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30%、20%、30%B55%、55%、42.5%C55%、30.25%、42.5%D45%、55%、32.5%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C地理隔

2、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B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C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使生物发生的变异与之保持相适应4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BCD5下列说

3、法正确的是()人(2n=46)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人的单倍体基因组有23条染色体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番茄(2n)和马铃薯(2n)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ABCD6果蝇是常用的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据统计,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野生种群,有107个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若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那么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106C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行繁殖的基本单位D

4、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7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8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9已知水稻的抗

5、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行的育种方法为()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1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重组DNA分子过程在细胞内进行B用DNA连接酶就可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形成重组质粒CDNA连接酶能够连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的化学键D重组DNA分子上的抗性基因可用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11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

6、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12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aabbcc的个体约占()ABCD01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血红蛋白属于的成分D组成了体液14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

7、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1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BCD16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10D1117如图所示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CD18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

8、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19切除小狗垂体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20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5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21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B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

9、传导都是双向的C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cba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二、填空题22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或转基因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生物的细胞里, 生物的遗传性状2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2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25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的

10、过程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三、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26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种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

11、发生了进化?,理由(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7A、B、C、D、E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根据图回答:(1)A图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亲本(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基因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物种P的处的氨基酸是(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在处最常用的做法是(4)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在F2中选出矮杆抗病植株再自交后,在F3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5)E图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28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它必须从血中提取,每升人血只能提取0.5g,所以价昂贵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基因公

12、司用如图的方式生产干扰素试分析原理和优点(1)从人的淋巴细胞中获取出干扰素基因,此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称为如果是从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指导干扰素合成的mRNA,再以其为模板合成干扰素基因,需要以作原料和用到酶(2)将此基因与细菌的质粒相结合,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他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然后将目的基因移植到酵母菌体内,酵母菌在基因工程中叫(3)细菌质粒能与干扰素基因能够拼接其原因是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人的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体内合成了人的干扰素,说明了29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a、b、c、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

13、成的是;请以字母和箭头图示ad之间的物质交换:(2)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b的去向有(3)图a、b、c、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b与d在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是(4)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0如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c和a分别表示的结构依次是,f、e、c、b和a共同组成(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3)乙图是甲图中d 处结构的放大,此结构包括三部分(4)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乙图结构中A神经元的传递到B神经元的原因是31在下列图中,图

14、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a激素的一种作用机制请回答:(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2)当血糖升高时,通过图1中过程,使a激素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调节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图1中过程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二是通过图1中过程抑制;也就是既增加了血糖去路,又减少了血糖来源,从而使血糖降低(3)图1中b激素是,它与a激素的作用关系表现为,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平衡(4)图2表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相应的特异性受体,型糖尿病病人的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中a激素的作用机制,分析型糖尿病病人

15、最可能的病因是2016-2017学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30%、20%、30%B55%、55%、42.5%C55%、30.25%、42.5%D45%、55%、32.5%【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16、;(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占50%,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30%+,同理,a的基因频率=45%(1)自交不改变中期的基因频率,因此,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55%;(2)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50%=42.5%故

17、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其进行简单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本题是考查物种形成过程,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18、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根据题图提示回忆物种形成的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B错误;C、地理隔离能使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导致生殖隔离,只有种群的基因库的差别足够大时才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和物种形成过程,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B生物在进化

19、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C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使生物发生的变异与之保持相适应【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传递给后代,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答】解:A、发生在生

20、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A正确;B、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能产生新物种,B错误;C、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自然选择学说

21、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BCD【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解答】解: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2、现代生物进化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正确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缺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2n=46)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人的单倍体基因组有23条染色体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番茄(2n)和马铃薯(2n)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ABCD【

23、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3、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解答】解:人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或Y),而人的单倍体基因组有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错误;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称为单倍体,正确;番茄(2n)和马铃薯(2n)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4个染色体组,称为异源四倍

24、体,错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虽然是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但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是不育的二倍体,雄蜂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的单倍体,但该单倍体可进行假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配子,即可以,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6果蝇是常用的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据统计,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野生种群,有107个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若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那么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106C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行繁殖的基本单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25、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B、若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那么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2104107105=2106,B错误;C、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

26、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行繁殖的基本单位,C正确;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与拉马拉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比较和区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作答,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27、【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

28、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惟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种群1和种群2都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8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

29、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考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分析】分析题图:表示杂交过程;是连续自交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表示人工诱变过程;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表示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育种【解答】解:A、过程表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正确;B、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可发生

30、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C正确;D、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两个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9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行的育种方法为()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31、【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同一个体的方法,所以能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A可行;B、单倍体育种是将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杂交,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B可行;C、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可将诱发抗病有芒植株发生基因突变,

32、从而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C可行;D、多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的是多倍体,因而不能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D不可行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属于中档题1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重组DNA分子过程在细胞内进行B用DNA连接酶就可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形成重组质粒CDNA连接酶能够连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的化学键D重组DNA分子上的抗性基因可用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考点】基因工程

33、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

34、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解答】解:A、形成重组DNA分子过程在细胞外进行,A错误;B、DNA连接酶和限制是构建重组质粒的必要的工具,所以将目的基因和质粒形成重组质粒需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C、DNA连接酶能够连接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C

35、正确;D、重组DNA分子上的抗性基因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但不能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B、C、D;工业的发展导致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解答】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共同发展进化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进化,A正确;B、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D、陆生植物

37、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共同进化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12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aabbcc的个体约占()ABCD0【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麦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即为二倍体植株,通过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则单倍体中应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基因

38、型为aabbcc的个体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获得的小麦植株中不含该植株,即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为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以及单倍体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13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血红蛋白属于的成分D组成了体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是血浆,是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39、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组织液可以进人A是毛细血管、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A正确;B、CO2由组织细胞产生,故浓度最高的液体是细胞内液,B正确;C、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C错误;D、是血浆,是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它们共同组成了体液,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中的成分,准确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结构和液体的名称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组成、各种组成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4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0、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41、,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

42、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1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正确;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正确;D、递质小泡属于神

43、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10D11【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体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位于血浆的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围成)、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和红细胞膜,故至少要通过5层细胞膜,由于一层膜结构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故共需通过10层磷脂分子层【解答】解: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体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位于血浆的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围成)

44、、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红细胞膜而氧分子要穿过肺泡壁,首先要进入肺泡壁中的某个细胞,然后再出这个细胞,即在氧分子穿过肺泡壁的过程中共通过了两层细胞膜结构;同理,氧分子穿过毛细胞血管壁进入血浆的过程中也要通过两层膜结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所以氧气进入红细胞后就可与血蛋白结合,即氧气从血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通过一层膜结构;故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和血红蛋白相结合,至少要通过5层细胞膜,由于一层膜结构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故共需通过10层磷脂分子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运输途径,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7如图所示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对于组织细胞

45、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不同组成之间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代表血浆中的物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代表组织液中的物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c代表组织液中的物质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解答】解:组织细胞通过a、b、c过程完成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程b和c都发挥重要作用,错误;组织液中的CO2浓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组织液中的CO2可

46、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这时对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是有益的,错误;由于存在着物质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正常情况下,a、b、c所示过程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正确;过程b或c受阻,组织液会积累,可导致组织水肿,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内环境的组成之间关系和内环境的作用的理解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8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

47、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A正确;B、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超过这一限度时,内环境稳态就会失调,B错误;C、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CD【点

48、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9切除小狗垂体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垂体部位可合成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切除垂体不但不能生成生长激素而且促甲状腺激素也无法合成,进而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肌肉的生长;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49、【解答】解:A、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B、切除垂体,不能合成生长激素,B错误;C、垂体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C错误;D、垂体部位合成促甲状腺激素,进而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兴奋的产生与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0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5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0、【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着重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1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B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C神经

51、冲动传导的方向是cba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后,b、c、d和e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但在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解答】解:A、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后,只有第二和第三个神经元会兴奋,A错误;B、在c和d之间,神经冲动只能单向传递,B错误;C、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cb、cde,C错误;D、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都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52、,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山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再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二、填空题22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 生物的遗传性状【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解答】解:基因工程又叫基因

53、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类的愿望,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故答案为:DNA重组技术 定向改造【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明确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3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答案为:发生定向改变 共同进化【点评】本题比较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