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习题答案_第1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习题答案_第2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习题答案_第3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习题答案_第4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A.水B.天C.地D.风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DA.上升B.下降C.外出D.运动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交感合和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A.生殖之精B.后天之精C.自然界之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A.气B.气机C.气化D.彼此感应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A.精的作用B.气的作用C.神的作用D.精气互化的作用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A.动静B.水火C.上下D.晦明E.寒热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A.事物的对立B.事物的对立统一C.事物的一分为二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交感是指:D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A.结果B.根由C.形式D.物质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A.交互

3、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A.制约B.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A.心B.肺C.肝D.脾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A.心B.脾C.肝D.肺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A.心B.肺C.肝D.脾E.肾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A.心B.肺C.

4、肝D.脾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C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A.阴胜阳虚B.阳胜阴虚C.阴

5、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E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C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C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CA.脾病及肺B.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

6、.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A.培土生金B.佐金平木C.泻南补北D.抑木扶土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C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A.比较B.演绎C.类比D.以表知里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A.比较B.类比C.演绎D.以表知里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A.比较B.演绎C.类比D.反证E.试探(

7、二)B型题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 A.精气学说B.比较、演绎、类比C.诊断方法D.治疗方法E.预防方法 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滋阴扶阳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D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CA.阴阳的运动B.阴阳的交感C.阴阳的制约D.阴阳的互根E.阴阳的平衡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B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D8.肝气犯脾属于:CA.益火补土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D.抑木扶土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D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A

8、11.滋养肺肾法称:EA.比较法B.类比法C.演绎法D.以表知里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B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CA.反证法B.试探法C.司外揣内D.比较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B15.诊断性治疗属于B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A1型题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B A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2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 A因人制宜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D审因论治E虚则补之答案:C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9、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答案:E4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答案:D5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藏血B主神志C主运化D主统血E主疏泄答案:B6下列哪项不是脾的生理功能A水谷的受纳和腐熟B水谷精微的转输C,水液的吸收和转输D脏器位置的维系E血液的统摄答案:A7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脾藏意E肾藏智答案:E8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A司呼吸B宗气的生成C全身气机的调节D朝百脉E主治节答案:A10脾在志为A怒B喜C忧D悲E恐答案:C11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有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统摄血液D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E

10、化生血液与统摄血液答案:D12有主水和纳气功能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E13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C主生长发育和生殖D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答案:C14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A肾D脾C心D肝E肺答案:A15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运化B主通调水道C主受纳D主腐熟水谷E主泌别清浊答案:E16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受盛B传化糟粕C化物D泌别清浊E通行元气答案:B17治疗血行瘀滞,多配用行气药,是由于 A气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生气E血能载气答案:B18下列各脏中,其生理特性以升(升职啦!)为主的是A肺与脾B肺与肝C肝与肾D

11、心与肾E肝与脾(干杯:啤酒!)答案:E19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 A肝、肺B肺、肾C脾、胃D肝、胆E心、肾答案:B20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答案:A21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血府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答案:D22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在A四肢部B肩胛部C头面部D胸部E背部答案:C23绕阴器的经脉是A足厥阴经B手厥阴经C足少阴经D手太阴经E足太阴经答案:A24 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小肠经流注于A膀胱经B胆经C三焦经D心经E胃经答案:A25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A风B寒C暑D燥E湿答案:B26下列哪项是火邪、燥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A耗气B上炎C伤津

12、D动血E生风答案:C27下列关于火热内生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有余便是火B邪郁化火C五志过极化火D精亏血少,阴虚阳亢E外感暑热阳邪答案:E28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格拒D阴阳互损E阴阳离决答案:C29“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A因病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证制宜答案:D-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肺病及心D心病及肝E脾病及肾答案:A30患者自汗,多尿,滑精,是因气的何种作用失常所致A推动B温煦C防御D固摄E气化答案:D31患者关节疼痛重着,四肢疫困沉重,头重如裹,其病因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痰饮答

13、案:D32.患者胃肠热盛,大便秘结,腹满硬痛而拒按,潮热,神昏谵语,但又兼见四肢厥冷。其病机是A虚中夹实B真实假虚C由实转虚D真虚假实E实中夹虚答案:B33.患者,男,56岁。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而胀,继则昏厥仆倒,呕血,不省人事,肢体强痉,舌红苔黄,脉弦。其病机是A气郁B气逆C气脱D气陷E气结答案:B34患者曾发高热,热退而见口鼻、皮肤干燥,唇舌干燥,舌紫绛边有瘀斑、瘀点。其病机是A津液不足B津亏血瘀C津枯血燥D津停气阻E气阴两亏答案:BB1型题A脾B胃C肾D肝E肺35“水火之宅”是指答案:C36“生痰之源”是指答案:AA心与脾B肺与脾C脾与肾D肺与肝E肺与心37.与气机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14、答案:D38.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答案:B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阳胆经39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答案:E40.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答案:AA气滞血瘀B气不摄血C气随血脱D气血两虚E气血失和41肝病日久,两胁胀满疼痛,并见舌质瘀斑、瘀点,其病机答案:A42产后大出血,继则冷汗淋漓,甚则晕厥,其病机是答案:C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43适用于热结旁流的治则是答案:C44适用于真寒假热的治则是答案:A中医复习题3(仅含病机与防治原则)第七章 病 机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BA、经络的功能失调 B、阴阳失调 C、脏腑的功能失调D

15、、内生五邪病变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BA、肝 B、肾 C、脾 D、心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CA、阳盛阴虚 B、阴盛伤阳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D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 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BA、气血的盛衰 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 C、气机失调D、脏腑阴阳失调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A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B、正邪相争剧烈 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D、邪去而正不复7、表证时的高热

16、,寒战是因:AA、邪正俱盛 B、邪正相持 C、邪盛正衰 D、正胜邪退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BA、肢冷或汗出肢厥 B、心烦失眠多梦 C、脉伏而不出 D、心悸怔状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CA、眩晕、昏冒 B、狂言、骂唇 C、神昏、痴呆 D、胸闷、心悸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CA、心气虚 B、心血瘀阻 C、心气实 D、心血不足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BA、肾气亏虚 B、脾虚不摄 C、脾虚湿热 D、痰涎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AA、肺气虚弱 B、肾气虚 C、脾肺气虚 D、肺气失宣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CA、劳倦

17、过度 B、禀赋素虚 C、嗜酒过度 D、久病耗伤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DA、水肿 B、崩酒 C、黄疽 D、自汗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CA、外感暑湿 B、痰饮停胃 C、饮食所伤 D、感受湿邪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何项是错的?CA、咯血吐血 B、头胀痛,面红目赤 C、晕眩目花 D、耳暴鸣或暴聋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AA、滑精 B、自汗 C、遗尿 D、久泄脱肛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BA、耳鸣 B、夜尿多 C、水肿 D、气喘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BA、咳喘胸憋 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 C、喘促痰涎壅盛 D、

18、喘而鼻煽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DA、心火亢盛 B、湿热蕴结膀胱 C、心肾阴虚 D心火下移小肠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CA、肝气犯胃 B、肝气郁结 C、肝气犯脾 D、脾气虚弱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BA、上病下取 B、肺与大肠相表里 C、六腑以通为用 D整体观念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CA、子宫脱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久利脱肛24、久泄,脱肛伴内脏下垂是:CA、肾气不固 B、脾气虚弱 C、中气下陷 D、宗气下陷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CA、目睛上吊 B、高热 C、手足濡

19、动 D、神昏诡语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CA、气郁 B、气陷 C、气脱 C、气闭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BA、肿块 B、胸胁胀痛 C、肌肤甲错 D、面目黎黑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BA、气逆 B、气虚 C、气滞 D、气闭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DA、暖气、呃逆 B、头胀痛、甚则昏厥 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DA、大便燥结 B、肌肤干燥 C、鼻干目涩 D、烦渴引饮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CA、阴盛格阳 B、阳虚则寒 C、阳盛格阴 D、阴盛则寒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

20、,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DA、阴盛格阳 B、阳损及阴 C、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B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 D、阳热病邪侵袭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B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 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B

21、A、正盛邪衰则病退 B、正虚邪衰则病危 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DA、口苦 B、多梦 C、失眠 D、易怒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BA、脾阴 B、肾阴 C、胃阴 D、心阴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CA、巅顶疼痛 B、少腹拘急疼痛 C、肢麻抽搐 D、两胁不舒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BA、昏厥 B、呃逆 C、头胀痛 D、咯血吐血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DA、肝气的疏泄 B、肺气的宣肃 C、脾气的主升 D、以上都不是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

22、者,常为:BA、肾阳不足 B、脾肾阳虚 C、脾胃虚寒 D、脾胃气虚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BA、脾气虚 B、脾肺气虚 C、肺肾气虚 D、心气虚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DA、三焦 B、肺 C、小肠 D、肾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C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B、思虑无穷 C、劳力过度耗伤 D、失血过多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CA汗、吐、下太过 B、五志过极化火 C、忧愁思虑过度D、燥热之邪所伤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BA、气消 B、气陷 C、气逆 D、气滞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CA、情志所伤

23、B、痰湿阻滞 C、脏腑功能减退 D、宿食积滞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B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 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 C、胃脘痞满不舒D、两胁胀满疼痛第八章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CA、调摄精神 B、加强锻炼 C、审因论治 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BA、治病求本 B、既病防变 C、早期治疗 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CA、滋阴 B、温阳 C、扶正 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BA、反治法 B、逆治法 C、从治法 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DA、肠虚滑脱 B、寒湿泄泻 C、脾虚泄泻 D、食积泄

24、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CA、表实里虚证 B、虚实夹杂证 C、真虚假实证 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B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BA、用热远热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BA、扶正为主 B、先扶正后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DA、急则治其标 B、因时制宜 C、缓则治其本 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CA、虚实夹杂证 B、邪盛为主,兼正虚 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D、扶正会助邪,

25、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DA、调整阴阳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CA、调整阴阳 B、补偏救弊 C、补其不足 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 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 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其他习题1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A、司呼吸 B、主血脉 C、主疏泄 D、主升发 E、主纳气 2、 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从革 E、曲直 3、 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 C、五脏、六

26、腑 D、五脏、六腑与经络 E、五脏的各种形象 4、 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C A、 心与肺 B、心与脾 C、肝与肾 D、脾与肾 E、心与肾 5、 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C A、正胜邪负 B、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 D、邪胜正负 E、邪正相持 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B A、辨病求因 B、辨症求因 C、问诊求因 D、相对性 E、直观性 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B A、肝 B、脾 C、肾 D、心 E、肺 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B A、大肠 B、膀胱 B、三焦 D、胆 E、小肠 9、归属内伤病因是 A A、劳逸 B、医过 C、外伤 D、六淫 E、水湿痰饮 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

27、主要功效 A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 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D A、湿阻中焦 B、湿温初起 C、痰饮伏肺 D、水湿内停 E、风湿痹痛 12、共收载药物8980味的药学著作是 E A、本草原始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中华本草 13、行气止痛的要药是 D A、葛根 B、乳香 C、紫苏叶 D、木香 E、狗脊14、清热药主要适用于 E A、表寒证 B、里寒证 C、表热证 D、阳虚证 E、里热证 15、属于十八反的是 D A、乌头与附子 B、人参与乌头 C、乌头与藜芦 D、

28、半夏与乌头 E、乌头与甘草 16、下面哪味药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 C A、藿香 B、香薷 C、香附 D、沉香 E、小茴香 17、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功效是 D A、补肝肾、益血 B、补肝肾、活血 C、补肝肾、利水 D、补肝肾、安胎 E、补肝肾、壮阳 18、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 C A、血脱证 B、痰饮证 C、瘀血证 D、出血证 E、血虚证 19、麝香的功效是 D A、开窍醒神破血逐瘀 B、开窍醒神补血保胎 C、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催产 D、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催产 E、开窍醒神消肿生肌抗肿瘤 20、肉苁蓉和锁阳共同的功效是 C A、滋阴补血 B、滋阴潜阳 C、补肾助阳 D、滋阴降火 E、祛风

29、湿其他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B)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D)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 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 A.五

30、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C)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D)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B) A.脉

31、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D)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C)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B)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C)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32、0;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D)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B)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D)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C)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33、60;D.湿性趋下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C)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 A.肝 B.肺 C.脾 D.肾19.孙络是指(C)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C)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21.能调节十二经

34、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D)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 A.喜伤心 B.怒伤肝 C.思伤脾 D.悲伤肺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C) A.暑邪 B.热邪 C.痰饮 D.瘀血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C) A.浮脉 B.洪脉 C.弦脉 D.缓脉25.肺的生理特性是(B) A.喜润恶燥 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

35、燥恶湿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B) 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27.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阴肺经28.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C)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阴阳失调29.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C)A.先祛邪不会伤正 B.先扶正可致留邪 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 D.标症紧急先

36、治其标 30.肾所藏之精是指(C)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中医基础理论一、 选择题A型题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CA.古罗马 B.古希腊 C.中国 D.埃及 E.印度2.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形成: B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CA.(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4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BA

37、.(素问) B.(伤寒) 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 E.(难经)5.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D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论) E.(难经)6.确立六经辨证治纲领的医家是: EA.张景岳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张仲景7.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C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8.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DA.王清任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巢元方9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 E A.巢元方 B.陈无择 C.

38、张仲景 D.王清任 E.钱己10.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EA.朱丹溪 B.张从正 C.王清任 D.叶天士 E.刘完素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A.朱丹溪 B.刘完素 C.叶天士 D.吴鞠通 E.薜生白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中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B A.李中梓 B.李东垣 C.陈元择 D.叶天士 E.刘完素13.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代表是: D A.王清任 B.吴又可 C.李 杲 D.张从正 E.吴鞠通 14.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CA.朱丹溪 B.李东垣 C.张景岳 D.张仲景 E.吴鞠通1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39、的医家是: EA.吴鞠通 B.薛生白 C.王孟英 D.吴又可 E.叶天士16.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B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E.薛生白17.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哲学基础是: E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唯物观 E.唯物辨证观18.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 D A.血液 B.津液 C.精汁 D.精气 E.水谷精微19.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 E A.四时气候 B.昼夜晨昏 C.地区方域 D.情志因素 E.以上都是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D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昼

40、夜晨昏对人体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B型题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论)1.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纟的著作是:D 2.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D3.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B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一,选择题(一)A 型题1. 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CA.内与外 B.上与下 C.水与火 D.明与暗 E.左与右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B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3. 言

41、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C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4.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D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5.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6.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A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7.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C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晦明 E.动静8.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B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9. 属于阳

42、中之阴的时间是: C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0.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D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 以上都不是11.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D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2. 属于阴的味是: A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13. 属于阳的味是: DA.酸 B.苦 C.咸 D.辛 E.涩14.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CA.表现 B.物质 C.基础 D.结果 E.形成15.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C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

43、用 D.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是16. 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C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阳盛格阴17. ”一阴一阳之谓道”旨在说明:EA.事物运动的对立性 B.事物运动的统一性 C.事物的双重性 D.事物对立的统一性18. 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BA.夏商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E.晋唐时期19.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E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20.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C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21.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C A.事物的一分

44、为二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的对立制约22. 阴阳交感是指: EA.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B.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的对立表现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23.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C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24.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B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25.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E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26.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

45、养阴”旨在强调:EA.阳气的重要性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27. 阴阳偏胜形成:AA.实证 B.里证 C.热证 D.寒证 E.表证28.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D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寒证29. 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C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3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C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31.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BA.阳偏盛证 B.阳偏衰证 C.阴偏盛证 D.阴偏

46、衰证 E.阴阳偏衰证32. 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B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 D.阴阳统一 E.阴阳互用33.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A.整体观念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比较,演绎,模拟34. 属中医哲学方法的是:AA.精气学说 B.以表至里 C.诊断方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35. 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D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 E.结果36.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E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阳格拒37. 属于阳证范围的是:BA.寒证 B.表证 C.里证 D.

47、虚证 E.以上都不是38. 属于阴证范围的是BA.热证 B.虚证 C.实证 D.表证 E.以上都不是39.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的是:CA.以寒泻阳 B.以热袪阴 C.以寒补阴 D.以热补阳 E.补阴助阳4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B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41.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B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阴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42. 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治法,称为:A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43.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44. ”阳病治阴”的治则是针对下列何证:EA.阳损及阴之证 B.阳盛伤阴之证 C.阳虚阴盛之证 D.阳气暴脱之证 E.阴虚阳亢之证45. ”阴病治阳”的治疗原则适用干:DA.阴胜阳虚 B.阳盛阴虚 C.阳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46. ”热者寒之”的治法适用于:AA.阳胜则热之证 B.阴盛格阳之证 C.阴阳两虚之证 D.阴虚则热之证 E.以上都不是47.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E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4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CA.六腑之大肠 B.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