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4月22日目录第一章依托单位情况综述411基本情况412前期基础条件4第二章建设目的、意义和必要性521建设项目实施的背景522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5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831建设内容概述832基础建设933平台建设1034人才队伍建设1035科学研究1036实施方案11第四章可行性分析1241政策保障1242组织保障1243技术保障1244基础条件1345社会保障1346资金保障14第五章、预期目标和具体技术经济指标1451预期目标1452具体技术经济指标14第六章实施年限和年度进度安排16第七章经费概算及来源16第八章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1781人员队伍1782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2483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及完成情况2484科研成果、专利发明情况2485国际和国内合作情况2486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2487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25第九章、有关附属材料27第一章综述11依托单位的基本情况依托单位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属于市级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位于XX区,现有面积47公顷。全院人员161人,其中在职职工76人,包括高级职称人员20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0人。现有博士2人、硕士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院内科研机构设五个研究所,即森林生态研究所、森林保护研究所、森林食品研究所、苗木花卉研究所和林业信息研究所。管理部门设四个办公室,即行政办公室、计划财务办公室、产业开发办公室和科研管理办公室。依托本院建有XX市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XX市林业司法鉴定中心、XX市花卉研发中心。XX市花卉协办挂靠本院。市林科院主要进行森林生态、森林培育、森林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研究,开展花卉苗木繁育、林业实用技术及生物技术推广与培训、林产品检验检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园林规划设计施工、林业工程监理、林业司法鉴定等开发与服务工作。12前期基础条件直辖以来,XX市林科院在马尾松低效林分改造,三峡库区柏木低效防护林分改造,三峡库区林分结构调整,乔灌草结合造林技术,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主要优良阔叶树种造林试验示范,优良木本花卉培育与试验示范,优良树种工厂化育苗与容器育苗技术、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系统等领域取得7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14项,厅局级奖4项。筛选并开发优良木本植物100余种,培育优良种苗500万株,造林面积达12万亩。成果在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德援项目、世行贷款项目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承担在研课题19个,其中,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标准化项目1项,市科委和市林业局林业科技攻关项目5项,院列项目5项,欧盟项目1项。2000年以来,先后完成林业规划设计、林业技术咨询和林业工程监理的等项目150多项,总设计面积超过400万亩,为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和三峡库区植被恢复等林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XX市林科院拥有投资500万元建成3000M2的综合实验大楼;拥有工厂化育苗实验基地82亩,植物组织培养室360M2,智能温室1000M2,年生产苗木花卉80万株。依托本院建立的三峡库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XX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配备有植物生长室,便携式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图形工作站等中大型实验仪器35台(套)。第二章建设目的、意义和必要性21项目实施的背景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维护长江健康生命,推进XX共建城乡统筹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建设,2008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实施森林工程的决定,计划新造林1100万亩,低效林改造1000万亩。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都市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到2017年,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林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分别达到500亿元和1000元,努力把XX全市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城市。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XX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XX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等重要定位;设立XX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加快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引导科技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转移;加强XX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规划和水土保存规划,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在水库周边地区设生态保障区和生态保护带。为提高森林工程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着力解决工程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推进森林工程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荒山穷山变秀山宝山的宏伟目标,有必要整合全市涉林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对森林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性与共性技术问题展开联合攻关,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难点热点问题,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万名基层技术骨干,集成展示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若干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把我市建成长江上游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市科委决定实施森林工程重大专项研究项目,包括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及集成示范三部分。在平台建设部分,计划以XX市林业科学研究为依托单位建设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委计划投资100万元,市林业局配套100万元。到2012年,建成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200亩;建设和完善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GIS信息管理,经济林产品以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三个实验室;以及工厂化容器苗生产线。22实施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目的意义全市森林面积4080万亩,森林蓄积量12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林业用地6118万亩,农用地中造林可利用地1137万亩,包括宜林荒山600万亩、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287万亩、可用于造林的四旁隙地250万亩。在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级重大林业与生态建设工程后,一方面造林绿化的立地条件更为严竣,另一方面建设标准更高,工程建设进度更快,从而对林业科技的支撑应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008年,XX市提出建设森林XX的宏大目标,而林业又是森林XX建设的主力军。林业工程建设是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涉及千秋万代的绿色事业,XX森林工程要求见效快,有利于可持续经营,林业工程技术研究在XX森林工程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林业建设与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批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用技术,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理论的发展滞后于技术、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适应当前森林工程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需求。XX市自200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库周绿化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林业实用新产品、新技术没有在林业工程生产一线得到普及应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林业建设科技支撑明显不足,制约了林业科学技术在XX森林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建立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利于提升XX市林业科技研发的力量,从而整理总结XX林业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引种、驯化,培育优良植物新品种、技术和配套产品,凝聚一支能够承担国家级、市级林业重大科技项目,从事林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的队伍;集成转化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增强森林工程及其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使林业科技在XX森林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XX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3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231“中心”是服务XX森林工程科技支撑的现实需要在实施森林工程建设中,我市林业科技面临艰巨任务与巨大挑战,建立XX市林业工程中心可以解决当前林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一是解决三峡库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问题。通过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可以有效保护三峡库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为优良林木种苗选育提供种质资源保障;二是解决造林种苗质量差的问题。通过建立优良林木种苗选育基地,彻底解决苗木合格率很低,营养状况差,抗逆性弱,造林成活率低,育苗技术及装备简陋的问题;三是解决优质种苗的市场需求问题。建成现代化的工厂化容器育苗生产线,采用现代工厂化容器育苗技术,培育优质、高效的林木种苗,满足森林工程和其他林业重点工程对优质种苗的巨大市场需求。三是解决林木种苗“上山”的问题。通过改进简单落后的造林措施与手段。尽可能科学地解决适地适树的问题,提高林分质量。四是解决“重造林、轻管护”的问题。推广林地管护技术与造林质量效益监测成套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造林地的管理,增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管理手段,逐步改变林分树种结构比较单一,以松、杉为主的纯林面积占了961;已经成林的森林有近四分之一为低质低效林;天然次生林比重大,生态功能不完备;森林稳定性差的现象,逐步优化林分结构和及其生态功能。五是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水平低,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在县一级设置了林业科研机构的只有2个,设置了科技推广站的有16个,市一级还没有设立科技推广总站,区县、乡镇等基层林业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林业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林业自身队伍建设等长期处于低糜和停滞状态,林业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科技含量非常低。通过建立林业科技培训网络,提升基层骨干技术素养。六是攻克岩溶石漠化生态脆弱区植物恢复及综合治理难题。我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八大重点区域之一,岩溶石漠化土地1300万亩,分布广泛,且呈加剧趋势,是我市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一大根本性地域问题,也是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工程创面、地质灾害等特殊困难立地条件下综合治理,在植被恢复和造林管护技术等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按照XX森林工程的要求,十年规划,五年实施,建设“森林XX”既要保持较快的植树造林速度,又要提高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而实施森林工程的造林地段多属于困难林地造林,技术难度非常大,要完成高水平、高难度、快速度的森林工程造林任务,就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加强林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通过技术支撑和保障努力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搞好种苗基地建设,改善林分结构,做到形成立体的乔、灌、草结构和稳定的森林生态群落。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密结合我市林业的实际,围绕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技术问题,组织全市科技力量,开展相关的技术集成技术研究,引进高精尖人才和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广泛培训实施森林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林业生产一线的林业技术工人,全面提升森林工程质量和林业科技水平,为我市XX森林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城市森林工程建设科技含量,促进森林工程学科理论与应用技术协调发展,是森林工程建设的现实需求。232是强化我市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国家决定设立XX市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建立“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长江上游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是国家针对XX市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首要推动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XX林业发展进入了生态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转变时期,对林业科技的要求更加迫切。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坚持走特色林业自主创新之路,全面建设我市林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大林业研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研发平台,改善林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体系的基础条件,从而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人才、信息、仪器设备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其成为我市林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主战场,为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目标,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233是改善我市林业科技研发条件,服务XX现代林业的迫切要求。直辖前,市林科所属地级市林业研究机构,财政投入少、办公条件简陋、科研手段比较落后、试验研究设备奇缺、交通信息不畅,科技创新队伍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与其它省级林科院相比,XX市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越来越不能满足重大林业工程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要实现XX森林工程对林业科技支撑提出的一些列目标和要求,仅靠当前的条件是无法完成的。除了森林工程外,XX市林科院还要承担XX现代林业建设和其他林业重点工程在科技攻关、科技推广与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等科技支撑艰巨任务,必须加大林业科技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地改善科研手段和研发条件,提升林业科研攻关、林木种苗的筛选、培育的研发能力,增强技术支撑和为林业生产服务的水平,确保全面完成XX现代林业建设和森林工程科技支撑的各项任务。综上所述,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我市林业科技平台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确保森林XX重大科研专项项目全面开展、确保森林工程质量、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全面提升XX林业科技水平、提高XX林业生产、林业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等方面,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依托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现有基础,通过建立种质保育基地、改善共性试验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强化自身人才培养等途径,构建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森林工程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良种良法、种苗培育、实用技术,标准规程、效益监测、质量与安全检测等,本中心计划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研发定位主要研发方向1、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技术;2、优良林木新品种选育及扩繁技术;3、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技术;4、特色林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5、森林资源与生态效益监测信息网络;31建设内容1、建立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200亩,收集优良林木种质资源品种200种以上;地点设在XX市林科院内。2、完善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75M2,主要开展苗木基质配方和土壤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地点设在XX市林科院内。3、建立GIS信息管理实验室50M2,开展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促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地点设在XX市林科院内。4、建立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75M2,开展竹笋、山茶油、核桃、板栗、食用菌、森林蔬菜、桐油等大宗经济林产品的质量指标检测。5、完善优良林木种苗工厂化容器育苗生产线;地点设在XX市林科院内。32、基础建设321建设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地点就选择在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实验林地橄榄山,建设规模200亩。建设目标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以三峡库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展示为主,创建国内一流科研树木园,收集林木品种200个以上,其中濒危保护树种10个以上。扩大XX市林业科研的影响力,搭建林业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水平,成为重要的科普宣传基地。同时,面向国家林业建设需求和林业学科发展前沿,围绕林木种质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进行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建设内容及用途分珍稀树种园和资源树种园两个园区建设珍稀树种园,以收集、引种、栽培、驯化国内外珍稀树种为目的,其中以三峡库区珍稀树种为主;资源树种园,以收集、引种、栽培、驯化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树种为目的,包括特色经果林优良品种、生物质能源树种等;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计划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物种收集与种苗培育41万元,基础设施部分59万元。经费来源拟申请市科委专项科研经费50万元,申请市林业局专项资金50万元。322、建设半自动化工厂化容器育苗生产线建设内容及用途建设育苗基质配方研制与加工半自动化车间500M2购置现代育苗机械设备2台套。建设育苗基质配方研制与加工半自动化车间10万元;购置现代育苗机械设备2台套,预计经费30万元。经费来源为申请市林业局森林工程专项配套资金40万元。33平台建设331完善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在林科院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补充购进一批土壤和林木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分析测定、植物激素和微量有机物成分分析仪器设备,组建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为油茶高产试验林测土施肥提供服务与咨询。332建设GIS信息实验室在购进国内GIS网络版软件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两个方向,开发适合XX自然条件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和森林资源保护预警系统,为森林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及保护提供服务。333建设经济林产品以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针对XX市经济林产品多样,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等现状,重点装备服务于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检测领域的仪器设备,为我市林产品及林业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经费预算60万元申请市科委森林工程重大专项50万元。申请市林业局森林工程专项配套资金10万元。34人才队伍建设341人才培养在全国范围内特聘几位相关研究领域的首席专家,带领下属研究人员从事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重大科技项目,XX市重大科技攻关,国际国内合作研究项目等相关研究工作。重点造就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林业高级人才。342技术培训首先采取分期分批、分对象和层次、办班集中培训和现场讲解和示范等形式陆续开展森林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林农进行全员培训,然后对林业系统的干部职工、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采取分条块、功能、分对象和层次、集中办班和现场示范等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升XX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和业务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林业生产和林业工程的科技含量的目的。人才队伍建设经费预算20万元,经费来源为单位自筹。35科学研究351林业工程技术研究包括林木良种选育及优良苗木培育技术、森林工程造林及培育关键配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森林工程质量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林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森林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等林业工程技术研究。352绿色生态屏障构建技术研究包括三峡库区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屏障构建技术研究和主城“四山”绿色生态屏障构建技术研究。将设立两个专题,结合不同立地条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的营造林措施和林地资源管护手段、不同的培育方向、不同的生态功能特点、研究形成独特的绿色生态屏障构建配套技术。353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通过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合峡谷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模式。选育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适生植物品种、开发石漠化地区的特色经济植物,为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推动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从根本上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峡谷石漠化山区生态重建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354森林资源与生态效益监测信息化管理应用于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综合集成的监测控制系统,应用集成的综合监测与评价技术及综合监测平台,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重点开展XX森林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和森林火灾的监测与评价综合应用示范,进行综合监测技术及系统的测试、验证和完善。355森林食品研发与林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森林食用植物人工驯化繁育、优良木本蔬菜品种筛选与培育,优良木本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森林食品开发与保鲜技术研究,林下资源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XX森林食品及基地的认证与管理,森林食品检验检测。森林食品资源调查、标准化基地及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森林食品产业规划编制等技术服务工作。林产品检验检测主要从事各类竹木板材及制品(人造板、木地板、建筑板材)、林副产品和涉及质量安全的可食林产品(含木本油料)的产地环境(土壤、水、空气)、肥料、农药等项目的检测、质量评定以及标准的制修订,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相关工作。开展XX市林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研究。并利用专业的检测设备与手段,在林业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新产品开发,为企业、生产单位提供以检测、关键指标控制为主的技术服务。36实施方案361XX市优质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以三峡库区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展示为主,首先收集XX市林科院内的优良林木资源树种和实施XX森林工程中使用的优良树种,其次是抢救性收集珍惜濒危树种资源,再次收集具有研发前景的优良林木种质资源树种。依循BESSEY分类系统,建立三峡库区区域树木分类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树种的收集、栽培展示,布局上按照树木的科、属、种及生物学特性配置栽植,形成系统展示园区。具体建设时,按照生态条件和园林布局进行各树种的种植。实施步骤为道路设施建设、水电灌溉设施建设、园区规划、土地整理、院内优良林木品种移栽。苗木数量及规格有规格要求原则上每个品种收集在5株以上,胸径在5厘米以上。362工厂化容器苗生产线建设根据国内外现代育苗技术及装备发展趋势,逐步提升我市林业设施育苗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内外林业发展先进省区的差距,本生产线侧重于集成应用轻型基质与生态容器,建立代表我市容器苗生产最高水平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基质配比、基质装填、容器移动的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容器苗。建设一个从土壤粉碎;土壤、有机质、肥料、微量元素配备搅拌、装营养袋(或容器)到栽播等过程一条龙完成的半自动工厂化容器车间500M2。购置现代育苗机械设备设备2台套。在2010年内完成车间建设和仪器设备调试任务,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363特色实验室建设包括3个实验室在内的仪器设备的采购均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或者公开招投标,及时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在资金及时到位和正常采购过程的情况下,确保在规定年限范围内完成实验室建设任务。硬件建设的工作程序为首先完善保育基地的道路、围墙、水电、给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设施;完善功能用房建设,包括工厂化育苗车间和保育基地管生产用房建设,落实2个实验室用房和GIS信息工作站用房。其次是对实验用地地进行功能划和整理;再次对广柑山苗圃里的有收藏价值的优良林木品种和珍惜树种按照功能区划的范围实施移栽,腾出土地实施育苗。第四是对移栽的苗木进行管理确保成活,对移栽腾出的土地进行整理,土壤改良。第五是购进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工厂化育苗的基质配方生产线和容器育苗灌装生产线2套设备。第七是安装调试设备,确保正常运行。第四章可行性分析41政策保障XX市林业局、市科委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XX市科委下达了森林工程重大专项后,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杜士才担任首席专家,我院成立了森林工程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挂靠林科院科研管理办公室,聘请了中国林科院的博士生导师李纪元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XX市科委制定的XX市工程中心管理办法为工程中心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林科院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规章制度和科研管理办法为工程中心建设提供了建设和运行环境条件。42人才保障为确保工程中心的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工程中心拟成立8个研究分中心和2个后勤服务办公室,共有68名科技人员参加各项研发工作,其中外聘专家和科技人员12名。为工程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43技术保障XX市林科院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有能力承担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实施森林工程科技支撑、促进XX林业生产发展、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等相关科研任务。在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三峡库区林型结构调整及配套技术、难利用地造林技术、低效林改造、工厂化育苗、3S技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79项科研成果,各项技术处于XX市领先水平。其中获省(部)级奖14项,厅局级奖4项。先后引进并培育优良木本植物20余种,培育优良品种逾500万株,大量用于XX市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为XX市的林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林科院成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在速生桉树和其他优良品种的工厂化育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44具备良好的前期基础条件前面述及到XX市林科院现有林权用地47公顷,拥有3000M2的满足自动化办公要求的综合大楼;拥有科技含量较高的育苗基地;拥有市科委共享仪器设备植物生长室;拥有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土壤养分速测仪、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实验仪器35台(套),为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直接提供了基础运行条件。同时,XX市林科院每年配备10万元作为开放基金项目的启动资金、运转费用和后勤保障经费,为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运行提供了启动资金。45社会保障主要合作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下设12个研究所、3个研究开发中心、4个林业实验中心,分布在全国11个省(区、直辖市)。主要研究领域有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资源管理、木材加工利用、林产化工、资源昆虫、林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等。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部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XX市林科院多年来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资源信息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森林病虫灾害形成机制、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管理、功能监测与效益评价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植物生殖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治研究,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应用、林木新品种、油茶等经济林等方面取得了合作成果。目前XX市林业局正在积极推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峡分院挂靠市林科院的筹建工作。46资金保障XX市科委计划投资100万元,市林业局拟配套投资100万元,XX市林科院拟配套20万元,为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来源保障。在配套建设资金方面,计划争取其他市级部门对XX市林科院科研基础改善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其他林业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其他科研条件专项资金的配套投入,为林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第五章、预期目标和具体技术经济指标51预期目标近期35年目标引种、驯化510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200万株以上;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56项;发表论文20篇以上;培养市级中青年学术骨干23名;培训区县技术人员1万人次。中长期至2015年目标凝聚一支承担区域性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团队;能承担国家级、省市级林业重大项目;集成转化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为XX现代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在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绿色屏障建设等关键技术领域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52具体技术经济指标521科学研究与开发引种、驯化510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200万株以上,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56项;建设期内争取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15项,其中国家级、省市级林业重大项目12项,科研经费总数达到300万元以上,获得部委(省)级科研成果12项,发表论文20篇以上。522人才培养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凝聚一支承担区域性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团队,聘请35名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依托中国林科院、西南大学,培养市级中青年学术骨干23名;523技术培训陆续完成培训森林工程相关人员1万人次的任务,建设期内完成区县技术人员2060人次的全员培训任务,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的5年内完成培训森林工程管理人员4500人次、一线林业技术工人3100人次。524成果转化推广优良林木品种58个,建设面积不低于100亩的科技示范基地2个以上。525对外开放交流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建设期内邀请35名国内外同行来院学术交流与合作,派出12人到国外学习、合作研究。526基础条件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200亩;建成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75M2,GIS林业信息系统管理实验室50M2,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75M2;建成半自动工厂化容器育苗生产线。527技术装备水平XX市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后,将在三峡库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GIS林业信息管理实验室建成后,在退耕还林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自然保护区森林灾害监测系统研发及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及林木种子种苗检测实验室建设后,分析与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528组织管理依托市林科院建立一委二办八分中心组织结构。一委学术委员会;二办计划财务管理办公室和工程中心管理办公室;八分中心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及遗传改良研究分中心、林木种苗筛选与工厂化育苗研究分中心、森林生态研究分中心、森林资源保护研究分中心、林业生物工程技术分中心、资源信息管理与动态监测分中心、林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分中心、森林食品研发与安全检测检验分中心。529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年苗木销售200万株,总销售收入800万元,为实现XX45森林覆盖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建成XX市最先进的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基地,为XX森林工程开展全员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咨询、资产评估等技术服务、为XX市现代林业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决策咨询强和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六章实施年限和年度进度安排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共计3年半,年度进度安排如下2009年,完成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工作,制定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规划。2010年,建立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机构,组建各研究分中心,进行学科与队伍建设。制定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常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程中心基础设施及设备条件,包括启动橄榄山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工厂化育苗车间用房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改建现代化标准温室1000M2、改建连栋大棚1200M2等工作。引种、驯化13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100万株以上,资助学术骨干12名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修学习。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12项。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次以上,培训区县级党政领导干部2000人次以上。2011年,购置仪器设备、完成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收集林木品种100种以上,引种、驯化24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150万株以上,资助学术骨干12名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修学习。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23项。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到8项以上,获得部委(省)级科研成果12项,发表论文10篇以上。培训乡镇级党政领导干部2500人次以上。培训林业技术工人500人次以上。2012年,收集林木品种100种以上,引种、驯化35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200万株以上,承担国家级、省市级林业重大项目12项,科研经费总数达到300万元以上,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到1015项,获得部委(省)级科研成果12项,发表论文10篇以上。建成科研实验育苗基地100亩、建成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200亩,建成2个实验室和1个工作站。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23项;推广优良林木品种58个,培训林业技术工人3000人次以上。全面完成项目合同任务准备项目验收材料,由市科委组织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第七章、经费概算及来源预算总经费220万元,其中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费用100万元,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GIS林业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费用60万元;半自动工厂化容器苗生产线建设费用40万元;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20万元。申请XX市科委1000万元,市林业局配套100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具体详见附表3。第八章、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81人员队伍81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组成人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漆波院长高级工程师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耿养会副院长教授级高工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朱小龙副院长博士后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812学科带头人及研发队伍1林业生态工程与标准化研究分中心朱小龙,男,1977年10月出生,生态学博士,XX市林业科学院副院长,担任XX市生态学会常务理事,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市级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福建省生态学会会员,国际生态学会会员。发表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9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顾问专家肖文发,男,1964年12月出生,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中国林科院,现在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从事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研究,独著或与人合著发表应用的科研论文和技术报告80余篇。顾问专家杜士才,男,1957年8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任XX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XX市林学会副理事长,XX市政协农业与经济委科技顾问。组织开展XX林业重点攻关项目研究40余项,已形成成果28项。先后有2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奖励。完成科研、科普论文50余篇,组织完成了XX森林食品、XX森林昆虫、XX珍稀濒危植物等林业科普丛书共7部,近300万字,已公开出版发行。组织编写林业专项技术培训、林业工人岗位培训教材几十本(套)。分中心职能森林生态应用基础性研究,森林资源与三峡库区湿地保护研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套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峡谷熔岩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森林工程技术培训、成果推广与技术支撑服务。林业生态工程与标准化研究分中心科研队伍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朱小龙男32博士高级工程师陈端男49本科高级工程师蒋宣斌男30本科工程师陈桂芳女35硕士高级工程师李彬男31本科工程师田艳女27硕士工程师彭秀女28硕士工程师刘访兵男31本科工程师何邦亮男28本科工程师(2)林木种苗筛选与工厂化育苗研发分中心娄利华,女,林业教授级高工。1989年7月至今,在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花卉苗木繁育技术研究。先后担任科技管理科副科长,种苗研究中心主任,现担任林科院苗木花卉研究所所长。2000年712月,到加拿大魁北克省自然资源部进行研修;200411200512,作为中组部选拔的首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派遣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进行研修。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顾问专家王海洋,男,1964年2月出生,河南省义马县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主研参加12项课题研究,表有关论文27篇。对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高寒草甸植物补偿反应特点及植被恢复、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特点及绿化示范技术展开了研究。分中心职能承担工厂化容器苗生产线建设、调试运行与正常生产任务、负责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运行,开展优良林木种苗筛选研究,苗木栽培试验示范,苗木上山造林技术培训与现场示范,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研发、工厂容器育苗技术与产业化推广,开展森林工程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撑服务。林木种苗筛选与工厂化育苗研发分中心科研队伍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娄利华女42本科教授级高工李在军男27硕士工程师刘朝奎男47本科高级工程师晏巧男27本科工程师张正文男41本科高级工程师蔡孔渝男33本科工程师曾静女25硕士助理工程师王正春男26本科工程师吴东芳女42本科高级工程师(3)资源信息管理与动态监测研发分中心韩建文,女,1957年1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林业教授级高工。现任林业信息所所长。从事林业信息网络建设、林业数据库建设、林业资源调查内业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制图进行GIS系统应用,致力于XX林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工作,先后撰写了“XX数字林业规划研究(2002年)”“3S技术在XX林业中的应用”等20余篇论文,并公开发表论文11篇。完成了XX科委攻关项目“3S技术在XX林业中的应用”,参加了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子课题。主持开发的“LYMAP与LYTGBB退耕还林GIS信息管理系统系列软件”已在XX市全市推广应用。顾问专家鞠洪波,男,1956年7月出生,研究员,1983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森林经理学硕士学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在林业遥感理论与应用、遥感图象分类专家系统、森林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方法、三北防护林典型地区和全区生态效益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热带天然林持续经营等研究。分中心职能承担GIS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运行工作,开展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与推广,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森林工程技术培训、成果推广与技术支撑服务。资源信息管理与动态监测分中心科研队伍8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朝建文女47本科教授级高工张真男40博士研究员张永安男48博士研究员杨清钰男31本科工程师王轶浩男32硕士工程师刘媛女24本科助理工程师陈道静女28本科助理工程师(4)森林食品研发与林产品检测检验分中心李月文,男,1965年5月出生,林业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工程系,现任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食品所所长。主持或参与林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40余项。参加完成了4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技术推广和作业设计4项,组织完成了XX主要木本蔬菜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培育木本森林蔬菜8个,开发木本蔬菜产品4个。发表科技论文15篇。2007年获得XX直辖十年林业先进工作者。顾问专家阚建全,男,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现为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XX市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和XX市“食品科学与安全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XX市政府的第二、三届科技顾问;XX市营养学会的副理事长,XX市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XX市营养师协会副会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编著有实用油脂化学、主编食品化学、实验方法学、食品与环境科学和食品分析4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篇。获得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或副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项,承担企业委托科研项目42项。分中心职能负责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管理、设备调试运行与检测工作,开展森林食品开发与保鲜技术研究,优良木本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品种筛选与培育,XX森林食品及基地的认证与管理,森林食品检验检测。森林食品资源调查、标准化基地及林下种养殖基地建设,森林食品产业规划编制等技术服务工作。林产品检验检测主要从事各类竹木板材及制品、林副产品和涉及质量安全的可食林产品检测、质量评定以及标准的制修订,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相关工作。开展XX市林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研究。为企业、生产单位提供以检测、关键指标控制为主的技术服务。开展森林工程技术培训、成果推广与技术支撑服务。森林食品研发与林产品检测检验分中心科研队伍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李月文男44本科高级工程师杜红女41专科高级工程师薛沛沛女28本科工程师周蜀辉女32本科工程师曹纯武男42本科高级工程师王桂珍女43本科高级工程师彭刚男34硕士工程师(5)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及遗传改良研究分中心谭名照,男,生于1968年11月,硕士、林业高级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参与完成各种林业规划、设计及可行性论证项目70多项,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15项,获得XX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03年被XX市林学会评为19972002年度“XX市林学会优秀会员”,2007年被XX市林业局评为“XX市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XX直辖10年林业先进个人”。分中心职能承担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建设、管理与运行工作,收集优良林木种资源,开展林木种质资源遗传改良研究,开展森林工程技术培训、成果推广与技术支撑服务。XX市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及遗传改良研究分中心科研队伍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谭名照男39硕士高级工程师李纪元男38博士研究员罗韧男56本科教授级高工方文男26硕士助理工程师李秀珍女28硕士工程师刘春生男29本科工程师吕元兰女36专科工程师胡元江男46本科工程师徐卓男31本科工程师黄世友男28本科工程师顾问专家何平,男,1963年7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XX市林业局副局长。XX市重点学科植物学学术带头人,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理事,XX市林学会理事长,XX市植物学会理事长。近年来主持或主研并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课题3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4篇论文收入“SCI”。出版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番荔枝科系统与进化等植物学专著3部。建立了中国西南部以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和常见中药图象数据库与自动鉴别系统,2项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顾问专家谢世友,男,汉族,博士,教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李四光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第四纪教育委员会委员,XX市地理学会理事、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水土保持、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主研等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完成教育部及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科研成果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3部。(6)工程中心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吕圣富,男,1963年12月生,硕士,林业高级工程师、园林高级工程师,经济师,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南林学院林学系,2003年取得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抽调到市林业局科技处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1991年6月到1993年6月到原巴县羊鹿乡挂职科技副乡长,1993年7月任XX市林科院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3月任主任,2003年任XX市林科院副调研员兼党政办公室主任,2007年任XX市林科院副调研员兼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从事科研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18年,主持或参与林业科研项目20项。承担了XX市林业重点项目XX市森林防火生物阻隔带造林技术,制定了地方标准XX市森林防火生物阻隔带造林技术标准(待审批)。主持承担了垫江、丰都、忠县3县的湿地保护总体规划3项,编制了中日合作林业生态培训可行性报告、XX市林业培训手册。发表论文6篇。被聘任为XX市林业司法鉴定中心森林火灾鉴定专家,被聘用为XX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XX市林业(高级)专家信息库、XX市科技咨询专家库等专家成员。综合管理办公室职能工程中心综合管理办公室团队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吕圣富男43硕士高级工程师、经济师陈丽洁女27本科工程师周小舟女28本科助理工程师黄晶女25本科助理工程师(7)工程中心计划财务办公室主任袁仲凯,男,1962年2月,XX市渝北区人,经济师、助理会计师,1984年毕业于XX市农业学校,1992年北京林业干部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管理大专毕业,毕业后从事XX市林科院计划财务管理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999年任XX市林科院计划财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任主任。2006年取得经济师资格,2007年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计划财务办公室职能工程中心计划财务办公室团队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称袁仲凯男47专科经济师、助理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