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页眉可删)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说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青 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 窗2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 掌握了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的 初步认识、本册第一、三单元表 内乘法和本单元信息窗1用25的 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学习的。同时 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第八单元有 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熟 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 活中简单的实际问

2、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教学重点:能熟练地用69的乘法 口诀正确求商 。教学难点:用69的乘法 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说课流程:一、说学情二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主要 还是形象思维,他们乐于 探究,渴望交流和教师的 称赞,他们经历了一年级 下册第七单元乘法的初 步认识,二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第三单元表内 乘法、第四单元除法 的初步认识和本单元第 一课时信息窗1的学习过 程。初步掌握了用乘法口 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 求商,从方法上来讲,学 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 这要建立在学生对乘法熟 练掌握的基础上。另外,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一个 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

3、行, 对该类问题的熟练解决也 是本课教学的成败关键。二、说模式1、合作,就是要切磋学 问,交流疑问,共同 完成学习任务。2、探究,则是要求质 疑问难,深入研究 并解决问题。3、自主,即主动,要主动 地在数学实践中丰富数 学素养,提高数学能力。三、说设计1、前置学习:比比谁做的最快!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知识的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标本是什么 吗?咱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起 来制作标本吧。设计意图: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情境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尝试着把你

4、提出的数学问题解决出来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语文数学学科的联系,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听、说的能力,同时训练学 生从活动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4、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42朵花能做7件标本,做一件标本需要几朵花?小组交流汇报 独立解决426= 427=我们的方法是_口诀:六七四十二小结: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小结:一句口诀可以求两道除法算式的商。根据情景图,小组合 作,提出问题并解决。56片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568=7(件) 交流自己的想法。72片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72 9=8 (件)使学生感受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

5、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本环节采用“放”的形式,经过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方法。5、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第一关 我是小法官设计意图:这道是基础题,为了加强学生对新知 识的理解 。第二关 看谁算得快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四道 算式 。第三关 我最棒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 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6、回顾整理 内化提高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思考,自主进行知识的内化;教师总结和点评,对知识进行梳理的 同时也

6、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 说教材1、 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2、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

7、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理解。3、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加、乘减式题。(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感受解决乘加、乘减的不同方法,明确算理(3).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4、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5、 教学难点: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二、 说教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1、 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

8、解几个几加减几,从而引出新知,并解决。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 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3、 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三、 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习题巩固、反馈总结。(一) 复习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出示苹果图,先出示1列3个苹果,再出示第二列,列式3+3=6(个)32=6(个)学生明确1个3+3再出示1列苹果,引出新知,学生类推(二) 探究新知1、乘加与

9、乘法口诀的联系3列苹果图学生明确并说出2个3+3就是3个3列式33=9(个)或32+3=9(个)先算3乘2等于6,再加3等于9.都用口诀三三得九在此基础上,学生类推33+3也就是43。为了呈现横着看,又设计了放大一行行的苹果。学生知计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诀计算。(先练习类似的口算题,再类推乘减的式题就更好了)2、不能直接用口诀的(转化为口诀)乘加乘减最后增加1列只有2个苹果。学生自然地得出:4个3+2列式43+2(课程中,有孩子想到此过程,先让孩子说,再出示这个图就更好了,即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又那么自然)为了引导学生列出乘减的式题,设计了借一个苹果,又还去,借来的苹果,变成虚的苹果,

10、学生更好的借助图,理解乘减式题的由来,也能呈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学生理解了算理,进而算法迎刃而解。先借1个苹果,列式44再还1个苹果,列式44-1五、说板书设计乘加乘减1个3+3 就是2个3 2个3+3就是3个33+3=6(个) 33=9(个)32=6(个) 32+3=9(个)3个3+3 就是4个3 4个3+233+3=12(个) 34+2=14(个)34=12(个) 44-1=14(个)六、反思本来使用多媒体,自己就不熟练,再加上自己不会制作,多数情况下直接下载使用,往往用的不顺手,且不适合学生的口味。为了得到乘加乘减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我费了好大的劲做的这张苹果图,

11、一列列的呈现,让学生知道相邻口诀间的联系,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还理解了算理。同样横着看图,列出同样的算式的道理。丰富了学生同样算式的理解。下一步重点引导学生得到乘减的算式,通过借还苹果的环节,再把此过程呈现,为了学生的理解,变成虚线的苹果,学生更能把握乘减算式的由来,算理自然得到。这样,孩子的意识中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庆市让北第一小学的数学教师闫绪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分桃子。经过教学实践和网络教研,我对本节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

12、析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正式开始学习除法的意义之前进行教学的。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概念前,做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下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充分的认知基础。教材设置了分桃子等系列活动,将平均分的意义渗透于活动中,二、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的乘法的意义,具备较好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对于平均分也有一定的体验。三、教学目标:在初稿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

13、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经过与论坛中其他老师的探讨,认为在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目标,所以我将教学目标修改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2、数学思考目标: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问题解决目标:能借助学具或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态度

14、情感目标: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倾听。新的教学目标中,增加了对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四、教材处理我曾经想把“分骨头”改成“18个骨头,每只小狗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狗?”突出另一种分法。但是经过研讨以及对课标相关部分的学习,我意识到教材实际上将平均分的几种情况渗透在不同的“分一分”的活动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教材要传达的信息。这样的编排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基本上尊重了教材的编排。在练习中,增加了问题拓展、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开放性的问题。平均分的今后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因

15、此我确定教学重点为初步认识“平均分”,体会小数目平均分的过程。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分不完的现象体验较少,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验“分不完,有剩余”的平均分。五、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着以上原则,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卡通形象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小鹿过生日”的生活情境。伴随着动听的生日快乐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了课堂上。紧接着画面出示参加生日聚会的小动物和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好吃的应该分给谁,怎么分,分一分的问题自然提出。

16、论坛中有老师提出这个情境过于老套,建议换一些新颖的情境。但是经过考虑,我还是保留了最初的设计。我认为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过生日”还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情境,另外,这个情境与接下来“分桃子”的环节比较统一。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次,利用“分桃子”的情境,学生两人讨论,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感受“随意分”和“平均分”的不同,明确“平均分”的特殊性,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二层次:利用“分小鱼”的情境,学生四人一组,用小棒代替小鱼进行活动,分好后,小组表演“分小鱼”的过程。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同时,侧重学生体会小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感受不同的方法。第三层

17、次:利用“分骨头”的情境,再次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在此环节中,鼓励学生脱离学具,独立完成,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操作水平引向表象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实际授课中,第一环节学生的反应就超出了预设,孩子们直接选择了把8个桃子分成4和4,对其他“随意分”的分法产生了犹豫。经过和网友们的讨论,我意识到,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应,恰恰是因为他们从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教师应该预设到学生的反应,适当的引导学生。所以在本节课的详案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为什么不敢说?学生可能说觉得这种分法不合理,不公平,我接着问,怎样才是公平的分法?为什么说这种分法公平

18、?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公平的分法“平均分”。三:巩固实践,拓展延伸此环节在前期设计中,我是完全按照教材上提供的习题进行设计的。在有余数的那道题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剩下的一个不能再分了?”“如果每个人再分到一个气球,至少还要拿来几个气球?”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不完、有剩余”这种情况的理解,突破难点。进过研讨,我增加了一些辨析性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我将“”分铅笔“一题增加了一问,让学生将“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还增加了一道“分蛋糕”的题,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正方形的方格纸代替蛋糕,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平均分,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经过本次网络教研

19、,我收获很多。对于本节课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教学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进行设计。对我自身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众多老师和网友的帮助,我会将教研进行到底。以上就是我的反思性说课,谢谢各位评委!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

20、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识、

21、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二、说教法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

22、,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在巩固练习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习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

23、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

24、“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三、说学法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

25、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四、说过程激趣趣导入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讲授新课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