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_第1页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_第2页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_第3页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_第4页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    摘要:日本社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过程中要求控制高等教育发展的呼声很高。这一时期日本高等教育出现了“大学纷争”、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升学竞争加剧、校历主义等现象,全面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方向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本;大众化;大学纷争 日本社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断要求扩大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要求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也日益升高,学历主义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考试地狱”的非难、伴随大学生的急剧增加而出现的教学质量的全面下

2、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没有学习兴趣的“高等游民”的大量增加以及称为“大学即是休闲娱乐中心”的论调的出现,如此种种问题都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遭到了社会的猛烈批判。下面,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上述几个问题。 一、“大学纷争” 大学纷争是指大学生与政府、学校之间由于矛盾所引起的冲突。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大学的教学条件的恶化及学费上涨等问题,在日本各地大学中时常发生学生罢课、游行等现象,但还没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事态的恶化是在1968年3月,东京大学的校方处分了一名医学部参加“闹事”的学生,由此“大学纷争”一时走上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学生们占领了本校的建筑物,在此

3、背景之下,被封锁课堂的一名学长被迫辞职。为了恢复大学的教学秩序,日本警方于1969年1月,强行使用催泪弹、瓦斯筒等武力,利用整整两天的时间解除了被占领地的课堂封锁。对这一过程,日本的传播媒介都进行了实况转播,从而引起了日本全社会对大学现状的关注。东京大学的纠纷总算镇压下去了,但由此引发的其他国、公、私立大学的纠纷又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为了解决各大学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日本政府于1969年8月通过了大学管理中的临时措施法,为警察在非常时期进驻大学和插手大学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依据此法,渐渐平息了各大学的学生运动。 对“大学纷争”的原因,日本nhk广播舆论调查所在1969年3月,对东

4、京市的23所大学261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有47的学生认为,问题在于“学校方面”;32的学生认为在于“学生方面”。对2474名一般市民的调查结果是:32的市民认为,“大学管理中没有反映学生的意见”;14的市民认为“师生之间存在很深的隔膜”;7的市民认为“由于学生过多,教育没有达到目的”。总之,这三种加在一起,43的市民认为,问题在“大学方面”,只有19的人认为,“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煽动的结果”。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当时日本市民和大学生对大学的现状相当不满。 “大学纷争”是二战后伴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张所带来的诸矛盾激发的结果,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引发“大学纷争”的外部因素。最重

5、要的外部因素是日本大学受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大学学生运动的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围绕反对种族歧视、反越战等社会的、政治的问题进入高潮期。特别是1964年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的学生运动波及到了美国各地大学。当时的情形,通过传播媒介以及留学生、访问学者等途径详细地介绍到了日本。东京大学的纠纷开始初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运动被媒体大篇幅报道和介绍。在同一时期,法国的巴黎大学也发生了学生运动,由此引发了工人阶级的大规模的罢工。为了平息运动,戴高乐总统颁布了允许学生运动的法律,渐渐平息了罢课和罢工。由此可见,在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在这

6、种国际环境中渐渐提高了日本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20世纪60年代由于日本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以及都市化、信息化等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压力感使新一代大学生产生了对现存社会的疑问、反文明的意识以及对现状的反抗态度。还有人认为,“大学纷争”是日本学历主义所特有的残酷而持久的考试竞争使新一代没有形成丰富而完善的人格所带来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这一时期大学数量的扩张所引起的教学条件的恶化以及学费的上涨等原因是“大学纷争”的最直接原因。“大学纷争”反映了学生对大学教育现状的不满。 二、教育质量的下降 数量与质量是大众化过程中难以协调的一对矛盾。这一时期日本高等教育

7、数量的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育质量的全面下降。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依靠的是私立大学。尽管私立大学在消化大学生数量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质量方面普遍受到了社会的责难。很多私立大学为了充实自己的财政,趁着社会上要求增设学校的机会,不惜降低入学标准招收了大批的学生,并采取在大课堂里用麦克风讲课的教学方法。显然,这一做法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也就更谈不上互相切磋和共同提高了。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成为极大的问题。据统计,国立大学学生每人平均年经费为1602千日元,公立大学为1339千日元,而私立大学却只有602千日元,相当于国立大学的13强。校舍、

8、教室以及体育设施的面积,国立大学每个学生平均有2177平方米,公立大学有1648平方米,私立大学只有762平方米,也相当于国立大学的1/3。由于办学经费的困难和学校场地的狭窄,极大地影响了私立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师生比过高,人均藏书量偏低也是当时各私立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据1970年的统计,日本大学的师生比,国立大学为185,而私立大学是1307;大学的藏书量为国立大学生均1004册,而私立大学每生只有30册左右。还有,由于私立大学的大量存在以及大学教师收入的偏低,使大学教授的兼职现象比较普遍。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不得不主要基于现成的教科书而不是以科研更新教学内容来传授知识。因此,大学课

9、堂中知识的陈旧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低下构成了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貌。 社会对这一时期的大学毕业生在一般知识、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意识等方面评价都很低。对于大学生的这些不足之处,有的调查资料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大众化了的现代大学生的普遍弱点。 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除了大众化过程中的数量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之外,还有以下高等教育内在的原因: (一)战后教育改革的不当 战后初期,以美国为样板建立起来的单一的4年制的新式大学,的确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然而这种单一的制度,较少考虑了日本的实际,简单划一,缺少灵活性和活力。尤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

10、一二年级进行基础教育,三四年级进行专业教育的大学课程模式,遭到了教育界、企业界人士的普遍反对。由于大学基础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重复了高中时期已学过的知识,因此学生入学不久就对大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普遍缺少求知欲和学习的信心。在企业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只用2年的时间难以掌握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基础提出了质疑。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尤其是经济界要求改革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不断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日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教育目标的单向性经济取向弱化了大学的教育功能,从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20世纪5

11、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开始把高等教育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发展的长期经济计划之中。往往是经济界提出各种教育改革的意见,政府尽量采纳这些意见进行教育改革。此后,经济界直接加入了中央教育1审议会,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的单向性经济目标。在这一时期,由于高等教育只注重服务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满足多种需求的教育目标,因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及个性和特长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发展。这也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等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导致了高等教育供大于求。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新技

12、术革命的展开,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是文法科毕业生)陷入了“结构性失业”之中。 1973年石油危机冲击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处于竞争高潮时期。当时受到石油危机冲击的企业,都纷纷撤消了原定拟于1973年录用大学生的计划,并想通过这种减员的措施,闯过经营上的难关,因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同时,又由于日本经济面临了长时间的低速发展形势,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时候,开始实行了选择大学的“指定校制”。因此,除了少数名牌大学以外,很多大学的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进入大型企业难上加难,很多大学生不得不转入了服务行业或半劳动化的职业,甚至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

13、士生没有找到工作。 据统计,1980年日本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比例是:高等专门学校为873;短期大学为76(其中32为升学);大学为753(其中44为升学);硕士研究生为638(其中187为升学);博士研究生为62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政策遭到了日本社会普遍责难。然而,高专生的居高不下的就业率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就业难除了大学生数量大之外的其他原因。 (一)专业结构比例的不合理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1956年11月,企业界提出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教育的意见,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有计划地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压

14、缩法律等文科的招生人数,改善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大学理工科教育,增加经费,充实专业课程”。为了解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提出的“缺少技术人员17万”的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充理工科系、新建工科大学、开设高等专门学校等措施。然而,在此期间由于私立大学的大量增设,使文法科学生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因而在高等教育中文法与理工科的结构比例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因此,这是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文法科毕业生遭遇“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二)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不景气是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原因 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和大型企业的减员,使大众化产生的大量大学毕业生在经济环境中无法消化,进一步

15、加剧了就业问题。 四、升学竞争的加剧 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等教育数量上的大发展,并没有使日本社会的升学竞争得到缓解,相反,导致了更广泛、更激烈的竞争。日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尖子教育”反而更受社会、学校乃至学生的瞩目,争夺名牌学校有限名额的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导致的高学历的贬值所引起的,也即日本社会进入了“大学生变得廉价的时代”。学历的贬值突出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质量的下降和就业的职业层次的降低。高学历者的大批产生使高学历者等于英才的图式被打破。即使是大学毕业,也只有以东京大学为首的一部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进入一流企

16、业,而大多数大学的毕业生,只好从事过去高中毕业生才干的商品推销员和服务行业的工作。在文部省的有力控制下,父母和孩子把学历作为竞争目标,把入学考试作为“跳龙门”的阶梯,目的是为了能考入一流大学,进一流公司。为了力争考入一流大学,就需要从小学开始,进课外补习学校学习,到了初中和高中,还需要聘请家庭教师磨练考试的技术,因而使考试竞争更加激烈,产生了“考试地狱”,造成了学生因升学压力产生厌学、逃学、自杀等现象。 由于高学历者进入了职业结构的下层,因而没有考上大学或不考大学的人,就面临着在劳动力市场的失败。升学竞争的激化对于原本不想升大学的人来说也形成了一种升学压力,因此在大学升学者中增加了一

17、批厌学,但又不得已的“非本意学生”。因此,在大学、短大入学率已达到38(1977年)的70年代,几乎所有的日本家庭都卷入了异常激烈的升学考试之中。 五、校历主义的产生 日本很多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在雇佣员工时实行了“指定校制”。所谓“指定校制”,是指企业指名需要某种大学的毕业生。过去,学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从初中高中大学的“纵向”学历的差别上。而“指定校制”实施后,就出现了因毕业于不同的大学以及大学之间名誉的差异而派生出了“横向”学历的差别。换言之,即是明显地出现了因“出身学校的好坏”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别。这种“学历主义”的存在,实际上也是造成考试更加激化的原因。由于高等教

18、育进入了大众化时期,因此青年学生进入大学的条件也放宽了许多,但由于校历主义的产生,使学生们的入学目标从能够考上大学上升到考上名牌大学。因此,大学考试实际上是名牌大学的争夺战。 日本在大众化时期为什么会产生校历主义?这与日本的学历主义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学历主义社会,是指在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学历比其他因素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学历社会是以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为起点的。学历主义社会这种靠学问来发迹的社会与以往贵族主义和血统主义社会相比,无疑有其历史进步性。然而,它的不适当的发展导致了学历的身份化和等级化,教育背离了其真正的价值,使学校从一个纯粹的“教育”机

19、构转变为一个“筛选”机构和专门发放学历证书的场所。考试作为选拔手段指挥着教育过程,从而产生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考试竞争。然而在当时,通过从一般市民中广泛选用人才的做法,对提出要追赶西欧发达国家为目标的明治政府来说,成了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动力。由于当时大学毕业生颇为罕见,因而他们受到了真正秀才般的待遇。 在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在战前为止还是一个安定的学历社会。但是,到了战后的1955年以后,日本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的数量迅速增加。在这新的情况之下,“学历”未必再是一种“实力”了。即使是大学毕业,也只有东京大学为首的一部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进入一流企业。因此,高中毕业生以前以

20、考上大学为最高目标,而如今考上名牌大学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像很多人所推测的那样使考试竞争有所降温,社会反而进入了更持久、更残酷的考试竞争之中。随着竞争人数的增多,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相对来说也就更少,显得更有意义。因此与众多的竞争者争夺名牌大学的学历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学历主义的产生与日本传统的能力观和用人观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人普遍认为,一个人有能力,那他干什么都行;一个人“无能”,那就干什么都不行。因此,企业在雇佣员工时,愿意招收可以任意造就的、可训练的高智商的通才。而衡量这种“能力”大小的只能是学历文凭,因为学历文凭是学力的测验结果,它证明了一个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所以,企业每年要竞相争夺名牌大学的学生。不管你学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