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旅游·肇兴侗寨导游词二_第1页
黎平旅游·肇兴侗寨导游词二_第2页
黎平旅游·肇兴侗寨导游词二_第3页
黎平旅游·肇兴侗寨导游词二_第4页
黎平旅游·肇兴侗寨导游词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肇兴侗寨导游词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侗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侗族村寨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侗族村村寨寨都建有鼓楼,有的全寨共建一座,有的每个房族建一座。肇兴侗寨有仁、义、礼、智、信五大房族,每个房族建一座鼓楼,所以寨内有五座楼,形成了鼓楼群。鼓楼群是肇兴侗寨最显着的标志。千家肇洞,坐落在谷地之中,谷地象一只大船,东面村头是“船头”,西面寨脚是“船尾”。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登上肇兴这艘“大船”,去漫游肇兴侗寨,让我们亲眼目睹肇兴鼓楼的雄姿,领略千家侗寨浓郁的风情、秀丽的风光。我们已经来到了信团鼓楼下。这时,信团鼓楼和信团人,正以诚信欢迎您的到来。信团鼓楼位于肇兴这艘“大船”的“船尾”上。依照当

2、地习俗,“船尾”上的鼓楼须建得高,“船头”上的鼓楼须建得矮,据说这样大船才能远航。因此,信团鼓楼是肇兴五座鼓楼中最高的一座。共11层,高25、9米。这是一座新式鼓楼,称为变角鼓楼,由四角变八角:下两层为四角、四方倒水,上九层为八角、八方倒水。尖顶是七个宝胡芦串立的桅杆,顶层的瓦楞上塑有五龙飞天,它们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因此当地人称它“五龙楼”。一层楼檐正中塑有双龙抢宝、鱼虾游戏,各层檐角上塑有虎豹狮猴及飞禽走兽等人们的图腾物,顶层檐下塑有两员武将,持矛握剑,除魔镇邪,守护村寨。侗族鼓楼建筑,纵柱林立,排枋层叠,纵横交错,建筑结构复杂,但却不用一钉一铆,全凭杠杆力学原理,凿榫衔接支撑,顶天立地,

3、耸立千年。四根主柱,象征一年四季;十二根边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楼层,代表房族支系。顶层楼上置有牛皮大鼓,逢重大紧急事态时,寨老会登楼击鼓报信。全寨人不论你在哪里,听到信鼓声都会及时赶到。但不是大事、特事,不准击鼓,乱击信鼓是要被处重罚的。我们去看下一座鼓楼智团鼓楼。智团鼓楼所在的这个位子,正是麒麟山麓的山脚,鼓楼后面的大山,就是麒麟山的主峰。细心的人或许已经发现了,这座鼓楼与前面见到的信团鼓楼不同,其实它与寨上的其它四座鼓楼都不同:没有串尖顶,顶层是四方倒水形,采用歇山式屋面,有主屋脊,四角高,鼓楼不高,风格古朴雅。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里是个“船篷”之地,“船篷”之地建高楼,那就不象“船篷”

4、了。所以智团鼓楼只建9层,高14、8米。屋脊中央红日四射,两端上的鸬鹚头朝外、尾向里,表达了智团人的美好愿望。看了鼓楼之后,我们去看看侗族萨坛。侗族是一个崇拜自然和信奉“萨神”的民族。“萨”意为祖母、或祖母神,“萨坛”就是“祖母神坛”的意思。侗族村寨都建有鼓楼、花桥之外,也都建有“萨坛”。萨坛有露天坛、屋宇坛两种。相传,祖母萨岁曾为民族的利益和村寨的安全与邪恶势力英勇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凯”的地方壮烈牺牲。侗族人民为怀念她而称她为萨,奉她为祖母神。萨神是侗族供奉的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保境平安,并能主宰一切。所以村村寨寨都供奉萨、祭祀萨神。每年正月初一,寨老们都聚到萨坛来

5、敬供,每年春社或秋社各村寨都要组织祭萨活动。智团萨坛,是一座露天式的萨坛。根据侗族“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思想和民族信仰,萨的神像被埋在坛中央的神位之下,她头载银帽,胸佩银心,穿五彩衣,年轻漂亮。在她的四周,有十天干、十二地支等诸神在陪伴和守护她。那把伞,像征着生命,意味着避邪。常青树,像征青春永住、长生不老。接下来我们去看侗族工艺品。千家肇洞,街市繁荣兴旺。八十年代之前,这里是宁静的山村;九十年代开始,这里的民族旅游业开始兴起。现在,这个村寨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旅客络绎不绝,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尤其侗族工艺品,五彩缤纷,侗锦、侗绣、挑花、编织等,应有尽有。唐宋时期许多刺绣技法,在侗族

6、民间一直被保存至今,工艺古老、精湛,产品珍贵。这些民族工艺品,把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美丽无比,充分体现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追求与梦想。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劲了宾馆旅店业的发展。现在,肇兴有一座涉外宾馆、五户民居接待站,接待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侗乡第一个农民网站就诞生在肇兴,游人可以随时上网。在宾馆和接待站里,都能够听到优美的侗歌,体验侗家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去参观侗族独特的文化载体。这种文化载体,在肇兴义团这里表现得格外明显。请看鼓楼、花桥、戏楼、耶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格局。这就是侗族的文化载体。每年大年初一到十五,村民们都要在这里多耶、演侗戏、唱侗歌和月也活动。这里还

7、具有小桥、流水、人家、鼓楼的侗族村寨特有的村景文化韵味。义团这座鼓楼13层、高21、1米,造型与五龙楼基本相同。花桥是侗族文化的“三件宝”之一,是侗族人心中的福桥,与鼓楼一样,占据着人们心中的重要位子,倍受人们珍爱。按照侗族的传统习俗,花桥一般都建在村头寨尾的溪河畔,建在人们认为有“灵性”的地方,与村寨和鼓楼遥相呼应,既便于通行,又能“聚气”和拦挡“风水”。侗族花桥建筑,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是一种古老的廊桥式建筑。著名的侗族花桥,有贵州黎平的地坪花桥,和广西三江的程阳花桥。我们从肇兴这里往南走20公里,就能见到地坪花桥灵秀而雄伟的身影。这是礼团鼓楼。它所在的位子,是肇兴最早的先民暖闹兄弟当

8、年最早开发定居的地方。那时,肇兴谷地森林遍布,大树参天。这里有一眼水塘,水清鱼跃,母鹅在塘边的草地上生了一窝又一窝雪白的蛋,暖闹兄弟认定这是一块宝地 ,于是伐木搭棚,在这里住了下来。后来,外人不断迁入,族人也不断繁衍,人们就在这里建造了第一座鼓楼。所以礼团鼓楼也被视为鼓楼的根,侗语叫“楼登”。为铭记肇兴始祖陆暖闹的恩德,后来,凡是迁居这里的人都改为陆姓,但仍保留内姓。所以肇兴人有内、外姓之分,外姓均姓陆,内姓有夏、郭、孟、鲍、白、龙、赢、马、邓、袁等十多个姓氏。礼团鼓楼气势雄伟,高13层、25、8米。二层正面檐板上的人物塑像,为珠郎娘美。珠郎娘美是侗族古代爱情传说故事中流传最广泛的人物,影响了

9、一代又一代侗家人。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侗乡看看侗戏珠郎娘美,不过那要看有三天三夜才能看完的。下面我们去看肇兴最后一座鼓楼仁团鼓楼。仁团鼓楼是肇兴五座鼓楼中最矮的一座。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样,鼓楼也不在高矮,依俗而建就都会有神。在肇兴看鼓楼,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座鼓楼之所以矮,是因为它处于“大船”的“船头”上,矮小轻便才能确保船只昂首前进。所以仁团鼓楼仅7层、21、7米。堂安生态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在肇兴看了鼓楼之后,我们将前往堂安参观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生态博物馆启动于1995年,开馆于2005年,是一个以生态博物概念为理论支撑而建立起来的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它是由挪威王国国王哈拉尔五世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联合签署开发合作协定而实施的。堂安是肇兴乡的一个行政村,有160多户、800多村民。博物馆集侗族的人文生态和优美的自然生态于一馆。因此,到堂安看侗民族古老的人文生态和美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