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实习报告_第1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_第2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_第3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_第4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实习报告 通过这几个月的煤矿认知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觉得学到的的经验却是很宝 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 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把 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休息,有时为了井下生产连 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煤矿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晋北煤业公司的 强大发展。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 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优秀矿工,才能有 煤矿产业今天的欣欣向荣。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的目

2、的和要求 1 1、实习目的、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生产 实习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测、调查、分析矿井、化工、 消防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工作的内 容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学习现场有关的组织管理知识和经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和从事科学科研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建立感性认识。 2 2、实习要求、实习要求 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矿井、化工、消防安全常识的前提下,应充分深入现场, 并跟班劳动,全面熟悉各项技术和管理业务。具体要求如下: (1)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全面负责。工作中

3、应积极争取实习地点的领导及有关人员 的支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内容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实 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独立工作能力和实习效果评价学生 成绩。 (2)遵纪守法,注意实习和路途中的安全。 (3)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搞好团结,为胜利完成实习任务制造良好的 实习氛围。 (4)要虚心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学习请教。 (5)学生要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6)必须在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大纲所要求的实习内容,提交实习报告。 (7)学生在实习中违反纪律,不服从指挥,视情节轻重及本人态度按校规处理。 二、实习内容二、实

4、习内容 1 1、观看录像、观看录像 在校内实验室,观看煤矿、化工、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录像。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 能进行初步分析,编写安全操作规程,提出对策措施。 2 2、矿井实习、矿井实习 (1)由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对煤矿的安全状况作报告,熟悉实习矿井的全面状况和 各种生产系统,特别是开拓开采和矿井通风系统。了解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地形特征、气候条件、主导风向、最大风速降水量及历年最高洪水位,了解煤炭的自 燃性、含瓦斯性及煤尘爆炸性; (2)了解煤矿井下的“一通三防”。熟悉了解井下通风系统;熟悉了解井下瓦斯 抽排有关设施;熟悉了解井下防火、防尘、防水有关设施。 (3)学习实习矿井安全生产和

5、“一通三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4)了解矿井通风安全技术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范围及职责,收集和学习通风安全 的有关技术资料。 3、机械安全实习 (1)参观晋北煤业公司,听取相关技术人员机械安全生产的报告。 (2)熟悉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能够进行识别和风险分析。 (3)学习和掌握机械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 (4)学习和了解机械安全生产的各章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岗位责任制、交 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 三、实习时间三、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 2015 年 月 日-2015 年 月 日 四、实习地点四、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晋北煤业公司 五、实习人员五、实习

6、人员 太原理工大学 2013 级采矿工程专业学生 六、实习内容六、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以采区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区队技术员为主,同时全面了解煤矿矿井的 开拓布置、矿井通风、矿井机械、矿井供电运输、提升、排水、压气等系统,以及生 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其达到重点突出,全面了解的目的。 实习有限的几天很快结束了,在对矿上收集的资料整理完成并写好实习报告,使 我把整个实习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述矿井概述.4 4 第一节 矿区概况 .4 4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4 4 第三节 煤层特征 .1111 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井田境界及储量.1717

7、 第一节 井田境界 .1717 第二节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1717 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18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1818 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818 第四章第四章 实习注意事项实习注意事项.1919 第五章第五章 实习总结实习总结.2121 第一章 矿井概述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一、交通位置一、交通位置 晋北煤业公司位于山西省静乐县城东南,直距 8km,隶属于静乐县娘子神乡管辖。 井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1200141120206,北纬:381714 381915。 静乐县位于山西省太原、忻州、吕梁三

8、市的交界处,其公路交通较为方便,省道 忻州静乐娄烦古交太原公路、宁武静乐白文公路,忻(州) 保(德)旅游公路、康(家会)西(凌井)公路均从矿区周边通过。 从井田沿简易公路北行 6km,在静乐县电厂附近与忻(州)-静(乐)干线公路相接,沿此 公路东行 82km 可达忻州市,西行 7km 可抵静乐县城,公路交通便利。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二、地形地貌及河流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宁(武)静(乐)盆地东南部边缘处,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植被稀少, 地形较为复杂,切割剧烈。井田内地形总体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 标高为 1574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牛泥沟,标高为 1345m,相对高差 2

9、29m。山势起 伏不平,呈 “V”字形沟谷。属低山区。 2、河流 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发育有大小沟谷,最大的沟谷为 牛泥沟,平时干枯无水,仅雨季时有间歇性流水,其流水汇入东碾河再向西流入汾河。 三三、气象及地震、气象及地震 本本区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中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四季分明,昼 夜温差较大。据省气象局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 67,一月份最冷,最低平均 气温-9;七月份最热,最高平均气温 20.7。年平均降水量 472.5mm,且多集中在 7、8 月,年平均蒸发量 877950mm。封冻期为 11 月中旬,解冻期为来年 3 月中旬, 长达 4 个月,最大冻

10、土深度 1.4m。无霜期最长 215 天,最短 133 天,平均 153 天,风 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 22.4m/s。 第二节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一、区域地质 (一) 区域地层 本区位于宁武盆地的东南部,区域总面积 500km2,区内基岩出露较少,大部分被 新生代地层所覆盖,仅在山脊及大冲沟中零星出露,面积仅为 20-30。区域内地层 主要由太古界恒山杂岩,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 界三叠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组成。 (二) 区域构造 本区位于山西地台中北部,吕梁隆起北段之东翼,宁静向斜(宁静地堑)之南东 部。区内构造线总体方向为

11、北北东南南西,在近向斜南东翼的边缘地带为奥陶系 地层分布区,断裂构造发育,且规模较大;而在向斜内部(盆地内部)则以次级褶皱 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同 时受盆地形状所致,倾向由盆地边缘向内地倾斜,倾角随之由陡变缓,变化较大,一 般为 545。 1、褶皱构造 宁静向斜是宁武盆地最大的褶皱构造,为该区的主向斜。轴部位于区内北西部汾 河河床下,轴向呈北北东-南南西展布,轴两端仰起与盆地形状相吻合,向斜在本区段 长 21km,宽 18km,两翼地层相对倾斜,其北西西翼地层倾向南东东,区内部分因邻近 轴部,倾角平缓;南东东翼地层倾向北西西,倾角 545近边缘

12、地带较大波状起伏 (次级褶皱)。 2、断裂构造 区内在近宁静向斜南东翼的边缘地带奥陶系地层分布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规 模较大者有两条,相互近于平行排列,现分述如下: 胡家庄-娑婆正断层(F1):延伸方向 4045,断层面倾向 130135,倾角 5060,长度约 20 km,南西端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为区域性大断裂,断距不详。 柳科府-利润逆断层(F2):延伸方向 3540,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 63,出 露长度 7km,两端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断距不详。 以上两断裂,控制着地层的分布形态,在其附近次级小断裂比较发育,盆地内部 少断裂发生。 二、井田地质二、井田地质 (一) 地层 本井田位于

13、宁武煤田东南部,井田内大面积被黄土覆盖,基岩零星出露,现根据 钻孔、井筒揭露情况对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02s) 该组本井田未出露,岩性由灰、灰绿色、微红色角砾状灰岩、中厚层状石灰岩夹 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未见底。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下部为灰-灰白色铝土岩,碎屑状、粗糙状及致密块状 铝土矿、紫红绿杂色铁铝岩,偶见赤色褐铁矿石、部分浅灰色粉砂岩,中细粒石英 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该区铝土矿的主要产出层位;中部为灰色、灰黑色泥岩夹薄 层灰岩、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煤线;上部灰黑色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石 英砂

14、岩,12 层石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近顶部局部夹碳质泥岩及煤线。本组厚度为 23.3945.67m,平均厚度为 34.50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井田内零星出露。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岩 性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组含 2、3、5上、5下、6 号煤层,其 中 5上、5下、6 号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2、3 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该组 底部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砾、含煤屑,即本区 S1标志层。地层中含有丰富 的植物碎屑化石,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厚度为 102.42125.92m,平 均 116.40m。 4、二叠系

15、下统山西组(P1s) 井田内仅在牛泥沟内零星出露,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属陆相碎屑岩沉积。主 要由灰、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夹薄煤层组成。1 号煤层 位于本组中部,为不可采煤层,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为粗粒长石石英 砂岩,局部含砾,即本区 S2 标志层。本组地层厚度 43.062.0m,平均 55.00m。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地层隐伏于井田西部,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岩性由砂岩、粉砂岩、砂质 泥岩、泥岩等组成。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中 细粒石英砂岩,即本区 S3标志层。砂岩具交错层,表面呈球状风化,局部含黄铁

16、矿结 核;上部为灰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为主,顶部为杂色或紫色 泥岩。由于地层剥蚀,井田内地层最大残留厚度 158.16m。 6、上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 (N2) 广泛出露于区内的各沟谷底部及两侧,其上被黄土覆盖,伏于基岩之上,与下伏 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特征为紫红色亚粘土,下部夹有 35 层固结砾石层, 砾石成分多为灰岩,少量砂岩、泥岩,钙质泥质轻度胶结,砾石磨圆度较好,单层 厚度一般在 0.31.5m,本组厚度为 0122.53m,平均厚度为 79.40m。 7、第四系上更新统 (Q3) 广泛分布于大小山梁及沟谷两侧,岩性为浅黄色砂土,结构松散,大孔隙,垂直 节理

17、较发育。厚度为 032.29m,平均厚度为 22.96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关系。 8、第四系全新统 (Q4) 为近代河床冲积、洪积而成的泥沙、砾石层及河谷两侧的残坡积物。厚度为 012.85m。平均厚度为 9.32m。 (二) 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1、太原组(C3t) 本组岩性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两 段: (1) 下段(C3t1):为主要含煤段,由 S1砂岩底至 L1石灰岩顶,本段厚度为 47.7362.89m,平均厚 57.60 m。岩性以灰黑色泥岩为主,砂岩次之,含有 5上、5下、 6 号煤

18、层,其中 5上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5下、6 号煤层为井田内赋煤区较稳定 大部可采煤层。 (2) 上段(C3t2):由 L1石灰岩顶至 S2 砂岩底,本段厚度为 49.4269.56m,平 均厚 58.80m。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灰岩、砂质泥岩次之,并夹有 2、3 号不稳定 不可采煤层。 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由 S2砂岩底至 S3砂岩底,本组厚度为 43.062.0m,平均厚 55.00m。主要由灰、 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夹薄煤层组成。1 号煤层位于本组 中部,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三) 构造 本井田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西北部较陡,

19、东南部较缓,倾 角为 316,一般为 7左右。发育一组次一级的背向斜现简述如下: 1、褶曲 (1) 背斜(S1): 背斜轴位于井田中部,背斜轴在井田内延伸约 2200m,轴向由北向南自北东向转 为北北东向,两翼地层倾角大小基本一致,倾角约 4。 (2) 向斜(S2): 位于 S1背斜东部,向斜轴在井田内延伸约 1900m,轴向由北向南自北东向转为北 北东向, 两翼地层倾角大小基本一致,地层倾角约 5。 2、断层 本井田发育有落差为 1.03. 0m 的小型正断层 5 条,现简述如下: F1断层:位于井田内 ZK1001 号钻孔北东约 800m 处,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向东, 倾角 50,落差 3

20、.0m。井下开采 5上号煤层时发现。 F2断层:位于 F1断层旁边,走向近北北东向,倾向向东,倾角 45,落差 1.3m。井下开采 5上号煤层时发现。 F3断层:位于井田内 ZK603 号钻孔南东约 400m 处,走向北东东向,倾向向南,倾 角 45,落差 2.0m。井下开采 5上号煤层时发现。 F4断层:位于 F3断层南,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 45,落差 1.0m。井下 开采 5 上煤层时发现。 F5断层:位于井田内 ZK201 号钻孔西约 800m 处,走向北西向,倾向北东,倾角 45,落差 1.0m。井下开采 5上号煤层时发现。 本井田目前未发现陷落柱。 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属简单类

21、。 (四) 岩浆岩 井田内目前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现象。 三、水文地质三、水文地质概况概况 (一) 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发育最大的河流为汾河,位于本井田西部,距井田边界 810km,其支流东 碾河位于井田北部,距井田边界约 2.5km,东碾河发源于康家会乡漫岩村一带,河流 长 56.2km,平均宽度 9.25 m,流域面积 520km2,平均坡度 8.2,总落差 726m,多 年平均流量 0.54108 m3/a(1954 年),最小流量 0.28108 m3/a(1957 年)。洪 水流量 402 m3/s(1967 年),于静乐县城汇入汾河。 1、主要含水岩组(按含水介质及水动力划分) (1)

22、 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在该区东部零星出露,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裂隙发育,含 裂隙水,富水性一般。 (2) 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在该区东部出露,包括奥陶系和寒武系,厚度在 530m 之上,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灰白色厚层状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其它岩性为薄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 岩、夹板状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白云岩、紫色泥岩等。岩溶、裂隙较为发育, 赋存承压水,如黑汉沟泉,流量为 800 m3/h,泉水出露标高为 1240m。 (3) 碎屑岩类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在该区中部出露,包括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岩性主要为各粒级砂岩、泥岩、 碳质泥岩、灰岩、

23、煤层。厚度在 145242 m 之间,为本区主要的含水岩层。裂隙、孔 隙较为发育,赋存承压水。如矿区 ZK002 孔,实测涌水量为 483.24 m3/d,水位标高 为 1369.78m,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2+Na+型。 其中本溪组,厚度 2146m,岩性主要为泥岩,碳质泥岩,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岩、 灰岩和煤层。层位稳定,整体来看,为本区良好的隔水岩层。 (4)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在该区西部出露,包括三叠系以及二叠系上统及下统下石盒子组。岩性主要为各 粒级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互层。厚度大于 2000 m,赋存承压水及潜水,局 部地段有泉水出露,流量在 0.257L/s

24、左右。 (5)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该区出露于河谷地带,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砂砾石层,厚度为数米到数十米之间, 赋存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一般在 0.012.0 m,富水性较好,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型,矿化度在 0.409g/L 左右,PH 值大于 7。 2、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下水在露头处接受大气降 雨的补给,沿倾向向宁静向斜的轴部径流,在宁静向斜的轴部排泄。 (二) 井田水文地质 1、井田地表水体及河流 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发育有大小沟谷,最大的沟谷为 牛泥沟,平时干枯无水,仅雨季时有间歇性流水,其流水汇入东

25、碾河再向西流入汾河。 根据地质报告,本井田现有井口附近牛泥沟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409m,主、 回风斜井井口标高分别为+1421.457 m、+1420.346 m,井口标高均高于历年来最高洪 水位标高,目前洪水对本井田开采不会构成威胁。 新布置副斜井井口标高为+1400.0m,通过对三百年一遇的通过对三百年一遇洪水 流量(校核流量)的考虑,副斜井井口设计标高分别不低于 1399.80,满足防排洪 设计要求。 2、井田含水层 根据本矿生产中积累的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区域资料,将井田含水 层划为 5 个含水层。现分述如下: (1) 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各种灰岩,该

26、含水岩组岩溶裂隙较为发育,赋存承压水,如黑汉沟泉 泉水流量为 222.22L/s,水位标高在+1240m 左右。该含水岩组在露头处接受大气降水 的补给,沿倾向向深部径流在汾河河床一带排泄。本井田北界距黑汉沟泉水出露不足 2750 m,属该泉域的径流带。据 2008 年 9 月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四水文地质队在山 浪煤矿井田东南部施工的 1#水源井(X=.462 Y=.295 H=+1421.84)资料,水井深 506.0m,奥灰水水位为 155.42m,水位标高为+1266.42m,单位涌水量(q)为 70.05L/s.m,属极强富水性含水层。推测本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为+1258.5+126

27、9.0 m,井田内西部各可采煤层大部在奥灰水水位之下,属承压开采。 (2) 石炭系碎屑岩夹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全矿区,岩性为含砾粗砂岩、中细粒砂岩、灰岩及煤层。 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岩组裂隙较为发育,据调查矿井,开采 5上号煤层其 水的来源主要是顶板渗水。充水主要原因为 5上号煤层之上石炭系太原组上段含水岩 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 (3) 山西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地层为一套陆相的含煤沉积岩系,主要含水层为中、粗砂岩,富水性较差, 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区内无泉水出露,渗透系数一般为 0.010.03m/d,水质类型一 般为 HCO3-Ca2+.Mg2+型,该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

28、部含水岩组的补给,向深部径流 排泄。 (4) 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各粒级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互层。赋存承压水及潜水,局 部地段有泉水出露,流量在 0.257L/s 左右。 (5)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砂砾层,厚度为数米至数十米之间,赋存孔隙潜水,垂直裂隙 发育,局部与粘土接触面有泉水出露,泉流量为 0.022L/s。 3、井田隔水层 (1) 本溪组隔水层 该隔水层一般厚度 30m 左右,由泥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透水性差,在正常情况 下阻隔了奥陶系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 上第三系粘土隔水层 岩性主要为上部枣红、鲜红色粘土夹数层连续的

29、钙质结核层; 下部为棕红色灰色固结砾石层夹粘土层。厚度 23.79122.53m,隔水性能良好, 为本区的主要隔水层,当粘土层内存在有钙质结合层时,在粘土层上部赋存一部分上 层滞水,水位埋深为 1.23.8m,泉水流量 0.010.032L/s。下石盒子组的上部岩性 以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且厚度大,层位稳定,为煤系地层与上覆含水岩组的主 要隔水层。 4、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井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承压水,潜水分布范围相对较小。 承压水主要靠在含水层露头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含水层的出露范围有限。再 加上降水量小、地形坡度大,因此承压水的补给条件不太好。至于基岩风化裂隙带, 可以接受

30、冲积层潜水或大气降水的补给,但其范围有限,补给层位也仅限于石盒子组。 第三、第四系冲积层潜水由于补给范围大,所以其补给条件相对来说较好。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民井和生产矿井。其它形式的排泄量较少。坑道内均有出水。 (三)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 井田内无地表水体,最大的沟谷为牛泥沟,平时干枯无水,仅雨季时有间歇性流 水。 2、构造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井田总体为一向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含水层中水顺层向北西径流排出井田外。 井田内还发育一向斜 S2,各含水层中的水会向向斜轴部汇集。另外,井田内还发现有 落差为 1.33.0m 的 5 条正断层,根据开采情况,巷道遇到断层时暂无渗水。但在邻 近向斜

31、轴部和断层附近开采时,一定要注意矿井涌水量的变化,防止断层滞后导水, 必须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 3、顶板和井筒渗水 由于煤层上覆含水层富水性不强,补给条件也不好,顶板和井筒渗水量均不大, 据该矿开采情况,井下涌水量最小为 20m3/h,雨季较大约 30m3/h。 4、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现有资料,本井田内 5上号、5下号、6 号煤层间距很小,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视为相同。其充水岩层主要以顶板各粒级砂岩为主,砂岩含水层属弱中等富水性含 水层。充水岩层的分布面积大致于煤层的分布面积相近,补给条件较差,与地表水体 联系不密切。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 5、矿井涌水量预测 该矿目

32、前开采 5上号煤层,生产能力为 210kt/a 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20m3/h, 最大涌水量为 30m3/h。 现根据本矿富水系数比拟法预算当矿井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1.2Mt/a 时的 矿井涌水量: Q=P/P0Q0 式中:P0为现矿井生产能力,kt/a; Q0为现矿井涌水量,m3/d; P为达到后的生产能力,kt/a; Q为达到后的涌水量,m3/d; 经计算,当生产能力达到 1.2Mkt/a 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14m3/h,最大涌水量 为 171 m3/h。另考虑黄泥灌浆用水量,则矿井达到 1.2Mkt/a 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34m3/h,最大涌水量为 191 m3/

33、h。 第三节第三节 煤层特征煤层特征 一一、 煤煤层层 1、含煤性 井田内赋存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次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现将各含煤地层 的含煤性分述如下: (1) 山西组(P1s) 本组含煤 1 层,为 1 号煤层,均属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 0.44m, 本组平均厚度为 55.00m,含煤系数 0.80%。 (2) 太原组(C3t)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 5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2 号、3 号、5上、5下、6 号 煤层,其中 5上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5下及 6 号煤层为井田内赋煤区较稳 定大部可采煤层,2、3 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 10.13m

34、,本组平均 厚度为 116.40m,含煤系数为 8.70%,可采煤层厚度为 8.49m,含煤系数为 7.29%。 2、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 5上、5下、6 号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表见表 1-3-1),现分述如 下: (1) 5上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L1标志层下 0.001.33m,上距山西组底部 S2砂岩 50.00m70.00m。煤层厚度 2.926.05m,平均 4.62m。该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 含 03 层夹矸。顶板为泥岩、炭质泥岩、细、粗砂岩,底板为泥岩、细、粉砂岩。该 煤层为本井田内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亦为本矿批采煤层。目前,该矿现正开采此煤层。 (2) 5下号煤层 位于

35、太原组下段,上距 5上号煤层 1.15m4.60m,平均 3.30m。井田内煤层厚度 04.45m,平均 2.12m。该煤层结构简单复杂,含 06 层夹矸。顶板为泥岩、细 砂岩,底板为泥岩、中、细砂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赋煤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亦 为本矿批采煤层。 (3) 6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上距 5下号煤层 3.58m12.35m,平均 7.33m。井田内煤层厚度 04.24m,平均 1.75m。该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含 03 层夹矸。顶板为中、细 砂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砂岩。该煤层为本井田内赋煤区较稳定 大部可采煤层。 表表 1-3-11-3-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

36、表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顶底板岩性 煤 层号 煤层厚 度(m) 煤层间 距(m) 结构 (夹矸数) 稳 定性 可采 性 顶板底板 5 上 2.92- 6.05 4.62 简单较 简单 (0-3) 稳 定 全区 可采 泥岩、炭质 泥岩 细、粗砂岩 泥岩、 细、粉砂岩 1.15- 4.60 3.30 5 下 0-4.45 2.12 简单复 杂 (06) 较 稳定 大部 可采 泥岩、 细砂岩 泥岩、 中、细砂岩 6 0-4.24 1.75 3.58- 12.35 7.33 简单较 简单 (0-3) 较 稳定 大部 可采 中、细砂岩、 泥岩 泥岩、砂质泥 岩、 中、细砂岩 二、二、 煤层对比煤层对比 井

37、田煤层对比主要依据标志层、层间距、沉积旋回、煤层结构和组合关系进行对 比,并把煤层的煤质特征、测井曲线特征作为辅助对比依据。现着重从标志层及煤层 本身特点进行对比如下: 1、标志层对比 (1) S1标志层:相当于太原西山晋祠砂岩,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局部为粗 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位于太原组地层底部,上距太原组一段顶部 L1标志层 47.0063.00m,岩层厚度 1.136.09m,平均厚度 2.36m。粒度自上而下由 粗变细的趋势,砂岩中局部含砾,砾石成分以燧石、石英为主,偶见泥砾,砾径 210mm,局部地段含黄铁矿小结核、炭质泥岩及煤屑等。全区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 稳

38、定。 (2) L1标志层:相当于太原西山庙沟灰岩,为深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位于太原 组下段地层顶部,上距山西组底部 S2标志层 47.0068.00 m,岩层厚度 0.724.02 m,平均厚度 1.99m。岩石呈隐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局部含 炭质,在 ZK206、404、606、1001 钻孔以东局部地段相变为泥岩;以西有变厚的趋势, 多为 5上号煤层的直接顶板,井田内比较稳定。 (3) S2标志层:相当于太原西山的北岔沟砂岩,位于山西组地层的底部,上距下 石盒子组底部 S3标志层 38.5049.00m,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局部为粗粒长石石 英砂岩,局部含砾,岩层厚

39、度 4.5220.92m,平均厚度 9.87m,岩石中粒度变化较大, 由粗粒砂岩变为细粒砂岩该砂岩沿倾向(向盆地内部)变厚,在区内虽厚度变化较仍 趋于稳定。 (4) S3标志层:相当于太原西山的骆驼脖子砂岩,位于下石盒子组底部,为灰白 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中细粒石英砂岩,砂岩厚度 6.289.31m,平均厚度 8.61m,具交错层,表面呈球状风化,局部含黄铁矿结核。在 井田内稳定。 2、煤层本身特点对比 利用煤层层位、厚度、夹矸、煤层结构及煤层间距进行对比。 综上所述,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度、层间距变化有规律,煤层 本身特征明显,再加上标志层、煤质特征、地球

40、物理特性的各种特征做为对比依据, 主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 三三、 煤煤质质 1、物理性质 (1) 5上号煤层 黑色深黑色,光泽呈沥青玻璃光泽,断口参差状,节理及内生裂隙较发育, 条带状结构为主,层状构造,平行层理发育;其宏观煤岩类型以亮煤为主,其次为半 亮型煤。 (2) 5下号煤层 黑色深黑色,光泽呈沥青光泽,少数玻璃光泽,节理及内生裂隙不甚发育, 条带状结构为主,层状构造,平行层理发育;其宏观煤岩类型以亮煤为主,少量亮煤 及暗淡型煤。 (3) 6 号煤层 黑色褐黑色,光泽呈沥青光泽,节理及内生裂隙均不发育,条带状结构为主, 层状构造;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 2、显微煤岩特征 (1

41、) 显微煤岩组分 镜质组:主要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其中可见垂直裂隙,次为胶质镜质体,少量结 构镜质体、团块状镜质体。 丝质组:主要由丝质体、丝质基质体、基质体、均匀基质体组成。 稳定组:主要由小孢子体、角质体组成。 矿物组分:以粘土矿物呈为主,次为硫化物。 (2) 显微煤岩类型 5上号煤层:以混合暗亮煤亚型,混合亮暗煤亚型为主,次为混合亮煤亚型、混合暗 煤亚型。 5下号煤层:以混合亮暗煤亚型及混合暗亮煤亚型为主。 3、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该矿采样分析结果和钻孔煤芯煤样化验资料,结合区域煤质资料,对井田各 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评述如下:(各煤层煤质化验结果汇总表见表 1-3- 4) (1)

42、化学性质 5上号煤层: 水分(Mad):原煤 0.75%2.63%,平均 1.50%; 浮煤 0.75%1.27%,平均 1.06%。 灰分(Ad):原煤 11.39%34.84%;平均 20.97%; 浮煤 5.66%9.37%;平均 7.11%。 挥发分(Vdaf):原煤 22.82%33.45%;平均 27.63%; 浮煤 28.81%33.71%;平均 31.90%。 全硫(St,d):原煤 1.41%5.92%;平均 2.92%; 浮煤 1.32%2.65%;平均 1.85%。 发热量(Qgr,d):原煤 21.16 MJ/kg30.01MJ/kg,平均 26.70MJ/kg; 浮煤

43、 31.73MJ/kg34.06MJ/kg,平均 32.92MJ/kg。 固定碳(FC,d):原煤 46.54%55.37%;平均 51.72%; 浮煤 58.10%63.56%;平均 60.40%。 焦渣特征(CRC):原煤 47,平均 6; 浮煤 57 平均 7。 胶质层最大厚度(X):25.256.0mm,平均 37.53mm; (Y):17.927.5mm,平均 23.39mm。 粘结指数(GR。I):76.697.3,平均 90.1。 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 标准,该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中高硫 高硫分、低热值特高热值之 1/3 焦煤(1/3JM)、肥煤(FM)。 5下

44、号煤层: 水分(Mad):原煤 0.64%2.26%,平均 1.19%; 浮煤 0.43%1.31%,平均 0.93%。 灰分(Ad):原煤 15.40%46.77%;平均 34.28%; 浮煤 4.40%16.16%;平均 7.94%。 挥发分(Vdaf):原煤 19.63%29.12%;平均 24.00%; 浮煤 28.62%37.17%;平均 31.48%。 全硫(St,d):原煤 1.30%5.21%;平均 3.06%; 浮煤 1.06%3.60%;平均 1.59%。 发热量(Qgr,d):原煤 15.96MJ/kg29.41MJ/kg,平均 21.38MJ/kg; 浮煤 29.04M

45、J/kg34.58MJ/kg,平均 32.69MJ/kg。 固定碳(FC,d):原煤 35.47%56.63%;平均 45.32%; 浮煤 59.43%63.30%;平均 61.25%。 焦渣特征(CRC):原煤 27,平均 5; 浮煤 57 平均 7。 胶质层最大厚度(X):8.057.0mm,平均 33.70mm; (Y):18.631.5mm,平均 24.17mm。 粘结指数(GR.I):69.9100.8,平均 89.9。 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 标准,该煤层为特低灰高灰、中硫分 高硫分、低热值高热值之 1/3 焦煤(1/3JM)、肥煤(FM)、气肥煤(QF)。 6

46、号煤层: 水分(Mad):原煤 0.65%2.56%,平均 1.19%; 浮煤 0.61%1.35%,平均 0.97%。 灰分(Ad):原煤 17.07%48.26%;平均 39.84%; 浮煤 5.29%11.38%;平均 8.21%。 挥发分(Vdaf):原煤 11.71%29.44%;平均 21.75%; 浮煤 30.23%34.35%;平均 32.29%。 全硫(St,d):原煤 0.85%7.72%;平均 3.78%; 浮煤 1.21%3.16%;平均 1.84%。 发热量(Qgr,d):原煤 13.29MJ/kg28.97MJ/kg,平均 19.03MJ/kg; 浮煤 31.40M

47、J/kg34.86MJ/kg,平均 32.72MJ/kg。 固定碳(FC,d):原煤 40.80%47.93%;平均 44.37%; 浮煤 54.79%60.65%;平均 58.48%。 焦渣特征(CRC):原煤 47,平均 6; 浮煤 68,平均 7。 胶质层最大厚度(X):17.542.2mm,平均 31.48mm; (Y):20.037.0mm,平均 26.26mm。 粘结指数(GR.I):89.7100.2,平均 95.5。 据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 标准,该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中高硫 高硫分、低热值高热值之肥煤(FM)、1/3 焦煤(1/3JM)。 四四、 煤煤的的可可

48、选选性性 1、浮煤回收率 从表1-3-7 可知,5上号 1.40 kg/l 浮煤回收率为64.31%属良等。 2、浮沉试验 根据精查报告中在原牛泥煤矿(即为兼并重组前的XX 煤电集团晋北煤业有限公司山 浪煤矿)井下采集筛分浮沉煤样,对5上号煤层的可选性进行了解。 3、可选性评定: (1) 评定方法 采用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GB/T16417-1996)“分选密度0.1 含量法”对 煤炭可选性进行评价。 (2) 可选性等级的划分 根据 5上号煤层简选样浮沉试验结果综合报表并对分选密度0.1 含量折算成扣除 沉矸后含量,然后绘制可选性曲线(详见图 1-3-11 5上号煤 500.5mm 级可选

49、性曲 线): 精煤灰分 8%时,理论产率为 82.00%,分选密度为 1.46g/cm3,0.1 含量 44.00%,属极难选等级; 精煤灰分 9%时,理论产率为 90.00%,分选密度为 1.53g/cm3,0.1 含量 21.00%,属较难选等级; 精煤灰分 10%时,理论产率为 95.00%,分选密度为 1.82g/cm3,0.1 含量 1.50%,属易选等级。 五五、 煤的风化与氧化煤的风化与氧化 本井田内东北部煤层埋藏相对较浅,东部 ZK101 号钻孔已揭露煤层露头,发现井 田内东北角有煤的风化和氧化现象。依据精查报告资料,各煤层露头线内推 30m 为风 氧化带边界。 六六、 煤类、

50、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煤类、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以浮煤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 (G)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为主要划分指标,初步确定井田内 5上、6 号煤层均为 1/3 焦煤(1/3JM)、肥煤(FM);5下号煤层为肥煤(FM)、1/3 焦煤(1/3JM 及少量 气肥煤(QF)。 按煤炭质量分级GB/T152242004 标准炼焦浮煤分级,5上号煤层为特低灰 中灰、中高硫高硫分、低热值特高热值煤;5下号煤层为特低灰高灰、 中硫分高硫分、低热值高热值煤;6 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中高硫 高硫分、低热值高热值煤。 本井田煤虽以 1/3 焦煤(1/3JM)

51、为主,但因含硫高,可作为炼焦配煤。 第二章第二章 开采范围和生产能力开采范围和生产能力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境界井田境界 一、兼并重组后概况一、兼并重组后概况 根据 2010 年 4 月 22 日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 ,XX 煤 电集团晋北煤业公司批准开采 26 号煤层,井田范围由下列 6 个拐点连线圈定(1980 西安坐标系): 1、X=.89 Y=.75 2、X=.89 Y=.75 3、X=.90 Y=.76 4、X=.90 Y=.76 5、X=.89 Y=.76 6、X=.88 Y=.76 另据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2 号文

52、: 关于 XX 煤电集团晋北煤业有限公司等 2 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井田由 下列 6 个拐点坐标圈定(1954 北京坐标系): 1、X=.0 Y=.0 2、X=.0 Y=.0 3、X=.0 Y=.0 4、X=.0 Y=.0 5、X=.0 Y=.0 6、X=.0 Y=.0 井田呈一规则多边形,南北长 3.73km,东西宽 2.7km,井田面积 8.5672km2。开 采深度 1379.99649.99m。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本次估算共获得井田内批采煤层 5上号煤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 47.60Mt。其中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

53、(111b)30.08Mt,(111b)占总资源/储 量 63%,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0.52Mt,(111b+122b) 占总资源/储量 85%,推 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00Mt。 另外,井田内 5下、6 号煤层均为高硫煤,通过本次估算 5下、6 号煤层保有资源 量(2S11+2S22+333)31.38Mt。其中探明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8.86Mt,(2S11)占总资源/储量 28%,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10.23Mt,(2S11+2S22) 占总资源/储量 6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12.29Mt。 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工作

54、制度、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 330d,井下采用“三八”工作制(其中两班生产,一班准备) ,地面采用“三八”工作制,每日净提升时间 16h。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依据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2 号文: 关于 XX 煤电集团晋北煤业有限公司山浪矿等 2 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为 1.2Mt/a。 二、生产水平数的确定二、生产水平数

55、的确定 矿井以+1380m 一个水平开采全井田。 三、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三、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 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均按下式计算: T=Z/(AK) 式中: T服务年限,a; Z设计可采资源/储量,Mt; A设计生产能力,1.2M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 1.4。 则:矿井服务年限 28.07/(1.21.4)16.7(a) 第四章第四章 实习注意事项实习注意事项 我们一开始在学校看视频,因为随后要去煤矿下井实习,所以观看了大量的下井 需知,在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入井前的准备一、入井前的准备 每个人在入井前,一定要睡足、吃饱、休息好。要精神饱满、神志清醒,保持体 能强健和精力充沛。入井前绝对不许喝酒。否则由于神志不清、精力不集中,在井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