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管理哲学考试小抄大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推荐】_第1页
电大本科管理哲学考试小抄大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推荐】_第2页
电大本科管理哲学考试小抄大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推荐】_第3页
电大本科管理哲学考试小抄大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推荐】_第4页
电大本科管理哲学考试小抄大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推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哲学考试小抄一、填空题1D生产关系的性质影响着管理客体系统中,人和人、物和物的关系。2(C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3(A真、善、美)的辩证统一是管理的价值目标4(C唐律)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最高水平C6、城市气温要比郊区高,这就是“热岛”效应。7、城市的(C性质)决定着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6城市的人工物质载体是(B基础设施)7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A城市规划)8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发展)9城市发展的决定性阶段是(C近代城市阶段)10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D归纳法)D7、东方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和跨度思维、顿悟思维,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1、对一个企业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三种类型。11单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使(D管理客体)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从而实现管理目标。12对经济管理进行道德评价,具体途径有社会舆论和(A内心信念)F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的是(D计划)的重要性GG14管理主体系统各成员之间在理想目标和(D价值观念)的相互协调,是维系一个集团团结一致的思想基础。15管理哲学研究的是(B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16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客体受到外部组织的控制和影响,叫做(B受控)17管理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可划分为管理价值和(C管理实践)18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是(C经验管理)2、管理活动的共同特点,都是由计划、组织、控制三个阶段组成的运动过程。6、管理更深层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8、管理客体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1、管理哲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中。2、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H19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预断评价和(B现状评价)J3、经验管理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9世纪)。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20决定事物的性质的是(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1经济管理者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有辩证认识,善于处理(B权威与服从)的关系K1、克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22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是(C实证哲学观)。L23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科学、逻辑推理和精密分析,正是理性主义思想的熏陶下,才产生了(D古典管理学派),标志管理学正式建立。Q4、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24企业的管理决策中,最重要的是(B战略决策)25确定城市的功能,主要根据城市的(B性质)S2、“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正是对管理在企业动作中的地位的行动概括。3、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节。S30属于分析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他们的著名口号是(D拒斥形而上学)31实证主义的思想根源是欧洲哲学史上的(C经验主义)R6、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9、人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3、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的是社会属性。X26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的(C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7人们根据本民族的(B文化)来评判管理是否符合本民族的主流价值观28任何城市都要进行城市规划,但每个城市都不能跟其他城市完全相同,是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其(B矛盾的特殊性29日本企业注重员工的集体意识,强调实行终身雇佣制是(D管理价值)的体现。X4、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面。5、协调的主要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同一性。35系统方法的理论基础是(B系统论)36荀子曰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这里说的“义”是(C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相宜)37协调的主要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38现代城市的整体利益(B大于)城市内部各行业、各部门本身效益代数和。39以下不属于经济手段的是(D奖金)W32为了保证企业内外各不相同的部门之间,在技术力量、财政力量、贸易力量等方面达到平衡,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力量的集中,使各部门在同一目标下自觉合作的是(A会议协调)33为苏联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的社会学是(D管理型社会学)34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布局规划和工程规划,其中城市发展规划是其他两种规划的(A前提)Y7、要成为管理主体,除了具有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威)。Z4、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以(礼)治国。5、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以(法)治国。10、重视人的需要是管好人的关键。40在管理主体系统中,(A管理决策)系统居中心地位41在管理主体系统中,组成系统的各种因素(B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在整体上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性能。42在管理实践中,管好人的关键是(C重视人)4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决策的根本目的是(B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44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D目标)45在研究企业管理的文化热潮中,西方学者认为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是(D企业文化建设)46整个社会结构,最深层次的是(A经济)结构47组织的哲学依据是(B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48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可称之为是(A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49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说,管理的第一要素是(C计划)50朱熹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达的是以下哪个意思(A积累的重要性)二、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很快在决策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决策方法出现了(A数学化B模型化D计算机化)这是自然科学方法向管理决策大量渗透的一种趋向。B5、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BCD)2保障市长作用的条件有(A政治、身体素质B能力、知识素质C道德修养素质D思维方法素质)C3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哪些阶段(A原始城市阶段B古城市阶段C近代城市阶段D现代城市阶段)4城市经济管理在调节城市经济各种活动中,应注意A局部和整体辩证统一起来B根据城市的矛盾特殊性来确定城市性质并进一步确定经济结构C根据实际条件发展优势产业D调整城市经济结构5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有(A经济方法B行政方法C法律方法D政治思想方法)6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二重性B间接性和综合性C系统性和协调性D经营管理上的强制性和多样性)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有(A人是主体B开放系统C自动调节和自净能力差D人工化的独特的生态系统)8城市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从管理性质上可分为(A环境质量管理B环境技术管理C环境计划管理)9城市环境污染的危害可分为(B急性危害C慢性危害D远期危害)10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A土地的统计B土地的规划C土地的利用D土地的监督)4、城市土地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ABCDE)5、城市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11参谋系统的智能有(A优化决策方案B创新方法C提供情报D出谋划策)D12对未来行动方案的说明是(B计划C策划)13对现代管理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有(A是否尽职尽责B是否有利于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C是否被管理者的需要D是否与公众总体利益相一致)14对现代经济管理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有(A是否尽职责B是否有利于实现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C是否符合被管理者需要D是否与公众整体利益一致)15戴维迈克提出的三种需求理论,是哪三种(A成就需求C权利需求D亲和需求)16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并指出社会事实具有的三个特征是(B外在性C强制性D普遍共有性)3、对现代经济管理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方面(ABCE)G5、广义的管理具有如下特点(ABCDE)17根据各国城市化发展现实情况,现代城市化具有的特点是(B城市化进程加快C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性D不同规模城市的不平衡性)18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C战略决策D一般决策)19管理主体应具备的管理素质有(A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控制和自控能力D协调组织能力)20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两个知识素质(A全面的知识C专业的知识)21管理者如何正确认识管理主体和客体的区别(A认识自己所负担的重要职责B掌握客体各要素特点C认识客体系统运动规律D掌握管理主动权)22管理主体的主要因素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A社会历史性C客观性D协调性)23管理控制过程的意义是(A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B有利于加强人们的信息意识C为管理自动化提供了理论指导)24管理价值评判由哪三方面组成(B管理效率C管理效能D管理效益)25管理活动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A多种智能的统一C多领导的统一D多层次的统一)1、管理哲学的产生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理论基础(ABCDE)2、管理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DH26会议协调的类型有哪些(A信息交流会议B表面态度会议C解决问题会议D培训会议)27会议的类型可分为(A信息交流会议B表明态度会议C解决问题会议D培训会议)J28计划的形成过程包含着那些活动的辩证统一(A建构B反映C选择)1、决策的基本特征如下(ABCD)2、决策的基本类型可分为(ABCDE)K29孔德提出人对真理认识的三阶段是(B神学阶段C形而上学阶段D实证阶段)30控制过程表现出那些辩证关系(A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的对立统一B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原则(ABCD)L31利用开会这种协调方式,开会的艺术应注意到(A认识到开会的重要作用B开好非开不可的会C会议的准备要充分D树立良好会风)Q32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性协调有两个方面内容,即(A对外制度性协调B对内制度性协调M3、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BCDE)R33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A具有能动性B只有通过人能管理财和物C可以反作用管理主体)34如何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A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B企业给员工提高企业理念C企业提供良好工作环境D必要的奖惩措施)W35为什么管理伦理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A为管理变革作舆论准备B可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指导思想)36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有那些(A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C联系的、全面的思维方法D过程论的思维方法)X4、协调的类型可分为(ABC)37系统的特点有哪些(A整体性B相关性C动态、有序D目的性)38协调的提出,三个方面的客观依据是(B主客体的共同目标C一个以上的组织存在D相互间有误解的可能)39乡镇行政组织智能(A经济职能B政治职能C文化职能D服务职能)40现代城市的主要特征有(A城市人口高度密集B城市功能的多样性D整体的高效性)41乡镇行政组织设置原则(B法制原则C精简原则D智能需要原则)42狭义的城市法制包括哪些法律规范(A城市规划法B城市公共事业建设法C城市公共事务管理法D城市房产关系法)43以下几项,属于部门哲学的是(A美学B伦理学C管理哲学D教育哲学)44以下哪几项正确的表述了哲学和政治的关系(A哲学和政治紧密联系B哲学为政治服务)45以下哪几项属于管理主体系统(A决策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监督系统)46以下对“价值观”理解正确的是(A是人们对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B价值观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和需要C价值观反映了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D价值观具有评价标准的功能)47以下对反映、建构和选择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选择是建构的手段B反映是选择和建构的基础C反映为选择提供对象D反映为建构提供材料)1、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指(ABC)Z48组织的定义包含哪些含义(A组织必须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B组织必须有分工和合作关系C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49中国传统思想的特殊性格有哪些(A强韬略意识B辩证意识D追求和谐)50自然物质载体主要指(C水资源D土地)4、在管理领域,影响较大的西方几种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ABCD)3、组织中的矛盾关系包括(ABCDE)三、名词解释4、定性思维方法是指根据事物的性质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4、城市化指一种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1、管理哲学是研究管理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问。2、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质,有一定权威,担负管理工作的人。3、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实践活动领域,接受管理主体协调和组织、指挥、使用的客观对象。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4、管理价值是客观对象或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或改善管理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1、决策一般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从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或手段)的过程。2、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决策过程,使决策符合实际。3、决策民主化指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决策的全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1、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自觉引导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2、“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比郊区的高。3、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四、判断题1“大棒加胡萝卜”是指惩罚与奖励双管齐下的办法(B正确)2大城市集中人口速度大大快于中小城市。(B正确)3定量分析法是对食物进行规定来分析。(A错误)4道德不是意识形态(A错误)5迪尔凯姆是孔德和斯宾塞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有机理论的批判继承者。(B正确)6东方文化注重个体,强调个人主义,而西方文化强调群体,注重整体。(A错误)7第一产业包括农业、重工业和服务业。(A错误)8管理决策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B正确)9管理主体尽量满足被管理的人的需要后,可以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B正确)10管理的主体是人,但不是抽象的纯粹生物学上的人。(B正确)11管理哲学不属于部门哲学(A错误)12管理主体所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多方面的,这些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B正确)13管理哲学的产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14管理实践不能作为检验管理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A错误)15管理价值一旦确定,在任何时间段都是有价值的。(A错误)16“工业人道主义”要求关心人、尊重人,要求重视社会因素,尤其是道德因素的作用。(B正确)17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有众多子系统,所以计划就不是那么重要。(A错误)18广义的城市法制是指我国所有的现行法律及运用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B正确)19好的管理者应使被管理者看到自己的愿望实现的最好途径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B正确)20获得金钱的能力是评价或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A错误)21很多经济管理活动中都蕴含着伦理道德因素。(B正确)22监督和调节的功能相同处在于他们都是为了纠正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所出现的偏离目标的现象,实现控制作用,并找出偏差原因以纠偏。(B正确)23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的量变。(A错误)24经济活动属于经济领域,不需要哲学。(A错误)25奖励和惩罚都是激励因素。(B正确)26可持续发展观的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多角度化。(B正确)27孔德提出的著名价值中立原则和理性型的研究工具。(A错误)28历史方法是按照事物的自然进程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B正确)29企业文化有辐射作用,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B正确)30企业间效率的提供与员工之间信任度,无多大关联(A错误)31人、财、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接受管理主体的管理。(B正确)32“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这是我们很好的学习了先进资本逐国家后,制定的方针。A错误)33市人民政府是市人大的执行机关。(B正确)34调整乡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35为了使城市土地的使用合理化,对土地利用监督十分必要。(B正确)36威信和管理者的才能、知识水平、人品密切联系,有权利的人一定就有威信。(A错误)37我国高等院校98以上集中在城市。A错误38现场协调是一种经常无效的协调方式(A错误)39协调和发展可以离开公平和效率而顺利前行。(A错误)40乡镇的第三产业包括商业和服务业。(B正确)41乡镇行政领导的职权,依法来自于其行政领导职位上的权利。(B正确)42宇宙中的所有星体都可被称为管理客体(A错误)43一个城市状况的优劣,通关居民物质生活是否丰厚和舒适就可以判断。(A错误)44在管理领域,管理主体并不能作为认识主体(A错误)45在管理过程中,只要给予极大的物质奖励,可以更有效的替代精神激励。(A错误)46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最多的协调手段是激励(B正确)47再好的城市规划,都不能作为时期内城市工作的依据。(A错误)48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是,社会现象具有越来越大的确定性,局部真实可折射出全部真实。(A错误)49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如道家、法家学说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A错误)50噪声污染是城市居民最感烦恼的环境问题。(B正确)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经济管理者应该具有哲学素养答经济管理者在管理中发挥着统筹性、权威性、创造性的能动作用。(1)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考虑全局,在时间上着眼长远,也就是要坚持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经济管理者的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有辩证的认识,善于处理权威与服从的矛盾关系。(3)经济管理者的创造性作用要求其善于创新,重视学习,并且善于启发创造。这离不开正确的哲学思维。2“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答“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干预资源配置。“看不见的手”指的是经济生活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自发进行。二者是经济生活中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方式。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家干预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牺牲部分效率,但有利于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办大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二者具有互补性,表现在自发性和自觉性的互补,事后调节和事前调节的互补等。3如何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答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大原则(1)生态持续原则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威胁后代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并在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内容。(2)经济持续原则要求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来实现经济持续。主张把传统的粗放的外延式再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的内涵式再生产方式,在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既肯定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又充分注意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3)社会持续从关心人的温饱上升到注重人的生存质量的高度,鼓励人们追求平等、自由、健康和谐的生活;把物质财富的分配原则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呼吁国际社会进行社会改革,以实现公平分配和广泛的社会平等。(4)文化持续倡导精神价值,鼓励人们摆脱和消除工业文明给人们的压抑、迷茫、痛苦的不良影响,强调文化进步和价值系统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多角度化。生态持续与经济持续可说是对传统发展观中突出的缺陷的弥补,而社会持续和文化持续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和创新。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要求,体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继续促进人类在发展观上的认识和创新。4如何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公平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尺度。可从条件公平、手段公平、结果公平等多个角度来定义。效率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配置等经济效率。条件公平主要是指人们在政治地位、法律上和人格上的公平。它与效率无直接联系。手段公平亦即机会均等,主要指竞争规则和社会参与规则对所有人具有同等效力,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有可能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手段公平是促进合理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结果公平指的是人们在收入、经济水平和权威上维持完全的平等。它与效率之间存在尖锐矛盾。通过竞争以外的手段干预分配结果以实现所谓的“均贫富”,必然导致低效率,从而损害多数人的福利水平;而严重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必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在经济管理中,我们固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在不直接损害效率的情况下,组织有义务有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每个人的最基本权利,对在竞争中受到损害的公平予以适度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带公平的良性循环。5如何正确把握“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所谓义是指人们应遵循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要求的思想原则,以及符合这些思想原则的行为。所谓利就是人们追求的物质利益及其活动。简言之,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具体到经济管理中,义就是经济管理行为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利就是经济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物质利益。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与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利的取得也离不开义。经济管理中要获取更多的利,必须遵循一定的义,经济组织的维系也离不开义的支持作用。(2)相互制约一方面,义制约利,经济管理道德的作用发挥得好,组织内部就能团结协作,利才得以实现;反之则会妨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利也制约着义。经济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必须从正义的活动中获得利,经济管理的道德原则才能得到自觉贯彻。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应坚持的科学的义利观。即义利同等重要,应当既重视利,又重视义,要做到以义促利,以利促义。1管理哲学和一般哲学的关系答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一般哲学要概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虽然也存在于管理领域中,但没有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带有管理领域的特点。(2)联系管理哲学受一般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在建立自己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时,要在一般哲学观点指导下进行,要吸收一般哲学的合理成分和有益的因素。2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答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管理哲学研究的是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关于管理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而管理学属于具体科学范畴,它研究的是管理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具体理论、具体问题,比如,管理决策、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等。(2)联系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二者之间存在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管理科学要受管理哲学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研究管理领域中更高层次、更一般的共性,它注重从管理的整体性上揭示各种管理活动中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规律适用于管理科学和各种管理活动。3管理哲学的特点答管理哲学具有两方面特点(1)与管理科学相比较,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2)与一般哲学相比较,它的概括层次低于一般哲学。简言之就理论概括层次而言,管理哲学低于一般哲学,而高于管理科学。4管理哲学的作用答(1)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4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答(1)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各自功能不同;而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发生显著变化时是稳定的,反之是不稳定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目标离不开手段,手段服务于目标;目标制约手段,目标性质决定了手段的性质。5管理价值的特点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管理价值受到价值系统的影响,而价值系统不仅由组织内部决定,而且还由广大的社会文化规范所决定。(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管理价值的反馈性管理价值与人的价值相联系。人是管理实践的主体,管理价值也是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个层面、一个方式,从管理价值反馈回来也证明了管理者自身的价值。管理价值的两重性管理的价值,是以对国计民生有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的,这是价值的价值,没有第一价值,就没有第二价值。(3)管理价值具有社会性。管理价值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创造,而是整个组织系统和人民群众集体动作的结果。(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管理作为一项集体活动,绝非短时期内能够见效。(5)管理价值具有创造性。管理价值不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可得,需通过努力创造才能实现。(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这与管理价值的变动性相对应。(1)有的管理价值在这个时期是有价值的,但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2)管理价值和特定的文化氛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的管理价值在本民族或本文化中是有价值的,但到了别的民族或别的文化中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3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只有科学地制定计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面的活动。(2)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计划是制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桥梁。(3)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基础表现在A、计划包括建立目标和一些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将成为管理控制的基础。B、控制的所有标准也都来源于计划。C、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计划是预测这种变化并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有效手段。(4)计划工作还有助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减少盲目性所造成的浪费,促使各项工作均衡稳定的发展。5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答人之所以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1)从人的作用看有了人的作用,物和财才可能成为社会生活的因素,成为管理客体。(2)从管好人的意义上看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好了人,才能通过人实现对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从人的特性上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素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不像管理客体中的物和财那样只是机械地接受管理。1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是科学决策答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是正确的;(2)决策所确定的措施方案也是正确的;(3)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4)能保证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小,并且对一旦产生的副作用有严密完善可行的处理措施。2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具备哪些条件答至少应具备以下五方面必备条件(1)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观念,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要具有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各种智囊团、信息库、咨询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知识、经验、才智、精力等方面的不足。(3)能注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掌握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能够不断总结和研究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认识和掌握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要求,按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六、论述题1简述“儒”、“墨”、“道”、“法”、“兵”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仁”为本、“正名”、“知天命”,提倡先富后教,以礼乐为教,修己治人等。在行政管理上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管理上主张以学“礼”为基本内容,并倡导“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经济管理上主张“节用”、“薄敛”、“使命以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从物质利益是一切争斗的原因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尚俭”“节葬”,“天志”、“明鬼”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哲学思想出发,反对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则,主张“自然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提出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出发,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提出“抱法处势”的管理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强调全局的重要性,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争取主动权;提出“奇正相生”的观点,着重“奇正形胜”的管理思想。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答(1)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区别与对立。A、二者所处地位不同管理主体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形成指挥与服从的关系。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矛盾。(按教材对管理主体的自控和管理客体的受控所作的解释值得商榷。)(2)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依赖、相互统一。A二者互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不复存在;B二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A)在管理活动中,人既可以作为管理主体,也可以作为管理客体。(B)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管理主体,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则可能成为管理客体。(C)每一个人既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主体,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客体。C二者的相互作用使管理客体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不断转变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从而实现管理目标。3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答(1)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A、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B、矛盾的特殊性每一事物的矛盾在存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个性;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A两点论(A)存在于同一事物的诸矛盾中,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B)在同一矛盾的两方面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B重点论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中要着重抓主要矛盾的解决,在同一矛盾中要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解决;C两点论和重点论要相结合、相统一在抓好主要矛盾解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3)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A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B联系的普遍性A、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C、每一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是相互联系的。(4)过程论的思维方法。A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B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C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1谈谈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答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是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统一。所谓组织的平衡是指组织系统内矛盾诸要素、诸方面以及组织同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和谐、适应的关系,从而使组织系统整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所谓不平衡是指组织系统内矛盾诸要素、诸方面以及组织同环境之间出现不协调、不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组织系统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和不平衡又是相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包含着某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素、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个别因素和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矛盾的绝大多数因素、方面不能维持其相互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其中少数因素和方面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平衡中的平衡。2管理协调的原则答(1)及时性原则。指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协调,以免造成积重难返。及时性原则还包括进行预测性的工作。预防工作是及时性原则的组成部分。(2)关键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抓住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包括影响长远的问题、影响全局的问题、薄弱环节、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带动性(根源性)问题、员工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等。二是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3)激励性原则。要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合,激励理论和激励艺术相结合。(4)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要确保信息安全可靠而且高效,并灵敏地反映客观事实,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的网络化。(5)全局性原则。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应自觉服从全局利益。(6)长远性原则。不要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也不要因为是刚出现的小问题而不重视解决任其发展而成为重大问题,变得不易解决。(7)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性的管理,要求原则的坚定性;作为艺术性的管理,要求策略的灵活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具体的人和事的处理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真”“善”“美”的辩证统一是管理的价值目标答“真”指的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关系及其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善”是指人们基于对已被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必然性的承认,而形成的有益于社会整体或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它是社会进行道德评价的最概括的标准之一。“美”指的是人们的同被认识的必然性相协调,并引起他人或自己愉悦情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具体形象。“真”、“善”、“美”有着密切联系。“真”是“善”、“美”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深刻认识到现实社会关系的客观必然性(真),才有可能真正导致有益于社会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善),并使这种行为具有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美)。同时,“善”又是“真”的价值表现和“美”的社会内容;而“美”归根到底是符合或服从“善”的。“真”、“善”、“美”在侧重点和层次上又各有其特点。“真”侧重于主体外向的统一,即它代表的境界是主体通过掌握和运用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规律所达到的主客体的统一,核心是客体的必然性;“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各种社会规定性的统一,人只有满足了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才能达到“善”,其核心是主体的必然性;“美”侧重于充分主体化的统一,是在“真、善”的前提下,比较自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人和人类自我实现的境界。其核心是人的本质确证和人的自由发展。“真”、“善”、“美”在管理价值体系中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又密切联系。“真”是制定任何具体的管理计划的基础,也是实现管理价值的前提;管理活动只有达到了“真”,才能产生效益。而“善”与“美”是管理价值目标体系中更高的评判标准。凡是“善”、“美”的管理必然是“真”的管理,而管理中的“美”则是管理中“真”、“善”的具体表现;然而,“真”的管理并不一定全是“善”、“美”的管理。有些“真”的管理,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内为某个个人或组织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却可能无法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甚至可能造成危害。这样的管理显然不能称之为“善”、“美”的管理。显然,管理活动决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它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一系列价值评估的系统工程。人类是按照“真、善、美”统一的尺度来追求和创造自己的对象和自身的,“真、善、美”的统一是一切理想境界的完整标志。因此,达到“真、善、美”的完整的辩证统一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管理价值的最高目标。1试述哲学与经济管理的辩证关系哲学与经济管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它表现为(1)经济管理需要哲学A、经济管理总体上要求得到管理哲学的指导没有管理哲学的指导就没有对经济管理中固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管理观和方法论,就无法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经济管理。B、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困境和管理本身的局限性要求人们进行哲学思考(A)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困境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经济管理中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协调,控制与积极性调动的权衡,路径依赖(即按常规办事)与创新动机的并存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如果只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已无法提出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哲学以其理论的思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B)管理本身的局限性。人们在实际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组织的效率,强调管理的技术方面,而忽视了组织领导中的人文因素,有的管理者甚至把经济管理归结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最小最大原则”,“把效率和效用作为组织的元价值,而使组织的本身失去了社会价值意义”,进而压抑了组织中的个人解放。C、管理理论中很多是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升华,迫切需要哲学的引导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学派林立,令人无所适从,使管理理论对实际管理工作特别是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大大削弱。这种现象客观上要求人们把管理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中的内在联系,把握一般管理原理和原则后面更基本的观点、方法和规律,从而使经济管理处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的引导之下。(2)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哲学不能离开经济领域。经济是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基础。远离社会经济的哲学就是远离现实的哲学,是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哲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哲学。将哲学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在经济管理中实现哲学,既是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也必将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哲学开辟广阔的道路。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决不仅仅是将哲学的原理、方法简单地移植到经济管理中,或从具体的经济管理中引申出某种哲学原理或精神,而是必须用哲学的思维对人类经济生活主要是经济管理行为及其理论进行哲理性的深刻反思,探求顺乎人性、崇尚价值、高效有序、卓越和谐的经济管理观和方法论。2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传统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持续到20世纪末叶。传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为根本目标;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趋向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的辅助行为和伴生现象。传统发展观在指导后发国家的发展实践时,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发展方式确实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使许多后发国家解决了最为紧迫的人民生存问题,同时也启动了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但也导致了后发国家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使这些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传统发展观最深刻的局限性在于“将发展、现代化这样的基本范畴当作某种自明的先验的前提来加以确认并广泛运用,却忘了对这些范畴本身的逻辑预设及其合法性问题,因而导致对发展本身缺乏辩证的批判的态度”。这就使人们在发展模式上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种种误区(1)认为“发展是一个自在的无矛盾的过程,误把实现发展的某些手段和阶段性目标当作发展的终极价值”。由此导致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发展”时,忽略和漠视了“经济自然”、“经济社会”、“经济人文”等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2)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上,采取了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立场,主要从客体的尺度出发,将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程度、GDP总值等物化指标作为发展的参照系,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首先要科学地回答发展的标志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发展标志问题也就是判断何为高级何为低级的问题。这一问题显然涉及主客体两方面,只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角度才能认识到发展的全部意义。也就是说,发展应不仅仅以事实、更以包含着事实基础的价值判断来衡量。这种价值判断就是人本的、重视发展的人文价值和人的本质需求的。传统的发展观却仅仅从客观世界本身去寻求“发展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3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谈谈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答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它们虽然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谓环境,指的是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依赖,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其中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叫做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就可能被不同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