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课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012年12月26日最终修改上交版_第1页
专题复习课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012年12月26日最终修改上交版_第2页
专题复习课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012年12月26日最终修改上交版_第3页
专题复习课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012年12月26日最终修改上交版_第4页
专题复习课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012年12月26日最终修改上交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复习课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本节课是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入手,引出了盐的概念,并介绍了氢氧化钠和硫酸以及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反应。由此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介绍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意义。二、 教学背景分析1、内容分析: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是考察学生能力和中考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

2、、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在前面学习燃料的燃烧时接触过酸雨的知识,在学习水的时候也了解了水污染的有关知识,这为引入本课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第一课题,我们又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应该没什么大的困难。新课程中涉入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前面几单元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加上教师的引导,看来不难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特别是针对我们特殊

3、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本身学习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我采取大胆降低知识内容,充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的原则,大刀阔斧删减内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三、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 记住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现象; 2.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 知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 懂得中和反应中PH值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过程与

4、教学资源设计专题复习课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科目化学班级时间教师刘政地点使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 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记住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现象; 2.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 知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 懂得中和反应中PH值的变化(二)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概念及中和反应

5、中PH值的变化情况2、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概念及中和反应中PH值的变化情况2、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专题复习课 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 酸、碱指示剂二、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三、 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 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 中和反应的应用3、中和反应中溶液PH值的变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投影任务一:如果我这里有一瓶无色溶液,如何知道它的酸碱性呢?思考与回答通过酸碱指示剂与PH值通过提问引入任务一任务一探究活动1提问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首先酸碱

6、指示剂有哪些?酸碱指示剂遇酸遇碱会有什么现象?板书 酸碱指示剂投影 列表给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讲述 利用酸碱指示剂,能够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是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PH值则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板书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值提问那么PH值的范围是什么?在哪个范围中表示酸性?又在哪个范围内表示碱性呢?测定PH值最简单的方法又是什么呢?投影PH的范围等练习活动1那么,回到任务一,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做实验来检验一瓶溶液的酸碱性小组汇报教师实验好,下面我按同学的设计

7、方案进行操作,大家观察。填写实验报告观看和思考回答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观看、思考与回答 倾听与思考思考与回答思考与回答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观看与思考 填写实验报告 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交流的能力任务二中和反应概念的辨析探究活动2投影任务二:如何用明显的现象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提问好,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知识,酸碱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反应?板书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讲述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给出化学方程式。解释它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

8、做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设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那么所有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讲述不是的,例如我们经常说的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就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Ca(OH)2 +CO2 = CaCO3+ H2O提问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许多应用,有哪些?板书2、中和反应的应用投影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 中和过多的胃酸练习设问下面,回到任务二,该如设计实验呢?请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讲述评判每个组的设计,结合实际选出最优设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滴几滴后震荡试管,重复此过程至溶液变成无色为止。学生实验好,下面

9、请每组同学按照设计做实验投影打出实验操作要领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都来汇报一下实验过程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设问我们通过做实验都看到了现象的发生,那么,颜色的改变一定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吗?讲述化学变化的本质 思考与回答倾听与思考倾听与思考思考与回答观看与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交流倾听与思考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思考与回答倾听与思考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反复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予以指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任务三: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的探讨提问那么,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讲述中和反应中PH值的变化有两种情况板书中和反应

10、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示意图练习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交流倾听与思考思考与回答总结小结教学反思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问题的反思由于本学期学校没有实验装备,造成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天然不足,在每个任务中需要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我说“取用试管,滴取少量盐酸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对“取用”、“滴取”、“震荡”等化学操作专业术语还不熟悉,更没有经常练习。而我的学生实验报告也设计的相对粗糙,让学生难以下笔。这实际上违反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我把食物吊得太高,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够到,所以也不够了。同时违背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The Yerks_Dobson Law)

11、,以为这节课我把学生的激奋水平调整的很高,就应给予学生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才会使学习效果最好。所以,我之后把学生实验报告重新设计,细化了很多内容,在其他教学班教学时,效果明显。五 、教学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活动环节关注要点学生小组活动观察记录环节一:用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实验过程记录非常合理比较合理不确定不太合理非常不合理1设计实验方案2完成实验3填写实验现象4分析解释学习态度记录非常积极比较积极不确定不太积极非常不积极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环节二:理论分析酸和碱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讨论过程记录非常合理比较合理不确定不太合理非常不合理1学生讲解内容2使用资料情况学习态度记录非常积极比较积极不确定不太积极非常不积极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