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_第1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_第2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_第3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_第4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考点突破:考点1: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

2、:“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

3、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关键题: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

4、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2、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A2min10sB34sC1min34sD4min1s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秒表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3、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联播节目12:00开始,到12:30结束,新闻节目共 min,指的是 (填“时间”或“时刻”);12:00指的是 (填“时间”或“时刻”)点评: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测量,属于基础考题4、某同学做下列测量,漏写了单位,请代为补上:(1)物理课本的厚度10.1 ;(2)小红身高1.50 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

5、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5、(2008上海)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点评: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要读出正确的读数,最后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6、小敏同学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几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5.84cm,0.1582m,158.3mm,那么小敏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 cm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7、(2011贵港)小聪和小明分别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如图示,则小聪的测量结果

6、是 cm,小明的测量结果是 cm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8、(2003泉州)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点评:本题的解题的关键是进行思想转化,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直径转化到刻度尺上9、(2013莆田)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学物理中有很测量仪器,不同仪器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它仪器,应特别注意

7、10、(2011河东区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一小段铅笔长度的实验他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他分别从A、B两个角度来读数,你认为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 cm点评:在使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精确测量时,都要有估读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侧多算少”的方法,那么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的总长为 cm;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在实际测量时,我们还常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再把几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是为了 (选填“避免”或“减

8、小”)误差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以多求少-累积法,类似的还有测量邮票的厚度,邮票的质量等,都属于间接测量1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小华和小明决定先多次测量课本内第1页至120页的纸的厚度,他们把课本内页纸压紧,在不同位置测了三次,然后计算出这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序号多张纸的厚度/mm多张纸的平均厚度/mm一张纸的厚度/mm16.06.025.836.2该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一张纸的厚度是 mm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需要注意的是,书本的“页数”和“张数”是不

9、同的,要正确区分考点2:二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关键题:1、下列列举的运动(或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10、;放久了的水果发霉变质;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心中涌起千言万语,脑际浮现百态千姿;春夏之交,冷暖骤变;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2、(2013宜昌)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天宫一号”D“神舟九号”点评: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3、(2010凉山州)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11、A行船和岸边B岸边和行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点评:(1)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4、(2013安顺)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12、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注意题目的要求:选择错误的5、(2012泉州)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点评: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2012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与 点评:知道物体的运

13、动状态,寻找参照物时,应先找到发生行为动词的主体,然后以该主体之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关键7、(2012烟台)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8、(2009南昌)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 的,他们相对于地

14、面是 的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2010无锡)如图所示,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考点3: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

15、快慢采用: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2、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vts=tsv=vst=计算公式: 变形 ,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

16、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tS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 关键题:1、(2012江西)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 比较 的方法点评: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运动快慢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路程多少的B速

17、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长D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一定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3、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 运动(选填“左”或“右”);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慢的物体是 (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4、带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把小车放在铺有纸带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会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墨水“滴痕”小车先后两次向右做直线运动,得到两条有“滴痕”的纸

18、带,如图所示(1)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表明小车在纸带上留下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 (2)由纸带甲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做 运动(3)由纸带乙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逐渐 (减小/增大)点评:解题的关键是:1、知道两相邻的墨水“滴痕”间的时间间隔相等2、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不断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路程逐渐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5、(2012自贡)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点评:本题考查匀速

19、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类似公式:=、R=6、(2013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其运动状态7(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点评:本题是一道物体的st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s

20、与时间t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8(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是路程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象,物理学上经常用图象反应物理规律,我们要学会读图、识图9、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A(1)(2)B(2)(4)C(1)(4)D(2)(3)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知道各图象的特点、分析清楚图象即可正确解题10、(2009呼伦贝尔)如图甲

21、、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 运动;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 点评:掌握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能看时间和速度的图象、时间和路程的图象11、(2013烟台) 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速度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2012仙桃)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

22、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 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 m/s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楼高的算法,我们平常说上8楼,计算时要计算7层楼的高度12、(2010南宁)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 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 45min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结合速度公式及变形式求解答

23、案14、(2010莆田)车站里程/Km到站、发车时刻福州07:12莆田1057:547:56泉州1748:178:19厦门2769:02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多大?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15、(2002海淀区)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

24、试中的平均速度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常见的考题1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汽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1)行驶完该段路程,汽车用了多少时间?(2)汽车司机看到他车后200m的小轿车用50s的时间赶超了汽车,小轿车的速度多大?点评:本题考查时间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小轿车的速度,还要学会认识汽车速度计,解题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考点4:四、测平均速度v vst =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2、常识:人步行速度1.

25、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3、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关键题:1、(2003扬州)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26、,斜面应保持 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3、(2012顺义区二模)如图所示,小林测量木块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其测量数据如表所示则木块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的位置OABC各点距O点距离(s)/cm0306090小车从O点运动到各点所用的时间(t)/s01.522.4点评:由表中实验数据求出木块的路程与运动时

27、间内、灵活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课后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2(3分)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一定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一个人照上图读数是2.2cm3(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

28、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4(3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5(3分)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大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D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6(3分)(2012益阳)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

29、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7(3分)(2012自贡)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8(3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9(3分)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

30、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10(3分)(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1(2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12(2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 表示13(3分)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 km (2)36km/h= m/s (3)0.6min= h14(1分)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

31、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mD1D2D3D41.73cm1.81cm1.89cm1.81cm15(1分)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则球的直径应取 cm16(2分)(2012烟台)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17(2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

32、 m/s18(3分)(2010东莞)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19(1分)(2012菏泽)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三、实验题(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9分)20(6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速度计读数为 ; 停表示数为 21(6分)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

33、之处:(1) ;(2) ;(3) 22(8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F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23(9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

34、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 tBC= s;VAB= m/s; VBC= 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四、计算题(第24小题8分,第25小题10分,共18分)24(8分)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

35、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25(10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五、综合能力题(6分)26(6分)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36、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考点突破:考点1: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37、(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

38、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

39、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关键题: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C)A眼睛迅速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2、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A)A2min10sB3

40、4sC1min34sD4min1s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秒表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3、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联播节目12:00开始,到12:30结束,新闻节目共30 min,指的是时间 (填“时间”或“时刻”);12:00指的是时刻 (填“时间”或“时刻”)点评:本题考查了时间的测量,属于基础考题4、某同学做下列测量,漏写了单位,请代为补上:(1)物理课本的厚度10.1mm ;(2)小红身高1.50m 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5、(2008上海)用下

41、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5.22cm 点评: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要读出正确的读数,最后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6、小敏同学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几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5.84cm,0.1582m,158.3mm,那么小敏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铅笔的长度是15.83 cm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7、(2011贵港)小聪和小明分别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如图示,则小聪的测量结果是3.6 cm,小明的测量结果是3.60 cm点评:刻度尺是初中

42、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8、(2003泉州)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C)ABCD点评:本题的解题的关键是进行思想转化,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直径转化到刻度尺上9、(2013莆田)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A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1mm ,该物体的长度是2.21 cm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学物理中有很测量仪器,不同仪器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它仪器,应特别注意10、(2011河东区一模)如图

43、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一小段铅笔长度的实验他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mm ,他分别从A、B两个角度来读数,你认为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5.20 cm点评:在使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精确测量时,都要有估读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侧多算少”的方法,那么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的总长为1.50 cm;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750 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在实际测量时,我们还常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再把几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 (选填“避免”或

44、“减小”)误差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以多求少-累积法,类似的还有测量邮票的厚度,邮票的质量等,都属于间接测量1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小华和小明决定先多次测量课本内第1页至120页的纸的厚度,他们把课本内页纸压紧,在不同位置测了三次,然后计算出这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序号多张纸的厚度/mm多张纸的平均厚度/mm一张纸的厚度/mm16.06.025.836.2该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一张纸的厚度是0.1 mm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需要注意的是,书本的“页

45、数”和“张数”是不同的,要正确区分考点2:二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3、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4、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关键题:1、下列列举的运动(或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有鹰

46、击长空,鱼翔浅底;放久了的水果发霉变质;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心中涌起千言万语,脑际浮现百态千姿;春夏之交,冷暖骤变;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2、(2013宜昌)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D)A太阳B地球C“天宫一号”D“神舟九号”点评:本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3、(2010凉山州)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

47、选择的参照物是(A)A行船和岸边B岸边和行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点评:(1)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4、(2013安顺)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

48、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注意题目的要求:选择错误的5、(2012泉州)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地面(航母)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点评: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2012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

49、照物分别是青山与汽车点评: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寻找参照物时,应先找到发生行为动词的主体,然后以该主体之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关键7、(2012烟台)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汽车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地面为参照物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8、(2009南昌)如图所示,是山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 静止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的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2010无锡)如图所示,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云朵为参照物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