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市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经验成果推介会”上的发言_第1页
“昌河市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经验成果推介会”上的发言_第2页
“昌河市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经验成果推介会”上的发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化学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在“昌河市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经验成果推介会”上的发言刚才,昌河第二十中学的刘继科老师所上的展示课给了我一个惊喜。作为年轻教师,他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开始,创设情境,然后归纳、比较、分析、提升、演绎、强化,这样的处置方式,体现出“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出复习课应该有的特点。刘老师这节课,是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酸和碱的复习课。复习:复,重复,习,习得。意思是要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回顾已有知识,再现、提取旧知识,容易解决。但要知新就难了,首先要挖掘教学内容的“知新”价值,明确“知什么”,然后还要解决“如何知”的问题。刘老师的这节课跟以往

2、我们见过的复习课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他一开始就借助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对盐酸的性质,进行了回顾、补充、完善,然后对盐酸的性质进行了分类、归纳,这次归纳,再现了学生对盐酸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整个过程,刘老师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展示机会,及时肯定与表扬他们的学习结果,不断引导、点拨他们用分析、归纳、整合、类比等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体系,变无序为有序,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之后刘老师采用演绎法扩展到硫酸等其它的酸,进而归纳酸类物质的通性,这符合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并且他也注意到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视角看待另一类物质碱。我们知道,在初中阶段酸碱的学习是学生第

3、一次从“类”的角度认识常见的物质,非常有必要让他们体会分类认识 “事半功倍”之功效,所以,刘老师的复习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的问题。当然刘老师最好还能设法让学生认识到盐酸的那些物理性质是“可观可测”的,是人们对盐酸的比较浅表性的认识,这类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是宏观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是分子、原子层面上发生的变化,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发生了组成或结构的变化,是比较深刻的变革,倘若不同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则这些物质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硫酸、盐酸、醋酸等酸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氢氧化钠、熟石灰

4、、氢氧化钾等碱的水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分别具有酸的通性或碱的通性),这便是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了。很多人认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记忆!需不需要记忆呢?当然需要,但是记忆不是唯一的目的,还要在记忆的同时体味前人总结经验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重点给学生安排了“氧气”“二氧化碳”“酸和碱”“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前两者是单一物质的学习,后两者是分类学习,这样安排显然是有目的的,这里教给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由表及里(从表观的可观可测的物理性质认识起)、由浅入深(对物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宏观的变化直到深入物质的内部研究其基本构成微粒的变化)、由个别到一般(

5、从单一物质的认识到分类物质的认识)、由认识同类物质的共性到寻找同类物质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如酸、碱、金属的通性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这种认识方法的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有一次,看见有人在兜售冒烟的炒锅无油烟锅,只见卖锅的人在两个锅中倒入同样多的食用油,用相同的电炉加热,一个很快就冒烟,而另一个并不冒烟,有人就说不冒烟的好。卖家为了更清楚地显示不冒烟的锅好,又向两锅的油中放入切好的葱花,冒烟的那个锅中的葱花立刻糊了,另一个不冒烟的锅(“无油烟锅”)中的葱花半天也不糊。马上就有人开始抢购原价900多元打折500多元的这种“无油烟锅”!实际上用科学的眼光看,不冒烟的这种锅,放上葱花

6、都不糊,只能说明油温低,肯定是传热效率不行,试想,传热性能不好的锅能算是好锅吗?难道那些抢购锅的人不知道油“冒烟”是沸腾造成的?难道他们不知道锅里的油加热半天不沸腾是温度没有达到沸点?这是初中就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当初没学过的人(尤其城里人)恐怕不多,但是为什么遇到事情却不会能动地运用当初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呢?显然是当时的知识没有变成后天的素质! 教育是影响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者用知识作为载体,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学习者生动活泼的学习,学习者通过学习把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智慧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如果我们不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的对待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心只顾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不引导学生从

7、中感悟学科的智慧,不兼顾学生德智体美群全面的发展,势必会把学生教成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教成传统考试的巨人、解决实践问题的矮子,甚至连起码的责任心、探究能力、合作意识都不具备!因此,我们的确有必要认真思考初中段的化学学科知识中究竟蕴含哪些思想、方法、智慧?我们怎样实施教学才能把那些思想、方法、智慧内化为学生的素质?那当然就是化学科学用于解决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和智慧。在初中阶段重点要帮助学生学习(1)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人们认识物质的基本观念;(2)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质量的计量方法;(3)分离、混合、化学制备等改造物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4)元素、物质、化

8、学变化等的符号表示方法。大家一定要明确,观念不等于概念,更不能等同于概念的定义,例如元素观,它是化学上对物质基本成分的看法,对于元素的理解,不能单纯背熟定义“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不是元素观,是元素的定义。元,开始、初始的意思;素,成分、要素的意思。自然界复杂繁多的万物是否是由少数基本物质即元素构成的,万物是否统一于少数几种元素?在古代,哲学家最早提出了这一命题,并做出了回答。古希腊哲学家thales认为水生万物,万物统一于水。古代中国的哲学家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认为万物统一于五行,即五种元素。此后,古希腊哲学家empedocles也提出了类似的“四元素”说。显然

9、,元素很早就被人们赋予“基本成分”的含义,不论物质怎样变,而其基本成分元素不变,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认识物质,是人们追求的捷径。到如今我们认识到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会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离子都会改变,但是,构成分子或离子的原子没有变(尤其是原子核)!所以,人们把一类又一类的原子成为元素。这样我们制备氧气的时候,要找氧源,炼铁的时候,自然就会找含铁的矿石,因为在这样的物质改造过程中,元素不变。一旦形成了元素观,那便具备了把握事物核心要素的思路,比如搞时装研究的人,他们要把握的元素无非就是面料、色彩、款式、文化背景、流行趋势等,时装年年

10、不同,元素基本不变。同样的道理,对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也不能降低到仅仅是记住一些操作技术。就像“过滤”,它是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利用不同颗粒的大小不同这一特点,用筛选法进行分离。讲到过滤不能只局限于过滤的操作“一贴二低三靠”上。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强调要“一贴二低三靠”,一遍一遍强化,只能优化操作,学生即便是记得一清二楚,也不会形成科学的分离思路,学习过滤,就应该让学生联系建筑工地上将大小不同的沙子分离的筛子、将粗细不同的面粉分离的箩等,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选择合适的“筛子”达到分离的目的。当物质存在颗粒大小不同的差异时,都可以利用类似的原理进行分离,膜分离技术、分子筛

11、技术等在原理上与过滤相似。同样的,蒸发、蒸馏、层析等等,都是利用混在一起的物质之间存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老师不会纠结在细节上展不开,他一定会帮助学生学会从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见一知十。通过一个问题的解答体会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刚才刘老师所用的学案中,就有这种思路的影子。开始的问题是“怎样区别石灰水和盐酸”,且方法不限,发散了学生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回忆酸、碱的性质。待形成了酸、碱的共性这一关于“类”的知识框架后,也没有单纯的让学生重复记忆,而是让学生将关于“类”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就是写出h2so4、naoh与相关的某类物质,比如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12、、酸、碱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式,从“类”的观点出发进行强化。当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又用“怎样除去铝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这个来源于生活的题目进行进一步拓展。之所以说是拓展,原因是它内含了一个关于金属铝可能会与除水垢的物质反应的问题。如学生不能考虑周全,就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同时内含一些扩展性问题。这正好实现了“让学生带着问号走进教室,带着问号走出教室”这一教育的内在追求。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学会方法,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学会,是会学的基础,但是,会学也不是唯一的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