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_第1页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_第2页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_第3页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_第4页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后疫情时代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    郑奥成 郑家鲲 王学彬摘 要:体育非遗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保护和传承是其时代主题。随着新冠疫情爆发,聚集性活动停摆、文旅产业受冲击、传承人陷“僵局”等一系列挑战,阻碍了体育非遗正常运行。但疫情同时也为体育非遗带来了一定发展机遇,数字平台焕发新生机、文旅产业的触底反弹、民族文化精神的振奋需求、实用型的价值观偏移等,为体育非遗的保护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基于疫情背景下体育非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以新理念推进数字化创新发展、以文旅产业反弹之势培植传承人重铸辉煌、

2、以厚重的民族文化精神夯实社会教化、以“经世致用”理念挖掘实用价值等应对策略。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挑战;机遇;对策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21)01-0081-06abstract: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with the outbrea

3、k of the covid-19, a series of challenges, such as the suspension of gathering activities, the impac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impasse" of the inheritors, have impede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owever, the epidemic has also brought some dev

4、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 digital platforms have been rejuvenated,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has hit bottom and bounced back, the inspiring demand of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and the deviation of practical values have opened up new ideas for the p

5、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we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ost-epidemic era.therefore,based o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e intangibl

6、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pidemic,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some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omoting digit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new ideas, cultivating inheritors to restore glory with the bounce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consolidating social education wit

7、h the heavy national cultural spirit, and digging practical value with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n reality".key words: covid-19;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ports;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challenges;opportunities;countermeasures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使我國民众生命安全

8、受到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几近所有的聚集性群众活动被叫停,包括民俗活动在内。因此,大量依附民俗节庆活动而开展的体育非遗相关活动基本取消,体育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现实态势不容乐观。1 疫情之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现实挑战1.1 多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难以开展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种类繁多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器械使用、比赛规程、身体运动等内容,又与各民族、地域的社会环境、宗教、民俗风气等传统文化息息相关1。因此,大多数体育非遗都具有人群聚集性、节庆民俗性等特征,其中尤以民间舞蹈类、民俗活动类、杂技竞技类等较为典型,如摔跤、舞龙舞狮、赛龙舟等。疫情期间

9、,受多因素影响,这些聚集性体育非遗活动开展大部分受限。一方面,人群聚集性是大多数体育非遗项目的特点,是其相关活动开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人群聚集性活动被全面叫停,体育非遗相关活动亦不例外。此次疫情从其流行病学特征来看,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且传染性较强2,人群聚集性的体育非遗活动可能会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不仅如此,与其他观看、欣赏类人群聚集性活动不同,体育非遗相关活动大都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剧烈的身体运动调动呼吸加快,大量飞沫喷出与吸入极易增长疫情传播的风险。与此同时,人群聚集性体育非遗活动一般互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难以避免,容易增

10、加感染风险。另一方面,疫情在我国暴发的高潮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点,是使体育非遗相关活动开展受限的另一重要原因。民俗类体育非遗活动大都依附节庆时令进行,春节、元宵期间是相关活动的高潮。2020年伊始,许多体育非遗相关传承人士已为春节、元宵开展的体育非遗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受疫情影响活动被迫终止。“本来在年前就已经将灯具、人员、组织全面协调完毕,只等着春节一到开展活动,没想到却来了场范围如此之大的传染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会传承人黄运兴老先生表示。尽管2020年7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但体育非遺相关损失已经造成。截至2021年

11、春节前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各类民俗、聚集性体育非遗活动等仍处于取消或被禁止状态。1.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旅产业受冲击近年来,体育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体育强国、文旅消费等国家宏观策略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文旅部紧急通知,暂停旅游经营活动,以健身为主体、高度依赖户外活动的体育旅游基本“停摆”,国家体育总局、文旅部“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亦如虚设,体育旅游相关行业受到重大影响,本该蓄势待发的体育旅游断崖式下跌,体育非遗相关旅游产业也进入低潮。如每年元宵,福建泉州泉港区樟脚村都会举行盛大的游板凳龙活动,许多外地游客会慕名前来共同见证600多年历史的体

12、育非遗活动,受疫情影响,活动叫停,其相关旅游产业也因此受挫3;随后福建、广东、江西等多省也发文明令禁止了龙舟比赛,相关旅游产业同样进入停摆状态。相较于常见的风景地貌、美食娱乐等为主题的旅游产业,依附节庆时令的特性在体育非遗旅游领域更加突出,许多相关人文风情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点才能领略,尤以民俗活动类的体育非遗更甚。因此,新冠疫情无疑会使体育非遗旅游产业受到剧烈冲击。1.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陷“僵局”体育非遗历久弥新,传承人是其延续、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传承人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技艺与绝活,是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4。过去,由于经济效益低、社会风气变化、政府支持力

13、度不够等问题,体育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随着国务院、文旅部、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一系列关于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文件的颁布,非遗进校园、非遗数字化、非遗+旅游等新发展模式,为体育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非遗传承人迎来新的曙光。然而,新冠疫情使体育非遗传承人再次陷入“僵局”。有学者曾以传承人的视角就体育非遗活态传承影响因素开展过较为详细的研究1,将多个方面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但在疫情背景下,这些对体育非遗传承人具有较高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却大都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一是政府保障。由于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近乎所有的群体性体育非遗活动都被禁止,政府保障的活动经费支持自然不会兑现,其所提

14、供的传承场所亦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社会支持。对传承人贡献较高的因素是非遗进校园及社区居民参与。一方面,疫情较为严重期间,国内大部分学校不开学,非遗进校园无从谈起。截至2020年6月,全国大部分学校虽已陆续复学,但其活动也受到严格管控。另一方面,如上文所提及,疫情期间人们对精神娱乐需求会有所降低而更加追求实用性,体育非遗传承人将难以受到社区支持。三是人文环境。面对社会现代化、开放化和多元化的转变,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疫情到来,更使其向宅家化、数字化转变。同时,民俗节庆活动、文化旅游等为体育非遗提供展示、传承的良好机遇也受到疫情冲击。这样的人文环境转变使体育非遗传承人的延续更为困难。四

15、是物质条件。一方面是经济情况。市场经济应是非遗项目进行人文资源重构、民间文化充足的重要力量5。然而在疫情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受到较大打击,众多中小微型企业面临亏损甚至破产。地方经济的萎靡必然导致体育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锐减,体育非遗传承人面临经济效益雪上加霜的困境。另一方面是交通情况。疫情导致的封城、封路、交通管制限行等使传承主体项目对外传承增加了难度。综上所述,多数对体育非遗传承人贡献较高的影响因素均受到疫情影响而无法发挥应有效力,致使体育非遗传承人陷入“僵局”。2 后疫情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机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新冠疫情的发生使体育非遗相关事项处于近乎瘫痪的状态,不仅活动开展受到

16、限制,文创领域受到重创,其传承主体也陷入僵局。但从另一视角看,疫情也让体育非遗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1 数字平台焕发新生机当聚集性、民俗性体育非遗活动难以开展时,以太极拳为首的传统武术类体育非遗却在线上数字平台大放异彩。在国家大力推广、鼓励人们居家科学健身的背景下,该体育非遗类因无需多人配合、无特定场地器材要求等特点成为疫情期间人们喜闻乐见、宅家健身的较优选择。如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承人蒋师莫团队在疫情期间利用抖音、新浪微博等直播平台向数千人进行武当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实时教学与答疑6;数百名太极拳传承人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居家健身”倡议,亮相于太极名家网络公益大讲堂,并推出相应居家健

17、身武术视频7。聚集性、民俗性体育非遗线上还原难度较大,但亦可利用vr/ar技术、电子游戏等形式找寻出路。如天津市体育博物馆推出的线上博物馆和云讲解,利用云技术和720度vr全景图,对音乐、配音讲解、文字、图片等进行资源数据整合加工,使人们能足不出户也能感受体育的人文魅力8。同时,一众老牌非遗也转战淘宝等网购平台,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弥补了疫情期间的有关收益缺口,为非遗的广泛传播创新了有效途径。综上,面对体育非遗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正常运行的现状,广大体育非遗传承人在情势倒逼之下另辟蹊径,依托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对创新体育非遗的传播、展示形式做出了大胆尝试,也为未来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

18、遇。2.2 文旅产业的触底反弹新冠疫情在客观上对文旅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因其属于无法“线上转移”的第三产业,是无法“快递到家”的国民消费,正是所谓的“靠天吃饭、靠人生存”。然而,严冬过后是阳春,危机产生的同时亦在孕育转机,当疫情在国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已稳定进行,人们在生理上所受威胁降低后,长期积蓄在人们内心的文化旅游需求将会面临爆发。按照文旅产业既有的成长规律和历史经验,此次疫情之后应会有较强的反弹形势。一如2003年“非典”疫情时产业状况的确较为萧条,但随着疫情结束,相关产业迎来了更盛以往的状态9。同时,疫情肆虐虽可怕,但其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却将从深层次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理

19、念”“健康生活方式”将会促使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体育文旅等相关活动中,体育非遗相关文创、旅游产业在未来几年可能迎来报复性反弹10。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多数人已解决温饱问题,人们逐渐开始对身体健康产生更多关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计划的出台便是国家对这一需求的政策响应。受疫情影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必会更上一个台阶,健康理念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因疫情隔离需要而行动受限的人们,可能将爆发出狂热的运动和旅游热情。因此,体育运动、体育旅游等作为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的有效手段,人们对其消费的需求将产生新动能。体育非遗从人们创造以来,健身、娱乐和教育就一直是其核心属性,在一代代传承人的传递

20、和发展之下,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系统和产业结构,健身运动和体育旅游便是其产业化的重要体现之一。面对疫情影响后的相关产业触底反弹,体育非遗将迎来大展拳脚的机遇。2.3 民族文化精神振奋所需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党和人民体现出了一贯的齐心团结,彰显出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抗疫凝聚了中国力量,同时激扬了国家情怀,而这份力量正来自根植于中华民族内心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疫情期间,众多非遗传承人利用自身特长在各大网络平台展现非遗抗疫作品,用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抗疫知识常识,鼓舞国民抗疫士气。这表明,越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越为凸显,它是整个民族得以存在并發展的精神支柱。体

21、育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资源,它涵盖了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如霍元甲先生创办的“精武体育会”所倡导的“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精武精神;少林文化中“十禁”“十戒”讲究的尊师重道、宽厚待人、谦虚谨慎、修身养性等信念。它们历经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传承,在现代社会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疫情大考,更需要激扬的民族文化精神应对,体育非遗应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其精神文化的教化作用,从而引导人们正确、积极地面对并抗击疫情,同时,体育非遗本身也能因此而更为深入人心。2.4 实用型的价值观偏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

22、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11。除了教育与成长环境的影响外,重大非常规事件发生时也是塑造和检验人们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相较其他类灾难而言,疫病广泛而迅速的蔓延可能会对每个人的生命都产生重大威胁,因而在疫情之下的社会价值观变化更具特殊性。自新冠疫情以来,疫情导致的经济萧条、收入及消费水平下降、生理健康受威胁等多层因素,促使人们价值观更为偏向于实用型。人是在一定环境中行动的人,其行动的动机来源是为了解决环境提出的问题或挑战以求得生存。面对由疫情打破社会正常运行所带来的问题,人们将会更加期望能够迅速解决实际问题以重新适应新环境,因此在该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也会

23、更为向实用型偏移。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后,就出现过对人们价值观变化的研究12,新冠疫情后,史慧玥等学者使用价值观类型量表对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大学生价值观分布也进行了研究,两项研究成果都表明,实用型价值观在重大疫情后占据着主导地位13。因此,虽然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积蓄已久的精神需求将会宣泄,但实用型价值观仍会在人们内心延续一段时间。带有教育、社交和娱乐、健身等多重实用型功能的体育非遗,应积极调适和完善自身定位,稳抓时机,着力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创新开发相关实用途径。3 后疫情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应对策略2020年是我国体育非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一年。随着

24、不久前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得到了空前重视。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我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的整体规划,调整、变化和创新势在必行。根据目前体育非遗的现实态势,虽然疫情为体育非遗发展带来了重重挑战,但同时也为非遗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应理性客观地面对现实问题,着重探寻后疫情时代体育非遗发展的应对策略。3.1 以新理念推进数字化创新发展疫情发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下相关事项都相应受阻,一些非遗传承群体在疫情倒逼之下另谋思路,将非遗项目与疫情相联系,创作出一系列鼓舞抗疫士气、传播抗疫知识的非遗作品,通过线上数字化

25、的方式,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体验非遗风情。数字非遗的传播形式不仅能让国人更了解中华文化,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相较于其他非遗,体育非遗具有身体活动丰富、互动性强、文化信息表达隐晦等特性,其数字化难度较大。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应重点以新理念推进体育非遗数字化创新发展。首先,应不断完善我国已有的体育非遗数字资源数据库、数字博物馆等静态保护,稳固其数字化根基,在此基础上继而谋求技术创新。其次,应选择较合适的数字化方式。数字化表达是多元化的,图、文、音、像等都是其主要形式,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体育非遗数字化方式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电子记录、数码拍照、录音录像等都是常见的体育非遗数字化方式,但也是最

26、初级的数字化方式,不仅不利于受众的理解,更容易损失语义信息。需积极推进多样数字化方式发展,给受众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体育非遗体验,而非仅仅停留在视觉、听觉表层的数字化形式。例如,广东省全影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r龙舟运动服务,通过动感仿真系统模拟龙舟赛中特有的高难度行进姿态,将图形渲染、力学反馈及广角显现等技术融合,以生动而新颖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中。最后,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字化传播媒介。高质量的传播是激发受众关注强度、拓宽产品影响范围的重要保障14。体育非遗数字产品的传播效果和文化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媒介的选择,应有针对性选择其传播媒介。一是针对受众群体选择。针

27、对年轻群体可通过直播、严肃类游戏等;针对年长群体使用电视节目、微信推送等。二是根据体育非遗类型选择。场景宏大、民俗氛围浓厚的体育非遗使用vr/ar等为传播媒介;游戏性、竞技性体育非遗则选择动画、电影等。三是根据体育非遗现状选择。对濒临失传的体育非遗使用数字博物馆、短视频等直观方式进行展示;对人们耳熟能详的体育非遗使用更具沉浸式、互动式的传播媒介、渠道和形式,充分挖掘其文化意涵和现实启示。3.2 以文旅产业反弹之势培植传承人重铸辉煌体育非遗承载的主体是传承人,没有传承人的积极参与,所有体育非遗工作都会徒劳无功15。长久以来,政府、经营者和传承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使得处于弱势的传承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8、话语权无法得到释放,其主动参与程度不尽人意16。但随着相关文创旅游产业触底反弹的到来,传承人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应紧握时机,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产业建设,重铸传承人的昔日辉煌。后疫情时代,相关部门、从业者应尽快从疫情后的缺位中复原,并大力扶持体育非遗项目传承人,满足其利益诉求,提高参与度,以应对后疫情时代体育非遗产业报复性反弹。首先,必须将受到疫情严重影响,面临生存、传承危机的体育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统计、分类,并将相应文化持有者邀请回来,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将体育、体育非遗、社会背景和传承人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进行扶持规划。其次,政府需扮演好“扶持+培育”的角色,除了保证经济扶持

29、的准确与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场地、道路进行规划建设,以及继续完善传承人制度建设外,政府需转变“授人以鱼”观念为“授人以渔”。应大力扶持体育非遗相关文创、旅游等产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及拓展空间,同时培育传承人参与体育非遗产业的观念、思维素养,鼓励体育非遗项目进行适当的商业化运营以创造经济价值。如此既开阔了体育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发展视野,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及项目传承人的经济收入。最后,在后疫情时代可能迎来的非遗文创、旅游领域报复性反弹的背景下,非遗相关经营者需积极配合政府“扶持+培育”的政策,将有关项目传承人纳入自身产业体系,强化多点沟通,重视其文化主人公的地位,并可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保证体育

30、非遗传承人与经营者间良性合作关系,形成健康的体育非遗市场化体系。3.3 以厚重的民族文化精神夯实社会教化抗疫和复工复产都需凝聚中国力量,体育非遗应把握机遇,铺筑其社会教化之路。体育非遗的价值内涵较为丰富,在文化、历史、精神、科学、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有学者曾针对体育非遗的价值体系进行了详细分类17,其中文化价值、教育价值、道德价值等具有较为浓厚的教化属性。在后疫情时代,应着重对体育非遗的各类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以夯实社会教化。首先是文化价值。体育非遗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将人的身体与精神和自然合为一体,重视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意识的全面提升,“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是民族文化特质在身

31、体文化上的體现。因此,在体育非遗保护发展的进程中,需极力维护、展示其独有的文化特质,不能因任何原因刻意对其改变、弱化或夸大。其次是教育价值。社会生活中,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是具有强制力的部分,而遗产却在无形中支配人们的行为。正如传统武术中“尊师重道”“守信重诺”的教化以及射艺追求内心“真善美”等,这些都是体育非遗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竞赛规则”。在体育非遗保护发展进程中,这些“竞赛规则”的教育价值应持续挖掘。最后是道德价值。体育非遗蕴含的正直、荣辱、善良、正义等道德品质和观念,无时不刻在影响着练习者,对他们的思想教化和人性约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应重点推广体育非遗蕴含的

32、道德价值,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内进行普及。在此次疫情期间,人们更加应该坚守自省、自律的道德观,在稳固自身保护的基础上坚定执行各项疫情防控策略。3.4 以“经世致用”理念挖掘实用价值体育非遗不仅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亦拥有多种实用途径。在疫情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后,应倡导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的体育非遗发展理念。“经世致用”的宗旨在于密切关注社会问题,敢于面对社会问题,致力于济世安民18。立足疫情背景下谈体育非遗的“经世致用”,应从多个层面来展开分析。首先是国家治理层面。战胜疫情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质力量,亦需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对国家治理来说,体育非遗的实用性体现在作为一种文化、社会治理工

33、具的存在。体育非遗文化教化群众、相关活动调节社会氛围等都是其作为治理工具独特的实用功能。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体育非遗的这些功能将对文化、社会治理起到极大助力,应着重对其挖掘。其次是体育非遗传承主体及相关从业者层面。对他们来说,体育非遗是他们的职业,最大的实用性是其经济价值。疫情重挫我国经济和文创旅游产业后,体育非遗传承主体与相关从业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然而,疫情期间传承主体与从业者积极创新的各类非遗产品和活动却在线上大放异彩,展现出其可观的线上发展前景。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应充分挖掘体育非遗在数字化、网络化平台的经济潜力。最后是普通大众层面。对他们来说,体育非遗是健身娱乐项目。疫情的肆虐在危害人们健康的同时,也逐渐唤起了人们的健身意识,全民居家健身行动如火如荼,为抗疫贡献出一份力量。国家体育总局也于2020年1月30日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