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2006年试题与答案_第1页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2006年试题与答案_第2页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2006年试题与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2006200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考试科目:经济学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分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分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 、统计学、国防经济、统计学、国防经济、投资学、项目管理、不动产学、保险学、社会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投资学、项目管理、不动产学、保险学、

2、社会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一、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6060 分)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 12 分)1交换价值2资本积聚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4三次产业(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 分,共 16 分)1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决定的。2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3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对剩余价值。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三)简述题(每小题 9 分

3、,共 18 分)1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简述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四)论述题(14 分)论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二、西方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9090 分)分)(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 (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1准租金2边际转换率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4负投资5货币中性6全部要素生产率(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 (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1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2讨论信息不完全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影响3导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4如果利率和汇率由市场自由形成,请

4、推证资本外流的影响(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说明)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证明,如果某消费者对商品的x1,x2效用函数是则对该消费者来说,x1,x2之间存在完全替代的特性。2假设,一个经济的简化模型是,其中,t 是时间,y 是收入,c 是消费,i 是投资,g 是政府支出,v 是资本消费比,是边际消费倾向。求: (1)描述收入波动趋势的差分方程的一般解; (5 分)(2)以 v=1;=0.5;g=l(亿元)为条件,描述收入波动的具体表现。 (5 分)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2006200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考试科目:经济学

5、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分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分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 、统计学、国防经济、统计学、国防经济、投资学、项目管理、不动产学、保险学、社会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投资学、项目管理、不动产学、保险学、社会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一、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6060 分)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6、3 3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1 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质上相同, 在量上能够比较的东西, 即抛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也就是价值。 因此,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是外在的、 具体的表现。2 2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 它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

7、同时, 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3 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指机器设备在它的价值转移完毕以前,由于非使用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所带来的价值上的损失。它与物质磨损不同,在物质形态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又叫精神损耗。无形损耗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和以前同样的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 从而使原来机器设备的价值发生贬值;另一方面,由于出现了新技术,发明了效能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来机器设备的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价值贬值。 与因自然力作用而引起的损耗一样, 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也与生产过程无关,因此不

8、存在价值转移问题,得不到价值补偿, 只是一种经济损失。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资本家为了避免或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就以延长劳动日和增加劳动强度等办法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把固定资本的价值全部收回。4 4三次产业:三次产业:指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划分的产业顺序,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 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通讯、商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业、文教科研、卫生保健、乃至政府机关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化

9、的一般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 1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决定的。决定的。答:答:错误,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发展要求, 而与价值尺度职能无关。 (1)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

10、, 具有价值。纸币作为一种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因此,纸币不能充当价值尺度。(2)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货币,而金属货币由于其重量和体积上的缺陷而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就出现了纸币。 所以说,纸币是由金属货币演变而来,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它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主要限定在本国范围内使用) 。2 2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11、,仅仅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答:答:正确。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形成之后, 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 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因此,价值规律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 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而且是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 这是因为:第一, 从个别部门来看, 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

12、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第二,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 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按价值出售。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里必须指出,利润率的平均化, 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 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

13、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不断变动中,而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部门间的竞争是以部门内的竞争为基础的。 先是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 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引起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形成新的市场价值,新的利润率差别。在这个基础上,又必然重新展开部门间的竞争, 通过资本转移,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再次平均化, 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从而使新的市场价值再次转化为新的生产价格。如此反复而已。3 3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答:答: 错误。 (1)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

14、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工人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时间,因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 假定资本家是根据劳动力的价值支付工人的工资。 现在,要使劳动力价值降低, 就要降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而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就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和与之相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因此,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2)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而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

15、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与竞争的外在压力, 迫使其他资本家也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等到整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后, 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 原来由商品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差额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 (3)由于资本家普遍热衷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结果使与工人生活资料的生产相关的商品价值降低, 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

16、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4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答:答:这种说法不全面。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 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就全国而言,公

17、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各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整体,而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公有制。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因此,公有制为主体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更不应理解为单一的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主体。(2)公有制为主体,是针对国民经济整体而言的,并不要求国民经济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区、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 在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在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应当允许不

18、同。(3)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它要求公有资产既要有一定的量,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没有一定的量难以成为主体,但是单从量上来认识,就容易引起错觉,似乎公有制比重越大,其主体地位就越牢固; 一旦数量减少,就担心会丧失其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其他经济成份的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力却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因此,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4)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联系在一起。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础和保证, 没有主导难保主体。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

19、有经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5)公有制为主体,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无论公有经济还是非公有经济都不应享有任何特权。 在市场竞争中,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一样, 都面临着两种命运选择;要么适应市场竞争, 以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要么不适应市场竞争,逐渐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公有经济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增强其活力, 才能在与其他各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中,真正坚持其主体地位。(三)简述题(每小题(三)简述题(每小题 9 9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1 1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答: (

20、1)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使生产出的产品对社会福利最大化。 效率表现在三方面: 生产以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 尽管效率主要体现在生产中的要素配置和使用上, 但决定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是要素的价格, 而要素的价格即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这必须由分配来决定, 因此分配对效率的影响意义极大。 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求分配是市场导向的分配,并且只有市场导向的分配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

21、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 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经济是基础, 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 市场决定的分配是以个人拥有要素的多少以及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的,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以致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 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趋于平等。(2)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相互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也有对立的一面。主要表现为:第一, 经济效率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公平问题是在经济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在经济效率极其低下,没有

22、剩余产品,人们共同劳动、 共同消费的原始社会中,不存在社会公平与否的问题。不仅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生以一定的经济效率为前提,而且经济效率可以使社会公平建立在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上, 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也要以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 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就是达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这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想象的。第二,社会公平也会促进经济效率。一般来说,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人们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第三, 要进一步分析社会公平对经济效率到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 关键在于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把握

23、。具体地说,如果出现极度的不公平,就会影响经济效率的实现。这是因为,当社会存在着极度的不公平, 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不平等现象, 就必然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甚至可能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无效率”状态。 如果绝对的公平, 也同样会影响经济效率。 一般来讲, 只有适度的社会公平, 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第四,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 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中,要有效率,就必须给生产要素所有者即供给者以相应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他们的收入。

24、而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占有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多些,有人则少些甚至完全不占有;有人的劳动力强些,有人则差些。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 则人们的收入必然有差别。 如果取消或缩小这种差别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则必然损害效率。(3)按照通常的理解,效率最根本的(不是全部)是指生产效率,是人们在解决人和自然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水平, 生产力的外在表现; 公平主要的是指社会公平, 是人们在解决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性质,生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因此, 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 效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在现实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公平无足轻重。 公

25、平是影响效率诸多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实说明,只有当人们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社会公平时,他才能主动、 积极地投入劳动,一项公平的社会政策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更主要的是,公平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当社会极不公平时,通过改革、革命的方式解决公平问题,就可能成为一个时期工作的重心。(4)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平等,但又不能过分平等。公平和效率必须兼顾,兼顾的原则有以下三条:第一,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历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问题。 在效率极低、 根本没有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可见, 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 而不是相反。 再从公平的发展看

26、, 其增长的条件是效率的提高。第二, 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 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有时候公平可能更重要,而另一些时候,效率则更突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平均主义一直是主要倾向,因此改革后强调拉开差距,以增进效率,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证明政策是合理的。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经济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 贫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公平问题如再不引起重视,必将损害效率的提高。第三, 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 如保证各种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尽可能地消除各种进入壁垒,保证各行

27、业的自由竞争;反对行业垄断,对自然垄断的企业实行政府监管,使其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消除就业中的性别、 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等各种歧视,以保证劳动者收入由其贡献决定。2 2简述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简述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答:答:社会生产门类的划分,形成产业结构。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 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 换句话说, 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是通过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使产业结构得以合理化和高度化, 进

28、而通过产业结构的这种优化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国民经济获得比正常速度快得多的增长。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 是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观念, 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 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要树立大农业观念,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综合和平能力。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任务之一, 是进行第二产业即工业

29、内部的结构调整,要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建设设施的建设。 而对于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而言, 它们的优势恰恰是待开发的资源优势, 劣势和短处则是基础设施的严重落后和不足。 因此,随着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和任务的确定, 国家投资和基本建设的重点, 必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国家将在许多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规模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各种丰富资源。 这种局面的出现和发展, 再加上中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 就有可能加速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均衡健康发展。要加快交通、通信、能源、

30、重要原材料、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开发与建设。这是当前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 要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应当放在加强基础设施、 基础产业上, 放在加强对现有企业尤其是老工业基地和大型同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 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 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

31、 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或机制转移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还要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当前特别要强调加快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 这不仅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党中央已经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是落实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从“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央根据我国目前的客观经济形势,在扩大内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它必将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2、(2)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保证地区之间经济的合理布局,保障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布局和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法律、 咨询、理财等现代服务业和居民生

33、活服务业,加强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四)论述题(四)论述题(1414 分)分)论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论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答:答:公司治理结构,也称之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 ,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 ,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 通俗地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机构, 通过

34、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力的合理分配, 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 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 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及利益相关者 (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规范股东会、 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者关系, 其实质是通过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责, 保证公司投资者的投资得到最佳回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而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现代企业获得良好绩效的关键所在。 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1)合理的公司产权制度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

35、结构的决定性基础,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产权制度。 在保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 我国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产权制度主要应做到以下五点:使产权责任明晰化。要使企业财产关系清晰,责任明确,资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企业经营权都有明晰的界定。使产权主体独立化。在产权责任明晰的基础上, 还应有具体的(最好是人格化的)主体来独立行使产权。使产权结构多元化。只有具有多元化(社会化) 产权,社会资源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企业发展空间才可能是无限的,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也将由此得到加强。使产权运作资本化。企业各种金融资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的产权,都可作为经营性

36、的资本要素来运用。使产权交易市场化。企业改组、联合、并购应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其他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方式来实现。(2)建立有效的公司产权制度,其关键是完善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实际上就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它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总称。 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国有出资人应该说初步到位, 但现行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依然存在一系列弊端, 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完善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应该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一是能够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特定功能。 国有资产存在的基本理由是, 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一些领域,或者由于其重要性不能让非国

37、有资本控制, 或者由于其盈利性差、风险大,非国有资本不愿进入或进入不足, 这些领域是国有资产的功能性领域。 适宜的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应该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国有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功能。二是能够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为一种资源和资产, 国有资产也有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经营性国有资产更是如此。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适宜的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应该能够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坚持实行“统一所有, 分级行使, 授权经营, 严格监管”。 在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 授权经营,分工监管”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如前所述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这一新

38、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统一所有, 分级行使,授权经营,严格监管”。这是我们在可操作性上完善国有出资人到位制度应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3)总体而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时,应在以下方面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从而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克服政企不分带来的障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和国有股东权能不到位并存,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国家是特殊的股东,如果国家股东的行为不端正,没有那种力量能对他进行制约。 因此, 政府代表国家进入市场直接行使股东权得是不适宜的。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 面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 政府作为国家所有者, 要通过

39、“出资人代表”而不是自己直接出面行使股东权能。 出资人代表是受国家所有者委托经营有资本的投资控股机构, 以提高国有经济对股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国有资本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运营国有资本, 属于特殊企业法人。推进股权多元化,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动作创造基本条件。 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从机制转换角度看并不理想。 政府主要追求社会目标, 唯一的由政府代表的国有股东往往把社会目标强加到企业头上, 要么要企业自办医院、 学校,负责职工养老,安排冗员,替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 要么对企业经营决策直接干预,指挥企业投资或进入、退出哪个市场,或把困难企业甩给优势企业,搞拉郎配等。这说明,以政府为

40、背景的国有股东很难成为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合格股东, 国有独资公司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规范动作。因此,通过股权结构设置防止和矫正国有股东的非正常行为, 把企业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 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般来说, 引入多元股东,包括另外的国有股东,特别是非国有股东,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 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多元股东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框架。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所有股东, 包括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受到平等待遇。如果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 他们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应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 并且鼓励公司和利害相

41、关者在创造效益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良好财务状况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理顺公司人事管理。 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公司灵活经营和防范风险的关键。 公司控制权的核心是对人的控制权, 也就是说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权是公司控制权合理配置的核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体制,最终是通过对人的控制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二、西方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9090 分)分)(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

42、) (每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 1准租金:准租金: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是 a马歇尔在分析短期内资本固定时资本价格的决定时使用的术语。 一般来说,准租金是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 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如果准租金超过了商品的投入成本, 长期内就会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反之,准租金不能弥补商品的投入成本,长期内,就会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例如,厂商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从短期看,它的供给数量固定不变, 供给弹性几乎为零, 正如土地的供给弹性为零一样。 如果厂商所使用的是较好的厂房、设备,其边际收益产量较高, 也就是说

43、它们的边际生产力曲线或需求曲线的位置较高, 所得租金水平也就较高,通常表现为获得超额利润, 这部分利润就被看作是由厂房、 机器设备的需求决定的,而与供给无关。图 1准租金曲线如图 1 所示。横轴表示短期内厂房、设备的数量,纵轴表示厂房、设备的租金。dd 为一般社会水平的厂房、设备的需求曲线,它与供给曲线 ss 相交于 e。因而社会一般水平的厂房、设备的租金为 op。dd表示使用较好的厂房、设备的边际生产力曲线或需求曲线,它与 ss 相交于 e。因而使用较好的厂房、设备的租金为op,opop。其差额pp就表示使用较好厂房和设备所得到的超额利润, 它与供给方面无关,只取决于需求,所以称为准租金。较

44、高技术的工人和企业家的收入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为准租金。2 2边际转换率:边际转换率:表示从一种产品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即为了抽出足够多的劳动 l 与资本 k 而多生产一单位 x,社会不得不减少的y 产品生产的数量,它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根据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任何一对商品间的生产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mrsxy mrsxy mrtxy。当两者不相等时,市场将要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两者相等。3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公共

45、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 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4 4负投资:负投资:指人们对资本品或金融资产的购买相对的或绝对的减少。一般说来,投资是指将现有资金投入某项事物, 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活动。 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指增加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的支出流量。 宏观经济学中常见的投资类型有: 企业的固定投资、居民的住宅投资和企业的库存投资。 在某一时期中, 这三类投资流量的相对减少或绝对减少都可以称为负投资,例如存货的增加为投资,也称为现期投资,而存货的减少是负投资。ab5 5

46、货币中性:货币中性:指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使绝对价格水平及所有的名义值随之作等比例变动,而经济中的真实变量, 如实际收入、就业水平及实际利率等不变,即货币总额的变动对经济运行没有任何影响的理论观点。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有 3 个理论假定: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没有货币幻觉;不存在财富分配效应时。 在这三个理论假定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货币对经济是中性的。但如缺少这些条件, 货币对经济会起作用。在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中,经济学家认为在他们的假想经济社会中,经济政策(从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货币是中性的。6 6全部要素生产率:全部要素生产率:指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单元所产出的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是产品

47、生产技术、要素组合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诸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 通常根据以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建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中性技术进步剩余法,来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率,即:ay+k+l式中,a 为技术进步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即全要生产率的提高率;y 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率;k 为资本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l 为劳动力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总量增加1时,产出增加) ;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增加1时,产出增加 )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

48、明) (每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1 1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答:答: (1)关于产量与价格在不同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下, 单个厂商的产量与价格水平是不相同的。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的位置发生在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的最低点, 它表示相对于其他市场结构下的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而言,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产量最高, 价格最低;且生产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格也相当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 单个厂商的利润 0。相反,在垄断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产量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而价格水平相对来说又是最高的。

49、如图2 所示。 p lmc p lmc lac lac d(ar=mr=ac) mr d(ar)o q o q(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市场图 2两种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至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则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单个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比较高,价格比较低,且单个厂商的利润 0。而寡头市场上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则比较接近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单个寡头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比较低,价格比较高,且单个厂商通常获得利润即 0。(2)关于 p=lmc 的条件 p=lmc 原则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条件。如图2 所示,完全竞争厂商

50、在长期均衡时实现了p=lmc 原则。 而其他所有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均有 plmc。其中,一般认为,就非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p 与 lmc 之间的差额而言,垄断厂商的差额最大,寡头厂商其次,垄断竞争厂商最小。于是,主要根据以上(1)和(2)的分析,一般结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益最低。 而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益则比较接近垄断市场。(3)关于其他方面的一些比较有的经济学家指出, 垄断厂商有可能促进技术进步, 也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 这需视垄断厂商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 还有的经济学家指出, 垄断市场和寡头市

51、场上的厂商可以获得自然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 而在行业内厂商数量很多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则不可能获得这种规模经济的好处。 也有些经济学家指出, 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 而在寡头市场,尤其是垄断竞争市场, 却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 因为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厂商们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此外,有的经济学家指出, 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上总是有大量的广告宣传。 这些广告一方面可能因为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有利于消费者, 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消费者。 此外, 广告费用支出也构成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它最终由消费者

52、承担。所以,对广告的利弊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2 2讨论信息不完全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影响讨论信息不完全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影响答:答: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 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 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 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 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信息不对称对资源配

53、置效率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情况,即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 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 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 特别是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 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

54、系, 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 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 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 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

55、, 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 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由委托-代理问题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不可能通过政府的干预解决,而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加以解决。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最优合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2)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市场的供求分析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通常根据商品的价格来判断商品的 “平均”质量。消费者相信,随着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该商品的平均质量也将上升,反之亦然。因此,就存在一条反映商品

56、价格与商品平均质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即价格质量曲线,如图 3 中曲线 qc所示。 价格质量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表示商品的平均质量将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此外,该曲线向上凸出,意味着,尽管商品的平均质量是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的,但上升的 “速度”会越来越慢。价格质量与横轴的交点大于零意味着,在价格下降到零之前, 平均质量就将已经下降到零。图图 3 3价格质量曲线价格质量曲线将价格和质量这两个指标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指标, 即每单位价格上的质量qp,这个指标可以叫做商品的“价值” ,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将以该商品的“价值”作为主要衡量因素。在图 3 中,价格质量曲线在相应价格水平上的点到原点的连线

57、的斜率, 就代表商品的“价值” 。由图可见,商品的“价值”开始时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再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在价格为p*时,商品的“价值”达到最大。消费者根据“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消费, 因此其需求曲线将包含有一段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 这条向后弯曲的需求曲线在图 4 表示为曲线 d。如图 4 所示,当价格 p 恰好为 p*时,需求量 q 达到最大,为 qd;当价格高于 p*时,需求曲线与通常的一样,向右下方倾斜;当价格低于 p*时,需求曲线出现“异常” ,向右上方倾斜。图图 4 4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假定不完全信息只出现在消费者一方, 因此, 生产者的

58、供给曲线将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可能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相交,如图 4 中的 s1;也可能与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相交,如图4 中的 s2。当供给曲线为 s1时,市场均衡结果与完全竞争情况相同,此时不存在任何的低效率市场失灵。当供给曲线为 s2时,将出现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市场失灵情况。如图 4 所示,供给曲线与右上倾斜的需求曲线相交时,尽管供求均衡的价格为 p2,但它却不是最优的价格。这是因为,如果把价格从 p2上稍微提高一点,则根据需求曲线,就可以增加产量,而在较高的产量上,需求曲线高于供给曲线,即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价格也不能提高

59、到超过p*。如果价格超过了p*,则根据需求曲线, 产量不仅不增加, 反而会减少, 从而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因此,最优价格应当就是 p*。但是,当价格为 p*时,生产者的供给将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非均衡状态,这显然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 因此,从社会的观点来看,消费者在产品质量上的信息不完全导致了生产过低的产量。(3)信息不完全问题的解决对于信息不完全问题,市场机制可以部分地加以解决。例如,为了自身的利益,厂商会试图了解消费者的偏好。 但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 对此,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往往是保护信息劣势一方。 例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手车市场

60、上强制保修等。3 3导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导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答: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需求曲线即是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1)几何方法推导总需求曲线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也就是说, 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