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郊区某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长治市郊区某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长治市郊区某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长治市郊区某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长治市郊区某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项目承办单位长治市郊区XX镇XX村民委员会2拟建地点长治市郊区XX村北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长治市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号4承办单位概况长治市郊区XX村,地处高新开发区工业园区西,地理位置优越;村北有3路公交车经过,村南紧临市区,交通便捷。XX村委会隶属长治市郊区XX镇,东临长钢复兴小区,西依晋煤外运的主干线太焦铁路,南靠高新技术开发区史家庄村,北靠北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十分充足,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共有165户,总人口527人,耕地面积538亩,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村。全村产业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二、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1研究工作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长治市郊区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3)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5)城中村改造试行办法;(6)城中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指导意见;(7)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办法;(8)住宅设计规范;(9)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10)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11)长治市郊区XX村委会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2研究工作的范围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场址、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项目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和依据。3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建设项目是为了解决村民住房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特在长治市郊区XX村北建设总建筑面积为40734平方米的住宅小区。4建设内容和规模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总建筑面积40734平方米。占地面积162587M2,主要包括住宅楼、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地下车库及其配套系统(即住宅楼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室内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安全和室外的硬化、绿化、亮化、围墙等工程建设)。本项目总投资877809万元。5项目建设及配套设施(1)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及公共建筑;(2)市政道路、围墙、院面硬化、大门;(3)绿化小区建设绿地和绿化带;(4)地下停车库。6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程序进行,项目实施进度包括准备工作,土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附属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及验收等阶段。经研究,本项目自土建施工开始,建设期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7投资估算与融资项目总投资877809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由村民自筹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62587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407343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365454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41895容积率2666绿化率307居住户数户2768建设总投资万元8778099平方米建设投资元/平方米21549810建筑层高(地上建筑)米住宅3(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3511建筑层数7、8、9楼11层,10楼9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6层12建筑总高度7、8、9楼3345米,10楼2745米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2145米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的号召,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XX村建设进程,改变村容村貌,解决无房户住房问题。在此背景下,长治市郊区XX村提出了本项目建设要求。近年来,随着长治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扩张,长治市许多城郊农村逐渐被城市包围,出现了“村在城中,市中有村”现象。赖以生计的土地锐减给城中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失地农民由于相对缺乏应有的就业技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地又失业的现象较严重,许多村民依靠地处城市中心人流量大的优势,违法建房从事旅馆业,加剧了城中村违法建设的泛滥程度,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彻底改变城中村现状,解决城中村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以实际行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三个长治”和建设三晋第一靓丽名城的号召,郊区明确提出了城中村改造是包括“旧村变新区、村委变居委、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农保变社保”在内的综合改造工程。目前,28个村,56万人完成农转非工作,1个村开始了改制工作,6个村制定了改造规划,6个村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村民周转楼,1个村正在撤村建居申报。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长治郊区位于东经1125911312,北纬36073626之间,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全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一般海拔930米,最高海拔1378米,由于居太行之巅,有“与天为党”之说,故又称“上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形成了长治郊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更造就了这里秀美的山光水色,成为山西长治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块要地。1资源长治市郊区位于城市近郊,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工业、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漳泽电厂,长治钢铁公司、王庄煤矿、长治合成化学厂等120余家大中型国家、省、市国有企业分布于区内各地,是生产技术、信息反馈、人才资源的首先受益者。长治市郊区素有“二分山地七分川,一分河流盐碱滩”之称,土壤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加之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设施齐全,具备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全区依托自然优势,形成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是全市的能源小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000个(包括乡营、村办及个体)。其中规模较大的乡办、村办企业有年上缴利税达1000余万元的长信钢铁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粉煤灰水泥的安昌粉煤灰水泥厂、年产15万吨原煤的故漳乡东风二矿、年产10万吨机焦的漳村集化厂、年产4万吨生铁的泽头铁厂、年产5万吨啤酒的长治市春泉啤酒厂等。2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郊区在发展城郊特色经济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特别是近年来,从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打造三晋强区”,在全市“五年发展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并积极通过改制、挂靠、引进等手段,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领域全方位实施民营化运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郊区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相互结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运输现有太焦铁路、邯长铁路。长治飞机场坐落在郊区XX乡的果园村和关村乡的王村之间,民航班机通达北京、太原、郑州等地,近期机场将进行改造,即将开通南方航线。3矿产资源全区矿藏资源丰富。煤层面积150平方公里,主要为3号煤、15号煤层已探明煤炭储藏量为32亿吨,实际可利用储量212亿吨,煤炭品种全、品质优、可利用率高。石灰岩储量50亿吨,可开采量30亿吨,品位一级,矿体露天。4水利资源区境内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浊漳河、石子河、岚河流经境内。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面积275平方公里的漳泽湖蓄水19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日可供工业用水10万吨。在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原上属于相对富水区。5交通通讯太焦、长邯铁路纵横交汇,长邯、长晋、长太高速和207、208、309国道北上京津,南下中原,通衢九州。民航王村机场波音737直飞北京、上海、广州、太原等地。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全区。6社会事业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9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幼儿师范1所,各类职业技术学院3所。文博馆、图书馆、文化馆馆藏资料丰富。在校学生45000人,小学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9。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20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89人,区、镇、村三级疾病控制和卫生保障网络健全。7工业经济全区工业经济以煤焦、铸造、建材、冶炼、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是全市的能源区,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近4000个(包括乡营、村办及个体)。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长信钢铁有限公司、安昌粉煤灰水泥厂等企业。8重点工程郊区由于受行政区域限制,在铁路、公路、通迅等重点工程建设上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郊区积极配合市政府完成了太焦铁路长治北月山段的复线电气化改造郊区段、长邯二级复线公路郊区段、长晋二级汽车专用公路郊区段、208国道二级公路郊区段及市区煤气工程、辛安引水工程、程控电话等一批省、市重点骨干工程。目前,还有一些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如309国道郊区段、长北干线公路、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水上公园等,此外,郊区在重点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上,从实际区情出发,加大了县乡公路建设力度,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目前全区乡乡村村通油路,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加强,有规划、有步骤的小城镇建设成绩斐然。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住房环境都有了新的要求。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方针和“十二五”规划,改善居民的住房环境,把旧村改造成一个整洁、文明、卫生、美丽、舒适的居民住宅小区。经过两委和群众代表实地考察、多方调查、充分论证、科学研究后得以实施。这样做,既解决了村民的住房之急,又美化了村容村貌,还能扩大部分村民的就业门路。是一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民心改造开发项目。首先,改造“城中村”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追切需要。城市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主导作用和聚集力、辐射力。也是现代文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源头。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是社会发达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城市化建设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实现向城市转移。如果农民仅仅实现地域转移。而没有实现户籍、组织和管理体制、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更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如果“城中村”不进行彻底的改造,城乡建设和管理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改造“城中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现代化城市必须要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城市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搞好城市规划,目的就是要营造经济发展、文明法治、生态平衡这样的良好环境。但是,“城中村”杂乱的建筑景观,“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形象,降低了城市的品位,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中村”问题将逐步成为政府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要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竞争力,就必须从物质形态、管理体制上改造好“城中村”。再次,改造“城中村”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城中村”的农民虽然变成了城市居民,其小农经济的观念、生活方式不容易一下子转变过来。在失去耕作土地后,他们往往把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房屋之上。这是造成“城中村”建筑密集无序、外来人口聚居、形成贫民区和城市治安问题高发区的根本原因。更严重的是“城中村“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就业困难,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造“城中村”的物质环境,加强郊区建设,更新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提高其文明素质,已成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三、“城中村”改造的重要作用“城中村”改造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改,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改,则会制约城市的发展。“城中村”改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城中村”改造是一件大好事。其主要作用表现在首先,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城中村的住宅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较差,主要表现是住宅成套率低、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缺乏垃圾存放场所,人民群众生活非常不便,虽然同样生活在城市,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相比,差距太大。市委、市政府经常收到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反映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尽快出台有关政策进行城中村改造。因此加快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城中村改造有利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众所周知,城区土地是寸土寸金,而城中村在人均用地面积是城区居民若干倍的情况下,居住环境质量却远远比不上城区居民。可见,城中村土地利用大有潜力可挖。其三,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由于种种原因,现有城中村的建筑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而是由村民自行建造的。总体上看建筑布局较为零乱,功能不够齐全,外观破旧呆板,与迅速发展的城市面貌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改善阻碍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郊区对城中村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行改造、无疑会整体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其四,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城中村改造对于有效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扩大投资需求,尤其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对于增加内需,扩大对住宅、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由于城中村改造带来城市环境的优化。必然拓展城市资产的增值空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五,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城中村的居民虽然生活在城市,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固有观念的影响。一直保持着传统农村、农民的生活习俗和方式,始终没有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之中。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打破传统农村的旧有格局,促进城中居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中村”一定能建设成“安乐、文明、优美、舒适”的新型社区。通过社区优质服务、优质管理、全面提升新型市民的整体素质,把我们的城市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本项目根据长治市郊区城中村改造和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建设地点条件和周围环境,确定本项目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建设规模为规划总用地162587。总建筑面积4073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6545。地下建筑面积4189。二、建设内容1住宅建筑该项目拟建住宅楼四栋,其中7住宅楼地上11层地下1层、8住宅楼地上11层地下1层、9住宅楼地上11层地下1层、10住宅楼地上9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均为储藏室。2办公建筑该项目拟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一栋,地上六层。3公共建筑门卫、物业管理室等配套建筑;4市政道路、围墙、院面硬化、大门;5绿化小区建设绿地和绿化带;6地下停车库。第五章场址与建设条件一、建设场址长治市郊区XX村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62587平方米,位于长治市郊区XX村北。项目建设场地地势平坦,无地面附属物,环境舒适,交通便利,有利于建筑施工。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气象项目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01,年日照时数为226046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无霜期为182211天,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雨热同季。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9摄氐度;7月份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25摄氐度。年日照时数24182616小时。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为1322毫米,1月最少,为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风速为1530米/秒之间。长治各月平均气温一月零下69C二月零下34C三月37C四月117C五月174C六月205C七月225C八月205C九月156C十月98C十一月26C十二月零下56C(2)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山前冲洪积地貌,场地开阔平坦,略北高南低,地面标高介于9245092476M。场地自上而下划分为4层,第一层黄土状粉土主要成分为粉土,含有少量的木炭粒、钙质粉沫、钙质结核。第二层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含有大量锰斑、铁锰质结核、钙质条纹,局部夹形状不一的钙质结核,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第三层粉质粘土,含零星锰斑、锰结核、铁锰质氧化条带,该土层断面无光泽,摇振无水析现象,风干后强度高,韧性高。第四层粉质粘土,硬塑坚硬,含零星锰铁质结核、平卷螺化石碎片,该土层断面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土质均匀。(3)抗震设防烈度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本建筑场地所属长治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本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划分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2城镇规划及社会条件本项目建设符合长治市郊区“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项目的建成能够推进该地区各方面流通和改善XX村失地村民的生活和住房条件,并能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3公用设施条件项目水、电等公用设施由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统一配置电力XX村住宅楼建设项目为二级负荷,需双回路供电,使项目用电有保障。供水XX村住宅楼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采用2根管径DN400的管道和市政的环状给水管网相连接,在住宅区内形成环状给水管网,其水质、水量、水压均能满足要求。4项目用地根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和该区整体规划,XX村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符合用地管理办法和新区整体规划,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规定,该项目拟用地162587平方米。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一、平面规划设计方案1规划依据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住宅设计规范;5)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各级政府有关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文件。2设计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提高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为目标,努力创建一个经济合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建筑新颖,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和居民交往空间的居住小区,为小区安静舒适的居住生活提供保证。3设计原则(1)综合考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居住对象、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结合周围环境,合理布局出具有舒适、安全、卫生、优美的高起点现代化居住环境。(2)依据建设的经济技术条件,确定各项合理的建设标准,既满足当前实际需要,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导向性。(3)综合考虑小区内道路、绿化、居住、公建等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内在联系,注重空间景观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追求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合理组织动、静态人流、车流,满足物业管理和安全防卫需要。努力节约用地,开发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4)突出群体建筑和空间层次变化,创造便于人际交往和物业管理的邻里空间,以特色鲜明的景观环境,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4设计方案(1)总体设计通过分析长治市郊区XX村长治市郊区XX镇XX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楼的功能、环境条件和人行出入轨迹,确定小区设三个主出入口。小区内设有较完善的公共配套建筑、绿地、小区娱乐活动中心等居民基本所需的设施。小区功能基本得到满足,并可便利周边的居民。(2)道路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际交往的增多,交通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区设人车分流的主干路,与小区外城市主干道相连。小区内道路设计做到通而不畅,减少不必要的穿越交通。小区道路系统分二级,居住区有三个主入口与城市主道相连,住宅前路通往各单元,同时住宅间设步行道,连接各主要公共绿地和游憩设施。(3)居住空间居住区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居民的各种需求,注重空间的个性与特点,建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住宅区和办公区,使居民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为邻里交流提供条件。楼距之间有集中的公共绿地或活动场地,满足不同年龄居民就近活动的需求。(4)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努力创造新颖的建筑类型,进深得当。住宅设计体现以起居室作为全家活动中心的原则,合理安排各厅、室的位置,使之动静分离,同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合理的空间尺度。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则主要体现清新、自然、简约、优雅的建筑形式。建筑形体设计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又能突出一定的时代美感。小区中有四栋住宅楼,7楼,8楼排列一行,9楼,10楼另行排列一行。公共配套附属设施有序的穿插其中,通过公共绿地、街道等空间的相互组合、穿插,形成一系列连续而富有变化的序列空间,花草树木、曲道、景观渗透到各个组团,居于家中便尽得林野风致,“均好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5)办公建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单独排列一行,其设计努力创造庄重、大方的特色。以方便居民服务为原则,主要设有社区管理、医疗服务、村办企业、阅览室、公共文化等设施。(6)公建附属配套依据本项目公建分布情况,结合住宅楼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公建设置要求,合理布置住宅楼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附属配套用房,包括门卫等。(7)市政配套设施小区规划有道路、新建围墙、大门及院面硬化等,做到配套完善、经济合理。室外新建围墙采用砖砌,上部有铁艺栏杆。室外道路,小区内主干道,均为水泥砼路面。室外硬化部分根据不同需要,与绿化部分相结合的地方为植草砖,其余部分为水泥砼院面。(8)绿化系统小区绿化系统由道路绿地及集中绿地等构成。小区四周被道路绿地所包围,环境优美。绿化系统采用带形与集中相结合的布置办法。增加了邻里交流空间的趣味性,丰富了小区内部的景观形式,并使之形成与公共绿地不同的景观效果,渗透到每个居住单元。集中绿地、步行景观轴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区有机的生态绿化系统。室外绿化根据规定绿化率达到30以上,植物配置宜选用适应性强,栽植后恢复和生长快,对病虫害有较强抵抗性的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注重乔、灌、藤、花、草的合理配置,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的树种科学合理搭配,使区内种类绿地与周边防护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空间。该布置既可使公共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又使绿地空间摆放有序、丰富多变。小区绿地树木种植注重空间层次、高低结合,并努力做到二季有花、四季常青。二、建筑设计方案1编制依据1)项目委托书;2)建设方提供的资料;3)上级部门的有关批文;4)城中村改造暂行管理办法;5)现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规范、标准和文件。2建筑设计方案本小区总建筑面积为40734。小区建筑为三类建筑,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立面造型简洁、大方、美观,与小区绿化相映衬,形成色彩鲜明的立面效果,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住宅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平面设计力求“灵活、适用、新颖”。布置紧凑合理,功能齐全,进深适当,朝向良好,确保每个房间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住宅楼室内房间布置以起居室为中心,合理安排各厅、厨房、卫生间的位置,既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住户私秘性的要求。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城乡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9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04241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并依据城中村改造等相关文件。3建筑构成及主要功能(1建筑概况此次住房是面向长治市郊区XX村村民推出的住宅,体现“经济、适用、安全、美观、卫生、便利”的原则。该项目位于长治市郊区XX村北,规划总用地162587,总建筑面积40734,其中地上面积36545,地下面积4189,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建筑物使用功能不同,只需具备各自使用功能即可。本项目规划四栋住宅楼及一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其中住宅楼7、8、9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均为储藏室,地上十一层为住宅,10楼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储藏室,地上九层为住宅,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为地上六层。住宅楼以中、小户型为主。7户型为E型(三室两厅),F型(两室一厅),G型(两室一厅),H型(三室一厅),总户数60户;8户型为A型(三室两厅),B型(两室一厅),C型(两室一厅),总户数96户;9户型为B型(三室两厅),C型(三室两厅),总户数48户;10户型为A型(三室一厅),B型(三室两厅),C型(三室两厅),D型(三室两厅),总户数72户。(2)本设计各套型住宅均设有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功能齐全,每户保证有一至两个房间好朝向。(3)厨房、卫生间综合考虑操作顺序、设备安装、管线布置以及通风的要求。(4)各套型设计尽量避免电梯井道直接与居室相邻,减少电梯运行中的噪声干扰。(5)地下停车库位于楼与楼之间的道路之下。设有三个停车库,每个停车库设两个出入口。停车场按规定设防火分区。4立面造型与外饰面设计立面造型设计突出现代住宅建筑特色,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表现简洁明快,有一定力度,使小区建筑轮廓线优美和富于变化,并与规划区内优雅、和谐、宁静的环境协调统一,具有鲜明的个性。5剖面设计7楼建筑高度为3345M,8楼建筑高度为3345M,9楼建筑高度为3345M,10楼建筑高度为2745M,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建筑高度为2145M。地上住宅层高为3M,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层高为35M,地下室层高为219M,地下停车库层高为46M,室内外高差045M。6建筑构造、材料选用及普通装饰设计(1)墙体作法1)外墙高层住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加气砼砌块墙,厚度为200MM;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为框架结构,墙体为加气砼砌块墙,厚度为200MM。均外贴挤塑聚苯板保温。2)内墙高层住宅内墙除钢筋混凝土墙体外,主要填充墙为加气砼空心砌块;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内墙为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空心砌块干容重不大于700KG/M3。厚度为100MM,用M5水泥砂浆砌筑。3)地下室及地下停车库顶、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剪力墙,填充墙为加气砼砌块,内外墙厚度为200MM。(2)地面做法1)卫生间、厨房楼地面均向地漏找05坡并低于相邻房间20MM,周围设高度为150MM的防水混凝土翻边,涂抹3MM厚高聚物改性沥青涂膜防水层。2)其他楼地面C15细石混凝土垫层。(3)楼梯楼梯每单元设有封闭楼梯间,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要求。楼梯间应尽量有直接天然采光。住宅楼梯栏杆采用木扶手焊接钢管,外涂防锈漆一道,面漆两道。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梯栏杆采用不锈钢。休息平台和踏步为水泥砂浆抹面。(4)装饰装修住宅楼为毛墙毛地,外墙均粉刷涂料。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做简单装修(室内地面铺设地砖,墙面及天棚粉刷内墙涂料,内门采用普通木门,安装蹲便器、洗脸盆等简易卫生洁具,楼梯栏杆为不锈钢),外墙均粉刷涂料。附属配套用房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做到配套完善、经济合理。具体工程做法如下门卫、物业管理室等附属配套用房做简单装修(地面水泥砂浆抹面,内墙及天棚为混合砂浆抹面,面层粉刷涂料);附属配套用房门窗均采用塑钢门窗,外墙面为水泥砂浆墙面,面层为外墙涂料。室外新建围墙采用砖砌,上部有铁艺栏杆。室外道路,小区内主干道,均为水泥砼路面。室外绿化根据规定绿化率达到30以上,植物配置宜选用适应性强,栽植后恢复和生长快,对病虫害有较强抵抗性的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注重乔、灌、藤、花、草的合理配置,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的树种科学合理搭配,使区内种类绿地与周边防护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空间。室外硬化部分根据不同需要,与绿化部分相结合的地方为植草砖,其余部分为水泥砼院面。内装修工程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楼地面部分执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装修选用的各项材料,执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均有施工单位制作样板和选样,经确认后进行封样,并据此进行验收。(5)地下防水地下室及地下停车库防水等级为二级,外墙和底板为抗渗混凝土,并在外墙外侧和底板底面做柔性防水一道。(6)门窗工程1)住宅入户门采用防盗门,外窗为塑钢窗。2)门窗玻璃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的有关规定。(7)屋面工程高层及中高层住宅屋面防水等级为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采用两道3MM厚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进行设防。屋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屋面均采用外排水。(8)无障碍设计1)各个单元入口设有无障碍坡道,电梯为无障碍电梯,侯梯间均符合无障碍规范。2)每50套住户设两套无障碍户型,无障碍住户中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8M。阳台、卫生间与户内的高差为15MM,并应以斜坡道过度。7消防设计(1)耐火等级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2)总平面图中每栋楼设有环形消防车道。(3)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设一部电梯,三部楼梯;7、9均设封闭两部电梯,两部楼梯;8、10均设封闭四部电梯,四部楼梯。电梯均为客梯兼消防电梯,均出屋面。三、结构设计方案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0)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802008)等其他现行的国家规范和技术规程及施工验收规范和规程。2、建筑物所在场地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5KN/M2。基本雪压04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震基本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3、荷载取值(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卧室、起居室、卫生间40KN/M2。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20KN/M2。走廊、楼梯35KN/M2。电梯机房70KN/M2。厨房20KN/M2。阳台25KN/M2。(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3)楼梯等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值为05KN/M。其他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设备用房等按实际荷载取值。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4、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为乙级,地下防水等级为二级。5、建筑结构(1)建筑类型住宅楼采用框架钢筋砼剪力墙结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采用框架结构。(2)基础类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3)建筑耐火等级二级。(4)地下室及地下停车库防水等级二级。(5)地下室及地下停车库耐火等级一级。(6)地基处理对于中高层部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10楼)由于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所以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方法建议换填垫层法,建议整片处理,垫层材料可选用37灰土。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底层平面的面积,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1米。处理厚度建议1米。垫层设计、施工及检验按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建议做好检漏防水措施。对于高层部分(7楼、8楼、9楼)若采用换垫法验算下卧层不满足要求,建议采用复合地基上的筏板基础。复合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法,布桩形式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桩径04米,桩间距不大于15米,桩长进入第层土不下于30米(即桩长按不小于85米考虑)。机械挖土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基坑挖土接近基地设计标高时,在其上部顶留200MM300MM土层。待下一工序开始前用人工开挖。验槽后,应及时浇混凝土垫层或采取封闭坑底措施。回填土及位于设备基础、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础之下的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及侧壁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尽早进行回填,并按要求分层回填。住宅主体皆按有关结构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并设置墙柱拉结筋,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四、给排水工程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委托书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2设计范围该住宅楼、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及车库生活给排水、雨水系统设计。3管道系统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生活排水及雨水系统。4生活给水系统1)市政供水压力为03MPA。2)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3)该区最大日用水量为27898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279M3/H。4)给水系统分区该区供水由长治市供水公司就近直接供给,用户采用分户计量考虑。5生活污水系统生活污水设计排放量为23713M3/D。1)本工程采用污废合流制。工程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在纳入市政管网前,经过处理后送入市政污水管网。2)车库污废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网。3)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化粪池设于室外。4)污水立管设专用通气立管。6雨水系统1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2采用内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和室内雨水管排至小区雨水管网。3本小区结合地形坡度,以小埋深,大间距集中收集就近设排水管道,排至市政管道网。7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小区内合理设置公用垃圾箱,定期清运至指定地点。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定点集中堆放,并及时清运,始终保持施工现场整洁。五、管材及接口1生活给水管1冷水管支管均采用PPR铝塑稳态管(CJ/T2102005),热熔连接,地下层给水管道及给水干管、立管均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建筑外墙以外的埋地管宜采用PE给水管,接头设室内。所有的给水管及管件必须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管材的配套管件,并应具备建材部门的认证,生活水管道还应具备卫生部门的认证文件。2管材/管件工作压力选用A、PPR的工作压力均为10MPA,与镀锌钢管的连接采用专用过渡接头。B、生活给水立管及管件选用镀锌钢管及管材。工作压力为10MPA。2排水管1污废水管及通气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法兰连接或平口对接,橡胶圈密封,不锈钢卡箍卡紧。2雨水立管和悬吊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法兰连接或平口对接,橡胶圈密封,不锈钢卡箍卡紧。3与潜污泵连接的管段均采用涂塑钢管,沟槽式或法兰连接。六、阀门及附件1阀门1给水管DN50MM者采用螺纹球阀或角阀,丝扣连接;DN50MM者采用浮动球阀,法兰连接。阀门工作压力按其所在位置的管道工作压力确定。2生活供水水泵的吸水管采用明杆闸阀,不得用蝶阀。3有压排水管阀门采用闸阀,工作压力为10MPA。2止回阀1给水泵出水管上安装有阻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2止回阀的工作压力与同位置的阀门一致。3减压阀1安装在给水供水管上的减压阀,均要求减静压与动压。2给水干管上的减压阀采用可调式减压阀。3)安装减压阀前全部管道必须冲洗干净,减压阀前过滤器需定期清洗和去除杂物。4减压阀的工作压力与同位置的阀门一致。4附件1自动排气阀均采用DN20,工作压力PN10MPA,阀下设DN20铜质截止阀。2屋面采用87型雨水斗。3全部给水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七、管道敷设1管道穿梁、穿钢筋混土墙时,应预埋套管,管道穿地下室外墙时埋刚性防水套管及水泵吸水管穿越水池池壁时应埋柔性防水套管;其它管穿越水池池壁时,埋刚性防水套管,排水管穿楼板应预留孔洞,管道安装完后将孔洞严密捣实,立管周围应设高出楼板面设计标高1020MM的阻水圈。2管道坡度各种管道应根据图中所注标高进行施工,当未注明时,按下列坡度安装A、给水管按00020005坡度,坡向泄水装置。B、污水管坡度见下表排水铸铁管标准坡度管径生活污水管标准坡度管径生活污水管标准坡度50MM03575MM0025100MM020125MM0015150MM001200MM00083管道支架或管卡应固定在楼板上或承重结构上,排水立管检查口中心距地面1M。4暗装在管井、吊顶内的管道,凡设阀门及检查口处应设检查门、检查口、暗装在墙内的阀门手柄应留在墙外。5铸铁排水管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得大于2M,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6排水立管检查口与清扫口A、排水立管检查口应每间隔两层设置,但是最低层和有卫生设备的最高必须设置检查口,如有乙字弯时,在乙字弯的上部应设置检查口。B、立管检查口中心距地面1M。C、排水立管与排出管连接的弯头需采用带清扫口的弯头。7所有管道穿混凝土楼板、墙及安装在墙槽内的管道,施工时均应与土建密切配合。八、管道试压管道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规定对管道系统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以检查管道系统及各连接部位的工程质量。1室内给水管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金属管在10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渗不漏为合格,塑料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得渗漏。2排水铸铁管试压注水高度以一层楼的高度为标准。(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试压措施)在30分钟内不渗不漏为合格,排出管道应以最低层排水设备至室外排水检查井之全高程注满水试验,在30MIN内不渗漏为合格,污水干立管应按规范进行通球试验。3压力排管道,按04MPA试压(按排水泵设计扬程的2倍进行试压)。4室内雨水管应做闭水试验,注水高度应由水平排出管满至最上部雨水斗,在30分钟内不渗不漏为合格。5严密性试验在管道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渗漏为合格。九、防腐及油漆1在涂刷底漆前,必须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物。涂刷油漆应厚度均匀,不得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现象。2生活给水干立管明装者外刷樟丹两道,再刷两道白色调和漆。埋地排水管外壁做加强防腐层。十、管道及设备保温1管道及设备保温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完成防腐处理后进行。2设于管井、管槽、地下室内、吊顶、屋顶、水箱间内的给水管、排水管做防结露保温。3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A、给水、排水管防结露保温(岩棉、超细玻璃棉、硬聚氨酯、复合硅酸镁)厚度见下表示管径(MM)4040保温厚度(MM)2025B、有防冻要求的给水管消防管保温(橡塑泡棉)厚度见下表管径(MM)15202532保温厚度(MM)50607590十一、管道冲洗1生活给水管在交付使用前须用浊度在10MG/L以下的净水冲洗,冲洗时,以系统内最大设计流量为冲洗量或不小于20M/S的流速冲洗,直到出口水色与透明度与入口目测一致为合格。2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3雨水管和排水管冲洗以管道通畅为合格。十二、供热工程1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J04216200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8602009;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2采暖系统工程1)本工程小区内共建四栋住宅楼(7、8、9、10楼)、一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和车库,总建筑面积为40734M2,采暖热负荷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162006之规定,长治市不能超过48W/M2的标准,采暖热负荷暂定为47W/M2,即该建设项目的热负荷为202253KW。热源由长治市集中供热管网接入本小区换热站后再经过二次网后送入各栋楼内,热媒为8560的热水,系统补水由换热站统一解决。采暖用户用量按1户1块热力计量表分户计量考虑。2)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穿楼板加钢套管,高出地面20MM;所有套管比管外径大两号。采暖管道穿地下室外墙,加刚性防水套管。室内散热器采用铸铁辐射对流散热器,距地高度为150MM,具体在设计阶段确定。3本小区内设四栋住宅楼、一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楼,供热垂直不分层为一个系统。系统形式为上供下回单管跨越式。十三、通风系统及防排烟工程1、住宅内厨房、暗卫生间由建筑专业设置变压式通风道,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前室设加压送风,每层设置一个多叶送风口,风道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内壁要光滑。2、排烟风机采用低噪声离心风机。十四、燃气供应工程小区住户使用管道煤气,煤气管网设计、安装、调试均由长治市煤气有限公司统一实施。煤气用户用量按1户1台煤气灶分户计量考虑。十五、室外工程室外和不采暖房间的供热管道采用超细玻璃纤维保温,外缠玻璃丝布,供热管沟与供水、供电管沟平行通向各建筑物。十六、地下工程地下车库采用诱导通风加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6次/时。有效的改善了尾气污染,促进空气的流动。机械排风系统与加压送风系统为一个系统由双风道及电机转换来实现。十七、采暖及给排水节能措施本项目遵循的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162006(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山西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7、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室外和不采暖房间的供热管道采用超细玻璃纤维保温,并适当增加管道保温厚度,尽量减少热能损失。室内管道采用新型节能管材,室内散热器应采用铸铁辐射对流散热器。给水管材采用PPR新型塑料管,排水管采用UPVC管。所选水泵等设备均采用节能低耗型,在运行中尽量做到均衡使用,以减少功率浪费,尽可能节约用电。十八、电气工程一、供配电系统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500342004);(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8)10KV及以下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1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12)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2、设计原则(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2)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3)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4)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5)照明和动力分开单独计量。住宅楼分户计量,采用电子插卡式电度表。3、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参数本项目共建住宅276户,用电量按4KW/户计,合1104KW。住宅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1序号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KX功率因数COS有功负荷KW无功负荷K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