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共11页)_第1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共11页)_第2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共11页)_第3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共11页)_第4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物质,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E的化学式为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反应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答案】 复分解 【解析】【分析】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E可用作建筑材料,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是氢氧化钙,D和氢氧化钙反应,D是碳酸钠

2、,F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则F是酸,B、C组成元素相同,则B、C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的一种,D生成C,B也能生成C,则C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A是一种黑色物质,则A是碳。【详解】(1) E可用作建筑材料,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是氢氧化钙,E的化学式为 (2)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属于复分解反应。【点睛】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E可用作建筑材料,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则E是氢氧化钙,D和氢氧化钙反应,D是碳酸钠,A是一种黑色物质,则A是碳。2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

3、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E的化学式是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_。【答案】 Ca(OH)2 置换反应 2HCl+Na2CO3=2NaCl+CO2+H2O H2O【解析】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1)搭桥:规则是A

4、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可能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的化学式是Ca(OH)2;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CO2+H2O;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

5、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3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1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I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查阅资料)BaC12溶液显中性。(初步结沦)(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白色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一定没有氯化钡。(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

6、,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继续探究:(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猜想二:没有NaOH(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_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猜想一正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答案】氯化钡、碳酸钠 硫酸钠 BaCO3+2HCl=BaCl2+CO2+H2O 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色 【解析】

7、【分析】查阅资料白色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M,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但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无色溶液M加酚酞试剂,得到红色溶液,说明溶液显碱性;红色溶液加适量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且溶液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M中不含氯化钡,溶液仍显碱性。【详解】初步结沦(1)由查阅资料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氯化钡、碳酸钠;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钠;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

8、化碳和氯化钡,使沉淀全部溶解,其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故填: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BaCO3+2HCl=BaCl2+CO2+H2O(2)由查阅资料可知,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钡;故填:氯化钠探究与结论A、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B、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可知,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步骤为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剂;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

9、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4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C都是氧化物,D是一种碱,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4,A、B、D、E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1)若A属于盐,则E属于_,C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2)若A属于酸,则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酸 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解析】【详解】初中化学常见的

10、碱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D 是一种碱,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74,可知D为氢氧化钙;A、B、D、E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其中B、C都是氧化物,且B、C由A分解得到,C能转化成氢氧化钙。(1)若A 属于盐,则A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为二氧化碳,C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E为酸,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2)若 A属于酸,则A为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C为水,D为氢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

11、2NaOH(合理即可)。【点睛】要想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即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如;反应条件高温的初中就两类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被还原。蓝色的溶液一定是含铜离子等。5图中AI表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S、Ca、Mg、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其中A、C、D、F、G、H都由两种元素组成,E是三种元素组成,且A、C是黑色固体,D、F是白色固体,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I、B是单质;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2、1)写出化学式:F_。(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I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C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CaO MgO+H2SO4=MgSO4+H2O O2+2Cu2CuO Fe3O4+4CO3Fe+4CO2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因此F是氧化钙;故答案为CaO;(2)D、F是白色固体,氧化镁是白色固体,因此D是氧化镁,E是硫酸,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MgO+H2SO4=MgSO4+H2O;(3)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配平即可;故答案为O2+2Cu2CuO

13、;(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3O4+4CO3Fe+4CO2;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的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D常用于清洗油污。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_。(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A与D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该反应属于反应类型中的_。(4)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现象是_。【答案】CO2 2NaOH+CO2Na2CO3+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

14、离子反应生成水 复分解反应 Fe+CuCl2FeCl2+Cu 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解析】【分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B是二氧化碳,C的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所以C是铁,D常用于清洗油污,D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钠,A会与碳酸钠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酸,可以是稀盐酸,A转化成的E会与铁反应,所以E可以是氯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详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B是二氧化碳,C的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

15、位,所以C是铁,D常用于清洗油污,D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钠,A会与碳酸钠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酸,可以是稀盐酸,A转化成的E会与铁反应,所以E可以是氯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故填:CO2(2)B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3)A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微观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该反应属于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复分解反应(4)C与E的反应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

16、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Cl2FeCl2+Cu,反应现象是: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填:Fe+CuCl2FeCl2+Cu;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7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B、E是红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H为红褐色沉淀,她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化学式:A_,H_,X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答案】

17、CO Fe(OH)3 CuSO4 或CuCl2或Cu(NO3)2 CO2+Ca(OH)2=CaCO3+H2O H2SO4+Fe2O3=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H为红褐色沉淀为突破口,H为氢氧化铁、G为硫酸铁、B为氧化铁、A为一氧化碳、C为铁、D为二氧化碳、E为铜、F为碳酸钙、x的为硫酸铜,故(1)A的化学式为CO; H的化学式为Fe(OH)3 X的化学式CuSO4 (2).写出反应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写出反应的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考点:物质

18、的推断8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成为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1)F的化学式是 ;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2)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Ca(OH)2,除锈(气体答案合理亦可)(2)2H2O22H2O + O2 (3)复分解反应【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F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Ca(OH)2,G是气体且能和F反应为CO2,A能用于制备G,应该是CaCO3或稀盐酸,又因为A能转化为气体B,所以A一

19、定是稀盐酸而不是CaCO3,由此可得知B为H2,E 和B能相互转化E应为H2O,D和E组成元素相同,D为双氧水H2O2,D和生成E和,为水,所以为2考点:常见物质间转换关系9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一种用途_(2)D的化学式_;B的俗名是_(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4)B与D反应的化学

20、方程式是_;(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答案】除铁锈、工业原料或制药等(合理答案均可) CO2; 熟石灰或消石灰 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写一个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分析】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是稀盐酸,B是熟石灰;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故C是碳酸钠,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且稀盐酸可以生成D,故D是二氧化碳;【详解】(1)A物质是稀盐酸,可用于除锈;(

21、2)由上可知,D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B是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是化合物之间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故是复分解反应;(4)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5)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等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0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氯化物,B是一种酸,C是一种碱。图甲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的实验现象,请回答:(1)D

22、的化学式为 ;(2)A、B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一定质量镁、锌两种金属同时放入A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 (写粒子符号);(5)若M、N分别为铁和锌中的一种,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B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M为 ,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为 。【答案】(1)BaSO4(2)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Ba(OH)2+CuCl2=BaCl2+Cu(OH)2(4)Mg2+(5)锌,铁【解析】试题分析:(1)A,B,C三种物质,A是一种氯化物,B是一种酸,C是一

23、种碱,A和C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C和B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A是氯化铜,C是氢氧化钡,B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氢氧化钡和硫酸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化学式为:BaSO4;(2)A、B之间的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A、C的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 CuCl2=BaCl2+Cu(OH)2;(4)将一定质量镁、锌两种金属同时放入氯化铜溶液中,镁会先于氯化铜反应,锌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Mg2+;(5)若M、N

24、分别为铁和锌中的一种,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M的斜率大,所以M金属活泼,则M为锌,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的质量小于锌的质量,所以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金属为铁。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1)A的化学式是_。(2)BD的反应类型是_。(3)D的一种用途是_。(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CaCO3 化合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分析】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氧化钙)能转化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