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毕业论文_第1页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毕业论文_第2页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毕业论文_第3页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毕业论文_第4页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班级2010级1班姓名黄相波指导教师归少雄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指导教师评语等级签名日期摘要20世纪50年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开始结合以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管,特别是70年代后,电子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展,为汽车提供了速度快捷、功能强大、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这些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全球范围的汽车尾气排放环保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因此,广泛和深入采用电子技术,不仅是汽车制造厂本身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支持和倡导,甚至是强制推行的结果。发动机电控系统又称为发动机管理系统,可分为汽车管理系统和柴油机管理系统。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时汽油发动机基本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其中有电子控制单元空置发动机喷射,点火系统,发动机的辅助控制系统以及有关故障的判断。发动机工作时,电控单元根据控制程序和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刻、怠速、燃油箱燃油蒸汽控制和排气再循环等。关键字汽车电子、发动机、电控系统传感器电控单元执行器ECU燃油喷射点火系统目录引言5第一章绪论611汽车电子的地位612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613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6第二章发动机基本构造721汽车发动机组成722发动机工作原理7第三章汽油发动机电控93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932电子点火控制系统2133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25参考文献27引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ELECTRONICCONTROL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燃油喷射控制;点火系统控制;怠速控制;尾气排放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失效保护;后备系统;诊断系统等功能。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CANCONTROLLERSAREA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BODY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CONTROLSYSTEM或CRUSECONTROL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第一章绪论11汽车电子的地位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0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12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1953年美国BENDIX公司着手开发汽油电喷装置;1955年晶体管收音机成为汽车的标准部件;1960年起,克莱斯勒和日本开始采用二极管整流式交流发电机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1967年德国BOSCH公司公布了DJETRONIC系统;1969年开始研制汽车变速器的电子控制装置,并与1970年装车使用。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初步开始形成。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应用微处理器提高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用电子装置解决机械装置所无法解决的复杂的自动控制问题。如1970年,电子控制防化装置载货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ABS)19721975年BOSCH公司先后投产电子控制喷射系统;1973年通用公司IC点火装置,随后逐渐普及;1974年通用公司装备高能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一体化,1976年美国克莱斯特勒公司在汽车上首先装用了电控点火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社会和汽车相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逐步扩展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以外的地盘、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等多个领域,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各种车用电控系统也日趋完善。13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总所周知,汽车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是多变的,只有电子控制的灵活性和电子控制单元强有力的综合处理功能,才能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实现全面优化运行,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3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污染4改善发动机的加速和减速性能5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第二章发动机基本构造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型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作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燃烧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21汽车发动机组成汽油机通常由曲柄连杆、配气两大机构和燃料供给、润滑、冷却、点火、起动五大系统组成。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由气缸体、气缸盖、活塞、连杆、曲轴和飞轮等组成。这是发动机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是由进气门、排气门、气门弹簧、挺杆,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等组成。其作用是将新鲜气体及时充入气缸,并将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时排出气缸。3燃料供给系由于使用的燃料不同,可分为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汽油燃料供给系又分化油器式和燃油直接喷射式两种,通常所用的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由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已配好的可燃混合气,并控制进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数量,以调节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和转速,最后,将燃烧后废气排出气缸。4冷却系机动车一般采用水冷却式。水冷式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和水套(在机体内)等组成,其作用是利用冷却水的循环将高温零件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大气中,从而维持发动机电动正常工作的温度。5润滑系润滑系由机油泵、滤清器、油道、油底壳等组成。其作用是将润滑油分送至各个相对运动零件的摩擦面,以减小摩擦力,减缓机件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6点火系汽油机点火系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气缸内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7起动系起动系由起动机和起动继电器等组成,用以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状态。22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是经过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连续的过程来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过程就叫一个工作循环。凡是曲轴旋转两圈,活塞往复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1进气行程。曲轴带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移动过程中,气缸内容积逐渐增大,形成真空度,于是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直至活塞到达下止点,进气门关闭时结束。2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时,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小。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可燃混合气被压缩,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结束。压缩过程中,气体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并使混合气进一步均匀混合,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约为06MPA12MPA,温度约为600K800K。3作功行程。在压缩行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并迅速燃烧,使气体的温度、压力迅速升高,从而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作功,至活塞到达下止点时作功结束。作功开始时气缸内气体压力、温度急剧上升,瞬间压力可达3MPA5MPA,瞬时温度可达2200K2800K。4排气行程。在作功行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曲轴通过连杆推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废气在自身剩余压力和在活塞推动下,被排出气缸,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门关闭,排气结束。因排气系统存在排气阻力,排气冲程终了时,气缸内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力,约为0105MPA0115MPA,温度约为900K1200K。进气行程压缩行程排气行程作功行程总结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发动机电控技术又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能够灵活掌握汽车电控技术,才能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实现全面优化运行,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在学习中,我们要掌握各个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的功用及检测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及时知道故障原因,同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并且认真仔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