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乡情,乡韵校园_第1页
乡村乡情,乡韵校园_第2页
乡村乡情,乡韵校园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村乡情,乡韵校园G269.2一、是什么原因触动了这根“神经”,促使玉河教育人在“传承乡土文化,打造 ?l 韵校园”上“敢为人先” 首先,文化是教育的“魂”,教育因为文化更加美丽。筹建 乡村博物馆,扎根玉河本土文化,接地气,使校园文化更加鲜活。 在校园内营建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为乡村博物馆的存活寻找到 了适合的土壤和空气,校园文化、乡村文化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乡 村离我们越来越远,留住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变成了压在 我们肩上的历史使命。再次,玉河学校所在的玉河镇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乡 镇,宋代盐泉县治就在今玉河镇内,宋代四川首位状元、

2、绵阳唯 一状元苏易简先生就生于斯长于斯。 玉河境内的鸭河岩,上方寺, 雨台山等地不但风光旖旎,而且历史悠久。但遗憾的是,玉河的 孩子们,甚至很多中青年村民对此了解甚少。还有,灾后重建,玉河学校修葺一新,但随着教育资源城市 化趋势的加剧,闲置了大量的教室,一边是散落农村的文物古迹、 旧时农具肆意破坏,一边是教室的闲置,令我们痛心疾首。另外,文化强国,文化强校的号角唤醒了我们的觉悟,学校 一班人大胆提出了把玉河学校打造成绵阳最美乡村学校的目标: 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学生,最美乡村校园,最美乡村文化。 以乡村博物馆为依托的乡村文化作为我们的一张名片香飘绵州。就这样,以“传承文化,普及社会科学知识”

3、为重任的乡村 博物馆在玉河学校内应运而生。二、厚积薄发,乡村博物馆就是一座乡情纪念碑,就是一段 乡韵交响曲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办博物馆的事逐渐得到老百姓的理解 和支持,村支书朱正享把自家祖传的太师椅捐给学校,临近乡 镇一一白蝉阮家留存的一块清朝匾额也无偿地送给博物馆,玉河场旧社会最有势力的顾家老院子里的精美花坛石也成了博物馆 里的珍贵文物,为收集到近百年的一架水车, 学校老师三次到村 民家做收藏者的工作,一架风车、一口水缸、一箕一锄,一桌一 椅,博物馆的物件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化,形成了一定 的规模,基本反映了玉河的历史和生活生产面貌。 在后期工作中, 还将对每一件物品进行分类标号, 注明出

4、处和它的文化价值, 让 以后的孩子们了解我们祖先灿烂的文化和无尽智慧,传承民族光荣传统,守住我们文化的根脉。尽管玉河乡村博物馆还比较粗糙, 甚至很草根,但玉河乡村博物馆的建成, 一定意义上展现了古老 玉河的历史面貌,展示了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 燃起了人们对田 园乡村的美好记忆。乡村博物馆依托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不断拓展文化的普 及面。学校每一学期分期分批组织师生参观博物馆, 学校专门人 员对学生进行讲解, 教师就是宣讲员。 通过召开“家长开放日” 活动,学生家长会, 学生带领家长参观博物馆, 学生也是宣讲员; 学生家长回家后介绍临近村民、市民、亲戚朋友参观博物馆,家 长就是宣讲员;四川日报、

5、绵阳电视台、中新网等媒体社团通过 他们向社会介绍学校博物馆, 他们就是乡村博物馆的宣讲员。 学 生、教师、村民、社会团体都是乡村文明的广播员。为挖掘玉河本土历史资源, 弘扬乡贤文化, 普及历史文化知 识,学校组织教师实地踏访,民间采风,编写了一本既可以作为 校本教材又可以作为科普读物的书籍少年苏易简,该书深入 浅出对苏易简少年时代的部分活动予以记载,教育意义强,如 “苏易简母亲学孟母三迁回盐泉”、 “黄香暖席育后代”、 “誉 满绵州学馆”等故事对家长育儿、学生成才都有很好的帮助。为把苏状元的故事用浅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普及效果, 学校请著名画家李大年先生根据 “少年苏易简”故事作了系列 画作

6、,编印成少年苏易简画册。三、以活动为载体,乡韵乡情,寓教于乐。1. 设立开馆日:每周三定向对学生开放, 每周五对家长开放。2. 开展乡村博古活动。3. 举办专题讲座: 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走近乡村,浸润文化; 寻找民间匠人。4. 举办“走近民间匠人”活动, 利用每周三请玉河本地的篾 编艺人、木匠师傅、川剧艺人、舞狮人等传授民间绝活。5. 已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乡村文 化”,利用课题,以乡村博物馆为载体进行深研,力争在今年末 明年春出成果。6. 与凯越集团开展联谊活动, 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 机融合,凯越集团为乡村博物馆捐款 5 万元。四、一座博物馆,走进千万家,普及社

7、科知识,文明新风拂 山乡玉河镇博爱学校学生及家长、 场镇居民、 社会人士近万人次 参观过博物馆。在今天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 参观乡村博物馆的人士能 在绵阳海拔最低、 游仙距离最远的玉河找回乡村的记忆, 重回儿 童时光, 就连少年儿童也能从中感受到先民们的聪慧和才智, 这 也是玉河教育人办馆的初衷, 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开放, 我们认为 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1. 传承了乡村文化。2. 唤醒人们对本土的文化的敬仰和热爱。3. 顺应了文化强国文化强校的理念。4. 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紧接地气, 使观者更加关注身边 的事物,特别是那些过去的事物, 从而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感。5. 加强了社会科学的普及力度, 走进博物馆, 他们看到了祖 辈的聪明智慧,走出博物馆,他们更加关爱身边的一木一物,更 加关注美好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重构。6. 乡村博物馆与玉河镇打造“状元故里”不谋而合, 成为状 元故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先后到博物馆参观指导的领导有: 绵阳市精神文明委员会领 导、绵阳市教体局领导、绵阳市 XX局领导、绵阳市书画家志愿 者们、绵阳市知名作家们、游仙区政府领导、游仙区精神文明委 员会领导、游仙区文广新局领导、游仙区教体局领导、玉河镇党 委政府领导,以及社会各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