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碳化塔吊装方案400T_第1页
五彩碳化塔吊装方案400T_第2页
五彩碳化塔吊装方案400T_第3页
五彩碳化塔吊装方案400T_第4页
五彩碳化塔吊装方案400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化塔吊装方案 青海五彩碱业110万吨/年纯碱工程 xx五彩碱业110万吨/年纯碱工程碳化塔吊装方案编制:校核: 审核: 批准: 会签质量: 安全: 二一二年六月目 录一 、编制说明1二 、工程概况1三 、编制依据1四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1五 、吊装方法及吊装顺序2六 、吊装机、索具的选用4七 、施工程序5八 、施工技术要求6九 、安全技术措施7十 、劳动组织8十一 、主要施工机索具材料一览表8十二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9十三 、危险源辨识11十四 、吊装附图13一.编制说明1.1.本方案仅适用于青海五彩碱业110万吨/年纯碱工程,碳化工段碳化塔的吊装作业;1.2.本方案内容包括厂区道路铺垫、场

2、地平整、临时平台制作安装与拆除、吊装作业,设备运输时道路上铺设的钢板等。二.工程概况2.1.青海五彩碱业110万吨/年纯碱工程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饮马峡工业园区南端,依托海西州原盐和石灰石资源,采用传统氨碱法制碱工艺,产品质量国内领先。2.2.青海五彩碱业110万吨/年纯碱工程碳化工段碳化塔共计15台,设备参数见下表:设备名称设备位号设备规格(mm)设备单重(kg)数量(台)安装标高(m)备注碳化塔t0401ao3000/34002989530500015el+0.300分段吊装2.3.碳化工段碳化框架南北长79.2米,东西宽41米,高度为35.5米,共分6层。一层标高为el+0

3、.300el+6.000;二层标高为el+6.000el+10.000;三层标高为el+10.000el+17.500;四层标高为el+17.500el+23.500;五层标高为el+23.500el+29.000;六层标高为el+29.000el+35.500。5台碳化塔(t0401ko)位于框架de轴之间中心轴线上,距离框架最东侧g轴20米;10台碳化塔(t0401aj)位于框架fg轴之间中心轴线上,距离框架最东侧g轴5米。三.编制依据3.1.我公司吊装类似工程施工经验;3.2.碳化工段设备布置图及设备装配图;3.3.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000;3.4.石油化工施工

4、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3.5.石油化工吊装工作手册;3.6.施工组织设计sh3005-1999;3.7.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99;3.8.吊车性能表(三一重工400t履带吊车性能表及50t汽车吊性能表)。四.吊装前的准备工作4.1.必须具备设备图、设备平立面布置图、技术要求、安装标准规范等必要的资料。4.2.与设备安装有关的基础经检验合格,满足安装要求,并已办理中间交接手续。4.3.设备经检查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已办理好吊装前的有关手续。4.4.垫铁、预留地脚螺栓均已准备好,预埋地脚螺栓与设备对应的螺栓孔经过测量,偏差调到允许范围内。4.5.设备基础垫铁窝已经处理找平,

5、垫铁按照设备底座筋板布置方位摆放完毕;4.6.基础周围的土方,已按要求回填并夯实平整。4.7.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对设备运输车辆、设备组装位置、大型吊车进出厂路线、吊车站位及场地进行路基处理。 路基处理方法:1、地基原土碾压三遍应先铺碴石,后碾压;2、铺设碴石,分三层压至600800mm厚。达到所有车辆行走路线及停车位置,均应压实,使耐压力达到20吨/以上,履带吊车作业路径铺设=30mm钢板。4.8.施工场地平整,影响吊装的障碍物已清除,设备进场道路已经修好,转弯处有足够的转弯半径。4.9.吊装索具已按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好并应有合格证明。4.10.起重机的机械和安全装置,经检查符合安全操作要求

6、。4.11.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5. 吊装方法和吊装顺序5.1.碳化工段碳化塔吊装方法400吨吊车从北到南依次进行吊装作业,首先吊装de轴内碳化塔,同时按照fg轴内的碳化塔分组表组装fg轴内的碳化塔。吊装de轴内碳化塔时,400吨吊车站位于吊车中心距碳化框架g轴24.3米的南北轴线上,挂设155t配重,工作半径为44.5m,臂杆长65.5m,额定吊重为22t,吊杆顶部距框架距离为22米。首先将碳化塔底座预先安放于基础之上,待找平并将地脚螺栓紧固后再进行水箱及塔圈的吊装,碳化框架de轴内的碳化塔水箱分一节进行组装,塔圈按照楼层分配进行组装。de轴内的碳化塔分组表序号碳化塔分组分组长度重量/吨安

7、装标高/米楼层备注11#(底座)单节1.04米12.5el+0.300一层找平并紧固地脚螺栓22#水箱单节1.6米18.7el+1.340一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33#水箱单节1.6米18.7el+2.940一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44#水箱单节1.6米18.7el+4.540一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55#水箱单节1.6米18.7el+6.140二层二层楼层施工66#水箱单节1.6米18.7el+7.740二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77#水箱单节0.8米6.4el+8.540二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88#水箱单节1.6米18.7el+10.140三层三层楼层施工99#水箱单节1.6米18.7el+11.7

8、40三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010#水箱单节1.6米18.7el+13.340三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111#12#二节共1.8米15.63el+14.940三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213#14#二节共1.53米14.3el+16.740三层四层楼层施工1315#16#二节共1.53米14.3el+18.270四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417#18#二节共1.53米14.3el+19.800四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519#21#三节共2.3米18.6el+21.330四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622#24#三节共1.83米16.2el+23.630五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725#27#三节共1.8

9、3米16.25el+25.460五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1828#顶盖四节共3.11米14.3el+27.290五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碳化框架fg轴内的碳化塔的吊装:吊装fg轴内碳化塔时,400吨吊车站位于吊车中心距碳化框架g轴15.3米的南北轴线上,挂设155t配重,工作半径为20.3m,臂杆长40.5m,额定吊重为82t,吊杆顶部距框架距离为8.7米。碳化塔底座预先安放于基础之上,待找平并将地脚螺栓紧固后再进行水箱及塔圈的吊装,碳化框架fg轴内的碳化塔按照fg轴内的碳化塔分组表进行吊装。fg轴内的碳化塔分组表序号碳化塔分组组装长度重量/吨安装标高/米楼层备注11#(底座)单节1.04米12.

10、5el+0.300一层找平并紧固地脚螺栓22#4#水箱三节4.8米56.1el+1.340二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35#7#水箱三节4米43.8el+6.140三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48#10#水箱三节4.8米56.1el+10.140三层三层楼层施工511#16#六节4.04米37.02el+14.940三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617#23#七节5.11米45.39el+18.980四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724#顶盖八节6.16米41.18el+24.090五层搭设活动架紧固螺栓5.1.2.碳化工段碳化塔吊装作业步骤: 碳化塔水箱进行钛管安装,并进行水压试验; 碳化塔分段运至现场并卸到指定的位置

11、,避免设备再次搬运; 碳化塔按照预定方案用50吨吊车进行预组装,并放于指定位置; 400吨履带吊组装完毕后进入吊装现场站位并挂设配重,准备碳化塔吊装; 挂设主吊及溜尾索具; 按照预定方案中碳化塔分组表进行分段吊装; 首先吊装碳化塔底座,对底座进行找平、调整设备垫铁并测量设备垂直度,待符合要求后预紧地脚螺栓; 底座吊装完毕后,按照分组表吊装剩余分段设备; 整个碳化塔吊装完毕后,测量设备垂直度,调整设备垫铁调整设备垂直度,达到要求后紧固地脚螺栓并电焊设备垫铁,准备二次灌浆; 设备吊装完毕收车退场。6. 吊装机、索具的选用 6.1.吊装de轴内碳化塔时,吊车工作半径为44.5m,吊车臂杆出杆长度为6

12、5.5m,根据水箱单节最小重量为18.7吨。根据以上参数结合工地所在地吊车市场实际情况选用吊车:主吊车为三一重工400t履带吊,组装用吊车为50t汽车吊。(附主吊车性能表)。6.2.碳化塔单体重量为305000kg,按照方案分段组装中最重一段分组为fg轴2#4#水箱总重为56.1t,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机索具进行选用。 吊装荷重的计算 q =(g+g)k1k2 =(56.1+1.1)1041.11.1 =69.2104n 式中:g-设备净重; g-机、索具重量; k1-动载系数;k2-不均衡系数。6.3.主吊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选用:k=6,设备采用637(b)类圆股纤维芯钢丝绳捆绑进

13、行吊装,吊装设备时钢丝绳夹角不得大于60,以钢丝绳最大夹角60计算钢丝绳的破断力为:pp=kq/nsin =669.2104/4sin60 =119.9104n式中:pp-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kn; q-吊装设备荷载;-钢丝绳之间最大夹角60; n-吊装设备时钢丝绳根数为4;k-钢丝绳安全系数。 根据计算结果pp=119.9104n,选用637(b)类圆股纤维芯钢丝绳的规格为:48-nat-637+fc-1770-ss-1200。6.4.碳化塔单节最大重量为18.7t,对此进行受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机索具进行选用。 吊装荷重的计算 q =(g+g)k1k2 =(18.7+0.5)1041.11

14、.1 =23.2104n 式中:g-设备净重; g-机、索具重量; k1-动载系数;k2-不均衡系数。6.5.50吨吊车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选用:k=6,设备采用637(b)类圆股纤维芯钢丝绳捆绑进行吊装,吊装设备时钢丝绳夹角不得大于60,以钢丝绳最大夹角60计算钢丝绳的破断力为:pp=kq/nsin =623.9104/4sin60 =41.4104n式中:pp-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kn; q-吊装设备荷载;-钢丝绳之间最大夹角60; n-吊装设备时钢丝绳根数为2;k-钢丝绳安全系数。根据计算结果pp=41.4104n,选用637(b)类圆股纤维芯钢丝绳的规格为:32-nat-637+fc-1

15、570-ss-474。7. 施工程序 方案编制、报批 方 案 审 批场地清理并夯实平整基础复检验收合格被吊物件进入现场指定地点 机、索具进入现场起重机就位挂设索具技术交底、岗位分工安全联合大检查 试吊、正式吊装、设备就位索具拆除起重机离开现场8. 施工技术要求8.1. 设备吊装前,施工负责人应与技术人员及有关部门的人员核实设备重量、方位。基础经检验合格具备安装条件后方可组织指挥吊装。8.2.根据设备的重量、体积、安装标高、现场条件及施工进度,起重机的规格、型号及时向起重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均熟悉吊装全过程。8.3.施工负责人应按吊装方案要求,指挥设备的摆放及起重机的

16、准确站位。8.4.起重机吊装前,参加起重施工的全体人员应熟悉该起重机性能。8.5.指挥起重机使用时,信号要做到统一、清楚、正确和及时。8.6.起重机工作时,除操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操作室,以免影响操作或引起误操作。8.7.起重机吊装时,在吊装回转范围内,无关人员不准停留,吊物下面严禁行人通过,更不允许在吊物下面进行工作。8.8.一般禁止起重机进入带电区域和高压线路下面工作,必须进入时,须办理相关手续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8.9.起重机的行走道路及站位位置,设备运输所经过的路线,均应查清地下设施和土质耐压等情况,必要时铺设钢板进行加固。8.10.吊车工作时,支腿必须有足够的承压面积

17、,坚实可靠。8.11.起重机严禁斜吊,以防止钢丝绳卷出滑轮槽外发生事故。8.12.起重机的荷重在满负载时,应尽量避免离地太高。8.13.起吊重物提升的速度要均匀平稳,不许忽快忽慢,忽上忽下,以免重物在空中摇晃发生危险。8.14.钢丝绳使用中,不准超负荷并尽量避免冲击力,不要与带电导线接触,与金属构件或构筑物棱角接触处要采取保护措施。有棱角的物件起吊时,应在绑扎钢丝绳处加以包垫,以防止钢丝绳磨损和滑脱。8.15.用钢丝绳多圈绕扎吊物时,要顺序绕绑平坦,不应有压叠、打结和扭转等现象产生。8.16.高空吊物时,一定要在吊物上扣系溜绳,以防止吊物在空间发生旋转而碰撞其它设备和建筑物。8.17.施工前应

18、对所有的机索具进行认真检查,如发现磨损、锈蚀等现象时,应考虑降低其受力或不用。8.18.设备倒运时,钢丝绳、卡环等机索具的规格、数量及使用部位必须按要求配置。8.19.各机索具的连接固定,必须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并做好自检记录和专人检查验收。8.20.采用起重机递送设备尾部时,吊离地面距离不宜过高,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00mm以内。9. 安全技术措施9.1.本次吊装作业为框架内设备吊装,吊装作业时必须对框架内预留空洞进行防护。9.2.吊装前技术负责人必须依据吊装方案向参加方案实施的全体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技术安全交底,做到各岗位人员均熟悉方案内容,明确单项作业职责和任务。9.3.凡参与吊装作业的特

19、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9.4.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做到分工具体,明确职责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9.5.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凡参加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合格,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安全带要做到高挂低用。9.6.吊装过程中,应统一信号,施工人员均须熟悉此信号,以便各岗位协调动作。9.7.带电的电焊线要远离钢丝绳,以免连电损伤,工作钢丝绳在与金属构件锐角、建筑物夹角接触时应加垫付保护,以防损伤。9.8.吊装前应提前了解天气情况,严禁在雨天、夜间及四级风以上的情况下吊装作业。 9.9.在吊装过程

20、中,未经现场指挥人员许可不得在塔体底部和周围以及受力索具附近停留或通过。吊装区域用三角旗维护,并设专人看护。9.10.施工过程中,如需利用构筑物系结索具者,必须经过验算并能安全承受,经有关方面同意后,方可使用,同时要垫以木板等保护物,以保证构筑物和索具不致损伤。9.11.机械设备要安排专人检查、试验和操作,并认真按照岗位责任制作好维护工作。9.12.吊装前应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合格后,签发“吊装许可证”后,方可起吊。9.13.施工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05中的要求执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a、 电气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b、 施

21、工用电源线应采用绝缘良好的软导线,不得靠近热源敷设,严禁乱挂、乱扯,不得用金属丝直接绑扎电线。c、 临时用电电线,如铺设在地面或埋入地下时,应用橡皮护套电缆,在通过交通道路处应加设钢套管进行保护。d、 露天配电及配电开关应有防雨措施,外露带电部分,必须有绝缘防护措施,并应挂“带电危险”警告牌。e、电器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f、施工机械和电器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不得在运转中修理。9.14.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讲究科学态度,严格执行本方案,在没有征

22、得有关人员同意的前提下,不得任意更改方案。9.15.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执行。十.劳动组织施工劳动组织一览表序号岗 位人数职 责1施工负责人1负责现场协调调配安全等工作2执行指挥1负责现场人员安排,具体指挥吊装工艺操作,包括起重机站位、索具的安装,吊装程序,指挥现场各岗位人员,处理意外事件等。3调度长1负责现场人员、材料、机具等的调度工作4技术员1吊装技术支持5质量检查员1质量检查6安全检查员1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7起重组6吊车吊装前施工准备,执行指挥命令,进行吊装工作。8安装组10设备基础处理,设备安装找正 9物资供应2负责现场用水用电及材料供应工作十一.主要施工

23、机索具材料一览表主要施工机索具材料一览表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履带吊车400t台160台班2汽车吊车50t台160台班3钢丝绳48-nat-637+fc-1770-ss-1200米/根28/24钢丝绳32-nat-637+fc-1570-ss-474米/根22/25卡环50t 个2个6卡环20t 个2个7钢板=30 宽1.8m,长2m张10履带吊用8道木2001502500根509活动脚手架副10安装设备吊装作业通讯工具一览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对讲机个42个备用2彩旗面43口哨个2十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12.1.成立应急小组 为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紧急预案。施工现场若

24、在恶劣环境中,发生火灾、人员受伤等突发性事故,现场施工人员立即打电话给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工作程序,在组长带领下前往事故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并立即向建设单位汇报相关情况。应急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序号名称姓名联系电话1组长王文升188097980012副组长杜菊平186333077733钟如前158791799084组员裴兆华189355930035李春杰133897521576刘仁和187307300377尚玉超1875179273812.2.应急小组管理措施内容12.2.1.预测应急事项的发生类型、特性和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12.2.2.预测应急事项发生后的报告和救援联

25、系方式;12.2.3.预测应急状态下的自救与补救措施;12.2.4.预测应急事件的救护、处置的组织与管理。12.3.应急事项的处置12.3.1.应急事项的报告12.3.1.1.当应急事项发生时,应急事项的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应急事项发现现场的最高职务负责人进行报告,由应急事项发生现场的最高职务负责人指挥抢救工作并向应急小组报告。12.3.1.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应急事项报告后,应根据事项情况采取措施,立即向业主、监理单位汇报。12.3.2.应急事项的现场处置12.3.2.1.应急事项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应急事项扩大,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应急事项发生现场进行保护。12.3.2.2.应急事项发生后,

26、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并由专人负责对在应急事项发生现场人员按单位进行核对。12.3.2.3.人员撤离应急事项发生现场,并对应急事项进行控制后,由应急管理小组做好善后处理;12.4.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12.4.1.为确保有关单位和人员熟悉、了解应急管理措施要求,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生产阶段的应急管理实际组织一次相应应急管理知识培训。12.4.2.为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项目部应根据应急管理实际需要,组织一次相应急管理演练。12.4.3.经演练证实应急管理措施不能满足相应应急管理需要,需进行修改完善时,应急管理措施的修订和修订审批程序,应按原应急管理措施的编制、审批程序进行。修订后的应急管理措施,应及时下发有关单位和人员,必要时,应组织相应的培训或演练。- 17 -十三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计划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危害方式可能导致的事故控制计划负责人一高处作业1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高空坠落人员伤亡安全交底,安全教育裴兆华2上下抛掷物件打击人员伤亡按规程施工裴兆华3高处作业防护用品不全坠落高处坠落见安全工作规程裴兆华4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人员伤亡班前安全交底裴兆华二交叉作业1无防护措施各种危险和危害各种事故按规程施工裴兆华2防护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