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_第1页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_第2页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_第3页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成都市2016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 A 卷和第B卷, A卷满分100 分, 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2在作答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5 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 卷(共100 分)第卷(

2、选择题,共24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 分,共12 分)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 隐( ca )执拗 ( ni )忧心忡忡 ( ch ng)B剽 悍( pi o)黄晕 ( yn )鲜为人知(xi n)C 挑衅 ( xn )屏息( bng ) 如坐针毡 ( zh n)D 溅 落( jin)憔悴 ( cu )跋山涉水( b)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B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C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D 历史

3、,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 了。D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受“厄尔尼

4、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 岁生日。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 分,共12 分)1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 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 退,曾不吝情去 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

5、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详 其姓字详:详细B 造 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去 留去:离开D 不戚戚 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 为号焉不以 物喜B亲旧知其 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 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 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7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

6、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

7、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 “期在必醉” ,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晏如也” ,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第卷(其他类型题,共76 分)三、默写(共6 分)2 /10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2 分),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 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 题。猴年说猴对于普通民众

8、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

9、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 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选文略有删改)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 分)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