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数学的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应用》教学新探_第1页
回归数学的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应用》教学新探_第2页
回归数学的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应用》教学新探_第3页
回归数学的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应用》教学新探_第4页
回归数学的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应用》教学新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数学的本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的应用公理的应用公理的应用公理的应用教学新探教学新探教学新探教学新探一一一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3月12日,植树节,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我校“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作为其中的一名“植树人”,经历着课程改革的点滴风雨,感受着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方式的尝试与变化,从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式的流行,倘若把握不住学习的本质便会使我们的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热闹的课堂表象下是对数学本质的流失。中国古人对学习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象形文字中,学上半部分是两个手把着的算筹,下半部分为一个专门的场所,引申为从书本上、教师里获取间接知识;习的上半部分是“羽”,代表雏鹰,雏鹰离开巢臼试着飞行称之为习,引申为从经验中、个体实践中获取知识。可见学生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任何一方的忽视都是不可行的。二二二二、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在头脑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它遵循着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规律。2007年4月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在宁波举行会议。华师大数学系汪晓勤副教授在这次会议中作了历史的相似性及其教学启示报告,报告中提到要像数学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样进行教学,而这一重要思想就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给M索洛文的信中所提及的那样,爱因斯坦把经验、直觉与理论描述为如右图的图景从直接经验到建立公理(A),这是一种直觉联系,从公理到导出命题(A),那是一种逻辑必然联系,从导出命题到实际(S)则是一种实践、S2S1S公公公公A导导导导直直直直2实验验证,从中得到的经验还可修正已有的公理,如此循环往复。三三三三、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下面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出发,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环节进行如下的实践与探究(一一一一)从直接经验中得到公理从直接经验中得到公理从直接经验中得到公理从直接经验中得到公理浙教版数学(七上)的教材中是通过生活常识引入这一公理(1)小狗看到远处的骨头,总是径直奔向食物;(2)从A地到B地有3条路可走(如图1),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选择其中的直路。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什么共同之处吗而在对应的作业题中,有这样一题(图图图图1)如图2,A、B、C、D表示4个村庄,村民们准备合打一口水井,(1)水井的位置现有P、Q两种选择方案,哪一种方案中,水井到各村庄的距离总和较小(2)你能给出一种使水井到各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的方案吗若能,请标出水井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这个公理的正确性无庸质疑,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这个对应的课后练习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难度,他们可能会有个大概的感觉是在中间,却还无法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产生联系。教师通过讲解先让学生对这一公理的应用有一初步的感知,不急于揭示本质,但也不停留于此,而是通过下面几个问题的设计,进行类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二二二二)从公理导出的问题从公理导出的问题从公理导出的问题从公理导出的问题问题1如图3,A、B两地位于河的两岸,现要求架设一座桥,使从A到对岸B的路程最短,并使桥与和河两岸垂直,怎样选择桥址呢请画出架设桥的地方。步骤桥架设的位置与河岸垂直,因此河的宽度这一条件不起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河两岸靠拢(图32);步骤在图32中,学生很容易找到A、B之间的最短距离(图33);DCABPQ(图图图图2)AB(图图图图3)AB3图图图图31图图图图32图图图图33图图图图34步骤再用多媒体演示将河两岸分开(见图34),此时桥的位置P1P2就确定下来了。最后指导学生画图,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此题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体现知识之间的结构与关系,挖掘“知识附着点”,即对学习新知、解决新问题起支撑作用的原有知识,或者说将其固定于原有认知结构之中的那些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进行思考,抓住知识的内涵本质。问题2如图4,某人想从A地到河边去取水,然后倒入设在B地的水桶内,怎样才能使行走路线最短,试画出行走路线。图图图图4类比图41与图42中点A、B的不同位置思考如何将本题(图41)转化到学生的知识附着点(图42)问题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某校决定举办一次机器人投篮大赛。规则是如图5,操纵者站在距线段AB为2米的C处,使机器人从A处出发,到C处取到篮球,然后行使到B处,将篮球投入设在B处的篮筐内,用时少的即为胜利者。为了获得胜利,请你设计出C的最佳位置(保留画图痕迹),若AB3米,求出机器人行使的最短路程。联系上题的知识附着点(图51)(图图图图5)图图图图51ABABABABP1(P2)ABBP1ABP2AB图图图图41AB图图图图42BABBLAB4关键画出到AB距利用对称找离为2的直线(图52)到C点位置图图图图52图图图图53教师抓住这几个数学问题之间的结构、关系及顺序,并恰当的改变它们,从而创造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情形去看待它们,让学生感受到“万变不离其宗”,而这“宗”就是最核心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本质,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三三三三)回归公理回归公理回归公理回归公理,剖析公理的本质剖析公理的本质剖析公理的本质剖析公理的本质从以上几个问题中,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研究的都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最短问题,那么再次回到浙教版数学(七上)这一公理的引入。在狗去吃骨头的三种路线中(如图6所示)A、P1、B与A、P3、B不在同一直在线,唯有A、P2、B在一直线上,让学生抓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实质就是这些点所形成的路线是直线,而非(图图图图6)曲线或是折线。特别是A、P3、B这条折线的路线较长还有一个理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个性质也是基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之上的。(四四四四)把经验应用于实际把经验应用于实际把经验应用于实际把经验应用于实际,抓住本质抓住本质抓住本质抓住本质,将问题引入更深层次将问题引入更深层次将问题引入更深层次将问题引入更深层次通过教师以上搭建的不同脚手架,使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抓住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核心内容,在学生的学习知识结构中建立了这一知识的应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创设下面两个应用,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将问题引入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一1、新年联欢会上,同学在礼堂四周摆了一圈长条桌子,其中北边条桌上摆满了苹果,东边条桌上摆满了香蕉,礼堂中间放一把椅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甲、乙两人从A处(如图7)同时出发,先去拿苹果,再去拿香蕉,然后回到椅子所在的B处,谁先坐到椅子上谁赢。(图图图图7)2CAABBMAABP3P1P22AB5小聪和小明比赛,比赛一开始,只见小聪直奔东北角两张条桌的交点M处,左手抓苹果,右手拿香蕉,回头直奔B处,不料还未跑到B处,只见小明已经手捧苹果和香蕉稳稳的坐在B处的椅子上了。如果小明不比小聪跑得快,是不是还有快捷方式呢教学中先分析小聪的路线如图8,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聪走的是最短路线,即AMBM最小,能否让AM与BM在同一直线上吗然后进行实验操作画不同的对称点,通过多次的实验比较,学生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如图8)。(图图图图8)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A(8,3)、B(4,5)、C(0,N)、D(M,0),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时,NM的值是_通过第1题的思维练习,学生对于第2题一定能迎刃而解。而第1题这一生活化的例子是对第2题的铺设,缩小知识之间的潜在距离,使探究活动更具有效性。应用二1、设X、Y为正数,且6YX,求4122YX的最小值。本题应用中,引导学生将代数问题转化到几何模型,如何创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几何模型呢显然我们要将问题中的12X与42Y看作两条线段的长,把问题转化为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根据代数式的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这一知识。(1)如图,作长为6的线段AB,过A、B两点在同侧作AB的垂线段AC、BD,使AC1,BD2;(2)设P是AB上的一个动点,设PAX,PBY,则6YX,连结PC、PD,则PC12X,PD42Y(3)如图,只要在AB上找到使PCPD为最小的点P的位置,就可以计算出4122YX的最小值。CDBAMABBACDP图图图图PCDCBA图图图图62、某渔夫在A地捕鱼(如图9),A离海岸(直线)最近点距离为6KM,点B离家C距离为10KM,因为受到水流影响,他划船的速度只能达到3HKM/,而步行速度能达到6HKM/,打完鱼后,渔夫为尽快到家,他应该在BC之间哪点着陆请画图并作必要说明,同时算出回家所用的时间。先列式设着陆点为P,则63CPAPT(图图图图9)再引导如何将此代数式转化成几何模型此时探究活动教师的适度介入会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将式子适当变形成231CPAPT,见下图如何构造2CP这一线段,使得与AP在同一直线上引导学生联想含30的直角三角形应用二的两个例子是对学生已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的又一次冲击,是打破思维定势的又一次创新。数和形在本环节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启发学生如何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经典几何模型,通过对比、联想等适当的转变思维方向,调节思维策略,不断在原有基础上突破思维定势,创设新问题的模型,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束语结束语结束语结束语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创造或接受一种新的知识,便都想认识它、学习它、ABC30PDABCBCAPBCAP7研究它,并进而发展它。数学教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反映了这三个层次,即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培养能力,鼓励学生发展数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问题的研究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三个层次的一个有机结合,有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有形象到抽象,精心设计每个问题,环环深入,揭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