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2,一、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梯度pH分离法、聚酰胺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的原理与应用。 四、掌握 UV、NMR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3,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4,第一节 概 述,黄酮类化合物以前主要是指2-苯基色原酮的衍生物,现在则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

2、的一系列化合物,色原酮,2-苯基色原酮,C6 -C3 -C6,生物合成途径,醋酸-丙二酸桂皮酸途径,6,一、结 构 分 类,分类依据: 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主要结构类型:(P175,表5-1,7,黄酮类,二氢黄酮类,8,二氢黄酮醇类,黄酮醇类,9,二氢异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橙酮类,花色素类,11,黄烷-3-醇类,黄烷-3,4-二醇类,12,高异黄酮类,酮类,13,一、结 构 分 类,其它结构类型: 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 生物碱型黄酮 黄酮苷类型: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酰化糖苷 O-苷、C-苷,芹菜素,紫花杜鹃甲素

3、,槲皮素,黄柏苷,梨根苷,紫檀素,硫磺菊素,天竺葵素,儿茶素,异芒果苷,19,银杏素,20,二、生 物 活 性,一)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脉 维生素p样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胆固醇,21,芦 丁,葛根素,22,23,二、生 物 活 性,二)抗肝脏毒作用 水飞蓟素、儿茶素等有很强的保肝作用,水飞蓟素,25,二、生 物 活 性,三)抗炎作用,双聚原矢车菊苷元,27,四)雌性激素样作用 许多异黄酮类化合物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己烯雌酚,28,五)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二、生 物 活 性,黄芩素,木犀草素,30,桑色素,31,六)泻下作用 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二、生 物 活

4、 性,32,七)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及大豆素等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样作用,二、生 物 活 性,异甘草素,33,八)抗氧化作用 直接清除自由基或提高相应酶水平,二、生 物 活 性,九)镇痛作用,十)抗肿瘤作用,36,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37,第二节 理化性质,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苷元多数无旋光性,苷类均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OCH3)的类型、数目以及取代基位置有关; 共轭体系增加或共轭链延长,则化合物颜色加

5、深,一、性 状,尤其在7-位及4-位引入-OH或-OCH3等基团后,可促进电子重排,而使化合物颜色加深,引入其他位置影响较小,39,一、性状 花色苷及其苷元的颜色随着pH不同而改变,随着碱性增加颜色加深,第二节 理化性质,pH=78,淡紫色,pH11,蓝色,41,苷元一般难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型,排列紧密,难溶于水,第二节 理化性质,二、溶解性,42,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非平面型,排列不紧密,水中溶解度稍大,花青素离子形式,亲水性强,二、溶解性,第二节 理化性质,43,苷元中引入羟基后,水溶度增加; 苷化后,水溶度增加; 糖的结合位置不同,对苷的水溶度有一定影响

6、,第二节 理化性质,二、溶解性,44,以棉黄素为例,空间位阻 分子内氢键,3-O-葡萄糖苷的水溶度大于7-O-葡萄糖苷; 3-OH对水溶度的贡献小于7-OH,45,一)酸性 Ar-OH显示酸性 Ar-OH 的数目、位置影响酸性强弱(可用于提取) 以黄酮为例,酸性强弱顺序为: 7,4-二OH 7-或4-OH 一般Ar-OH 5-OH,第二节 理化性质,三、酸碱性,46,第二节 理化性质,三、酸碱性,二)碱性,吡喃环上的1-O,有未共用的电子对,表现微弱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 盐,黄酮类化合物与浓硫酸生成的 盐常有特殊颜色,可用于鉴别,47,48,四、显色反应 (P182,表5-4) 黄酮类化合物

7、的颜色反应与分子中的Ar-OH 和吡喃环相关,第二节 理化性质,49,四、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样品,样品溶液,振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异黄酮(少数例外)类则无此显色反应,一) 还原试验,方法,50,2、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红紫色); 其它黄酮类不发生颜色变化,四、显色反应,一) 还原试验,51,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四、显色反应,A,B,C,52,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1、 铝盐 试剂:1% AlCl3或Al(NO)3 溶液 络合物多为黄色(415nm),并有荧光 4-羟基黄酮醇或 7,4-二羟基黄

8、酮醇可显示天蓝色荧光,53,2、 铅盐 试剂: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溶液 可生成黄红色沉淀,沉淀色泽与羟基数目、位置有关 醋酸铅只能与分子中具有A、B、C三种结构的化合物生成沉淀 碱式醋酸铅则可与一般酚类化合物生成沉淀,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54,试剂:2% ZrOCl2/MeOH溶液 要求: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游离的 3-或5-OH 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 3-羟基,4-羰基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5-羟 基,4-羰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3、锆盐,55,锆-枸橼酸反应,样品锆络合物反应液,5-OH黄酮,褪色,3-OH黄酮,鲜黄色,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

9、应,3、 锆盐,56,试剂:(CH3COO)2Mg/MeOH 溶液 (常用做显色剂)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4、 镁盐,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等则显黄色荧光 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57,试剂:SrCl2 /MeOH溶液(氨性甲醇环境) 要求: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生成绿棕色甚至黑色沉淀,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5、 氯化锶,58,绿棕色甚至黑色,59,三) 硼酸显色反应,结构要求,四、显色反应,60,可能反应的化合物,61,四)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1、 二氢黄酮类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类),显橙黄色,四、显

10、色反应,异构化,氧化酶,新红花苷(无色,红花苷(黄色,醌式红花苷(红色,64,2、黄酮醇类,黄酮醇类,黄色,空气,棕色,四、显色反应,四)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可与其它黄酮类区别,65,3、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中易氧化,黄酮类,黄色,绿棕色,深红色,四、显色反应,四)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66,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67,一、提取 (一)溶剂萃取法 (二)碱提酸沉法 (三)炭粉吸附法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二)梯度pH萃取法 (三)根据官能

11、团分离,第三节 提取分离,68,第三节 提取分离,一、提取,存在形式,花、叶、果多以苷存在,木质坚硬组织游离苷元存在,提取溶剂,苷类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苷元极性较小的溶剂,花青素类稀酸水,69,一、 提 取,依据: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之间或与杂质极性不同进行萃取 提取溶剂:EtOH、MeOH,醇提液,浸膏,游离苷元,苷类,一)溶剂萃取法,70,依据: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Ar-OH,显示弱酸性 注意事项: 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黄酮母核,二)碱提酸沉法,一、 提 取,酸化时酸性也不能太强(生成 盐,71,碱水常用石灰水、Na2CO3、稀NaOH等 (1)其中,石灰水使用较多,可使很多酸性的水溶性杂

12、质生成钙盐沉淀,用于精制纯化; (2)石灰水的浸出效果不如NaOH,且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 (3)稀NaOH浸出能力强,但是所得杂质多,一、 提 取,二)碱提酸沉法,72,三)炭粉吸附法: 主要适用于苷类的精制工作,一、 提 取,73,一、提取 (一)溶剂萃取法 (二)碱提酸沉法 (三)炭粉吸附法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二)梯度pH萃取法 (三)根据官能团分离,第三节 提取分离,74,第三节 提取分离,一)柱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硅胶、聚酰胺、纤维素等,二、分离,1、硅胶柱色谱 主要适用于极性相对小一点的黄酮类化合物,75,二、分 离,2、聚酰胺柱色谱 吸附强度影响因

13、素: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 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的能力,一)柱色谱法,76,2、聚酰胺柱色谱,吸附规律: (1)酚羟基数目越多则吸附越强,77,2)酚羟基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2、聚酰胺柱色谱,吸附规律,78,3)酚羟基数目相同时 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邻位羟基黄酮,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79,4)分子内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二氢黄酮 ;黄酮二氢黄酮,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80,5)对于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吸附力强弱: 黄酮醇 黄酮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A,B,C,D,A B C D,82,

14、6)苷元相同时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7)与溶剂介质有关 溶剂与聚酰胺或黄酮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黄酮类的吸附力越弱,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83,二、分 离,作用机制: 黄酮苷分子筛(分子量大小) 分子量越大,越容易洗脱。 游离黄酮吸附作用(游离酚羟基)羟基越多越难以洗脱,一)柱色谱法,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84,二、分 离,依据:Ar-OH 的数目及位置不同,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 酸性的一般规律,二)梯度pH萃取法,7,4-OH,7-或4-OH,一般Ar-OH,5-OH,NaHCO3,Na2CO3,NaOH,85,二、分 离,1、铅盐法 醋酸铅具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沉淀

15、 碱式醋酸铅 一般Ar-OH沉淀 2、硼酸(邻二酚羟基,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86,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87,第四节 结构鉴定,一、色谱法 二、紫外-可见光谱 三、氢核磁共振 四、碳核磁共振,88,一、色谱法,适用于分离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及苷类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分离鉴定常采用双向层析 第一向展开醇性溶剂(分配) 第二向展开不同水溶液(吸附) 可利用前述呈色反应检查,一)纸色谱,89,一、色谱法,1)结构类型相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取代羟基越多,极性越强,则Rf 值越小; 羟

16、基甲基化后,极性降低,Rf 值增大。 (2)苷元相同时, Rf 值依次为: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一)纸色谱,醇性溶剂展开时,90,一、色谱法,1)苷元相同时, Rf 值相反; 苷元Rf 值很小,苷类糖链越长Rf 值越大; (2)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 平面型分子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 非平面型分子亲水性较强, Rf 值较大,一)纸色谱,水溶液中展开时,91,一、色谱法,1、硅胶: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 2、聚酰胺:含游离Ar-OH的黄酮类化合物,二)薄层色谱,92,二、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测定程序: 首先测定MeOH中的UV; 测定样品在MeOH中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得到的UV ; 对各图谱进行比较分析,

17、得到结构信息,93,一)MeOH中的UV光谱特征,苯甲酰基,峰带,300400nm,峰带, 220280nm,桂皮酰基,94,一)MeOH中的UV光谱特征,1、黄酮及黄酮醇类 两者UV谱图相似,但带位置不同; 如果母核上引入-OH、-OCH3等基团,可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P192,表5-7,5-8) 母核上的-OH甲基化或苷化后,相应吸收带紫移(带,带强,是主峰;带较弱,是次强峰; 2-OH的影响最大,2、查耳酮及橙酮,带强(主峰),带很弱,常显示为肩峰; 可区别异黄酮(245270nm)与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270295nm,3、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99,依据:甲醇钠显强碱性

18、,黄酮类化合物的所有Ar-OH解离,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结构测定(带) : 带红移5060nm,强度下降 有3-OH无4-OH 带红移4060nm,强度不下降 有4-OH 对碱敏感(a.3,4 -OH; b.邻二酚羟基),吸收衰减,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1、甲醇钠,100,依据:醋酸钠碱性较弱,只能使黄酮母核上7-或4-OH解离,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结构测定: 有7-OH 带红移520nm,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2、醋酸钠,101,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3、醋酸钠/硼酸,依据: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如果有

19、邻二酚羟基(5,6-二羟基除外)时,可在醋酸钠碱性下,与硼酸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结构测定: B环有邻二酚羟基带红移1230nm A环有邻二酚羟基带红移510nm,102,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4、AlCl3 及 AlCl3/HCl,依据: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如果有邻二酚羟基或3-羟基4-羰基、5-羟基4-羰基时,可与AlCl3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铝络合物的稳定性: 黄酮醇3-OH 黄酮5-OH 二氢黄酮5-OH 邻二酚OH 二氢黄酮醇3-OH,103,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4、AlCl3 及 AlCl3/HCl,若分子中

20、同时有3-或5-OH及邻二酚羟基时,则可以同时与AlCl3络合,生成二络合物; 若同时存在3-和5-OH时,优先与3-OH形成络合物; 但是邻二酚羟基及二氢黄酮醇3-OH形成的铝络合物很不稳定,加少量酸水即可分解,105,AlCl3/HCl谱图= MeOH谱图无3-或5-OH AlCl3/HCl MeOH谱图(带) 带红移3555nm只有5-OH 带红移 60nm 只有3-OH 带红移5060nm同时有3-和5-OH 带红移1720nm除5-OH外尚有6-O取代,测定结果分析,4、AlCl3 及 AlCl3/HCl,106,4、AlCl3 及 AlCl3/HCl,AlCl3/HCl谱图= Al

21、Cl3谱图A、B环上均无邻二酚羟基 AlCl3/HCl AlCl3谱图(带) 带紫移3040nm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带紫移5065nmA、B环上均有邻二酚羟基,测定结果分析,410,272,359,259,271,402,275,433,271,393,387,262,108,三、氢核磁共振,一)A环质子,1、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5.706.90 (d,5.706.90 (d,H6总比H8出现在高场; 7-OH成苷后,均向低场位移,109,三、氢核磁共振,一)A环质子,2、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d,8.0 (d,H5位于比其它芳环质子低场的位置; 与5,7-二羟基化合物相比,7-OH

22、化合物中H6、H8均出现在较低场,dd,110,三、氢核磁共振,二)B环质子,6.57.9(d,6.57.9(d,H3,5较高场;H2,6 位于较低场,1、 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111,三、氢核磁共振,二)B环质子,7.27.9(dd,6.77.1(d,2、 3,4-二氧代黄酮及黄酮醇,7.27.9(d,112,三、氢核磁共振,二)B环质子,3、 3,4,5-三氧代黄酮类化合物,6.57.5(s,113,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是区别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依据,6.3(s,尖锐,1、黄酮类,H3常与A环的孤立芳氢相混,114,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7.6 7.8(s,H2出

23、现在比一般芳氢低场的位置,2、异黄酮类,115,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5.2(dd,3、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2.8(2dd,4.9(d,4.3(d,2R,3R),3-OH成苷后,H2、H3均向低场位移,116,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4、查耳酮及橙酮类,6.5 6.7(s,6.7 7.4(d,7.3 7.7(d,117,三、氢核磁共振,三)糖上质子,1、单糖苷(P200,表5-16,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C-1-H(H-1 )与其它H相比,处于低场处,2、双糖苷 末端糖上的C-1-H(H-1) 处于较H-1稍高场处,119,三、氢核磁共振,脂肪族1.652.10(连接糖的数目);

24、 芳香族2.302.50(苷元数目,四)乙酰氧基质子,120,四、碳核磁共振,一)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判断,可根据C环上三个13C信号区分,P202,表5-20) C=O: 黄酮、黄酮醇、橙酮、异黄酮 174.5184.0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二氢异黄酮 188.0197.0,121,四、碳核磁共振,一)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判断,C2: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100.0 C3: 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 50.0 二氢黄酮醇 71.2,122,四、碳核磁共振,二)取代基的影响,OH、-OCH3的引入,使-C大幅度向低场位移,邻位及对位-C则向高场位移; 一般取代基只影响取代环;

25、 引入C5-OH时,除影响A环C位移外,C4、C2向低场位移,C3向高场位移,123,四、碳核磁共振,三)黄酮类化合物O-糖苷中糖的连接位置,1、糖的苷化位移 (1) 酚苷中,糖的C1的GS值约+4.0+6.0; (2) 苷化位置在7或2,3,4时,糖C1位于100.0102.5; (3) 5-O-Glc及7-O-Rha苷,相应的C1分别出现在104.3及99.0处,依据:苷化位移,124,四、碳核磁共振,苷化后, -C向高场位移,邻位及对位C向低场位移; 7-OH、3-OH、3-OH、4-OH糖苷化后均可看到此现象; 3-OH糖苷化后,对C2引起的苷化位移比一般邻位效应要大得多; 7-OH或

26、3-OH与Rha成苷后,C7或C3信号的苷化位移比一般糖苷要大,据此可与一般糖苷区别,2、苷元的苷化位移,125,从某中药中分离得到一黄色结晶,盐酸-镁粉反应呈紫红色,Molish反应阳性,FeCl3反应阳性,水解液检出葡萄糖。 元素分析示A的分子式为C21H20O11,结构鉴定实例,126,的光谱数据如下,H-NMR (DMSO-d6,TMS内标) : 3.23.9 (6H,m) 3.95.1 (4H,因加D2O而消失) 5.68 (1H,d,J=8.0) 6.12 (1H,d) 6.42 (1H,d) 6.86 (2H,d) 8.08 (2H,d,128,化合物的可能结构,The End,

27、130,1、确定黄酮化合物具有-OH 的方法(写出三种). 2、某黄酮苷乙酰化后,测定其氢谱,化学位移在1.82.1处示有12个质子, 2.32.5处有18个质子,说明该化合物可能有个酚羟基和 个糖 3、黄酮化合物,存在3,7-二羟基,UV光谱 : (1)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 ). (2)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131,4、 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 时,应在( )中 、95%乙醇 、15%乙醇 、水 、酸水 、甲酰胺 5、 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 是( ) 、 -C向低场位移 、 -C向高场位移 、邻位碳不发生位移,A,C,B,6、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7 、 分 析 比 较 有 下 列 四 种 黄 酮 类 化 合 物,134,1) 比较酸性及极性的大小 ; (2) 比较这四种化合物在如下三种色谱中Rf 值大小: 硅胶TLC(条件 CHCl3/MeOH:1 展开); 聚酰胺TLC(条件 60%甲醇/水 展开); 纸层折(条件 醋酸水展开,135,8、将化合物A用酸水解,得水解产物B和母液,母液经鉴定为鼠李糖。B经重结晶后,元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