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_第1页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_第2页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_第3页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_第4页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库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滤波电容容量大,因此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当u2为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uC时,二极管D1和D3管导通,D2和D4管截止,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RL,另一路对电容C充电。当uCu2,导致D1和D3管反向偏置而截止,电容通过负载电阻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当u2为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C时,D2和D4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2再次对C充电,uC上升到u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D2和D4变为截止,C对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

2、D1和D3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RL、C对充放电的影响电容充电时间常数为rDC,因为二极管的rD很小,所以充电时间常数小,充电速度快;RLC为放电时间常数,因为RL较大,放电时间常数远大于充电时间常数,因此,滤波效果取决于放电时间常数。电容C愈大,负载电阻RL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如图所示。 四、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为了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若将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的电容换成电感,电感换成电容,并在转换后将两个电容的公共端接地,且增加集电极电阻Rc,就可得到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右图所示。因为两个电容的三个端分别接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也称为电容三点式电路。

3、2.工作原理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方法,观察如上图所示电路,包含了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0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C2上所获得的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故电路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图所示。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电路就可以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 振荡频率反馈系数起振条件4.优缺点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好,但若用改变电容的方法来调节振荡频率,则会影响电路的反馈系数和起振条件;而若用改变电感的方法来调节振荡频率,则比较困难。在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不大的情况下

4、,可采用如右图所示电路作为选频网络。 5.稳定振荡频率的措施若要提高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频率,要减小C1、C2的电容量和L的电感量。实际上,当C1和C2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和电路中的杂散电容将纳入C1和C2之中,从而影响振荡频率。这些电容等效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容Ci和输出电容Co,改进型电路和等效电器如下图所示。由于极间电容受温度的影响,杂散电容又难于确定,为了稳定振荡频率,在电感支路串联一个小容量电容C3,而且C3C1,C3C2,这样振荡频率几乎与C1和C2无关,也与Ci和Co无关,所以频率稳定度高。7.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与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5、原则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选频网络采用LC电路。在LC振荡电路中,当f=f0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数值最大,而其余频率的信号均被衰减到零;引入正反馈后,使反馈电压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以维持输出电压,从而形成正弦波振荡。由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所以放大电路多采用分立元件电路。一、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网络,如图所示。图(a)为理想电路,无损耗,谐振频率为(推导过程)在信号频率较低时,电容的容抗( )很大,网络呈感性;在信号频率较高时,电感的感抗( )很大,网络呈容性;只有当f=f0时,网络才呈纯阻性,且阻抗最大。这时电路产生电流谐振,电

6、容的电场能转换成磁场能,而电感的磁场能又转换成电场能,两种能量相互转换。 实际的LC并联网络总是有损耗的,各种损耗等效成电阻R,如图(b)所示。电路的导纳为 回路的品质因数 (推导过程)上式表明,选频网络的损耗愈小,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容容量愈小,电感数值愈大。当f=f0时,电抗 (推导过程)当网络的输入电流为I0时,电容和电感的电流约为QIo。根据式 ,可得适用于频率从零到无穷大时LC并联网络电抗的表达式Z=1/Y,其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Q值愈大,曲线愈陡,选频特性愈好。若以LC并联网络作为共射放大电路的集电极负载,如右图所示,则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根据LC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当f=f0时,电

7、压放大倍数的数值最大,且无附加相移(原因)。对于其余频率的信号,电压放大倍数不但数值减小,而且有附加相移。电路具有选频特性,故称之为选频放大电路。若在电路中引入正反馈,并能用反馈电压取代输入电压,则电路就成为正弦波振荡电路。根据引入反馈的方式不同,LC正弦波振荡电路分为变压器反馈式、电感反馈式和电容反馈式三种电路。三、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 为了克服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中变压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耦合不紧密的缺点,可将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N1和N2合并为一个线圈,如右图所示,为了加强谐振效果,将电容C跨接在整个线圈两端,便得到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 2.工作原理 观察电路它包含了放大电路

8、、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而且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0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N2上获得的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故电路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上图所示。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电路就可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如下图所示为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的交流通路,原边线圈的三个端分别接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称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为电感三点式电路。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振荡频率反馈系数起振条件4.优缺点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N2与N1之间耦合紧密,振幅大,易起振;当C采用可变电容时,

9、可以获得调节范围较宽的振荡频率,最高振荡频率可达几十MHz。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感,对高频信号具有较大的电抗,反馈信号中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分量,输出电压波形不好。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去耦电容用在放大电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来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稳定工作。 旁路电容用在有电阻连接时,接在电阻两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1.关于去耦电容蓄能作用的理解1)去耦电容主要是去除高频如RF信号的干扰,干扰的进入方式是通过电磁辐射。 而实际上,芯片附近的电容还有蓄能的作用,这是第二位的。 你可以把总电源看作密云水库,我们大楼内的家家户户都需要供水, 这时候,水不是直

10、接来自于水库,那样距离太远了, 等水过来,我们已经渴的不行了。 实际水是来自于大楼顶上的水塔,水塔其实是一个buffer的作用。 如果微观来看,高频器件在工作的时候,其电流是不连续的,而且频率很高, 而器件VCC到总电源有一段距离,即便距离不长,在频率很高的情况下, 阻抗Zi*wL+R,线路的电感影响也会非常大, 会导致器件在需要电流的时候,不能被及时供给。 而去耦电容可以弥补此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路板在高频器件VCC管脚处放置小电容的原因之一 (在vcc引脚上通常并联一个去藕电容,这样交流分量就从这个电容接地。)2)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将沿着电源线传播。去耦电容的主要功能

11、就是提供 一 个局部的直流电源给有源器件,以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和将噪声引导到地2.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的区别 去耦:去除在器件切换时从高频器件进入到配电网络中的RF能量。去耦电容还可以为器件 供局部化的DC电压源,它在减少跨板浪涌电流方面特别有用。 旁路:从元件或电缆中转移出不想要的共模RF能量。这主要是通过产生AC旁路消除无意的能量进入敏感的部分,另外还可以提供基带滤波功能(带宽受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源和地之间连接着去耦电容,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本集成电路的蓄能电容;二是滤除该器件产生的高频噪声,切断其通过供电回路进行传播的通路;三是防止电源携带的噪声对电路构成干扰。 在

12、电子电路中,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都是起到抗干扰的作用,电容所处的位置不同,称呼就不一样了。对于同一个电路来说,旁路(bypass)电容是把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作为滤除对象,把前级携带的高频杂波滤除,而去耦(decoupling)电容也称退耦电容,是把输出信号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高频旁路电容一般比较小,根据谐振频率一般是0.1u,0.01u等,而去耦合电容一般比较大,是10u或者更大,依据电路中分布参数,以及驱动电流的变化大小来确定。数字电路中典型的去耦电容值是0.1F。这个电容的分布电感的典型值是5H。0.1F的去耦电容有5H的分布电感,它的并行共振频率大约在7MHz左右,也就是说,对于10MH

13、z以下的噪声有较好的去耦效果,对40MHz以上的噪声几乎不起作用。1F、10F的电容,并行共振频率在20MHz以上,去除高频噪声的效果要好一些。每10片左右集成电路要加一片充放电电容,或1个蓄能电容,可选10F左右。最好不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是两层薄膜卷起来的,这种卷起来的结构在高频时表现为电感。要使用钽电容或聚碳酸酯电容。去耦电容的选用并不严格,可按C=1/F,即10MHz取0.1F,100MHz取0.01F。补充:电容器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1,一般在低频耦合或旁路,电气特性要求较低时,可选用纸介、涤纶电容器;在高频高压电路中,应选用云母电容器或瓷介电容器;在电源滤波和退耦电路中,可选用电解电容器。2,在振荡电路、延时电路、音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