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财政预算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财政预算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财政预算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财政预算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预算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主讲:黄忠辉 平果县财政局预算股,将预算管理进行到底,讲解提纲,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一级政府有一级财政。我国现行为五级财政,即中央、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市、县、乡,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三)公共财政特征及其职能 公共财政是为实现政府职能,弥补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公共财政概念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运行模式而提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产生于英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是1998年正式提出建立

2、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思路及相关原则。 其主要特征和职能如下,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公共财政特征: (1)强制性国家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组织实施财政收支时,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国家作出规定,不必与任何方面协商,也不必征得对方同意,只要符合国家规定,就必须依法交纳,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指筹集上来的资金不再归还。 (3)公共性:指国家从直接生产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社会公共事业。 (4)国家主体性必须在国家统一组织下实施。 (5)社会基金性基金性主要指资金经财政分配后形成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是

3、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 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4、监督管理职能,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三)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即政府为履行其职

4、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具体来说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根据法令和法规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实现职能的财力保障,是一级政府的主要资金来源,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根据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税收收入 (按税种设20款):是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其他保险收入。 3、非税收入。分设7款: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

5、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 5、债务收入。通常指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的方式取得的一种收入。国债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转移性收入,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通常我们所说的财政收入是指全口径财政收入,即县本级当年组织的财政收入(含上划中央、自治区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但不包括转移性收入和基金收入). 其分级次构成如下: (1)上划中央收入:增值税(75%部分)、消费税(100%)、所得税(60%部分)。 (2)上划自治区收入:增值税(8%部分)、营业税(40%部分)企业所得

6、税(10%部分)、个人所得税(15%部分)。 (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2012年起改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值税(17%部分)、营业税(60%部分)、企业所得税(30%部分)、个人所得税(25%部分)、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水资源费、排污费及探采矿权价使用费及价款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 其分部门征收情况为:国税部门、地税部门、财政部门。 其按结构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又分为全口径税收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又分为列入公共财政

7、预算的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基金预算收入 是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原属预算外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目前我县基金收入主要有: 1.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 2.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 4.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 5.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 6. 育林基金专项收入; 7.地方教育附加收入; 8. 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如价格调节基金,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基金预算收入按预算级次划分为中央基金预算收入、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基金收入。其缴库方式与管理要求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缴库方式和管理要

8、求基本相同 。 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对基金预算作出了规范。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的原则是,基金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先收后支,专款专用;在预算上单独编列,自求平衡,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基金与公共财政预算收支项目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征:(1)对应性。基金收入必须用于规定的支出项目,而规定的支出项目也主要以相应的基金收入为保证;(2)专项性。政府性基金通常是按具体项目或特定项目设立的,必须保证专款专用,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拿2012年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来举例如下: 截至6月30日止,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0689万元,占全年预算数任务的50.34%,比上年

9、同期增收14588万元,增长16.94%。 分级次完成情况: 上划中央收入累计完成2617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3769万元,减少12.5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累计完成23246万元,同比减收1892万元,减少7.53 %;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累计完成293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877元,减少39.05%。 上划自治区分享“四税”收入累计完成589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213万元,减少17.0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86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9,571万元,增长39.9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8,3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757万元,增长21.38%;非

10、税收入累计完成30,2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2,814万元,增长73.48%,占财政总收入的30.0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44.09%。 同时,基金收入累计完成2,49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4,343万元,减少63.51,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分部门完成情况: 国税部门累计完成31740万元,占年度预算任务95400万元的33.27%,比上年同期减收3334万元,减少9.51%; 地税部门累计完成39581万元,占年度预算任务83400万元的47.46%,比上年同期增收4725万元,增长13.56%; 财政部门累计完成29369万元,占年度预算任务21200万元的138.53%,比上年同

11、期增收13198万元,增长81.61,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三家收入过渡表 “三家收入过渡表”,可以说是我本人见过的使用EXCEL制作出来反映财政收入组织情况中最齐全、最高档、最豪华的一个表,这个表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从表中可以反映出所有涉及收入的信息,看懂这个表对财政收入的来龙去脉基本上了如指掌。这不得不归功于我们搞预算管理的叔营、周副、东民副、梁大春组长、廖刚宁副局长等预算国库管理老前辈!下面我就初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三家收入过渡表。(详见附表,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

12、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五)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这里专指财政范畴的转移性收入。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财政转移性收入分设11款: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地震灾

13、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债券转贷收入等。这里我们重点要讲的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转移支付常识 财力性(均衡性)/一般性/专项(专款)/结算财力 为保障县乡财政正常运转和逐步提高县乡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特定政策目标,1996年起我国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并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不断完善。目前中央和自治区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二是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规定具体用途,可自主安排使用,所以又称无条件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

14、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另一类是规定具体用途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可称为有条件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农村低保转移支付、城市低保转移支付、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转移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移支付以及其他专项拨款等,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财力性转移支付的主要内容: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达到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对存在财力缺口的地区给予的补助,又称均衡性转移支付。目前,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 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作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从1995年起中央对财力

15、薄弱地区实施一般性转移支付。基本思路是,按照规范和公正的原则,根据客观因素计算确定各地区的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以各地标准财政收支的差额作为分配依据。在标准支出测算方面,主要选择了人口、可居住面积、冬天平均气温、平均海拔、行政区划个数、都市化程度、学校个数、学生人数、门诊人次及住院天数等因素;在标准收入测算方面,主要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状况、企业规模状况、企业营业盈余、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分组情况等因素。财政越困难的地区,补助程度越高,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实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其总量来源有二:一是2

16、000年专项增加对民族地区政策性转移支付10亿元,今后每年按上年中央分享的增值税收入增长率递增;二是对8个民族省区及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州的增值税收入,采用环比办法,将每年增值税收入比上年增长部分的80%转移支付给民族地区。其中,这部分增量的一半按来源地返还,以调动地方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及地区之间财力不均衡等情况,为体现公平原则,将另外一半按照因素法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分配给地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对象为民族省区和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州。2006年起,又将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县(区)也纳入转移支付范围。我县2010年起享受该政策,但数额不大。 调整工资

17、转移支付。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缓解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出台了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一系列政策, 1999-2006年,五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出台发放一次性年终奖金和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考虑到地区之间财政状况相差较大,各地对增加支出的承受能力不一,中央决定,实施这些政策增加的支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当地政府自行解决,财政困难的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为推动农村税

18、费改革顺利实施,从2001年开始,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各地区提高农业税率增收因素和取消乡镇统筹、降低农业特产税税率、取消屠宰税减收、调整村提留提取办法等因素,对地方净减收部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按照统一规范、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分配,重点向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以及民族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为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鼓励粮食生产,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统一部署,2004年开始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农业税。由此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沿海发达地区原则上自行消化,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减收额原则上以2002年为基期,按农业特

19、产税和农业税实收数(含附加)计算确定。中央财政补助比例分别为中西部粮食主产区100%,非粮食主产区80%;东部粮食主产区(含福建)50%,非粮食主产区不予补助,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针对县乡财政困难状况,2005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三奖一补”激励约束机制,即对财政困难县政府增加税收收入和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 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中央实施某些宏观调控政策后,中央对地方财政减收所进行的财力性补助,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财政减收

20、补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地方减收补助、退耕还林还草减收补助等。其中有些项目具有专项性质,但大部分为财力补助性质。 目前,中央对地方各项财力性转移支付全部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按照客观因素,采用公式统一分配,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增强了财力薄弱地区基层财政的保障能力,加快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专项转移支付的主要内容: 专项转移支付(专款)是指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转移支付接受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方

21、式使用这些资金,专款专用是最基本的特征。各类专项转移支付主要依据各项政策减收或增支的数额和各地财力状况分档补助,遵循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切实保障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林水、教育、卫生、社保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多数已采用客观因素分配,有专门的管理办法,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区分标志 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区分标志:主要是看上级下文是否规定要列入转移性收入,如果规定要列转移性收入的就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如果未规定列转移性收入就是专款。(举例:桂财社2012162号、桂财教201227号等) 两类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区分标志:主要

22、是看上级下文是否规定了具体的用途,如果规定有具体用途的就是有条件财力性转移支付;如果未规定具体用途的就是无条件财力性转移支付。(举例:桂财社2012162、桂财预2012131号,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六)返还性收入 包括消费税、增值税“两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分别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时,为保护地方既得利益,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为中央固定收入或共享收入后,对地方给予的补偿 ,具体补偿办法通过有关文件规定。(详见平果县2011年本级财政与上级财政年终结算依据,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六)可支配财力 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机动地支配使用的财政资

23、金。按现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等构成。(详见平果县20062010年地方可用财力情况表,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八)财政经常性收入 是指政府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每个财政年度都能连续不断、稳定征缴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含城市维护建设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及其他非正常收入等);二是中央、自治区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三是中央、自治区通过

24、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详见经常性财政收入测算表平果县2011年三个增长统计分析表,财政及财政收入诠释,九)结余和结转 结余即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结转即结余中有专项用途、需继续安排使用的资金。结余减去结转等于净结余。如* *年地方财政收支相抵,有*万元的结余或结转。主要原因:一是* *年中央财政超收较多,超收中绝大部分用于补助地方,但由于超收要到年底才能准确预计,且其使用要严格按程序审批,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超收资金要在当年底和结算时才下达,包括归还地方政府出口退税陈欠、解决退耕还林粮食挂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教育、社保等支出。二是根据宏观调控需要,* *年预算执行中

25、严格控制国债项目资金拨付进度,补助地方国债项目资金约结转* *万元,另有* *万元的补助地方国债项目资金当年12月份才拨付。上述资金由于未拨付或拨付得比较晚,地方财政当年支付不出去,形成结余。三是* *年地方财政超收较多,有一部分资金未支付使用,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支出管理是我们财政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于财政支出管理内容非常广泛,这里主要跟大家学习的是在整个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财政支出 (二)政府收支分类简况 (三)财政支出有关规定,财政支出管理,一)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首先是一个过程,即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6、的各种用途的过程。其次,如果从财政支出的度量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资金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也反映着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支出包含一般预算支出(从2012年起改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解支出、基金支出等,通常我们所说的财政支出一般是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具有3个特点:(1)受益的共同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3)受益的非竞争性,财政支出管理,整个财政资

27、金就像一个大“蛋糕”,支出的安排活动就像是在切“蛋糕”。按政府职能,我们把公共财政支出分为25类:(1)一般公共服务:是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2)国防支出:是执行国家职能的一项最基本的开支;(3)公共安全支出:反映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等等。要掌握这些支出分类一方面要多看每年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这本书,另一方面主要是靠经验,财政支出管理,二)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内容,收入分类(前面讲过) 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财政支出管理,1、收入分类,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将政府收入分为6类,48款,财政支出管理,2

28、、支出功能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原按经费性质设置的支出类、款、项科目相比,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与方向。进行功能分类的好处,分类范围更加完整 分类标准更加统一 科目设置更加明细 充分考虑国情,能给有关方面的管理与改革提供便利 与国际口径衔接,便于比较交流,财政支出管理,新科目设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款级科目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主要按各部门支出功能设立; 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财政支出管理,3、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12类,93款。 与原科目比较: 体系更加完整 科目

29、充分细化 适用范围扩大,财政支出管理,三)财政支出有关规定 1、法定增长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农业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2年又增加文化投入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同时自治区对计生投入的考核也要求其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财政教育投入要求:占GDP的4%;2012年教育投入占比自治区要求达17.7%等 3、“三公经费”要求:公务出国(境)、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及维护费等支出要求零增长。 4、财政支出进度要求:年度财政支出进度要达90%以上且12月份支出占全年支出比重要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 5、其他要求和

30、规定: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教育资金和农田水利建设基金、公检法司的人员经费保障标准等等,政府预算概况,一)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又称国家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和使用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分配杠杆,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从地方政府来说就是地方预算。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政府预算通常有九大原则: 1、权威性 2、年度编制 3、广泛原则 4、统一原则 5、特定原则 6、平衡原则 7、责任原则 8、稳定原则 9、绩效原则,政府预算概况,二)部门预算和预算编制 (本节留待上级培训后结合2013年预算编制要求另行培训,政府预算概况,预算编制原则、要求及注意事项 比如:各税收收入之间关系,当根

31、据国地税提供材料测算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所等“三税”后,那么随税征收的相关税种如城市建设维护税以及教育费附和地方教育附加等就应按相应征收比例同时确定测算数;另外,各共享税种之间的划分都要按相应分享比例保持测算数前后一致。 再比如:上级补助收入的测算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体制对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来一一测算(这其中有很多是制度规定好的如基数、提前下达等等都要考虑到,政府预算概况,三)地方预算收入 地方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专款 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体制补助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32、补助收入+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义务教育补助收入+农村税费改革补助收入+结算补助收入+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 (举列:详见平果县2012年预算编制说明,政府预算概况,三)地方预算支出 地方预算支出=一般预算支出+上解上级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专项上解自治区支出+专项上解市级支出+自治区借款扣款。(详见平果县2012年预算编制说明,政府预算概况,四)预算收支平衡 预算收支平衡是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为预算结余,若总收入小于总支出为预算赤字。根据预算法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的规定和预

33、算编制中的“坚持积极稳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赤字预算 ”的原则,我国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实行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预算结余是财政后备的一部分。(详见:关于平果县2011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一)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即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体制是指规定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职权方面的制度。它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狭义的财政体制,即预算管理体制,简称“预算体制”,是在中央和

34、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财政体制的实质,是处理财政资金分配与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财政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初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2、1980年至1993年起实行的“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灶吃饭”体制,包括1983年4月起实行的第一步利改税和1984年起实行的第二步利改税; 3、1994年至今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一词源于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做法的概括。西方各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大都实行这种模式,只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程度、事权结构、财政

35、财力结构,以及收支划分的具体方法和形式等有所差别。所谓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权 :就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并按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2)分税 :就是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 (3)分管:是指在通过分税,建立了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建立税收分管体制,分别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管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管地方

36、税。 (4)分级预算:亦称“级次预算”或“职权预算”。它与分级财政相一致。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我县自1994年1月1日起直到目前,一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5)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级政府用于调节和引导低层级政府的财政活动,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施特定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转移支付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际间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的对象是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是跨国组织,其转移物有的是货币,也有的是实物或者劳务。二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转移支付,如养老

37、金、失业救济金、价格补贴、住房补贴等;有政府向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如向城市运输、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公共企业提供的一般补助和基建投资等;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包括共享税的分配、上级政府拨付给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和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缴的收入、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提供的补助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税收分享、补助金制度,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财政关系的方针、准则与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是根据人们对财政经济规律的认识,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制定的。 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宏观经

38、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增强,财政政策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的运用。财政政策运用得当,有利于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如果财政政策运用不当,则可能引起经济的失衡和波动,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从构成上看,财政政策总体上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大类组成,具体又可分为税收政策、国债政策、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补贴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 根据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可以把财政政策分成几种类型。 (1)按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或

39、增加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张性政策的实施结果往往导致赤字规模的扩大,一些人认为扩张性政策总是与赤字财政政策相联系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或压缩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从而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保持平衡,既不扩张总需求,也不压抑总需求,从而使经济运行维持稳定增长,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2)按财政政策的作用空间,可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侧重于对经济总量的调控,通过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达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微观财政政策侧重于资源的配置和收入分配,通过税率、征税范围、补贴对象、财政支出等变化来影响需

40、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解决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及收入分配的问题。 (3)按财政政策的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期财政政策和中长期财政政策。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13年)发挥作用的政策,通常是指经济稳定、解决经济周期波动方面的政策。中长期财政政策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3年以上)发挥作用的政策,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方面的政策。实际上,财政政策目标一般要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因此,短期和中长期的划分是相对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4)按财政政策运用的主动性,可以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是指主动地、事前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某种政策,以防止某种结果的发

41、生。例如当经济运行出现某种偏差的苗头时,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反周期操作,以恢复经济的平稳运行。1998年,面对我国出口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增长达不到预期目标的严峻局面,国家果断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1000亿元专项国债,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实践证明,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收到了预期的政策效应。消极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则是指被动地、事后地、泛泛地采取某些对策,甚至维持原有的政策不变,听任某种结果的发生。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些国家才不得不采取一些弥补性的措施,即是实行消极性财政政策的表现,财政发展和财政改革,一)财政发展 背景人物:从历任财政部长看财政发展的标志 第一

42、任财长统一财税的薄一波 第二任财长归口包干的邓小平 第三任财长服务经济的李先念 第四任财长守成不易的张劲夫 第五任财长克己奉公的吴波 第六任财长分灶吃饭的王丙乾 第七任财长分税制改革的刘仲藜 第八任财长倡行公共财政的项怀诚 第九任财长做大蛋糕主动埋单的金人庆 第十任财长精细化管理的谢旭人,财政发展和财政改革,二)财政改革 1、部门预算改革: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规范预算程序等一系列改革后,部门预算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规范了预算编制内容和程序,初步建立起与国家宏观政策及部门履行职能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改变了预算编制方式,由基层预算单位自下而上逐级编制预算

43、,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大了向人大和审计的信息披露力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强化了人大和审计对预算管理的监督,财政发展与财政改革,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就是由政府财政(国库)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收入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进行集中收缴管理;同时,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收付过程实行集中统一处理的制度,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具体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预算单位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及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

44、位,即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支用的资金余额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可以有效遏制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发展与财政改革,3、政府采购: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取竞争、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使用财政性资金,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4、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45、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撑和动力源泉为目标的综合性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重大农村改革,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财政发展与财政改革,5、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体系完整、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分类体系,清清楚楚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 6、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自治区与县财政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国库资金调度、项目资金申报、年终决算等方面直接开展业

46、务。即由原来自治区对市、市对县的财政管理方式转变为自治区直接对县的管理方式,财政发展与财政改革,实行直管县财政体制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自治区直管县后,减少了市级拨付环节,中央和自治区对县级的资金直接下达到县,大大提高了资金到位速度;二是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自治区直管县下放了一定的财力,破除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为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有利于县级直接向自治区级申请各类项目资金,减少市级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四是有利于自治区财政对基层财政状况的及时了解,并可及时解决县级财政的实际困难,财政发展与财政改革,7、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47、: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质是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坚持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是一项旨在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全面促进乡镇财政经济良性发展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也是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的一项重大举措,谢谢,补充: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一)部门预算改革的总体概况 1.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简要历程 2.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成效 (1)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 (

48、2)初步确立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基本模式 (3)建立健全了部门预算管理制度 (4)初步建立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机制 (5)强化了部门预算的审查监督 (6)提高了部门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总的来说,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规范预算程序等一系列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规范了预算编制内容和程序,初步建立起与国家宏观政策及部门履行职能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改变了预算编制方式,由基层预算单位自下而上逐级编制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明确了预算编制责任主体,树立了部门预算管理观念,增强了部门预算管理的严肃

49、性;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到位率,增强了预算管理的可预见性;加大了向人大和审计的信息披露力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强化了人大和审计对预算管理的监督,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二)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预算决策机制 2.继续完善预算分配制度 3.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各项改革 4.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监督 5.继续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6.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推进基层的部门预算工作,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三)部门预算改革应用软件的基本情况 1.地方部门预算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简介 主要包含有:升级改造的新版地方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系统(指标管理模块,部门预算改革需要

50、软件技术支撑,部门预算管理系统,支撑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支撑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新要求,支持金财工程系统的大整合,支撑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支持多年度、多版本之间数据对比分析 支持系统地综合查询及决策 支持预算编制的多元化的扩展 具有易用性和更安全性,支撑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新要求 支持以科目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制逐步向以项目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制过渡 支持自动化、科学化、 规范化、合理化的支出测算体系 支持科学完整的项目评估即绩效考评体系,支持金财工程系统的大整合 支持元数据管理平台 支持财政主线业务的信息化处理 支持预算管理业务在大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业务重构,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四)部门预算改革应用软件的基本情况 2. “金财工程”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简介 (1)“金财工程”的总体规划 (2)“金财工程”的建设目标 (3)目前“金财工程”取得的进展,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软件技术支撑,部门预算管理与软件技术应用,一)部门预算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历程 2000年10月 Microsoft Excel 2002年07月 “E财”部门预算编制软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