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概念的界定1.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等,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3.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运用

2、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对优质高效地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课题的提出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 2.2010

3、年全市教科研工作计划要点中提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构建高效课堂上有新的突破”。区提出把全面建设“高效课堂”作为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支点,着力实施了“五动策略”,构建“高效课堂”。近年来,区教研室提出了坚持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教科研方向,着力于教师专业成长为保障,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阵地的策略,深度实施素质教育,其高效课堂的研究已初结硕果。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高效课堂改革已在全区初见成效,全区课堂教学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局面。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索,探讨验证符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与学的新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

4、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使课堂教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合作化、现代化”,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有益的探索,并以此为契机把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最近几年逐步深入,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纵观国内外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成果是相对丰富的,但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来看还存在很多的空白。已有的这些研究往往偏重对现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刻意模仿,而忽视结合本校校情进行合理的改造;努

5、力营造课堂教学过程的热闹,忽视对课堂教学高效的本质追求;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折腾,忽视课堂教学结果的发展性等。四、课题研究的意义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必将开拓学生的视野,继而转变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3.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通过高效课堂的研究

6、,不仅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还能帮助其他学科教学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创新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的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4.研究教材,教材是

7、体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态度等。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制定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

8、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六、可行性分析1.人力保障:本课题的参与人员均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2.学校支持:我校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长期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正在进行“动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为新的课堂改革带来更大的便利。最近,学校在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活动中把信息技术同样定为重点发展学科,在学科发展中给予了许多“特区优惠”政策,这为本课题的实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七、理论依据1.我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

9、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这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并在半个世纪以前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学者共同奠定。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为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使得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条件基本具备,并形成

10、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交互学习等。自那以后建构主义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形成日益扩大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非常深远。3.陶行知新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新教育的根本点在于,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学生要自己去学,而不是坐而享教。八、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1.行动研究法: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高一至高三部分班级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2.调查研究法:在

11、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3.案例分析法:搜集高效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5.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九、课题研究的周期和步骤按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半,基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第一轮实施阶段 (

12、1)课题组成员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2)加强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经常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3)召开课题研讨会,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形成论文。3.第二轮实施阶段( (1)主要工作是继续按计划进行实验。(2)深入研究,形成初步成果。通过调查实践,找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阶段开展活动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资料。(3)编撰论文集,召开成果汇报会。4.总结阶段( (1)调查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3)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十、预期的成果1.理论创新:适应目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科研工作方式和途径,探讨符合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趋向“多元化、合作化、现代化”,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2.实际应用:(1)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难点的突破务实高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