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需求预测_第1页
第4章需求预测_第2页
第4章需求预测_第3页
第4章需求预测_第4页
第4章需求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 see that you will get an A this semester.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定性预测 第三节第三节 定量预测定量预测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第四节第四节 预测误差分析和预测监控预测误差分析和预测监控 要求重点掌握:要求重点掌握: (1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 (2 2)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3 3)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 (4 4)常用的评价预测误差的相关指标)常用的评价预测误差的相关指标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u 预测的概念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测是对未来可能

2、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预计与推测 u 预测的作用预测的作用 (1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 2)日常经营活动的依据(特别是服务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依据(特别是服务业) (3 3)部门编制计划的基础(包括生产、库存、人力、)部门编制计划的基础(包括生产、库存、人力、 财务等)财务等) u 预测的分类预测的分类 (1 1)按预测的性质分)按预测的性质分 1 1)科学预测:对科学发展情况的预计与推测。如门捷列)科学预测:对科学发展情况的预计与推测。如门捷列 夫元素周期表夫元素周期表 2 2)技术预测:对技术进步情况的预计与推测。如能源技)技术预测:对技术进步情况的预计与推

3、测。如能源技 术术 3 3)经济预测:对经济发展情况的预计与推测。)经济预测:对经济发展情况的预计与推测。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4 4)社会预测:对社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计与推测。)社会预测:对社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计与推测。 如人口预测、环境预测、人们生活方式变化预测如人口预测、环境预测、人们生活方式变化预测 等等 5 5)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需求预测不仅为企业给出了其产品需求预测不仅为企业给出了其产品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的需求期望水平,而且为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的需求期望水平,而且为企 业的计划与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业的计划与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

4、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2) (2) 按所涉及期间的长短按所涉及期间的长短 1 1)长期预测)长期预测 x 5x 5年年 2 2)中期预测)中期预测 2 2年年 x3x3月月 3 3)短期预测)短期预测 1 1日日 x3x3月月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3 3) 按主客观因素所起的作用分类按主客观因素所起的作用分类 1 1)定性预测方法:又称主观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又称主观预测方法。 特点:简单明了,不需要数学公式特点:简单明了,不需要数学公式 2 2)定量预测方法:又称统计预测法,)定量预测方法:又称统计预测法, 特点:利用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定特点:利用

5、统计资料和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定 量预测法并不完全排除主观因素量预测法并不完全排除主观因素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u 两类需求预测方法的应用场合两类需求预测方法的应用场合 (1) (1)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1)1)模糊和已知数据很少的场合(如新产品、新技模糊和已知数据很少的场合(如新产品、新技 术的发展)术的发展) 2)2)与直觉或经验有关的场合(如产品通过网络的与直觉或经验有关的场合(如产品通过网络的 销售量)销售量)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2)(2)定量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 1 1)稳定和已知很多历史数据的场合(如现有产)稳定和已知

6、很多历史数据的场合(如现有产 品、当前技术的发展)品、当前技术的发展) 2 2)与数学技巧有关(如彩电的销售量)与数学技巧有关(如彩电的销售量)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u 预测方法分类图预测方法分类图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 部门主观集体讨论法部门主观集体讨论法 用户调查法用户调查法 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 因果模型因果模型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 模型模型 定性预定性预 测方法测方法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 平滑模型平滑模型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 分解模型分解模型 乘法模型乘法模型 加法模型加法模型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

7、相关介绍 预测预测 方法方法 定量预定量预 测方法测方法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 竞争者的行为竞争者的行为 商业周期商业周期 顾客偏好顾客偏好随机影响随机影响 顾客的购买行为顾客的购买行为 时间时间 输出输出 反馈反馈 企业努力企业努力 输入输入 输入输入 广广 告告 推推 销销 努努 力力 商商 业业 信信 誉誉 产品产品 或或 服务服务 的设计的设计 信信 用用 政政 策策 产产 品品 质质 量量 u 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1)商业周期)商业周期 需需 求求 复苏复苏 高涨高涨 衰退衰退 萧条萧条 时间时间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

8、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2)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 需需 求求 导入期导入期 成长期成长期 成熟期成熟期 衰退期衰退期 时间时间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u 预测的一般步骤预测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第一节 预测的相关介绍预测的相关介绍 (1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Delphi Method) (2 2)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Jury of ExecutivesJury of Executives) (3 3)用户调查法()用户调查法(Users ExpectationUsers Expectation) (4 4)销售人

9、员意见汇集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Field Sales ForceField Sales Force)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1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 u 德尔菲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概念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采用函询调查,向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采用函询调查,向 有关专家分别提出问题,而后将他们的意见予以有关专家分别提出问题,而后将他们的意见予以 综合、整理、反馈,经过多次反复,最终得出较综合、整理、反馈,经过多次反复,最终得出较 为一致的意见。为一致的意见。 u 德尔菲法的一般步骤德尔菲法的一般步骤 (1 1)组成专家

10、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 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少,一般不超过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少,一般不超过2020人人 (2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 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 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 复复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3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 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原因。预测意

11、见,并说明自己原因。 (4 4)将返回的意见进行归纳综合、定量统计分析后)将返回的意见进行归纳综合、定量统计分析后 再寄给有关专家,如此反复、经过三四轮意见比再寄给有关专家,如此反复、经过三四轮意见比 较集中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得出结果。较集中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得出结果。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u 特点特点 (1 1)简单直观)简单直观 (2 2)避免了专家会议的弊端()避免了专家会议的弊端(Group-thinkGroup-think) (3 3)适用资料不全或不多的情况)适用资料不全或不多的情况 (4 4)专家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的可)专家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

12、,预测结果的可 靠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最后趋于一致的意见靠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最后趋于一致的意见 仍带有随大流的倾向仍带有随大流的倾向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u 三条原则三条原则 (1 1)匿名性。)匿名性。 (2 2)反馈性。)反馈性。 (3 3)收敛性)收敛性。 u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 经典的德尔菲法一般包括以下四轮的征询调经典的德尔菲法一般包括以下四轮的征询调 查,且在调查过程中包含着每轮间的反馈:查,且在调查过程中包含着每轮间的反馈: 第一轮第一轮 (1 1)由组织者发给专家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只提出)由组织者

13、发给专家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只提出 预测问题的开放式的调查表,请专家围绕预测主预测问题的开放式的调查表,请专家围绕预测主 题提出预测事件。题提出预测事件。 (2 2)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 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 览表,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览表,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 第二轮第二轮 (1 1)请专家对第一轮提出的每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请专家对第一轮提出的每个事件发生的时间、 空间、规模大小作出具体预测,并说明事件或迟空间、规模大小作出具体预测,并说明事件或迟

14、 或早发生的理由。或早发生的理由。 (2 2)组织者统计处理调查表中的专家意见,统计出)组织者统计处理调查表中的专家意见,统计出 专家总体意见的概率分布。专家总体意见的概率分布。 第三轮第三轮 (1 1)将第二轮的统计结果连同据此修订了的调查表)将第二轮的统计结果连同据此修订了的调查表 (包括概率分布或事件发生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包括概率分布或事件发生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 点)再发给专家,请专家充分陈述理由(尤其是点)再发给专家,请专家充分陈述理由(尤其是 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 )并)并 再次做出预测。再次做出预测。 (2 2)组织者回收专

15、家们的调查表,与第二论类似地)组织者回收专家们的调查表,与第二论类似地 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与预测,形成第四张调查表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与预测,形成第四张调查表 。 第四轮第四轮 (1)将第三轮的统计结果连同据此修订了的第四)将第三轮的统计结果连同据此修订了的第四 张调查表再发给专家,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张调查表再发给专家,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 出新的预测出新的预测 ,并在必要时作出详细、充分的论证。,并在必要时作出详细、充分的论证。 (2)组织者依然要将回收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整理、)组织者依然要将回收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整理、 统计分析与预测,并寻找出收敛程度较高的专家统计分析与预测,并寻找出收敛

16、程度较高的专家 意见。意见。 u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上述四轮调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上述四轮调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 旋上升的过程,每循环和反馈一次,专家都吸收旋上升的过程,每循环和反馈一次,专家都吸收 了新的信息,并对预测对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了新的信息,并对预测对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 地认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也逐轮提高。地认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也逐轮提高。 (2)并不是所有被预测的事件都要经过四步并不是所有被预测的事件都要经过四步。可。可 能有的事件在第二步就达到统一,而不必在第三能有的事件在第二步就达到统一,而不必在第三 步中出现。步中出现。 (3)在第四步结束后,专家

17、对各事件的预测也不)在第四步结束后,专家对各事件的预测也不 一定都达到统一。不统一时也可以用一定都达到统一。不统一时也可以用中位数中位数和和上上 下四分点下四分点来作结论来作结论 。 德尔菲法在预测中的应用实例德尔菲法在预测中的应用实例 该例子中,选择了某省的一个航运公司作该例子中,选择了某省的一个航运公司作 为研究对象,用德尔菲法预测该公司的客为研究对象,用德尔菲法预测该公司的客 货运输量。货运输量。 p选择相关预测专家选择相关预测专家 邀请了邀请了20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具有水运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具有水运 知识、丰富的水运工作经验、了解宏观经知识、丰富的水运工作经验、了解宏观经 济及本公

18、司情况。济及本公司情况。 p第一轮调查表的设计第一轮调查表的设计 先总后分,即先预测总的货运量,然后再分货种先总后分,即先预测总的货运量,然后再分货种 预测煤炭、粮食等货物的运量,由综合到局部。预测煤炭、粮食等货物的运量,由综合到局部。 先近后远,对同一预测内容的运量,按一定时间先近后远,对同一预测内容的运量,按一定时间 顺序先进行短期的预测,然后再进行中长期的预顺序先进行短期的预测,然后再进行中长期的预 测。测。 先易后难,把预测中难度较高,需要比较排列的先易后难,把预测中难度较高,需要比较排列的 问题,置于调查表的后面,预测由浅入深。问题,置于调查表的后面,预测由浅入深。 p第二、三轮公司

19、运量预测第二、三轮公司运量预测 第二轮预测调查表的编制主要是向专家反馈第第二轮预测调查表的编制主要是向专家反馈第 一轮预测的各种预测观点,使专家能全面了解预一轮预测的各种预测观点,使专家能全面了解预 测情况,进一步分析判断未来运量,做出更精确测情况,进一步分析判断未来运量,做出更精确 的预测。的预测。 第三轮的预测是在第二轮的基础上再一次向专第三轮的预测是在第二轮的基础上再一次向专 家提供的第二轮收集的各专家意见,由专家在此家提供的第二轮收集的各专家意见,由专家在此 基础上再一次分析预测。回收后的第三轮预测表基础上再一次分析预测。回收后的第三轮预测表 (15份),经归纳统计,得到第三轮的预测意

20、见份),经归纳统计,得到第三轮的预测意见 总表。总表。 p做出预测统计分析结论做出预测统计分析结论 调查表中前调查表中前6个问题属于数量预测,采用的处理个问题属于数量预测,采用的处理 方法是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得出统计分析方法是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点,得出统计分析 结果。结果。 数量预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数量预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 2)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Jury of ExecutivesJury of Executives) (小组共识法)(小组共识法) 通常由高级决策人员召集销售、生产、采购、财务、通常由高级决策人员召集销售、生产、采购、财务、 研究与开发等各

21、部门主管开会讨论。研究与开发等各部门主管开会讨论。 u 优点:优点: (1)简单易行)简单易行 (2)不需要准备和统计历史资料)不需要准备和统计历史资料 (3)汇集了各主管的经验与判断)汇集了各主管的经验与判断 (4)如果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此法是一种有效)如果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此法是一种有效 的途径的途径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u 缺点:缺点: (1 1)预测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性)预测结果缺乏严格的科学性 (2 2)与会人员间容易相互影响)与会人员间容易相互影响 (3 3)因预测是集体讨论的结果,故无人对其正确性)因预测是集体讨论的结果,故无人对其正确性 负责负责 (4

22、4)预测结果可能较难用于实际目的)预测结果可能较难用于实际目的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3)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 该方法有时也称基层意见法,通常由各地区的销该方法有时也称基层意见法,通常由各地区的销 售人员根据其个人的判断或与地区有关部门(人售人员根据其个人的判断或与地区有关部门(人 士)交换意见并判断后做出预测。士)交换意见并判断后做出预测。 u 优点优点 (1 1)预测值很容易按地区、分支机构、销售人员、)预测值很容易按地区、分支机构、销售人员、 产品等区分开产品等区分开 (2 2)由于销售人员的意见受到了重视,增加了其销)由于销售人员的意见受到了重视,

23、增加了其销 售信心售信心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3 3)由于取样较多,预测结果较具稳定性由于取样较多,预测结果较具稳定性 u缺点:缺点: (1 1)带有销售人员的主观偏见)带有销售人员的主观偏见 (2 2)受地区局部性的影响,预测结果不容易正确)受地区局部性的影响,预测结果不容易正确 (3 3)当预测结果作为销售人员未来的销售目标时,)当预测结果作为销售人员未来的销售目标时, 预测值容易被低估预测值容易被低估 (4 4)当预测涉及紧俏商品时,预测值容易被高估)当预测涉及紧俏商品时,预测值容易被高估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4 4)用户调查法)用户调查法 当

24、对新产品或缺乏销售记载的产品的需求进行预当对新产品或缺乏销售记载的产品的需求进行预 测时,常使用用户查法。测时,常使用用户查法。 u 优点:优点: (1 1)预测来源于顾客期望,较好地反映了时常需)预测来源于顾客期望,较好地反映了时常需 求情况求情况 (2 2)可以了解顾客对产品优缺点的看法,也可以)可以了解顾客对产品优缺点的看法,也可以 了解一些顾客不购买这种产品的原因,有利于改了解一些顾客不购买这种产品的原因,有利于改 进与完善产品、开发新产品和针对性地开展促销进与完善产品、开发新产品和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活动活动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u 缺点缺点 (1 1)很难获得顾客

25、的通力合作)很难获得顾客的通力合作 (2 2)顾客期望不等于实际购买,而且其期望容易发)顾客期望不等于实际购买,而且其期望容易发 生变化生变化 (3 3)由于对顾客知之不多,调查时耗费较多的人力)由于对顾客知之不多,调查时耗费较多的人力 和时间和时间 第二节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u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 所谓时间序列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和事件发生的所谓时间序列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和事件发生的 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构成的数列。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构成的数列。 月份月份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 销量销量 万台万台

26、 202023232222212124241919282827272626 u 时间序列的构成时间序列的构成 (1 1)趋势成分)趋势成分 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趋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趋 向。它按某种规则稳步地上升或下降,或停留在向。它按某种规则稳步地上升或下降,或停留在 某一水平。某一水平。 (2 2)季节成分:在一年里按通常的频率围绕趋势作)季节成分:在一年里按通常的频率围绕趋势作 上下有规则的波动。上下有规则的波动。 (3 3)周期成分)周期成分 在较长时间里围绕趋势作有规则在较长时间里围绕趋势作有规则 波动(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 (4 4)随机成分:由很多不可控因素

27、引起的、没有规)随机成分:由很多不可控因素引起的、没有规 则的波动。则的波动。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年份年份 1 年份年份 2 年份年份 3 年份年份 4 产品的需求产品的需求 趋势成分趋势成分 实际需求线实际需求线 随机成分随机成分 季节成分季节成分 周期成分周期成分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乘法模型:乘法模型:TF = TS C I 加法模型:加法模型:TF = T+S+C+I 其中:其中: TF 时间序列的预测值;时间序列的预测值; T 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 S 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成分;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成分; C

28、时间序列中的周期性变化成分;时间序列中的周期性变化成分; I 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的波动成分。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的波动成分。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时间序列平滑模型时间序列平滑模型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SMASMA、WMAWMA) 指数平滑法(一次、二次)指数平滑法(一次、二次) u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1 1)简单移动平均)简单移动平均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SMAt+1为为t周期末简单移动平均值,可作周期末简单移动平均值,可作 为为t+1周期的预测值周期的预测值 Ai为为i周期的实际

29、需求周期的实际需求 n为移动平均采用的周期数为移动平均采用的周期数 1 1 1 t ti itn S M AA n 举例 某公司产品的逐月销售量记录如下。取某公司产品的逐月销售量记录如下。取 n=3,试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试用移动平均法进行预测。 表表1 1 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 月份月份 实际销量实际销量 ( (百台百台 ) ) n=3n=3n=4n=4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10 1111 1212 20.0020.00 21.0021.00 23.0023.00 24.0024.00 25.0025.00 27.0

30、027.00 26.0026.00 25.0025.00 26.0026.00 28.0028.00 27.0027.00 29.0029.00 21.3321.33 22.6722.67 24.0024.00 25.3325.33 26.0026.00 2 26.006.00 25.6725.67 26.3326.33 27.0027.00 21.7521.75 23.3323.33 24.7524.75 25.5025.50 25.7525.75 26.0026.00 26.2526.25 26.5026.50 计算移动平均预测值计算移动平均预测值: F4=(720+678+650)/3

31、=682.67 F7=(920+859+785 +720+678+650)/6 =768.67 描点绘图,可以比较当描点绘图,可以比较当n=3,n=6n=3,n=6时对预测结时对预测结 果的影响果的影响? ? 对于简单移动平均预测方法,关键是选择移动时间对于简单移动平均预测方法,关键是选择移动时间 区间的大小,即区间的大小,即n n的大小。的大小。 n n的大小的选择与预测者要求的适应性有关。如果的大小的选择与预测者要求的适应性有关。如果 管理者追求稳定性管理者追求稳定性n n的值应该选择大一些,如果管的值应该选择大一些,如果管 理者的目标是体现响应性,则应选择小一点的理者的目标是体现响应性,

32、则应选择小一点的n n。 SMA特点 简单移动平均法的预测值与所选的时段长简单移动平均法的预测值与所选的时段长 n n 有有 关。关。n n 越大,对干扰的敏感性越低,预测的稳越大,对干扰的敏感性越低,预测的稳 定性越好,响应性则越差。定性越好,响应性则越差。 简单移动平均法对数据不分远近,同样对待。简单移动平均法对数据不分远近,同样对待。 有时最近的趋势反映了需求的趋势,此时用加有时最近的趋势反映了需求的趋势,此时用加 权移动平均法更合适。权移动平均法更合适。 1 1 1 t titni itn W M AA n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2 2)加权移动平均法)加权

33、移动平均法 WMAt+1WMAt+1为为t t周期末加权移动平均值,它可作为周期末加权移动平均值,它可作为 t+1t+1周期的预测值周期的预测值 a1,a2,a1,a2,,anan为实际需求的权系数为实际需求的权系数; ;其余符号其余符号 意义同前。意义同前。 下例中,下例中,a1=0.5a1=0.5,a2=1a2=1,a3=1.5a3=1.5 表表 - - 加权移动平均预测 加权移动平均预测 t(t(月月) ) 实际销量实际销量( (百台百台) ) 三个月的加权移动平均预测值三个月的加权移动平均预测值( (百台百台) )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34、 1010 1111 1212 20.0020.00 21.0021.00 23.0023.00 24.0024.00 25.0025.00 27.0027.00 26.0026.00 25.0025.00 26.0026.00 28.0028.00 27.0027.00 29.0029.00 (0.5(0.5 20+120+1 21+1.521+1.5 23)/3=21.8323)/3=21.83 23.1723.17 24.3324.33 25.8325.83 26.1726.17 25.6725.67 25.6725.67 26.8326.83 27.1727.17 WMA特点 当存在可

35、察觉的趋势时,可以用权数来强调最近当存在可察觉的趋势时,可以用权数来强调最近 数据。若对最近的数据赋予较大的权重,则预测数据。若对最近的数据赋予较大的权重,则预测 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别较简单移动平均法要小。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别较简单移动平均法要小。 加权移动平均法更能反映近期的变化,因为更接加权移动平均法更能反映近期的变化,因为更接 近当前的数据可以被赋予更大的权数。近当前的数据可以被赋予更大的权数。 近期数据的权数越大,则预测的响应性就越好,近期数据的权数越大,则预测的响应性就越好, 但稳定性越差;但稳定性越差;反之则预测的稳定性越好,但响反之则预测的稳定性越好,但响 应性越差。应性越差。

36、权数的选择带有一定主观性,没有权数选择的固权数的选择带有一定主观性,没有权数选择的固 定公式。定公式。 SMA是是WMA的特例的特例。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3 3)一次指数平滑法)一次指数平滑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只考虑最近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只考虑最近的n n个实际数据,指数平个实际数据,指数平 滑法则考虑所有的历史数据,只不过近期实际数据滑法则考虑所有的历史数据,只不过近期实际数据 的权重大,而远期实际数据的权重小的权重大,而远期实际数据的权重小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一次指数平滑平均值一次指数平滑平均值SAtSAt的计算公

37、式的计算公式 1 1 ttt SAASA 讨论两种极端情况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1)(1)=0=0时时 SFSFt+ t+1 1 = = SF SF1 1 = = A A1 1 即对近期的数据都加上即对近期的数据都加上0 0权数,只考虑最历史的数据。权数,只考虑最历史的数据。 (2)(2)= =1 1时时 SFSFt+ t+1 1 = = A At t = = A At t 即对所有历史数据都加上即对所有历史数据都加上0 0权数,只考虑最近期的数权数,只考虑最近期的数 据。据。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10 1 1 1 1 予实际数据的权重为平滑系数,它表示赋 期实际值为

38、 期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值为式中, tA tSF SFASF t t ttt 若把若把t t期一次指数平滑平均值期一次指数平滑平均值SAtSAt作为作为t+1t+1期的期的 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值一次指数平滑预测值SFt+1SFt+1,即一次平滑指数法的,即一次平滑指数法的 预测公式预测公式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例题:例题: 某公司的月销售额记录如下表所示,试分某公司的月销售额记录如下表所示,试分 别取别取=0.4=0.4和和=0.7=0.7,F F1 1=11.00=11.00,计算一次,计算一次 指数平滑预测值指数平滑预测值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

39、述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月销售额一次指数平滑预测表月销售额一次指数平滑预测表 单位:千元单位:千元 F2 A1 (1) F1 0.410.00(10.4)11.00 10.60 19.7416.81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123456789101112 月份 销售额(千元) 实际销售额=0.4=0.7 用一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预测值可以描述实际值用一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预测值可以描述实际值 的变化形态与趋势,但预测值总是滞后于实际值的变化形态与趋势,但预测值总是滞后于

40、实际值 1.1.当实际值呈上升趋势时,预测值总是低于实际值;当实际值呈上升趋势时,预测值总是低于实际值; 2.2.当实际值呈下降趋势时,预测值总是高于实际值。当实际值呈下降趋势时,预测值总是高于实际值。 比较不同的平滑系数对预测的影响,当出现趋势时,比较不同的平滑系数对预测的影响,当出现趋势时, 取取较大的较大的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即预(即预 测精度较高)。测精度较高)。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一些,预测稳定性比较好;反之,一些,预测稳定性比较好;反之, 其响应性就比较好。其响应性就比较好。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4) (4) 二

41、次指数平滑预测二次指数平滑预测 如前所述,在有趋势的情况下,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如前所述,在有趋势的情况下,用一次指数平滑法 预测会出现滞后现象。预测会出现滞后现象。 面对有上升或下降趋势的需求序列时,采用二面对有上升或下降趋势的需求序列时,采用二次指次指 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数平滑法进行预测。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2 1)1 ( 12 SAtaaSAtSAt 2 SAt 式中:式中: 、 分别为分别为 第第t t期和第期和第(t-1)(t-1)期的二次指数平滑值期的二次指数平滑值 2 1SAt TbaSF ttTt Tt

42、SF t a t b 式中:式中: t+T期的预测值期的预测值 T 为为目前周期目前周期t 到需要预测周期个数到需要预测周期个数 线性方程所表示直线的截距,目前数据水线性方程所表示直线的截距,目前数据水 平平 线性方程所表示直线的斜率,预测对象线性方程所表示直线的斜率,预测对象 的变动趋势的变动趋势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 1 2 2 1 1 2 SAtSAt a a b SAtSAta t t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序列预测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概述 (1)预测误差)预测误差 (2)预测误差衡量指标)预测误差衡量指标 (3)预测监控)预测监控 (1)预测误差)预测误差 预测误差:预测误差:是指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是指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有正负之分:误差有正负之分:当预测值大于实际值时,误差当预测值大于实际值时,误差 为正;反之为负。为正;反之为负。 预测模型最好是预测模型最好是无偏模型无偏模型,即应用该模型时,正、,即应用该模型时,正、 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 (2 2)预测误差衡量指标)预测误差衡量指标 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绝对偏差(MADMAD: Mean Absolute Deviation: Mean Absolute Deviation) 平均平方误差(平均平方误差(MSEM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