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第1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第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第3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第4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饮食调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述的是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乃是前贤医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方法,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历代医家观点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张介宾类经:“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至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

2、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胜之为病也”。从阴阳互根理论上阐发“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张志聪素问集注:“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李时珍提出用药之法:“春月宜加辛温之药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以养天和也”。 以上诸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认识,对后世的养生防病均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如“冬病夏

3、治,夏病冬治”即由张介宾之说而来,俗语“春捂秋冻”在张志聪的阐发下亦见雏形。对饮食调护的指导2. 1春养阳“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日养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故此应注意指导患者,牢记春日养阳贵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人们应根据自身体

4、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2. 2夏养阳“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疹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属火,与相应,赤日炎炎的夏季,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所以要重视心神的调养,注意调摄精神,调息静心,保持心静自然凉。2. 3秋养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

5、者少”秋季时要早卧休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床活动使肺气得以舒展,以利于肺气之清肃,早起又要防止收之太过。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又要注意收敛神气,适应阴气生长。初秋时节,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做到酌情增减衣服,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这时阳气尚未潜人于内,人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强,不可骤增衣服,此即为人们常说的“秋冻”。秋属金而通于肺气,秋气有利于肺气清肃下降而司呼吸。2. 4冬养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P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痔厥,奉生者少”,意思是

6、在冬天,精神上要保持安静稳定,控制自己精神情志活动,对各种事物都很满足,没有过多奢求,不轻易向他人宣泄,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保持精神内守。冬季严寒,生活起居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持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情绪安定,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的积蓄闭藏。冬季不要过汗、劳作,更不可房劳伤精,冬季不注意养护阴精,春天就会发生温热病。冬主水而通于肾气,冬主闭藏,肾主藏五脏六腑之精,冬季要顺应自然界阴气闭藏而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3顺时摄食调护 春日养阳宜多食甘而少食酸。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

7、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春日养阳要注意顺应气候,“春捂”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适应外界环境。如着衣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染疾,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要注意防御风寒、养阳敛阴,及时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夏时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火之味为苦,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夏季应少食苦味,多食酸味、咸味。夏季

8、人体出汗多,揍理开泄饮食宜多食酸味,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以固肌表,如小豆、桃李等,又如绿豆汤、酸梅汤均可消暑解渴;同时夏季饮食多食些咸味,补充出汗多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人体胃肠功能下降,肾气不足,人与自然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故夏季饮食不可过寒贪凉,过食冷饮,多食则易伤脾胃,令人吐泻;胃肠功能较弱不宜过食肥甘之味,以食清淡易消化食品为宜,为此夏季饮食要特别注意,是夏季养阳的一个方面。 秋季饮食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应多食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之品。秋气主肃杀收敛,食酸味有利于肺气之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9、故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利肺气。秋燥易伤津,又常引起肺燥咳嗽,使之气逆,故秋季适当食些滋阴润肺之品,如芝麻、糯米、蜂蜜、菠萝、乳品等润燥生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滋阴药物易于“碍胃”,常常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如龟板、阿胶等补益药物较为滋腻,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因此,应遵循“补而不腻,补而不滞”的原则,同时配合服用一些健脾理气的药物,可避免出现副作用。冬季饮食上要多食苦味及辛味食品,阳气衰微,膝理闭塞,很少出汗,多食些辛味,如谷类、鸡肉、葱椒等,达到开通揍理,畅通气机,化生津液,润燥益肾,使肾闭藏阴精。冬是自然界蛰藏之时,顺应冬时之气而养阴养藏而养生,阴精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生命之本,肾封藏先天与后天之精,人体精气充足,生命才能强健。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养生方法丰富多彩。中国人自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