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_第1页
(推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_第2页
(推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_第3页
(推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_第4页
(推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机制研究最终成果 课题负责人:朱嘉蔚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2/26 课题参与人员 朱嘉蔚,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系教师摘要2014年毕业生已达到727万人,不仅比2013年增加了28万,还再次刷新了毕业生人数最高纪录。在历年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摆在高校、社会、政府面前的一个大重要民生问题。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失业问题,即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究其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很弱,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不强。课题组以华东交通大学13个学

2、院的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3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整体居于中等水平。其中认识环境能力在专业和年级上差异显著,认识自我能力和反馈修正能力在专业和生源地方面表现显著,学生干部在确定目标能力上有优势,但大学生在制定计划能力普遍较弱。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的培养机制。一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专业差异。二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三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四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五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性别差异。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培养机制目 录摘要31 前言

3、51.1 研究背景51.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61.3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问题61.4 研究目的81.5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假设91.6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92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文献综述112.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112.2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概念152.3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模型162.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研究现状2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213.1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专业上的差异223.2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233.3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233.4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243.5 大学生职业

4、规划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25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的分析与讨论274.1 文理学科特质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有影响274.2 社会实践经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274.3 大学生职业能力高低差别受年龄影响而客观存在284.4 个人学习经验丰富将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高284.5 性别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在弱化285 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机制29参考文献301 前言经过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拥有大学学历的高端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中宝贵的人才资源。但是,随着近来高校超常规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先就业、再择业”普遍成为大学生的无奈选择,其带来的一个

5、明显问题就是大学生盲目择业以及入职后人职匹配度降低。职业的不适应与不稳定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工作的主观满意度,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对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成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核心课题。这对于确立大学生职业目标,提升职业竞争力是极为有利的。外部世界的改变,尤其是工商业不景气等这种不利经济形势,给人带来各种意外,再加上个人内心,包括职业倦怠、价值观和职业兴趣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性的技能。虽然这么多的不确定给职业生涯规

6、划的计划性带来了挑战,但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带来诸多的好处之一。为探索符合大学生现实需求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采用自编问卷,对320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了解现实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状况如何、成因何在、怎样应对?通过对大学生的实证调研,客观掌握了其基本现状,简要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不同的建议和对策。1.1 研究背景目前为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涉及三大主题:(1)对职业生涯的意识觉醒,即关于工作世界和职业选择方面的知识;(2)自我分析,包括人格、兴趣、需要、能力和价值观的分析;(3)制定职业生涯决策,即设定明确的职

7、业生涯目标。但是现实中,对能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积极行为的人格和能力的研究不多,甚至没有人去做这种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而心理学理论一般注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人格特质或特征”,其中积极心理学又以“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能”作为研究积极人格的中心,并且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本位却是高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总之,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的总结与归纳,并进行深入的探讨,试图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内涵及能力结构形成进行明确的提炼,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8、1.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理论结构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到的信息,探索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理论结构。(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依据上述理论结构设计问卷,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因素分析、项目分析、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结合对用人单位访谈结果,对理论结构进行修正,并构建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模型。(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分析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模型中各个因子,进一步设计或修正前述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低(或程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利用问

9、卷进一步开展影响因素分析,了解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等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差异性。(4)构建合理的、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机制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群体特征的大学生在该能力上的差异性表现,提出进一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有效建议,构建合理的、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机制。1.3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盲目择业、“跟风”就业导致大量毕业生人职匹配度降低,出现频繁离职现象。据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08届毕业生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然而,对于青年人来说,五年时间熟悉一个行业并成

10、为专业人才,才有可能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强有力竞争者。而两三年换一个工作或从事另一个行业,即使暂时获得相对丰厚的报酬,从长远来看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职业的不适应与不稳定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工作的主观幸福感,这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其中之一就是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增强就业稳定性。可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下简称“职业规划能力”)将成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核心课题之一。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为“

11、完成一种活动的本领,是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黄希庭在心理学导论认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唤起职业规划意识,并能够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够进行职业发展决策与行动实施。Crites(1978)最早提出,“职业规划能力”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之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Westbrook(1973)认为,如果青年人的职业认知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就表明个体职业成熟。可见,要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一些课程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加强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2、让学生不仅在大学阶段,而且在走出校门后依然可以依靠这种能力去实现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可是,这种能力的培养恰恰是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所欠缺的。为此,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探索符合大学生现实需求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1)职业生涯变化性增强从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以来,2003年首届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了,从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群众百姓。有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成为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进一步上升到727万,

13、比2013年还增加了28万,加上2013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就业需求1000多万人。还有诸如社会供求结构失衡、社会就业高峰重叠、政府部门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等等,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各类组织的生存环境和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机构扁平化趋势明显,组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人才的全球化流动明显加强。传统的职业生涯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原来的稳定性工作现在变得越来越少,人们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各种变数。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可能会从事多种行业多种职业的工作。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当前社会,职业

14、生涯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很多,职业生涯变化性明显增强。(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备受重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更加有效解决好这个问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们,逐渐把目光聚集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在学生层面还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促使广大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已有研究结果证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将有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如Gould研究发现最成功的职业生涯个体报告了更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Orpen研究也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上

15、世纪九十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就目前总体而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发展还处于介绍和尝试阶段。很多高校都是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列入必修课,对学生全面铺开进行普及性教育。并且,主要是从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和研究。目前,随着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结构性失衡问题的日益显现,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设计,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使广大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现已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3)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实证研究亟待加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西方学者进行了比较系统与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一些涉及到职业生涯

16、规划方方面面的理论,如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人格特质、职业环境、稳定职业生涯与易变职业生涯、无边界职业生涯等。但这些理论主要还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界定和内容结构的探讨,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及能力结构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授人以渔,而非仅仅授人以鱼,即不仅要提供信息、教授技巧、帮助就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主、从容地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挑战,取得人生的圆满成功。要想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就必须要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本课题研究即是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概念的界定入手,以实证的方法着重探讨大学生

17、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其现状。研究结果将提供大量有效的实证数据,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的合理建构和现状的进一步探讨,并为今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1.4 研究目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大学生盲目择业以及入职后人职匹配度降低,职业的不适应与不稳定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工作的主观幸福感,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更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成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核心课题。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的认识是确立其系

18、统化培养机制的前提,而对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将更有助于我们探索符合大学生现实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因此,研究在中国背景条件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对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的培养机制是极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而适宜的培养机制的建立与推行也将为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力与职业适配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1.5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假设(1)研究的问题(1) 自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修订,确定问卷的结构要素。(2) 考察自编问卷的信度和效度。(3) 利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状。(2)研究假设假设

19、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认识环境能力、确定目标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反馈修正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假设2: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以及是否是学生干部等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6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华东交通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各学院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298份,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96.4%。调查样本统计显示,男生所占比例为67.53%,略大于女生;在专业方面,理工科学生所占比例为59.41%,这与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相符合的,样本具备一

20、定代表性。(见表1)表1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总计比例性别男6063412418867.53%女262516168332.47%专业理工科5948381616159.41%文科2740192411040.59%生源地农村56472818149 54.98%小城镇232921148732.10%大城市712883512.92%是否学生干部是3039291711542.44%否5649282315657.56%总计86885740271100%比例 31.73%32.47%21.03%14.76%100%(2)研究方法1)问卷编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确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指的是大

21、学生依据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根据职业规划的一般任务,初步假设职业规划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能力、环境评价能力、目标确定能力、行动计划能力和反馈修正能力五个维度。通过开放式问卷和专家访谈,认为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应具备上述能力,但是前四种能力在表述上不够单一明确,因此修改为认识自我能力、认识环境能力、确定目标能力、制定计划能力和反馈修正能力,从而确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具体五维度。根据上述五维度,设计原始问题50项,得到初步问卷,并在大学生中发放问卷100份以及与10

22、名职业规划教师和10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结构维度进行检验。通过汇总和归类,最终确定问卷题目为26项,涉及上述5因子。由此,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正式问卷形成。问卷采用等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成1-9个等级,其中“1”代表“完全不符合”,“9”代表“完全符合”,“5”代表“一般”也即等级的中间项。只标示两端的语意,中间不标示各个量尺的名称,而只显示其数字。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越强。2)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从分析结果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

23、度与效度。其中,五个维度的系数均大于0.7,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的系数为0.842,说明问卷信度比较高。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值都在0.5以上,总方差解释率为71.2%,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Spearman和Kendallstau-b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和0.655,且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表明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总评价与测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效标效度也良好。(3)研究过程1)预测。根据文献资料,制定调查问卷,并在小范围内选择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四个年级和理科、工科、文科学科门类的学生进行问卷的实施,然后进行初步的预测。2)修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形成正式问

24、卷。对预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问卷中不合适的部分项目,调整问卷中语义表达不清楚的词句,形成修订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3)全面实施问卷调查。根据修订后的问卷内容,针对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4)调查结构数据处理、分析。把调查问卷数据录入专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4)数据处理(1)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一手数据和资料。(3)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构分析和模型构建。(4)采

25、用比较分析法,不同群体特征的大学生进行差异化比较,得出有益的结论。2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文献综述2.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1) 职业生涯的概念对于职业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如从经济学角度,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务馆,1983:1483.将职业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 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8.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 陈璧辉.职业生涯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3(2)

26、:34则认为,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从社会学角度,美国学者泰勒在其职业社会学 泰勒.职业社会学M.国立编译馆,1972一书中指出:“职业的社会学概念可以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日本社会学家尾高邦雄认为,职业是某种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实现,因此职业包括工作、工作的场所和地位。而日本职业问题专家保谷六郎以整合的视角,拓展了职业的内涵,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向社会贡献而连续从事的活动”。 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7、:102.综上所述,职业一词的合理界定应包括从事职业的主体、职业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职业的时限以及职业自身的性质等要素。一般说来,“职业是人类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雷五明.绝不迷茫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00.生涯(career)一词在希腊有“疯狂竞赛精神”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道路。现在通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对于职业生涯,舒伯(Super)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7.将其定义为个体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全部

28、历程;霍尔(Hall) 周玲,李雄鹰.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41-144.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伴随着与工作或职业有关的经验和活动。罗斯威尔(Rothwell)和思莱德(Sredi) 张再生,仇海清译.职业的有效管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2.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有两种含义:一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各种工作职业的总称,是客观的职业。一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与职业有关的内在经验,包括价值观、为人处世态度、动机、愿望等的动态变化过程。

29、为此,美国职业心理学家施恩把职业生涯分成了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2)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指导。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比较成熟,目前,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为:“指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确立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的时

30、间期限。”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职业生涯的发展理论和职业生涯的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以Donald E. Super(1957)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为代表。Eli Ginzhberg、Greenhaus、Edgar H. Schein、Frank Parson等学者分别对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Edgar H. Schein(1957)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导地

31、位的职业锚。此后,Frank Parson(1909),John Holland(1959),、Edgar H. Schein(1973)分别提出人职匹配理论、职业性向理论与职业锚理论,丰富了职业生涯选择理论,也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理论支持。1973年,McClelland在职业生涯选择中加入了胜任素质,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在国内,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围绕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近年来,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此展开的研究逐渐增多,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研究现有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32、侧重理论的延伸,将国外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本土化运用。例如,朱伟俊(2008)、杨树亮和樊学峰(2009)等通过结构化调整将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测验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以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第二,侧重实际运用,将职业规划理论有效的与大学生就业等现实问题结合,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择业、就业的指导作用。宋徽,白明和王颖(2010)、王丽良和黎庆兴(2009)、程惠娜和丁杨(2007)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沈富儿(2008)、曹红(2007)、范卓(2008)、李莹(2008)、顼文芳(2010)等从高校理论教

33、育、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多角度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与手段。国内有些学者认为 程社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19.:“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有些学者认为 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一问题实例解析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 林清

34、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7:“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各种特质,以及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生涯探索,掌握环境资源,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时机时,针对各种生涯资料和机会进行生涯评估,以形成生涯选择或生涯决定;进而以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心情,进行生涯选择,承负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 诺斯威尔,陈璧辉译.生涯规划理论述评M.商务出版社,2003:90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Keinklle

35、cht和Hefferin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自我评估和目标设置的持续过程。Barker和Kenen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被定义为获取并利用自身和职业信息,作出职业选择,形成计划以达到职业日标。虽然不同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有自己不同的界定,但也有其共同之处,如都认为:(1)要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2)要确立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3)要制定实现职业目标的可行性计划。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作如下界定:指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确立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的时间期限。(3)

36、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辨析为了更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概念,我们有必要对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分析,如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开发等。1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的戴良铁和刘颖 戴良铁,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简析J.中国劳动,2001(8):28一30.在其职业生涯管理简析一文中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即是指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一个综合性过程。是组织提供的、用于帮助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员工的行为过程,是组织为员工实现职

37、业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龙立荣研究认为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分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即职业生涯管理是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活动。由此可见,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更偏重于组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管理;而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针对个人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重视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预测和制定。2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发展Super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是生活里各种形态的连续演进方向,它结合了人一生中依次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个人对工作的献身而流露出独特的自

38、我发展形式;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无酬职位及任何与工作有关角色的总和。它由时间、广度、深度二个层面构成,其中生涯发展的时间是指生涯发展的阶段或时期,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及衰退五个发展阶段;生涯发展的广度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要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如学生、公民、员工、父母等;生涯发展的深度是指个体扮演每一个角色所投入的程度。暨南大学戴良铁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是指在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好之后,个人沿着原来设计的发展道路,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比较低的层次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直至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即是职业生涯发展。相比较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

39、发展更具有动态性,强调个人职业生涯从低到高的这样一个层级递进的过程,其核心是发展。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开发开发,具有开拓、发掘、改进、扩大、培养、形成、发展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在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该事物进行新的开拓与发掘,以期充分发挥该事物的潜能和获得更大的利益。职业生涯开发是指组织或个人在客观分析内外在条件的基础上,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教育、培训)活动,以最大化地开发组织或个人的职业潜力。因此,职业生涯开发是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种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4)大学生职

40、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依据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分析与界定,本研究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指大学生个人依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的时间期限。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需明确以下两点:(l)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基于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殊阶段,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和外在环境;(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是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拟定详细、具体的可行性计划。2.2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概念(1)能力的含义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为“完成一种活动的本领,是体力、智力、知识和技

41、能的有机结合。”教育百科辞典中对一般能力的解释为“能力即智力,是人们在顺利有效地完成各种活动时所共同需要的心理基础”。而特殊能力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苏联心理学界也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他们认为,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特殊能力包括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这与黄希庭在心理学导论中的观点比较一致,他认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这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说法。从总体概念上,本研究也采用“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这一定义。(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含义Crites认为职业规划

42、能力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看,他把自我评价、环境评价、目标设定都排除在外,这显然是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狭义的理解。依据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力的含义,本研究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定义为:个人顺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具体地说是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含义依据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含义,我们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界定为:大学生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

43、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它涵盖以下几项具体操作内容:(l)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等;(2)结合身处于大学阶段这个特点,认识周围的客观环境,包括有利的条件及制约的因素等;(3)确定能兼顾主客观条件的目标;(4)制定详细、具体的可行性计划。2.3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模型(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结构研究戴良铁和刘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目标(分为人生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确立,职业生涯路径的设计,还包括与人生目标及长期目标相配套的职业生涯发展战略、与短期目标相配套的职业生涯发展

44、策略。楼仁功、赵启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确立目标,制定策略和生涯评估(生涯规划评估)。Greenhaus的生涯规划模式则特别强调职业决定是一种动态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分为八个步骤:(l)生涯线索。包括收集个人和环境信息。(2)认识自我和环境。个人更深入且精确地认识自己的特质和环境的特性,个人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程度愈高,愈能够设立合乎实际的生涯目标和生涯规划策略。(3)目标设立。(4)生涯策略。依据前面三步个人将设立自己的生涯目标和生涯策略(策略指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导个体如何来实现生涯目标)。(5)策略完成(6)导向目标的过程。个人将生涯策略付诸行动,逐步达

45、成生涯目标。(7)回馈。通过回馈,个人追踪和评估其生涯目标的实现情形,修改或增强该生涯目标。(8)生涯评估。Donne:和Wheeler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l)审视环境,找到现在或将来需要的技能。(2)自我评估,并确定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目标。(3)产生职业生涯愿景,并制定职业生涯目标。(4)写成书面的规划书,包括目标、行动步骤、资源、期限、成功标志。Swain为帮助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提出了一个生涯规划模式。如下图所示,Swain认为大学生生涯规划应该包括二个方面:(l)个人特质的澄清与了解。(2)教育与职业资料的提供。(3)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这三个方面在生涯规划中同等重要,都应该予以认

46、真考虑。其中个人特质的澄清与了解部分,包括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倾向以及价值观念等。了解自己,是职业选择或生涯计划的最基本要求。清楚地描绘出自我轮廓,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有助于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加重对自己最有力的选择筹码。这些特质,可以通过对生涯的探索活动、自我评定或心理测验等进行了解。教育与职业资料的提供部分,构成三角形模式图的右下方,是整个生涯目标决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职业选择时宛如瞎子摸象,不切实际。个体的职业认定受到刻板化印象的影响,比如性别差异等,也有的职业或专业名称也许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容、性质或发展却相差很多,因而正确资料的提供,毋庸置疑是生涯决定时的

47、重要依据。第三部分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是指社会文化以及机会因素。这些因素通常是个人无法掌握或控制的,例如家庭或重要人物的意见、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或经济景气的升降等。图2.1斯温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总结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国内外已经有了比较系统、深入地探讨,虽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阐述不一,但研究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结构理解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评价,环境评价,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反馈修正。(2)能力结构的研究1一般能力结构的研究国外许多学者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因素分析的方法对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由于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交叉较多的概念,所以许

48、多研究往往将智力和能力看作是一个概念来理解,提出了各种智力结构理论。如,斯皮尔曼(C.Spearman)的二因素论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组成的。艾森克(H.J.Eysenck)的能力层次模型从“智力是多种认识能力的总体”这一定义出发,主张有G因素(一般智力)的存在,赞同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多因素实质上是二因素的扩充,可以把G分解为各种特殊能力S。桑代克(E.L.Thorndike)的特殊因素理论认为能力结构成分可以概括为三种:(l)社会智力,即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2)具体智力,即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3)抽象智力,即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对处理语言和数

49、学符号的能力。他是最早通过测验发现能力结构中包括多种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塞斯顿(L.L.Thurstone)的群因素论认为智力由7种基本因素构成,即:(l)计算能力;(2)语词的理解和了解语文意义的能力;(3)词的流畅性,通畅快速地使用语言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5)知觉速度,即迅速分辨图形细节及异同的能力;(6)记忆力;(7)推理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加德纳(Gardner,l985)的智力多元论认为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以下七种能力:(l)语文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2)数理能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能力;(3)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

50、力;(4)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之辨识与音律表达的能力;(5)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7)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的智力三元理论用信息加上的观点来看待智力,他认为智力应该由二种主要成分构成:总的成分(metacomponents)、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和知识获得成分(knowledge acqisition components)。在一般能力结构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是在借鉴国外能力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研究与尝试。如胡竹

51、著等 胡竹著等.人学好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能力结构差异比较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4);38一43(2000)在其“大学好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能力结构差异比较研究”中,参照Gardner的观点将人的能力结构分成七个方面:语言能力、数学逻辑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他们在这七个方面分别设计了45个能反映该因素的项目组成一个能力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于“好学生”的界定,他们以连续两年以上获取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学生为依据,每个班级抽取3名,其他的学生则归类于一般学生,并每班随机抽取3名,然后让这些学生所在的班的同学、他们自己和他们所在班的班主

52、任,分别对他们进行评估。通过调查发现:在同班同学眼中,好学生与一般学生在这些能力因素中有明显的差异。好学生发展得比一般学生更好的项目,主要是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语言等方面,在身体运动方面好学生不比一般学生发展得好。2特殊能力的结构研究在职业领域,国外许多学者对其中的一些特殊能力的结构进行过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如crites(1978) 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较.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5);595598提出职业选择过程成熟论,其中过程变量包括两个土要因素群:即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对职业选择能力的结构,Crites进行了研究,认为它包括五个成分:(l)自我评价能

53、力:(2)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3)目标筛选能力;(4)职业规划能力(此指做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5)问题解决能力(指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障碍的能力)。Wehmeyeretal.(1998) 张向葵,暴占光.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5,9二79.对自我决定能力的研究,认为自我决定包含以下成分:决策制定、选择制定、问题解决、独立生活、目标设置和实现、自我观察、评价和强化、自我指导、自我理解、自我拥护和领导、积极的自我效能和结果期待、内控制点、自我意识等。英国的GhulamRNabi(2003)对就业能力的研究,认为就业能力包括(1)个人品质,

54、如合作、管理时间、任务处理顺序等能力;(2)交流方式,如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等;(3)解决问题的方式,如评估信息、决策能力、判断力和计算机能力等。国内对于职业领域中特殊能力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就业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如,郑晓明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8(3);91(2002)对就业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在就业能力的构建元素上,可分为个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智商IQ与情商EQ。徐

55、海波 三徐海波.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职业能力结构的初步研究7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顿I;论文,2005年3月(200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职业能力结构的初步研究”中,分别从在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探讨了职业能力的结构。研究认为在校大学生主观认为的职业能力结构涵盖管理能力、心理平衡能力、实践能力、道德能力、智能、体能六个因子;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结构包括管理能力、心理平衡能力、实践能力、道德能力、智能、体能以及人际能力七个因子。陈社育 陈社育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效度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1,6;28一30.等(2001)在其/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效度

56、研究.,中,认为抽象关系能力、资料分析能力、言语理解能力是国家公务员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三个能力因素。研究还表明,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仅对计划能力、理解贯彻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部分工作表现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对于组织协调能力等含非智力因素较高的复合素质的预测性不够明显。研究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预测失败比预测成功更为准确。李春晓 李春晓等.试论五年制师范体育选修学生的专业能力结构J8.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4);15一18.等(2001)在其“试论五年制师范体育选修学生的专业能力结构”中认为,在教学系统中,理论知识系统、智力能力系统、技术

57、技能系统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应该以智力能力系统为中心,从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儿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综上所述,从搜索到的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还非常地少,特别是国内研究还属空自。但国内外学者对一般能力,特别是职业领域中许多特殊能力结构的研究,对能力结构的认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2.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专门研究论及不多,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领域的特殊能力的研究仍然可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以启示作用。Crites(1978)最早提出职业选择过程成熟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之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而Wehmeyer等(1998)对自我决定能力的研究,认为自我决定包含以下成分:决策制定、选择制定、问题解决、独立生活、目标设置和实现、自我观察、评价和强化、自我指导、自我理解、自我拥护和领导、积极的自我效能和结果期待、内控制点、自我意识等。Mitchell, 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