教育竞争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教育领域内的竞争愈发为人们正视和关注。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竞争还处于自发、盲目的状态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妥善得以解决将直接关系到较长时期内我国教育竞争机制能否顺利形成和运行。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关教育竞争的理论认识还不够深入和明晰;竞争评估标准的严重偏差,干扰了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竞争还缺乏规范范性竞争,必须在一系列规则的规范下有序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正、平等、效率等原则。5、教育效益问题。教育资源的奇缺在我国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有限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发挥出最佳效益。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人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致使教育效益发挥受滞;有限教育投入的浪费巨大,未取得相应的教育效益;教育内部诸要素高内耗、低效益问题突出;6、民办教育的发展问题。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消失了几十年的民办学校再度复兴并蓬勃发展起来。但它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于民办学校本身的发展;民办学校管理系统混乱,急需理顺多种关系;办学质量问题影响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学校高收费所产生的社会负效应,对其未来发展形成消极影响。2如何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答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完全用大一统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这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国家课程我国长期实行由国家统一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统一安排教材的做法,这属于“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开发的特点,较多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易反映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学习需求。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特点,是根据国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精神与要求,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发展,强调本地区实际状况和政治、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在体现学科知识完整性和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欠缺。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3简要阐述教后记的主要内容。答课后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记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中还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突发事件的处理,简洁明了的板书等,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独到见解,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记失败的教训对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要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记教学中的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记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记教案的修正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若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记下学生的课后提问下课后,学生会提些问题,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一些误区,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课后写日记,随想等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现哪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地区教育行政、教研、学校教师介入不到位,把新课改看作是一次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并且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包括其他结果。它不亚于一场革命,将对社会、教育、教师、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强烈的冲击。新的教学观念尚未形成,课堂教学仍处于以教为本的阶段,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为本位、以本为本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比较严重的支配学生、控制课堂教学的欲望和潜意识。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而新课程要求转变这种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的促进者”、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学会倾听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人格观上,由“师道尊严”变为“人格平等”,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学生观上,由“教育客体”变为“学习主体”;在教育中心观上,由“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在教学观上,由“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习”等等。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要做教育家、做学者、做教练,做大胆探索的实践者。学习方式的改革出现一些偏差,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绝对化或形式化的倾向。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的现象。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区分对象、不考虑条件而只是将其形式化的实施,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等情况,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其原因是教师只模仿新学习方式的形式,而忽视其内涵,结果出现活动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泛化,使学习方式的转变陷入一种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的形式化的困境。评价改革不够完善。师生和家长有一定程度的担心,无法把握评价标准,往往在潜意识中还是不自觉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落实的程度。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够牢固。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社会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及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的本质、结构、功能、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与评价,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有了一定的课程意识,广大教师要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课程实施活动,用课程理论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在教学和课程两者的关系中,课程首次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成了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了教学观。但这种课程意识还不够牢固,不可避免的出现种种的问题。新课程教材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教材的多元化,因此教材编制轰轰烈烈,但质量堪忧。在教材编写方面,不能保证交错编写人员素质、能力、专业水准都胜任这项工作,尤其是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对教师现实的了解程度、对新课程的戒毒水平、对教材问题本身理解程度等等都可能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这样的措施(一)建立课改实验体系在教师层面上,构建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重建”的课改实验体系。1、学习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我们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强调教师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研究如何开展实验研究,并为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当前实施课改实验的重要课题。我们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不断强化学校教育研究内涵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培养教师方面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校本,引领教师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研究活动。3、实践课改的关键在于新课程观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4、反思教学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是教师主动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5、重建如果说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总结,那么,重建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二)建立课改实验机制在管理层面上,凸显“组织制度督查考评”课改实验机制。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使课改实验沿着有序、有效地运行,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2、完善制度建设。3、狠抓督查落实。学校领导重视课改实验工作,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课改第一线,对课改进程情况进行督查,狠抓实验工作的落实。4、健全考评机制。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答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第一,是指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免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与技能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个持续不断、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做到以下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系统施工”推进保障机制二、强化专业引领,建立“研培”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三、探索制度创新,建立学校实施新课程运行机制四、立足学校基地,建立典型示范样本辐射机制五、广泛深入宣传,建立全社会理解参与支持氛围机制六、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依法治教和表彰激励机制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2分,共22分)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有关的问题案例蹲下来和孩子“对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当下挺叫响的一句口号,但真正变成我自己的认识,却是在一节课之后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有一道练习题“下面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体验到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教学进程颇为顺利。我看着通过计算得到结论的同学,问“下次再碰到这样的题,你还想算一算再回答吗“不用了,因为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肯定相等”晨晨同学却有异议“我不通过计算,也能知道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为那个图形像影子一样,所以相等。”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情不自禁笑了起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我已教过多遍,还从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晨晨显得局促不安。我觉得自己笑得有些过了,“老师很欣赏晨晨能想出这条理由我很好奇,你是怎样想到这样的理由的”晨晨挠挠了头,没能说出什么。也没有同学有要帮助他的意思。“哦人的影子确实有和人的身高一样长的时候。”我若有所悟地说道。晨晨脸上露出几分自豪。“不过,人的影子也有比人的身高长的时候。”一男生抢着高声地说。“对,还有短的时候呢”另一男生应和着。我不作评价,环顾四周,孩子们都点点头。“晨晨,现在你觉得能不能根据那个图形像影子,就推断它们面积相等呢”晨晨摇摇头。“晨晨能够想出一条从来没有人想到的理由,并且这一想法对一半,我们为有这样的同学而自豪”自发的掌声响起来,晨晨体面地坐下了。一波三折的教学片段,带给我深深的反思以前上课,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与老师“相似”。现在实施新课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反过来跟学生“相似”。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一颗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如果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和行为都可能被否定,那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并能理解学生的纯真童心,把握他们的情感世界。我们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以前高高地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的我们无疑是一个进步。以前的我只是会说这句话,没能真正落实这一理念。现在,我理解了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也就是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更进一步,我觉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发展成“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更好因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暗含的“还是要听老师说,只是老师不是居高临下了”。“蹲下来和孩子对话”,首先是要“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然后再顺势引导,互动对话,双向建构,师生共同成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华XX)(1)你赞同上面案例中的观点吗答我赞同上面案例中的观点。现在实施新课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反过来跟学生“相似”。“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相似论第227页,而要“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教师就要熟悉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一颗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2)如果赞同,请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上述案例,结合文中事例说明“蹲下来和孩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