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_第1页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_第2页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_第3页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_第4页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JD31150FJD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纲范本中小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9年3月2工程技术设计阶段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3目次1引言4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43基本资料44枢纽及坝体布置75坝体断面设计86坝基处理设计127坝体构造158坝体观测设计179专题研究1710工程量计算1811设计成果1841引言工程位于省市(县)境内;是河(江)支流河(江)上第级水电站(水库)。本工程是以为主,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M,水库正常蓄水位M,总库容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灌溉面积万亩,供水流量M3S。电站安装台机组,总容量,保证出力,多年平均发电量亿。本工程初步设计于年月审查通过,选定坝址,采用坝轴线。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工程有关的文件(1)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文号。(3)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4)其他文件。22主要设计规范1GB5020194防洪标准;2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及补充规定;3SDJ217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及补充规定;4DLT500592碾压混凝土坝设计导则;5SDJ10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6SL5394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7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范;8SDJ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3基本资料3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1工程等别本工程的拦河坝坝高M,水库总库容亿M3。工程建成后具有使下游KM的城市防洪能力达到年一遇的设防标准,保证农田面积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等效益。根据SDJ1278及补充规定,本工程属等工程。5(2)建筑物级别根据SDJ1278的规定,确定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级建筑物。32地震烈度(1)基本烈度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设防烈度大坝设防烈度为度。33洪水标准(1)设计洪水重现期为A;相应流量3S。(2)校核洪水重现期为A;相应流量3S。(3)施工设计洪水重现期为A;相应流量3S。34水库特征水位(1)校核洪水位;(2)设计洪水位;(3)正常蓄水位;(4)防洪高水位;(5)防洪限制水位;(6)死水位。35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时最大泄量3S;相应下游水位。(2)校核洪水时最大泄量3S;相应下游水位。(3)调节流量3S;相应下游水位。(4)最小流量3S;相应下游水位。36泥沙6(1)年水库泥沙淤积高程;(2)泥沙的内摩擦角;(3)泥沙的浮容重NTM3。37气温(1)平均气温表1气温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多年月平均气温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2)极端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38水温表2水温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平均月平均水温39风向与风速(1)风向。(2)风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S;多年实测最大风速MS;多年平均风速MS。310地形资料坝区地形图(150011000。311地质资料(1)坝区工程地质报告。(2)坝区地质平、剖面图150011000。(3)坝区的地质构造,断层破碎带、软弱层、节理、裂隙的分布及产状。(4)坝区基岩与常规混凝土(或改性混凝土)之间的抗剪断参数新鲜基岩F,CKPA;微风化基岩F,CKPA;弱风化基岩F,CKPA;强风化中下部基岩F,CKPA;混凝土与基岩间抗剪摩擦系数F。7(5)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的抗剪断参数F,CKPA。6水文地质资料。7料场资料。312材料(1)水泥采用生产的水泥。(2)粉煤灰采用,掺量。(3)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岩性为,最大骨料粒径应小于80。(4)细骨料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为。313碾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4枢纽及坝体布置41布置方案依据经初步设计审定,工程坝型选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位置选在。根据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意见,并研究了有关专家咨询意见,同时结合新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等,需要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确定本设计阶段较优的坝枢纽及坝体布置方案。42枢纽建筑物布置43坝轴线复核在设计所选择的坝轴线位置基础上,经进一步优化,研究决定坝轴线位置选定在。提示对于坝高70M以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基础,可建在微风化至强风化中下部基岩上。提示为便于应力计算及优选建基面,地质资料应提出有关基岩的强度、弹模等具体数据。提示国内水工碾压混凝土多数使用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另掺混合材料。提示1粉煤灰品质必须遵循GBJ14690的规定。掺量一般在5070之间,由试验确定。2亦可采用火山灰等其它掺合料,但必须遵循有关规程、规范并通过试验确定。提示用于碾压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可以是天然的河砂、砾石,也可以是机制的人工砂、碎石。在价格相近的条件下,宜优先采用石粉含量较高的人工骨料。粗骨料必须洁净、质地坚硬,具有合适的粒形和良好的级配,如含有活性物质须通过试验决定;细骨料应清洁,不含过多有机杂质和有害物,细度模数以2230较为适宜。提示碾压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水泥及粉煤灰用量,以满足设计的温度控制及有关热、力学指标要求。提示对组成坝枢纽的相关建筑物作简要描述。844泄洪建筑物布置45引输水建筑物布置46施工导流建筑物布置5坝体断面设计51设计原则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断面设计在体型上应力求简单,便于施工,上游坝面宜采用铅直面。2在断面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等级、结构布置、施工工艺和运行要求等因素注意做好防渗和排水设计。3断面设计应注意对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的复核。52非溢流坝段设计提示1在满足枢纽布置总的要求的前提下,坝轴线位置要为简化枢纽总布置,减少坝体工程量及各建筑物间相互干扰,特别注意要为碾压混凝土机械化、快速施工创造条件。2尽量使坝基选在基岩较完整、岩层单一的部位,避开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减少基础开挖处理工程量。3如非整体坝,宜尽量避开坝基高边坡开挖,以减免坝轴向的侧向稳定问题。提示1在碾压混凝土坝上布置泄洪建筑物时,为便于施工,应尽可能采用表面式溢流孔,避免采用大断面的中孔和深孔。小型坝宜优先选用无闸门控制的溢流泄洪方式。2坝体溢流段的长度、孔数、孔口型式,尺寸和堰顶高程,应根据SDJ2178和SDJ34189,并结合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经综合比较确定。3泄洪建筑物应尽量通过模型试验比较验证。提示1坝枢纽布置应尽量将碾压混凝土坝与引(输)水建筑物分开,优先采用隧洞引(输)水。2当采用坝后式厂房时,引(输)水管道应优先采用坝后背管式,穿坝内的管道应水平并宜尽量布置在常态混凝土区域内。3坝内引(输)水管道的进水口建筑物应布置在坝体上游部分,以尽量减少对碾压混凝土施工的干扰。提示1为适应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应优先采用隧洞导流方式,其次是明渠和利用碾压混凝土坝的缺口等导流方式。2当坝址上游流域面积不大,导流流量较小时,可采用底孔导流。当在碾压混凝土坝段内设置施工导流底孔时,应考虑后期封堵的施工条件,并应布置在常态混凝土之中。953溢流坝段设计531溢流坝段断面设计532溢流坝消能设计54荷载541基本荷载1坝体自重及其上永久设备自重;2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静水压力;3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包括渗透压力和浮托力,下同);4泥沙压力淤沙高程M,淤沙浮容重M3,淤沙内摩擦角;5相应于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6冰压力;7土压力填土高程M;土容重TM3;内摩擦角;8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9其它出现机遇较多的荷载。提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非溢流坝段断面,一般可按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1065108初拟,然后通过稳定分析、应力分析及总体布置作适当调整。当采用整体重力坝时,通过专题论证,下游坝坡可适当陡些。提示(1)溢流坝段宜为开敞式,溢流面曲线按下式幂曲线计算NKHSN1Y当上游坝坡为铅直时,可取K20,185。式中S为定型设计水头,取S(7590)ZMAX(ZMAX为堰顶最大作用水头,)。具体取值需保证常遇洪水位闸门全开时不得出现负压;正常蓄水位或常遇洪水位闸门局部开启时可允许有不大的负压值,其值应在设计中经论证确定;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出现的负压不得超过003MPA006MPA。最大负压值B(MPA按下式计算PB002HS1HS/HZMAX(2)堰面曲线原点上游可采用三半径曲线或椭圆曲线。提示(1)溢流坝段的下游必须采用适当的消能和保护设施,使过坝水流能按设计要求平顺进入下游河道,并尽量减少对下游电站厂房枢纽等的不良影响。(2)选用的消能方式应与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相适应。(3)当采用挑流消能时,其水舌归河槽后,余能不致破坏下游永久建筑物并减少雾化区对下游建筑物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影响。当采用面流或消力戽消能时,下游宜设置一段导墙,隔断回流,使流态稳定。(4)溢流坝消能方式和上、下游流态设计应尽量结合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进行优化。(5)窄缝、宽尾墩、跌坎等消能形式,均可根据具体条件用于碾压混凝土坝。提示坝体容重应根据料源、施工条件等由试验确定(取几何尺寸的平均容重)。提示扬压力计算按2178第四章有关规定确定。10542特殊荷载10校核洪水位时的静水压力;11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12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13相应于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14地震荷载地震设防烈度;15其它出现机遇特殊的荷载。543荷载组合荷载组合按表3规定进行。表3荷载组合荷载荷载组合主要考虑情况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冰压力地震荷载动水压力土压力附注1正常蓄水位情况123457土压力根据坝体外是否填有土石而定下同2设计洪水位情况1234587基本组合3冰冻情况123467静水压力及扬压力按相应冬季库水位计算1校核洪水位情况11011412137特殊组合2地震情况12345147静水压力、扬压力和浪压力按正常蓄水位计算,有论证时可另作规定55坝体抗滑稳定计算551分缝坝抗滑稳定计算(1)抗剪强度公式1式中K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表4采用表4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坝的级别荷载组合123基本组合1101051051105100100特殊组合2100100100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包括扬压力),;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包括扬压力),。(2)抗剪断强度公式提示荷载组合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规范要求确定。提示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内容包括沿坝基面和基础深层以及坝体层间的抗滑稳定。当坝体不设置横缝时,计算整体稳定。PWFK112式中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基本组合采用30,特殊组合(1)采用25,特殊组合(2)不小于23;、分别为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和抗剪断凝聚力,TM3;坝基接触面截面积,M2。(3)深层抗滑稳定552整体坝抗滑稳定计算(1)抗剪强度公式3式中KZ按整体坝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值同分缝坝;IWI各坝块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抗剪摩擦系数与作用于坝块上的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包括扬压力)乘积的总和,KN;作用于各坝块上的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包括扬压力),KN。(2)抗剪断强度公式4式中KZ按整体坝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Z取值同分缝坝;IWI各坝块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抗剪断摩擦系数与作用于坝块上的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包括扬压力)乘积的总和,KN;IAI各坝块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与坝基面截面积乘积的总和。553坝体层间抗滑稳定计算PACWFK提示(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滑稳定计算,应按规范规定采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当无条件进行野外及室内试验时,也允许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一般只需满足一种公式计算要求。(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还必须按抗剪断公式计算沿最不利层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此时,、应是碾压混凝土与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之间的抗剪断强度值。提示当坝基存在软弱夹层,尤其遇到倾向下游的缓倾角软弱夹层时,应进行深层抗滑稳定验算。坝基深层抗滑稳定,一般采用等安全系数法计算。IZPWFKIIIZPACWFK提示计算整体坝的抗滑稳定时,为便于计算,可根据基本数据的差异,人为地将坝体分块,然后累加计算。分块越细,计算精度越高。1256应力计算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1)坝体选定截面(包括坝基面、折坡处的截面等)的应力;(2)坝体有廊道、孔洞等部位和其它个别部位(如闸墩、导墙等)的坝体应力和局部应力分析和结构设计;(3)碾压混凝土层间薄弱面对坝体可能的削弱造成的坝体应力影响的分析。当采用整体坝设计方案时,需通过专项途径进行应力分析;(4)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对可能存在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和坝基内部的应力进行分析。6坝基处理设计61一般规定61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通过基础处理应达到下列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坝体的应力;(2)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基抗滑稳定要求和减少不均匀沉陷;(3)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4)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岩体性质在水压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化。612坝基处理措施根据坝基处理要求,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处理措施有坝基开挖、固结灌浆、防渗帷幕、坝基排水、断层破碎带与软弱夹层的处理等。62坝基开挖621坝基开挖深度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开挖深度,应根据坝基应力、岩石强度及其完整性,结合上部结构对基础的要求研究确定。622坝基开挖形状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的要求确定。提示碾压混凝土坝由于是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突出地存在层间结合问题,因此应进行层间抗滑稳定计算,其计算方法和公式同前,但其、的取值一般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于小型或较次要的工程,也可类比参照已建工程取值。提示分缝坝应力计算按材料力学法,详细计算可按2178附录三有关方法进行;对整体式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根据工程规模、地形地质条件及布置情况,采用分载法计算坝体应力,并用有限元法进行校核。提示对于坝高在70以下的中低坝,宜挖至强风化中下部以下的基岩。两岸地形较高部位的坝段,对坝基要求可比河床部位适当放宽。13623坝基开挖的爆破方式63基础固结灌浆631基础固结灌浆范围和孔深632基础固结灌浆的孔距、排距和孔向633基础固结灌浆压力634开挖大坡度陡壁面处理64坝基防渗与排水641坝基防渗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基防渗措施主要采用防渗帷幕。(1)坝基防渗帷幕线布置提示1坝段的基础面上下游高差不宜过大,并尽可能略向上游倾斜,若基础面高差过大或向下游倾斜时,宜开挖成大台阶状。2边部设有横缝的两岸岸坡坝段基础的形状,在平行坝轴线方向应尽量开挖成有足够宽度的台阶状,或采取其它结构措施,确保坝体侧向稳定。提示坝基开挖的爆破方式,可根据坝基岩性特征、施工条件、对坝基开挖的具体要求确定。采取的爆破方式应能保证坝基不致受到破坏或产生不良的后果。对易风化、泥化的岩石,应提出相应保护和处理措施。提示基础岩石张开裂隙发育或有松散充填物,且具有可灌性时,应根据坝高在坝基范围内进行固结灌浆,并应根据坝基应力及地质条件,向坝基外上下游适当扩大处理范围。同时,防渗围幕上游的坝基宜进行固结灌浆;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影响带部位应适当加强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孔的孔深应根据坝高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取3M8M。提示基础灌浆的孔距和排距,应根据岩体发育程度确定,一般为3M4M,布置成梅花形或方格形。孔向应根据主要裂隙产状,结合施工条件确定,尽量做到多穿过裂隙。在坝高较低,基岩较完整时,可部分或全部取消固结灌浆。提示固结灌浆压力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在不掀动基础岩石的原则下,应尽量取较大值。一般无混凝土盖重时取02MPA04MPA;有盖重时取03MPA06。对缓倾角节理或裂隙较发育的基岩,灌浆压力应适当降低。提示对开挖坡度大于5060的陡壁面,为提高坝基接触面上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防止沿基础接触面渗漏,应进行接触灌浆。为保证接触灌浆效果,灌浆时间的选定宜结合温控设计考虑。提示1防渗帷幕线的位置,一般应靠近坝的上游侧,并尽可能靠近上游坝面。2帷幕线伸入岸坡内的长度一般是帷幕延伸至正常蓄水位与相对隔水层相交处,伸入两岸的帷幕线与河床部位的帷幕线保持连续。3帷幕灌浆可在基础廊道内或坝顶进行,两岸山坡的帷幕灌浆可在两岸岩体中设置的灌浆平洞内进行。14(2)坝基防渗帷幕深度(3)坝基防渗帷幕的排数、排距和孔距(4)灌浆压力642坝基排水(1)坝基排水布置(2)坝基排水孔的孔距和孔深65地基的特殊处理地基的特殊处理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处理。651陡倾角断层破碎带处理提示防渗帷幕深度应根据坝高、坝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防渗帷幕应伸入到相对隔水层内3M5。当坝基下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帷幕深度可在0307倍坝高范围内选择。相对隔水层标准对于70以下的中坝,透水率Q1LU3。提示1防渗帷幕的排数、排距和孔距,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作用水头以及灌浆试验资料确定。帷幕排数对中、低坝一般采用一排孔,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局部可适当增加帷幕排数。帷幕孔距一般取15M4。2帷幕钻孔方向可为垂直向,必要时也可有一定的倾斜度,使钻孔尽量穿过岩体的主要裂隙和层理。提示帷幕灌浆必须在浇筑一定厚度的坝体混凝土作为盖重后进行。灌浆压力应通过试验确定,通常在帷幕表层段不宜小于115倍坝前静水头,在孔底段不宜小于23倍坝前静水头。提示1坝基排水一般设置一排主排水孔;必要时可设置辅助排水孔12排;当基础中存在有相对隔水层或缓倾角岩层时,应根据其分布情况合理布置。2主排水孔的位置,一般设置在基础灌浆廊道内防渗帷幕的下游,在坝基面上排水孔与帷幕孔的距离不宜小于2。提示1主排水孔的孔距一般为2M3,辅助排水孔的孔距一般为3M5M。2主排水孔的孔深不小于10;辅助排水孔的孔深比主排水孔略浅,一般取6M8。3当基础内有裂隙承压水层,较大的深层透水区以及存在有滑动面时,除加强防渗措施外,排水孔宜穿过这些部位。提示(1)断层破碎带组成物质主要为坚硬的构造岩,对基础的强度和压缩变形影响不大时,可采用挖除风化破碎岩石的处理方式。(2)断层破碎带组成物质为软弱的构造岩,对基础的强度和压缩变形有较大影响时,可将断层破碎带部份挖除后用混凝土塞加固。塞的深度一般为115倍断层破碎带宽度。15652缓倾角断层破碎带及软弱夹层处理653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的防渗处理7坝体构造71坝顶布置711坝顶高程712坝顶宽度713坝顶构造72坝内廊道及交通73坝体防渗与排水设计731坝体防渗设计(1)坝体防渗提示对埋藏较浅的部位,应予以挖除;对埋藏较深的部位,可采用深层固结灌浆等处理方式。提示对伸入水库区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有可能造成渗漏通道并使地质条件恶化时,应进行专门的防渗处理。提示坝顶高程可按照2178第119条规定计算确定。提示坝顶宽度根据断面设计,同时满足运行和交通要求外,还要满足碾压混凝土施工要求,一般坝顶最小宽度为5。提示1防浪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身应有足够的厚度以抵挡波浪及漂浮物的冲击,高度一般采用12;2溢流坝坝顶工作桥、交通桥,应根据设备布置,操作检修,交通和观测等要求设置,力求美观;3坝顶路面应有适当的横向坡度,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提示1根据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廊道布置应予简化,一般坝内基础灌浆、排水、检查、观测及交通等廊道宜合并使用。通常,对高度在70以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置一条廊道即可。2廊道结构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构件是否配筋可根据廊道周围应力状态确定。预制构件外部可用薄层砂浆与碾压混凝土联结。廊道的底板和侧壁也可由碾压混凝土形成。16(2)坝内横缝止水732坝体排水设计74坝体分缝与碾压混凝土分区741坝体分缝742碾压混凝土分区提示(1)中低高度的碾压混凝土坝的坝体防渗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在我国已经成功采用的有常态混凝土防渗、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沥青砂浆防渗、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渗、预制混凝土深勾缝防渗及上游坝面特殊喷涂料防渗等,可根据具体条件经过专门论证慎重选择采用。其结构尺寸可通过计算或参照已建工程确定。(2)综合分析国内外的工程实践,从防渗效果、有利于快速碾压施工等方面考虑,可推荐采用坝身碾压混凝土作为防渗体,即沿上游坝面设置一定宽度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其抗渗标号可按90天龄期确定,取不小于46。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厚度约为(110115)倍坝高,并随水头增加而增加,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0M30。为提高防渗效果,可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层外侧喷涂丙乳砂浆或其它防渗涂料。(3)据已建工程经验教训,碾压混凝土坝上游防渗,还应注意防渗面层与坝基周边、与闸墩、与溢流面头部等常态混凝土的接缝的防渗结构设计。提示对分缝坝,坝体横缝内设置止水应根据工作水头、气候条件、所在部位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采用常态混凝土作为上游防渗层时,止水设施应置于常态混凝土内;采用其他材料时,应结合防渗布置考虑设置止水的方法。提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一般需设置竖向排水管,排水管一般设在上游防渗层后,管距2M3,内径7CM15。排水管可用预制无砂混凝土管或预埋砂、卵石透水管,亦可用钻孔或拨管等方法形成。坝内的排水汇入集水井后,通过抽水排于坝下河道中。提示(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应不设纵缝,少设或不设横缝。横缝间距与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布置方式、坝体断面形状、温度应力、施工能力等因素有关,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情况下,对坝体工程量不大,长高比较小且可以在一个适当的温度时段内完成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可不设横缝而采用整体坝形式。(2)碾压混凝土坝的坝段间横缝一般为非暴露平面连续缝,造缝方法可分为四种1)大仓面中造缝采用切缝机压入03厚的镀锌铁片,或缝内插入1厚的塑料板,也可采用缝内灌砂等方法;2)人工造缝一般采用混凝土模板(一侧涂刷沥青)、聚乙烯板或铺聚乙烯膜在新混凝土铺筑层的分缝线上,沿层高覆盖在缝面上使两部份分开;3)利用模板分隔仓面施工;4)诱导缝可用上述方法或钻孔形成不连续缝。1775温控设计8坝体观测设计81观测设计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观测设计的目的是监视大坝运用安全,掌握施工情况,为设计反馈资料和为科研提供原型观测资料。82设计原则观测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1)观测项目和测点布设应考虑碾压混凝土分层铺筑、上升速度快、间歇期短等特点,全面反映大坝的工作状况,并宜做到少而精;(2)观测坝段应选择地质条件复杂或具有代表性的坝段;(3)观测项目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计算及模型试验成果、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并参考类似工程的观测布置资料;(4)采用先进设备,做到观测方便、直观、快速、精度符合要求,各项观测值能相互校核,并保证观测作业有良好的交通及照明条件;提示(1)坝体混凝土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的标号分区及其性能,可参照2178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条款执行。(2)混凝土分区应尽量简化,以利于快速施工。坝体内部混凝土的标号,一般采用一种标号;坝体混凝土级配一般采用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当上游侧防渗层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时,二者可同仓同时填筑碾压施工。(3)碾压混凝土坝体与基础接触面一般须采用常态混凝土或改性混凝土垫层,其厚度为05M15。提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温控设计可参照SDJ2178和DL/T500592的有关规定进行。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控制与坝体尺寸、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条件以及坝址区的地质、气候条件有关,应根据温控计算提出下列控制指标。(1)基础温差指在基础约束范围内,混凝土最高温度与其平均稳定温度之差。基础温差是控制坝基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