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科举制度_第1页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科举制度_第2页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科举制度_第3页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科举制度_第4页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科举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1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科举制度 1汉代实行征辟制和察举制(1)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1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2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2)察举制又称举荐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开始的。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 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制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

2、 (见后表 )。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 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贵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 (587)设志行修谨、清平干 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 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诸科之中,唯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 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改用经义。元、 明、清均用其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 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 止八股。变法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

3、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项目考场主考人参加者中者学政巡回案临考场 (府、县)各省学政童生(儒生)生员京城和各省城贡院(省城)中央政府特派官员生员及监生举人京城贡院(礼部)礼部侍郎或 钦差大臣举人贡士皇宫(宫殿)皇帝贡士进士第 1 页 共 3 页名称(秀才)日期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三年之内两次案首子、卯、午、 酉年八月,桂榜解元乡试次年 三月,杏榜会元会试同 年四月,金榜状元榜眼探花3与科举相关的内容(1)童生试明、清两代时取得生员 (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

4、试包括县试、 府(或直隶州、厅 )试与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 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入学的生员的考试。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 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2)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 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 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地讲,考中一、二、三甲都 可以叫进士及第。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对座主自称门生。同科及第的人互

5、称同年。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训俭示康)(3)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4)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5)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有时也指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6)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 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字数的限制,

6、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文章内 容空洞,形式死板。4与教育相关的内容(1)古代学校有“庠(xing)”“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第 2 页 共 3 页 (2)“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3)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 直进、助教等。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对点训练判断下列各句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的正误。1 “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

7、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 入京应试的举人。()2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明代。() 解析:起源于隋朝。3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4 “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三个阶段。()解析: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5“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解析:乡试:是指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6“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7 “进士及第”,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8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至明清或设 太学,或设国子学(监)。()9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 试者称为“秀才”。()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