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报告_第1页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报告_第2页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报告_第3页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报告_第4页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作者: 班级:应心一班 学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上海 摘 要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是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能力。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本实验采用的是遮挡范式。即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离终点一定距离时物体被遮挡,由被试判断何时到达终点。被试被随机分为有反馈和无反馈组,进行速度知觉实验。试验完成后使用spss及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有反馈组被试对速度知觉更准确。关键词 速度知觉;有反馈;遮挡范式 1 引言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是个

2、体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运动知觉则是对客体或客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变化速度的知觉。速度知觉实际上就是运动知觉中的真动知觉。运动速度知觉是人脑对运动客体或本体运动持续时间快慢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运动时间特征的认识,是运动知觉的下属概念。阈限则是指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速度知觉的差别阈限则是指刚好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被试知觉到速度之间差别的两个时间之差。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

3、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本实验目的在于利用遮挡法,通过对被试估计误差的测量,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类型对速度知觉的影响。2 方法2.1 被试 被试共有33人(男 5人,女28人),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平均年龄为19.2 ( 0.7),被试随机分组,一半的同学进行有反馈实验,另一半的同学做无反馈实验。视力或矫正后视力良好。2.2 实验仪器和材料1. 计算机一台,PsyTech心理教学系统2. 黄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快速呈现:120帧/毫秒),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2.3 实验程序1. 登

4、录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主界面,选中列表中的“速度知觉(有反馈)或(无反馈),进行参数设置,速度为120帧/毫秒,实验次数20次。点击“开始试验”。2. 指导语是:实验开始后屏幕上会有一个红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蓝线处)开始向 右边移动。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扳时就看不见了,但 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蓝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 的任意键。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就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3. 每次实验红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若速度移动方式选“混合”,则快慢次数各半,随机出现。亮

5、点距终点 1/3处被遮挡。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是 AE=xs/n。公式中 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4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 (详细数据中负值表示被试未到终点提前按键;正值表示被试超过终点按键)。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 据”菜单中查看。 3 结果表1 有无反馈被试时间估计误差无反馈有反馈平均数253.51116.91标准差195.1767.13图1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组被试的时间估计误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无反馈组被试的时间估计误差显著大于有反馈组的时间估计误差(见图1),t (32)=2.64,p=0.01298。4 讨

6、论4.1 在其他科学家进行的实验中发现: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有,运动类型:不同运动类型对速度知觉具有影响。并且推测在不同运动类型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速度知觉的机制,水平和垂直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人眼的阅读习惯等因素造成;运动速度:实验结果可见,物体运动速度可影响对物体速度知觉的准确性,且速度大时,对碰撞时间估计误差越小,速度知觉更准确。首先,从直接知觉角度出发,由于速度大时相对扩张率也大,所以知觉其的准确性也增大;同时,从间接知觉角度,由于S不变,在速度V增大时,同样的知觉误差下对V的误差率降低,从而更准确的估计了速度,也进而提高了对TTC的估计;运动距离:此因素本实验并未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

7、因为并不知道每次光标消失(被遮挡)时所距离目标的距离。但从现实生活经验来讲,当相隔距离越近时,被试能更清楚地掌握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的情况,所获得的视觉信息也就更加详细,大脑对于环境的综合加工会更加迅速,做出的判断也就更加准确。 是否反馈:本实验中每次试验后都有反馈,有利于被试通过反馈调节,如增加对V的估计等方式改善自己的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所以猜想反馈对于速度知觉准确性应该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实验中只研究了是否有反馈这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恒定。在之后的实验中可以增加多个变量,从而更准确的测量速度知觉。4.2本实验是否受练习效应的影响 由于本实验数据统计没有固定格式,导致被试在输入数据时并未统

8、一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填写,所以不能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无法进行方差分析以及标准误计算。练习与疲劳效应有待后续实验进行检验。 4.3 实验具有哪些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改进,数据统计方面:本实验可以利用移动总时间,遮挡时间等在数据输出时将被试的估计误差率(估计误差/总时间)表示出来,并且将遮挡(光标消失)时间进行统计,从而可分析运动距离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同时在数据输出时可根据不同速度条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进而方便分析练习效应及疲劳效应。本实验应从不同的距离开始运动,从而使总位移不定,总时间不定,这样可减少定势,并减少对总时间估计这一与本实验目的相违背的策略形成,增加实验的内部

9、效度。改善组内平衡方式:本实验采取的组内随机平衡,但会出现连续的多次的相同任务操作,从而增大了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的产生可能性,建议采用ABBA的平衡方法,这样实验次数增加,但平衡效果改善。可以增加的研究变量包括:遮挡运动距离、有无反馈、概念信息(外观)等,从而更全方面得对速度知觉(TTC的估计)进行研究。 5 结论本实验在遮挡模式下,探讨了速度与挡板距离对速度知觉阈限的影响,发现了速度知觉阈限中光点移动速度的重大影响。研究发现:有反馈组被试对速度知觉更准确除理论意义外,该实验结果在交通、军事等应用领域中也有着潜在的重要启发.参考文献: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

10、,9092 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32433附录被试编号年龄性别组别(有无反馈)时间估计误差的绝对值119女无反馈167.25219女有反馈170.3320女无反馈126.85420女有反馈181.85519女无反馈150.35617女有反馈179.55719女有反馈67.89474819女有反馈181.4920女无反馈323.451019女无反馈648.3681119女无反馈110.651220女无反馈269.851319女无反馈257.6321420女无反馈760.21519男无反馈241.451619女无反馈1591719男无反馈257.91820女无反馈37.51920女无反馈93.652019女无反馈315.952120女有反馈205.3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