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_第2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_第3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鲁人好钓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日:“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选自太平御览(注释)错:镶嵌。纶:钓鱼线。是:正确。芳饰:漂亮的装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人有好钓者 好: _(2)以桂为饵 为: _(3)故曰 故: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_(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_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各小题

2、。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注释)俟: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_)(2)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_)2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1)竟忘其为狼 (_) 

3、;(2) 将啮其喉 (_) (3)乃杀而取其革 (_)3文中体现小狼“阳为亲昵”的语句是_,而体现其“阴怀不测”的语句是_。(直接摘录)4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句子。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5从狼子野心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分若干点简要阐述)_3.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诸儿竞走取之(_)人问之(_)取之,信然(_)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4、; )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2)取之信然。译: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信服 B.征服 C.服从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4.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词语。通国:_ 

5、60; 鸿鹄:_弗若:_   非然: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文中“_”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_5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5. 古诗文阅读。画鱼捉獭(tá)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i dé)。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鱼,乃不避死

6、。”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án cháng)也。”(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魏晋南北朝卷)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3帝甚嘉之。(   )A.夸奖 B.欢乐 C.善,美4臣未尝执笔。(  &

7、#160;)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5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_6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6.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为加点字注音。(1)所宝以百数(_)   (2)一日曝书画(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尾搐人两股间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

8、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7. 阅读短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弓缴而射之

9、。虽与之 学, 若之矣。为是其智   若与?曰:非然也。1在“   ”处按原文填空。2在(   )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在“ ”上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这个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_(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3联系课文,说说“为是其智fú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_8. 阅读理解。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

10、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将啮其喉(_)   (2)信不诬哉(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是:_(用原文回笞)。4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_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11、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故:_   汝:_辩斗:_   日中: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不能决也。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3两个小孩为什么笑孔子(用原文回答)?_4请用论语十则中的话来回答孔子对于做学问所持有的态度。_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_10. 阅读理解。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1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昔者(   )(2)有馈鱼于郑相者(   )(3)嗜鱼( )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嗜鱼,何故不受?_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1结合上下文,“其”所表示的意思。盘古生其中, &

13、#160;其:(_)盘古在其中,  其:(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日”.一日九变 日:(_)天日高一丈 日: (_)3从这则神话看,盘古有那些特征。_4文章中哪句运用了修辞手法?_12.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

14、2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孩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B.两个小孩讥讽孔子无能,不懂装懂。C.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D.两个小孩很尊敬孔子,显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3把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画上“_”,把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画上“”。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_4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请选一选。A温度的高低B形状的大小(甲)小儿:_  (乙)小儿:_5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_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_。6下列不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A.应该独立思考,大

15、胆质疑。B.上课时候可以想想下课怎么玩。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

16、劳作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时人畏服如是 时人:同乡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为现代汉语。)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而置之其坐 _ 忘操之 _遂不得履 _ 宁信度 _2翻译下面的句子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3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_15. 文言文阅读。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à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