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散文阅读专题卷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散文阅读专题卷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散文阅读专题卷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散文阅读专题卷3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高考训练试卷:散文阅读专题卷3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专题卷三对应学生用书第127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6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导学号76934078】瓦尔登湖节选梭罗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黎明带来了英雄时代。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那时候,我们的昏沉欲睡的感觉是最少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芳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依,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早晨是我醒来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就在最沉的沉睡中,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能画出某一张画,雕塑出某一个肖像,美化某几个对象,是很了不起的;但更加荣耀的事是能够塑造或画出那种氛围与媒介来,从中能使我们发现,而且能使我们正当地有所为。能影响当代的本质的,是最高的艺术。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甚至小节上也配得上。如果我们拒绝了,或者说虚耗了我们得到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神示自会清清楚楚地把如何做到这一点告诉我们的。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的,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么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认识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在我下一次远游时,也可以做出一个真实的报道。因为,我看,大多数人还确定不了他们的生活是属于魔鬼的,还是属于上帝的呢,然而又多少有点轻率地下了判断,认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归荣耀于神,并永远从神那里得到喜悦”。1第段作者热情地礼赞黎明,请概述其理由。6分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段整段都在礼赞黎明,找出其中赞美黎明的句子,概括即可。【答案】黎明带来英雄时代,1分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和生生不息;1分黎明是觉醒的时辰,1分唤醒我们内心更崇高的生命;1分诗歌和艺术发生于黎明时刻,1分思想和改良德性发生于黎明时刻。1分2第段最后画线句说“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作者所说的“非常清醒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说“怎敢凝视他”,是什么意思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本句是第段的末句,是对前面所说的内容的总结。“非常清醒的人”是指“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中的“一个人”;“怎敢凝视他”是不敢凝视他,也就是对他充满仰慕、崇拜和敬畏。【答案】“非常清醒的人”是指“有效地服役于智慧”并“生活得诗意而神圣”的人。2分说不敢凝视他,意思是极其仰慕、崇拜和敬畏他。2分3第段画线句说“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根据第段,作者认为的“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什么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者认为的“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人要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作者认为要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生活得稳稳当当,过斯巴达式的生活,概括来说就是刻苦耐劳,简单而可爱,卑微而崇高。【答案】生活的基本事实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2分简单而可爱,卑微而崇高。2分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表达特色。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是随笔,以抒情议论见长;修辞运用丰富。比喻如“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写出了蚊虫的声音。对比如“简单”和“可爱”;“卑微”和“崇高”。语言具有思辨性如“我要生活得深深的,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情感如“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答案】极具抒情性、哲理性,以抒情、议论见长;修辞手法的充分运用,如比喻、对比等;以长句为主,增强文章的思辨性;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情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20分沈从文的墓郭文涟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吹来,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个墓地,便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墓地。那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沱江,已是临近傍晚,想着明天一大早就要离开凤凰古城,所以下了船便径直往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奔去。墓地极为朴素。完全出乎我的想象。我们一个个都惊呆了,这哪里是墓啊,既无高高的坟堆,也无坚硬高大精致的墓碑,就是一座山石,而且这山石似乎就是从附近哪个山崖壁上凿下来的,不过倒与周围的山色浑然一体,自然贴切,不仔细看,你绝对想不到会有一位现代文学大师的灵柩埋葬在这里。沈从文先生的墓地虽然简陋,甚或有些悲凉,不大气,不漂亮,也不惹人注目,却清净,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你不仔细分辨,根本想不到有一个人的灵柩悄然地安埋在这里。而且稍稍知道一些沈从文先生身世的我们并没有感到他的孤单和可怜,反倒生出无限崇敬之情来。是的,这里的阳光很透明,这里的山水很透明,这里的空气也很透明。或许正因为如此,沈从文先生才有了一双透明的眼睛,可以使他透过烟尘云雾望见千年不变的岁月时空,他在那浪漫抒情而又有些忧郁的文字里感受着、珍惜着生命的阳光。所以当沈从文走出沱江、走出凤凰古城、走出湘西大地的时候,他的文字一直带有湘西的风味,那便是如沱江水一般清澈柔美、瑰丽而又浪漫的山水风情,像遗珠一样在黯淡的夜空熠熠闪烁,还有那种自然而又富有音乐般快慢相宜的节奏,更能引起你的身心跳荡起莫大的快意。他对家乡的热爱是已渗透进骨髓中的爱,所以他能用笔如诗如画地把一个神话般的湘西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他也是深深懂得寂寞安静的生活与智慧间的关系的,也是深深懂得人的悲哀和苦痛的,更深知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所以当他知道,他那与沱江水一般明净美丽的文字不再受欢迎的时候,他便悄然退出文坛,销声匿迹,不再写富有山水人情瑰丽而又浪漫的文字,而是去做一向不被人重视的服饰研究,并几十年如一日,终填补了国人一方空白。而当政治上的烟云消散殆尽,雨过天晴,他的那些书那些文字仍然像闪烁的灯光一样,照亮着一方黑暗天空,温暖着一群群学子的心灵。凡是接触到他的文字的人,心都会被温暖起来,神往着他笔下的湘西山水风光,神往着清悠悠的沱江水,神往着那高高的吊脚楼和那被毛毛细雨笼罩着的凤凰古城。而那些紧跟时代潮流写出绚丽多彩文字而风靡一时、辉煌一时的人,便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销声匿迹,不再被人提起,也不再被人记起,真不知被云雾裹挟到哪里去了,即使逝去时修建了那样显赫漂亮的坟茔和墓碑,也没有几个人去拜访,冷清、孤单,被遗忘在阴暗潮湿的角落。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有的人死去,那是真正的死去了;而有的人虽已死去,但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从沈从文墓地归来,黑絮一般的夜色罩着沱江,罩着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灯光星星点点地从吊脚楼一扇一扇的窗棂里闪烁出来。我们一路上都不言语。依然在想着沈从文的墓,心里似乎涌来感伤的潮水,但想着他的墓地,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吹来,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心里又稍稍有些安慰。想,这样的墓地或许是现代中国最美的墓地了吧。这时,黑黝黝的沱江江面上,倒映着五彩石一般的灯光,灯光拉着长长的光晕,像是一条条鱼尾,在江面上微微荡漾着,一时间,那种盈满心中已久又一时无以叙说的悲怆慨叹都已释然,与这温情脉脉的沱江一起不舍昼夜地流向远方。有删改5沈从文的墓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答题区间,即文章前五段;再找出关键语句“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墓地极为朴素”“虽然简陋”“却清净,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答案】朴素、简陋、孤单整个墓就是一座山石,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既无高高的坟堆,也无坚硬高大精致的墓碑。2分周围环境清净、幽美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2分6为什么说“这样的墓地或许是现代中国最美的墓地了吧”6分_【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最美的墓地”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入手分析。表层含意墓地周围的环境美。深层含意墓中埋葬的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朴素的墓地体现了沈从文先生淡泊名利的人格美,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答案】墓地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环境清净,给人以美感;墓中埋葬着一位淡泊名利的现代文学大师;朴素的墓地深深地打上了沈从文高尚人格的印迹,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每点2分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凡是接触到他的文字的人,心都会被温暖起来。2分_2而有的人虽已死去,但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2分_【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具体的语境。1句中,“接触到他的文字”指阅读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心都会被温暖起来”,从下文看,应该是被“他笔下的湘西山水风光”和“那高高的吊脚楼和那被毛毛细雨笼罩着的凤凰古城”感染。2句中,从上文看,“有的人”应指沈从文这类人,虽然其人已离世,但他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人格魅力仍留存在人们心中,因而“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答案】1凡是阅读过沈从文文学作品的人,都被他笔下那美丽的湘西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感染,从中感受到温暖。2分2虽然像沈从文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离世了,但他的作品和他高尚的精神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给人巨大的精神力量。2分8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6分_【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