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曹操与杨修》主要人物矛盾_第1页
浅谈京剧《曹操与杨修》主要人物矛盾_第2页
浅谈京剧《曹操与杨修》主要人物矛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京剧曹操与杨修主要人物矛盾浅谈京剧曹操与杨修主要人物矛盾摘要:曹操与杨修是以京剧移植的剧目,剧中以大汉丞相曹操和帐下谋士杨修的矛盾为主要线索,上演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曹操与杨修都是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京剧中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在相处中产生了非常大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杨修被曹操处死的结果。关键字:曹操、杨修、人物矛盾、文字文本正文:三国时期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事一直被很多人讨论和研究,而在京剧曹操与杨修中他们的性格特点又有很多不同,下面从京剧的文字文本中谈谈曹操与杨修的戏剧人物矛盾。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可以主要概括为性格矛盾、身份矛盾和理想矛盾。这三个方面的矛盾

2、组成了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主要矛盾。京剧中的曹操与杨修与演义里面的剧情有一点区别,在京剧中少了关于杨修介入到曹丕和曹植党锢之争的情节,京剧中的剧情有曹操杨修初见于郭嘉墓前、曹操夜梦杀人、兵出斜谷杨修被杀。剧中主要侧重于曹操与杨修之间既爱又恨、既爱惜又惋惜的情感矛盾。和以往大多数历史剧不同,京剧曹操与杨修中的曹操并不是那种猥琐、奸诈、多疑的反面角色,而是更多的截取了曹操接近于常人的性格与内心活动。它所展现的不是像以往的那种单调、平面的曹操,而是一个浮雕式的立体的人物形象。不去评价两人的功过是非,没有做道德层面的分析,而是表现两位历史杰出人物的心灵和精神冲突,以此达到审美的艺术境界,在审美意境中观赏和

3、领会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曹操与杨修的三个方面的矛盾中,我认为主要是他们的性格矛盾。曹操爱才,唯才是举,但是疑心较重,死要面子,作为一个创建霸业的君主,他有他自己谋略和胸怀,但又对有些小事不能释怀。而杨修作为一个聪明,机智的代表,他又有一副直肠子,看不惯的事就要说出来,心里容不下一点瑕疵。在剧中,曹操和杨修刚见面后有段对话,曹操尴尬说:“实不相瞒,老朽就是曹操。”杨修道:“哈哈哈,丞相到底自报家门了。”曹操:“怎么,先生早知孟德到此?”杨修:“丞相不也早知杨修到此么? ”然后两人相互倾慕、结识到深谈。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两人开始都知道对方身份,但都未点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在兵出

4、斜谷时,收到诸葛亮的批文,曹操自言:“只为错杀孔闻岱,杨德祖到今日不释与怀,兵出斜谷他再三阻碍,借此事他又要卖弄高才。”杨修却说:“阿谀声似烈酒将他醉坏,却不见危机处处袭人来,我宁愿触逆麟直言警诫。”从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与杨修之间的隔阂已经越来越深了。曹操疑心重,觉得杨修是因为错杀孔闻岱的事而一直愤愤不平,阻碍自己兵出斜谷,而在解谜这件事上又要卖弄自己的才华。而杨修是个刚正不阿的人,觉得曹操是被他人的阿谀奉承迷惑了,听不进自己的谏言。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为后面剧情发展做好铺垫。在解谜这件事后,曹操对众人说:“老夫之才不及杨修三十里!”这句话表面是敬佩,可放在那时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很容易能

5、看出曹操的讽刺意味。曹操爱面子,这个时候肯定面子上就已经挂不住了,而曹操也是个聪明的人,并且他自己也这样认为,所以对杨修难免有一些嫉妒之情。他们的性格是一个直一个弯,虽然直和弯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矛盾,并且两人都是聪明之人,自古有文人相轻的说法(抛开曹操身份不说,他确实是一个极具文采的文人),所以两人很难相处。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是身份矛盾,虽然这也可以归结到上面的性格矛盾中,但是正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所以把身份矛盾单独的列出来。在古代,君王是将人性优点和缺点发挥到极致的一个群体。同样,曹操作为君主,他的优点和缺点也会由于他的身份带来的权力而被

6、放大。他爱才,使无数有志之才投奔而来,他又有缺点,使得有些像杨修这样的人冤死。曹操是君主,所以他要树立威信,在属下面前不得不表现出严厉的一面。即使他也非常欣赏杨修,可是在群臣面前也不容许自己的尊严被践踏。在有处决杨修时,曹操叹道:“杨修智谋世少有,料事如神更无俦,欲留下这运筹帷幄的擎天手,妙笔为我写春秋,难将这赦免二字说出口,何人能为我解忧。”这句话就深刻的表现了他们的身份矛盾,“难将这赦免二字说出口”,因为他是君王,他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在群臣面前食言。杨修作为谋士,作为臣子,他的职责是为主公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但是杨修又不是普通的臣子,他有非常人的智慧,并且他在有意无意之间又表现了他的智慧

7、。对曹操来说,只要属下在该说时说,不该说时不说,可是对杨修来说,他想到的就要说,他觉得对的就要说。杨修认为“我宁愿触逆麟直言警诫”,这样他就不是曹操眼里的“本分”的臣子了。这样由于身份产生的矛盾就显现出来。除了性格、身份导致的矛盾外,还有就是曹操和杨修两人理想的区别,曹操的理想是平乱世,定乾坤,得天下英才为己用,杨修的理想是得一明君辅之,谏忠言,纳良策。这两个理想看似没有矛盾之处,其实有着比较大的矛盾。“得天下英才为己用”中的“为己用”有着一种自私的心态,曹操需要的是“为己用”的谋士,而不是那种忤逆自己,顶撞自己的属下。而杨修需要的是“明君”、“谏忠言”、“纳良策”,曹操错杀孔闻岱,执意出兵斜

8、谷,不听忠言良策,在杨修眼里就已经不是一个明君了,他对曹操已经失望了。当理想与现实不相符时,作为君主的曹操有能力去改变,而作为臣子的杨修只能无能为力。所以在倩娘死后,曹操问杨修:“杨主簿,你看今日之事,怎样处置方好?”杨修只能说:“但凭于你!”这体现了杨修的无能为力,他对这个君主已经失望了。当曹操把女儿嫁与他时,虽然重现一丝希望,可后面的事却再次让他失望。曹操理想中的臣子是不会忤逆自己的,当杨修与理想中的臣子不符时,他给了机会,在最后处决时,曹操说:“杨主簿啊!三次要杀你的是曹操,三次不杀你的,也是曹操,我已费尽苦心了,今日,我也实实不想杀你,却又不得不杀!”这里表明曹操希望杨修成为他理想中的

9、臣子,可是失败了。当两个人的理想都对对方不满意时,矛盾就爆发了,就导致了最后杨修被处死的结果。在剧中,最后曹操叹息道:“可惜啊可惜,可惜你不明白啊!”杨修也说:“可惜啊可惜,可惜这不明白的是你啊!”两人由笑变为痛哭失声。这一段让人感慨万分,两个人都是聪明的人,都认为对方不懂自己的心意,无比惋惜,但又是无可奈何。对这段历史矛盾,比较多的人认为是曹操的错,为杨修道不平,可我觉得这里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曹操作为君主有自己的平天下的理想,有着非常人的谋略和眼光,但同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爱面子,他也有疑心,他也有一丝嫉妒心理。可为什么其他谋士,比如荀彧、程昱、贾诩等等能在他手下一展才华?而杨修却最后被处死呢?我觉得是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如鹿鸣女所说:“你不该才华过人常显露,你不该当敛收时不敛收,我父纵有沧海量,难容你恃才傲主强出头。”聪明的谋士是应该要了解自己的主公,并且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为自己施展才华创造最大的输出空间,当然杨修的性格决定着他不会这样做。除了文字文本外,曹操与杨修这个剧的表演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