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DN-1_基本概念_第1页
ISDN-1_基本概念_第2页
ISDN-1_基本概念_第3页
ISDN-1_基本概念_第4页
ISDN-1_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ISDN的定义lISDN出现的背景lISDN的特性及优缺点lISDN标准的制订情况lISDN在各国的发展状况lISDN的国际标准.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的定义的定义lISDN起源于1972年,1980年有明确的定义l定义(CCITT I系列建议-84年红皮书)ISDN是这样一种网络,它由电话综合数字网(IDN)演变而成,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一系列广泛的业务(包括话音和非话业务),它为用户进网提供一组有限的标准多用途的用户-网络接口。v综合数字网(I

2、DN) 在网络中使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设备,即实现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设备的综合。vISDN在IDN基础上增加了业务综合的概念,并将网络数字化扩展到了用户线。.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ISDN的定义lISDN出现的背景lISDN的特性及优缺点lISDN标准的制订情况lISDN在各国的发展状况lISDN的国际标准.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出现的背景出现的背景l通信网的历史lISDN出现以前通信网的状况l需求背景l技术背景lISDN的构想lISDN实现的可能性及步骤.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通信网的历史通信网的历史l1835年,莫尔斯发明

3、电报文本方式的通信(点到点接力、人工交换、存储转发)l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话音方式的通信(点到点连接及全连接、点到点人工交换、自动交换)l1946年,电子计算机产生l1950年,出现计算机网络l70年代,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数据网产生.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出现以前通信网的状况出现以前通信网的状况l电话网-提供模拟电话及传真业务l用户电报网-面向企业提供用户电报业务l交换电路数据网及分组交换数据网-提供数据业务.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多网并存的缺陷多网并存的缺陷l经济性差各种网络互不兼容,终端和接入设备专用,增加用户投资l效率低专网专用,难以互通,资源利

4、用率低l用户使用不便各种网络标准不同、号码不同、接入过程不同l管理复杂不同网络由不同网络管理部门管理,增加业务难.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需求背景需求背景l70年代后期非话业务需求激增传真(Fax)用户电报(Telex)智能用户电报(Teletex)可视图文(Videotex)数据通信(Data Communication)遥测和遥控(Telememetry & Telecontrol)可视电话(Videophone)电视会议(Videoconference)l新业务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技术背景技术背景l电话网的数字传输及数字交换技

5、术的成熟l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互相渗透和融合.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的构想的构想l将多种信息业务的传输和交换综合在一个网内l向用户提供一组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l用户只需提出一次申请,使用一条用户线就可将多种业务终端接入网内l按统一的规程进行通信l实现业务的综合N-ISDN的产生不是一次新的传输和交换技术革命,它是将新的技术注入到传统通信网,是对原有网络技术的综合和发展.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实现实现ISDN的可能性的可能性l70年代,数字传输已日趋广泛l70年代,数字交换已进入实用阶段l数字传输+数字交换=IDNl需进行的工作用户线数字化扩大网络的业务功能.

6、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ISDN的定义lISDN出现的背景lISDN的特性及优缺点lISDN标准的制订情况lISDN在各国的发展状况lISDN的国际标准.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的基本特性一的基本特性一l端到端的数字连接ISDN是一个数字网络ISDN完全可由IDN演变而来IDN向ISDN转变的第一步是实现用户环路的数字化l综合的业务任何原始信号都转变为数字信号,利用ISDN传送和交换ISDN支持现有网络的全部业务、新业务及未知业务l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多用途标准性(信道结构、速率、物理特性、控制信令、通信过程)同一接口可接多路终端.五道口

7、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对用户的意义对用户的意义l好处高速数据通信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高质量的通信使用灵活方便费用相对低廉l不足增加终端设备的投资带宽不够灵活,可能造成浪费对使用人员的技术要求有所提高.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对运营商的意义对运营商的意义l好处网络资源利用率高(单一网络,多种业务)维护方便(只需维护单一网络)便于新业务的接入利于网络的发展(网络变更不影响用户设备)l不足初期成本较大.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对制造商的意义对制造商的意义l好处统一的标准和接口,便于研究和开发利于小厂商参与竞争可激发新技术的采纳l不足技术层次升高,

8、对雇员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ISDN的定义lISDN出现的背景lISDN的特性及优缺点lISDN标准的制订情况lISDN在各国的发展状况lISDN的国际标准.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的标准组织的标准组织l国际CCITT(ITU-T) -I系列建议、Q系列建议ETSI ETS标准ANSI U接口标准(T.601)l国内电信传输研究所.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TU-T ISDN标准标准l1976年:成立第十八研究组l1980年:第一个建议:G.705l1980-1984:I系列建议(红皮书)l1984-1988:

9、发达国家开始试验l1988年:新I系列建议(蓝皮书)l1992年:白皮书.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我国我国ISDN标准的发展状况标准的发展状况l1985年开始研究l1988年产生了我国试验网规范l1993年产生了实用化的试验网规范l1996年产生了大部分ISDN国家标准.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ISDN的定义lISDN出现的背景lISDN的特性及优缺点lISDN标准的制订情况lISDN在各国的发展状况lISDN的国际标准.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发达国家发达国家ISDN的发展状况的发展状况l现场试验:80年代初l网中试验:80年代中l商用:

10、90年代初l收入增加:90年代中.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我国我国ISDN的发展状况的发展状况l85-87:科研院校开始研究l88-91(七五)邮电部进行了局用交换机ISDN-UNI的技术实现电子部进行了用户交换机ISDN-UNI的技术实现l91-95(八五)邮电部进行了局用交换机的ISDN功能扩展国内厂商开始ISDN的研究工作l95年后开始商用l98年后大规模应用,与Internet结合.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ISDN的定义lISDN出现的背景lISDN的特性及优缺点lISDN标准的制订情况lISDN在各国的发展状况lISDN的国际标准.五道口生活

11、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用户用户-网络接口标准网络接口标准lI.400系列建议:包括基本速率接口和一次群速率接口的13层协议、复用、适配及对现有接口的支持I.430:基本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I.431:一次群速率(基群)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I.440&I.441(Q.920&Q.921):UNI数据链路层规范I.450&I.451(Q.930&Q.931):UNI基本呼叫控制规范I.452(Q.932):ISDN附加业务控制的一般过程I.460I.465:ISDN的复用、速率适配及对现有接口(数据终端(X.21)、分组终端(X.25)的支持.五道口

12、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网络网络-网络接口标准网络接口标准lQ.700系列建议:包括No.7信令系统各功能级的功能描述、信令过程及相关的测试协议Q.700:CCITT No.7信令系统概貌Q.701-Q.704、Q.706、Q.707:No.7信令系统消息传递部分(MTP)Q.711-Q.714、Q.716:No.7信令系统SCCPQ.730-Q.737:与No.7信令有关的ISDN附加业务Q.761-Q.764、Q.766:ISDN用户部分Q.780、Q.781、Q.784-Q.786:No.7信令ISDN相关部分的测试.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的其它标准的其它标准lI.100系列:规定ISDN的一般概貌、建议的结构、术语和方法lI.200系列:规定ISDN的业务能力,包括承载业务、用户终端业务和附加业务I.230I.233:ISDN承载业务I.240I.241:ISDN用户终端业务I.250I.257(Q.950Q.957):ISDN附加业务.五道口生活网 http:/ 五道论坛ISDN的其它标准(续)的其它标准(续)lI.300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