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全稿]_第1页
msa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全稿]_第2页
msa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全稿]_第3页
msa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全稿]_第4页
msa培训教材-测量系统分析[全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汉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SYSTEMSANALYSISMSA培训教材目录一、术语和定义二、测量数据的质量三、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四、测量系统分析一、术语和定义测量、量具与测量系统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偏倚常被称为“准确度”。基准值,也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稳定性稳定性(或飘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二、测量数据的质量测量数据质量与稳定条件下运行的某一侧量系统得到的多次测量结果的统计特性有关。例如假定用在稳定条件下运行的某测量系统,得到某一特性的多次测量结果。如果这些测量数据与这一特性的标准值都很“接近”,那么可以说这些测量数据的质量“高”。三、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1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对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遗憾的是,具有这样理想的统计特性的测量系统几乎不存在,因此过程管理者必须采用具有不太理想的统计特性的测量系统。三、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2测量系统共有的特性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变异应小于公差带;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测量系统最大的(最坏)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四、测量系统分析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可使我们能定量表示和传递特定的测量系统的局限性。象每个过程一样,对用来描述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可以赋予下列特性1)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2)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重复性1测量过程的重复性意味着测量系统自身的变异是一致的。由于仪器自身以及零件在仪器中位置变化导致的测量变差是重复性误差的两个一般原因。由于子组重复测量的极差代表了这两种变差,极差图将显示测量过程的一致性。如果极差图失控,通常测量过程的一致性有问题。如果极差受控,则仪器变差及测量过程在研究期间是一致的。重复性2重复性标准偏差或仪器变差的估计为,式中为重复测量的平均极差。仪器变差或重复性假定为两次重复测量,评价人数乘以零件数量大于15将为或4365,代表正态分布测量结果的99。D2等于1128,可从表2中查出。重复性3重复性示例从生产过程中选取5件样品。选择两名经常进行该测量的评价人参与研究。每一位评价人对每个零件测量三次,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上。(见表1)通过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及极差(R)来分析数据。极差值标绘在极差控制图上并计算平均极差(R)。根据试验次数(3)得出的D3及D4因子(见表3)用来计算极差图的控制限值。画出控制限值来确定所有数值是否受控。如同这里显示的如果所有极差都受控,则所有评价人看起来“相同”。如果一名评价人失控,那么他的方法与其他人的不同。重复性4评价人1评价人2零件1234512345试验121722021721421621621621621622022162162162122192192162152122203216218216212220220220216212220XX均值216321802163212721832163218321732157213322002169极差10401020404040104000表1数据表重复性5重复性6R图控制限R25/1025D30000D42575见表3)UCLRRD4252575LCLRRD30000重复性或量具变差的估计式中D2从表2中查得,它是依赖于试验次数M3及零件数量乘以评价人数量G5210。本次研究得出的重复性计算为515E51514575,式中515代表正态分布的99测量结果。重复性7表三控制图常数子组内观察次数A2D3D421880032673102302575407290228250577021156048302004704190076192480373013618649033701841816100308022317771102850256174412026602841716130249030816921402350329167115022303481652再现性1测量过程的再现性表明评价人的变异性是一致的。考虑评价人变异性的一种方法是认识变异性代表每位评价人造成的递增偏倚。如果这种偏倚或评价人的变异性真正存在,每位评价人的所有平均值将会不同,这可以通过比较评价人对每个零件的平均值,在均值控制图上看出。评价人的变异性或再现性可通过确定每一评价人所有平均值,然后从评价人最大平均值减去最小的得到极差(R0)来估计。再现性的标准偏差(0)估计为R0/D2。再现性(假定2名评价人)为515R0/D2或365R。代表正态分布测量结果的99,D2等于141(见表2)再现性2再现性示例根据表1所示数据,通过平均每位评价人获得的所有样品值来计算各位评价人平均值,确定评价人平均值的极差(R0)由最大减去最小值得出。R02169216306估计的评价人标准偏差R0/D206/14104式中D2从表2查出,它取决于评价人的人数(M2和G,这里G为1,因为只有1个极差计算。再现性3再现性22由于量具变差影响了该估计值,必须通过减去重复性部分来校正。校正过的再现性10式中N零件数量,R试验次数。校正的评价人标准偏差均值和极差法1均值和极差法R是确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均值和极差法2如果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原因可能是量具需要维修;应重新设计量具使其更精密;应改进量具的夹紧或定位装置;零件内变差太大。均值和极差法3如果再现性大于重复性,原因可能是需要对操作员进行如何使用量具和读数的培训;量具表盘上的刻度值不清楚;可能需要某种形式的夹具来帮助操作者更为一致地使用量具。均值和极差法4按下式计算评价人变差(AV)AV式中N零件的个数,R试验的次数。如果根号内的值为负值,则取AV0均值和极差法5重复性和再现性(RR)计算公式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RR或M)等于设备变差的平方与评价人变差的平方之和在开发,即RR均值和极差法6总变差(TV)计算公式零件间变差(PV或P)等于零件均值的极差(RP)乘以一个常数(K3),K3取决于量具研究中所用零件的个数。研究的总变差TV等于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的平方与零件间变差PV的平方和再开方,即TV均值和极差法7总的研究变差(TV)计算公式如果已知过程的变差并且它的值是以6为基础的,则它可以用来代替由量具研究数据计算得到的总的研究变差(TV)。这一步可由下面两个公式得到1TV5152PV这两个值(TV和PV)可代替它们的前面所计算的值。如果量具研究中的每个因素的变差已确定,可将它与总的变差TV对比。方法是进行量具报告表右边的“过程变差百分数”下的计算。均值和极差法8过程变差计算公式设备变差在总变差(TV)中所占的百分比EV按100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他变差在总变差所占的百分比按下列公式计算AV100RR100PV100各因素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将不等于100。应对过程变差的百分比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测量系统是否能适合预期的运用。各因素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将不等于100。应对过程变差的百分比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测量系统是否能适合预期的运用。如果用容差的百分比来代替过程变差的百分比进行分析的效果更好,则可对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进行修改,将表中右边的过程变差的百分比改成容差的百分比,在这种情况在下,EV,AV,RR和PV计算公式中的总变差TV由容差值代替。两种方法都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