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1页
【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2页
【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案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属松散的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2 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要线索:一、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

2、变。考点一宗法制与分封制1 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4)作用: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 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

3、制,废除了分封制。考点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1 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2 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4)宋“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点三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 史实(1

4、)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在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4)行省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其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2 认识(1)历代封

5、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分与变革,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使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考点四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1 选官制度的演变2 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及作用(2)作用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于同一个概念。()点拨早期政治制度特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指1840年之前中国政治制度的总称。2 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的权

6、威。()3 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4 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点拨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5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6 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点拨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长河中,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均从属于皇帝的意志,谈不上分离。7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每个朝代的相权都受到削弱。()点拨错在“每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

7、弱”,如秦代、元代就不适合。9 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点拨宋朝宰相受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牵制,不可能集决策、审议权于一身。10“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点拨封建制度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合集,君主专制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11元代的中书省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构,职权上相当于唐代的尚书省;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两者不可混淆。()12明代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1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务,都拥有决策权。()点拨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的职能特色决定了其

8、不可能拥有决策权。14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考向一从文化文明传承视角认识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典例1(2013广东高考)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知识定位(示例)解题关键(示例)答案b典例2(2013海南高考)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知识定位夏商周早期政治制

9、度对后世影响解题关键准确把握“题眼”即命题立意才是解题关键,备选项所列内容后世均有存在,但与“宗法制的后世影响”这一“题眼”相关的只有“权力世袭,嫡长子继承”,其它备选项均与宗法制无必然联系,故选b。答案b考点宗法制、分封制在2013年高考中有七省命题涉及,备考2014年高考可关注以下要点: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关键词“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嫡庶之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实质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核心内

10、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技巧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考向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从历史上的制度创新视角看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典例3(2013江苏高考)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

11、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知识定位唐代中央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制把握题眼(示例) 答案a从大部制改革中央机构视角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典例4(2013重庆高考)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

12、“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知识定位明代中央机构改革内阁制度辨析选项(示例)abcd答案b丞相与内阁的区别(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3)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考向三关注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趋势典例5(2013山东高考)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

13、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知识定位主干秦至元政制变革趋势辨析选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趋势是中央政府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以至最终被废除,故a项正确;从秦汉至宋元,除分裂时期外,国家行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君主手中,故b项错误;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选a。答案a典例6(2013大纲全国高考)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

14、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知识定位主干中央集权与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趋势调动知识(示例) 答案a用“继承”、“趋势”、“创新”概括从秦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分别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2)两个“趋势”:一是从汉至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3)三个“创新”:从汉至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都有重要影响。

15、考向四老话题新关注科举制的影响典例7(2013福建高考)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知识定位选官制科举制的综合认识解题关键立足材料信息,准确把握命题立意是关键。辨析选项题干材料只体现了众多参加科举的学子为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而表现出的持续的热情与耐力,集中折射出读书人的价值取向,a项体现了部分学

16、子的情况,不全面,b、d两项在材料中均无直接体现,故答案为c。答案c多角度理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 对中国(1)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2)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3)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4)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2 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考

17、向五能力培养材料信息的解读、提取、利用典例8(2013山东高考)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知识定位中央机构设置材料信息提取辨析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清代”及图片中的信息。中书省在明朝即被裁撤,因此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等政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所以c项正确,排除b项。礼部主要掌管全国的学校事务、礼仪等,没有拟圣旨的权力,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c。答案c典例9(2013全国卷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18、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知识定位汉唐地方行政区域、疆域变迁比较材料信息提取解题关键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地图并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选择好角度,说明问题即可。东汉的十四州中黄河中下游地区占大多数,比较集中;唐朝的道分布比较均衡,体现了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从名称的变化说明问题,唐朝的道多以山川河流命名,体现了山川地理形势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也可以从地方行政区域的数量、面积大小、边疆民族政权的分布、变迁等角度切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

19、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四步解读史料1 明确问题:有效信息的“有效”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言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有效”,所以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2 判断题眼:无论文字,还是图片,材料提供始终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题眼所在,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如典例8中的“清代”、“钦此”,典例9中地方行政区划的多少、面积、空间分布等即为判断题眼的关键信息。3 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的结构就是材料的层次,因此,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

20、、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前后的语句。4 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押题1(立意:关注主流价值观公平公正)“公平公正”、“ 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d按考试成绩选

21、拔人才答案d解析不以出身门第高低、血缘嫡庶亲疏等人为主观因素,决定人的社会地位;而“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公平公正理念最接近,故选d。押题2(立意:关注我国古代的廉政建设)2013年,欧盟因贪污造成的损失高达1万亿人民币,“网络反腐”、“正能量”、“职务犯罪”等也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率最高的词汇。以下我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与以上材料主旨关系不大的是 ()a秦代推行御史制度 b汉代实行的刺史制度c宋代提点刑狱司的设置 d明代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反腐倡廉,对官员权力进行监督、制约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备选项中的军机处是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体现,与题意不符,故选d。押题3(立意:关注热点历史上的中央

22、机构改革)2013年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换届后,“大部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a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b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c“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d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d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问题,与“中央机构改革”的题意不符,故选d。押题4(立意:现实中的历史建筑格局与皇权意识)中国新闻网图说故宫600年认为,故宫建筑多为黄色,是因为黄色象征皇权。说故宫的布局、造型、颜色每一处细节都蕴涵着

23、“君权神授”、“_”的理念。如果填补“_”处的文字,最不可能的应是()a皇权至上 b皇位独尊c“大一统” d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象征皇权”是解题关键信息,专制、独裁、世袭、大一统都是与其相关的描述字眼,而分权制衡则是皇帝统御臣下的手段,属于中央权力部门设置原则,也并不能从故宫建筑特点中看出,故选d。押题5(立意:关注文明差异对价值观认识论的影响)新浪网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文认为同时期的历史政治人物乾隆与华盛顿谈政见,谈三权分立,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双方则有可能会打起来。两人的政见差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源于()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b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c科学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差异d农耕文明与工业

24、文明大环境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是关键信息,由此可知d项正确;另一方面分析备选项,前三项从内涵上从属于d项。押题6(立意:主干知识关注不同时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差异)光明网分权vs集权一文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某制度是中央集权,形成的是由皇帝垂直型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另一制度则是分权,中央犹在,但地方自治,政治权力不是一根线,而是多根线。材料涉及的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度vs世袭制 b宗法制vs科举制c郡县制vs分封制 d君主专制vs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论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两种制度中的不同体现,一个是地方服从中央,一个是地方割据中央,与郡县制、分封制的内涵一

25、致,故选c。押题7(立意:主干知识历史上的政治体制改革)2012年5月,学者马未都在其中央集权与牵制管理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运行机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一些主张片断:片断一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片断二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片断三谈到专制主义中央

26、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请回答:(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

27、权分立管理机制的?(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3)结合片断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1)贡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全国。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2)制度变化: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有利于国泰民安。一、选择题题点1早期政治制

28、度分封制、宗法制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选择题。通过材料中的夏朝的秩宗,西周的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政权相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提到的血缘与题意无关;b选项地方政权体制与题意无关;d选项中家族宗法制与题意无关。2. 有学者认

29、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a采取高度中央集权制 b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c大封同姓诸侯 d对殷商方国形成包围答案c解析本题切入点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对分封制本质特点的理解。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深厚。题点2专制主义君权与相权之争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

30、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能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反映“九卿”中有官员专门负责皇帝及其亲族的饮食起居,这就反映出“家国一体”的观念,选择d项。5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选项a是对夏朝建立世袭制代

31、替禅让制的评价;选项b是对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的评价;选项c是对新中国建立后发展工业,建设工业化国家的评价;而材料中“封建转帝制”是指从分封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分封制之下是贵族政治,而秦朝设立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故d项符合题意。6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这项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c枢密院 d军机处答案c解析审题注意“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应该是宋代负责军事的中央机构,选项c符合。“尚书省”的组织机构,到了隋朝定型,负责六部,北宋初

32、,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故a项不正确;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所以b项不正确;军机处为清代设置所以d项不正确。故选c。7 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消亡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属于专制主义的范畴,由此可排除,丞相在明朝初年就被废除,由此可排除,故答

33、案为c项。题点3中央集权制度8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应特指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废除分封制的皇帝仅有秦始皇符合要求,故答案应为b。9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刘邦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 b采用黄老之学c设置刺史 d内外朝制度答案a解析“刘邦”

34、与“中央集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四个备选项中,只有郡国并行制度能同时满足材料中的这两个信息,故答案为a。题点4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1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与此“制度”相吻合的表述为()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含义,可以判断出题目考查的是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a项为世卿世禄制,b项为察举制,c项为九品中正制,d项才是科举制的特点。11 2013年4月28日新民网:“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倡,失人者亡

35、”,突出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官德”意识,我国古代较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 d察举制答案d解析三省六部制与选官制度无关,可排除c项。世袭制、科举制、察举制的选官标准分别是血缘亲疏、才学、孝廉品德,故察举制与“官德”要求一致,答案为d。12 “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清初规定“都察院”行使()a行政权 b监察权c司法权 d举荐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都察院可以举报“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的行为,这属于监察权。行政权处理全国政务;司法权掌管刑狱;举荐权属于官吏选拔制度,故a、c、d三项都不对,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题点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