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_第1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2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3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4页
水文地质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 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 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

2、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 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3、观测。()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 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勘察工作程序可分 四个步骤: 󰀀 (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 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

4、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 󰀀 (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 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 󰀀 (3)外业作业 󰀀 (4)内业作业 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 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需水量不大;)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

5、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水文地质特征构造、岩性、地貌、埋藏、补径排、水质、第四纪沉积物分为简单、中等与复杂三个等级。其中()简单等级特征为:基岩岩层水平或倾角很缓;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第四纪沉积物均匀分布;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这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清楚;水质类型单一。()中等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明显,岩性岩相不稳定,地貌形态多样;第四纪沉积物分布不均匀;含水层埋藏深浅不一,地下水形成条件复杂,补给和边界不易查清;水质类型复杂。()复杂等级特征为: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强烈,构造复杂,地貌形态多且难鉴别;第四纪沉积物分布错综复杂;含水层不稳定,

6、其规模、补给和边界难以判定;水质类型复杂。 八、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规模的划分(按需水量大小):)特大型 需水量15万方/;)大型 5万方需水量15万方/;)中型 1万方/需水量5万方/;)小型 需水量1万方/。 九、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1)水文资料:河流、湖泊、水库位置;水位、 流量、径流量;水质及悬浮物;(2)气象资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3)地形地貌:航、卫片,地形图,土壤植被;(4)地质:地质图,地层构造,钻孔剖面;(5)水文地质:钻孔、 井、泉出水量及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地下水

7、开采情况;地下水污染情况,水文地质图。 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量的确定:首先要明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及类别;然后根据任务要求和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制定勘察方案,经比较确定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最后计算全部勘测工作量。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要求:()目的在于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勘探试验(包括物探、钻探)、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工作量的布置提供依据。()要求(精度要求):)普查阶段宜为11015 万;)详查阶段宜为1512.5 万;)勘探阶段宜为11 万或更大的比例尺。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内容:

8、就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来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地质测绘:在查明地层岩性的基础上,着重调查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活动与地下水贮存、分布和 运动的关系;(2)地貌调查:描述、测量各地貌单元形态,了解其成因;(3)水文地质测绘:调查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或储水构造形成、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地貌之间的关系等。 三、水文地质测绘前的准备工作:(一)测区已有资料的收集和研究 )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特点; 2.近远期需水量规划; 3.施工用水、用电、机械维修、医疗卫生、生活条件;4.三角点、水准点、土壤植被。)水文与气

9、象 1.水文(1)河流及湖泊发源地,名称,主干流长度、形态;(2)季节性变化(包括水位、流量、泥沙的最大、最小变化);(3)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无污染情况及污染原因。2.气象(1)气温(最高、最低与平均);(2)降水量、蒸发量(最高、最低、多年平均)。)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1.收集各种出版、未出版的文献资料和规范、规程;2.收集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物探、遥感等资料;3.收集地下水开采资料,开采漏斗分布,环境地质问题资料。)实物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岩石、矿物标本;访问已在测区工作过的有关人员。(二)野外踏勘。(三)编写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纲要或设计书(四)野外测绘所需

10、仪器物品。 四、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布置原则:(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程,观测到最多的地质现象为原则。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 (规范):1.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 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4.沿含水层(带)走向。对于基岩地区:(1)垂直区域岩层走向、平行区域褶皱、断层走向;穿越地貌变化最显著的地段;(2)沿河谷、沟谷、地下水露头最多的地点。对于松散层地区:(1)一般沿沉积作用方向和地貌单元较多、地貌 形态较完整的方向布置;(2)在山前地区应

11、由山区到平原,从洪积扇顶端到前缘;(3)在平原地区应垂直河流,控制所有阶地的方向;(4)在盆地应穿越补给区与排泄区(二)观测点布置原则 1.观测点分类:地质点、地貌点、水文地质点、综合地质水文 地质点。 2.观测点布置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 󰀀 (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 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 相变化带等。 󰀀 (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 (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

12、、地表坍 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 湖)和地表水体、污染源等。 五、地质构造观测与描述 控水构造:是指控制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或称水文地质构造。由透水层(带)和相对隔水层(围岩)组合而成,按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可分为导水构造、阻水构造(包括大型岩体阻水、岩墙(岩脉)阻水、断层阻水、岩层阻水)、汇水构造、蓄水构造(包括滞水型蓄水构造、褶皱型蓄水构造、接触型蓄水构造、断裂型蓄水构造、风化型蓄水构造)及储水构造等五类。 六、水文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一)天然露头点:泉、岩溶水点 󰀀 1. 泉

13、的调查 󰀀 (1)出露位置、地形、地层、标高; 󰀀 (2)泉的性质、类型:上升、下降,温度变化; 󰀀 (3)成因:构造,岩溶发育,含水层排泄; 󰀀 (4)补给情况:大气降水,地表水漏失。 󰀀 2. 泉流量测定 󰀀 (1)容积法(<1L/s),(2)堰板法(>1L/s), (3)浮标法或流速仪测量法(流量更大),浮标法通常乘以0.80.9系数。

14、0;3.岩溶水点调查 󰀀 (1)岩溶水点的类型、位置、高程和所处的地貌与地质条件; 󰀀 (2)水位高度、埋藏深度、水深、水温与洞温;采取水样进行分析; 󰀀 (3)与地下河系有关的溶潭、天窗、盲谷等处的地下水流向; 󰀀 (4)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动态变化情况; 󰀀 (5)水生物活动情况。 (二)地下水人工露头调查 󰀀 包括井、钻孔、试坑等: 

15、83040; (1)井孔编号、位置、名称、井孔口标高、开凿时间; 󰀀 (2)井孔类型、形状、井壁结构、深度、口径; 󰀀 (3)柱状图、含水层位置、岩层性质,厚度; 󰀀 (4)井孔水位、水位,抽水试验资料,水样分析结果,用途,开采状况,开采量与水位变化关系; 󰀀 (5)计划统一测量水位(枯水期、水文年) (三)地表水体;(四)采取水样1.采样要求 (1)要有代表性,分布要均匀,并有一定数量,便于控制水体的化学性质; 

16、;(2)取地下水样前应抽水,地表水样应不同断面采样对比; (3)采样数量:简分析每件1000ml;全分析30005000ml;其它专门分析项目另有规定; (4)样品处理与封存:添加剂,封存地点,封存时间 七、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一般分为经常性整理、阶段性整理和测绘结束后整理。其中(一)经常性整理:1.检查、补充和修正野外记录薄、草图,并进行着墨;检查地质点的坐标位置,修正地质草图、地质剖面图; 2.整理试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计算,图表的完成; 3.对各标本、样品进行统一编号,等级,标签和包装; 4.做路线小结,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措施;

17、 5.研究、确定第二天工作路线及工作方法(二)阶段性整理:按照总体工作时间、工作量,利用12天时间进行阶段性资料整理: 1.综合整理各种野外原始资料;2.编制清绘各种草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地貌图); 3.检查野外记录及标签登记情况; 4.清理、选送各种鉴定分析的标本与样品;5.总结成果,存在问题,研究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三)、野外结束后整理:立即组织力量编写野外测绘报告,编制有关图表。  一、水文地质钻探:其是利用钻机进行钻进成孔,以获得水文地质资料的一种基本勘察手段。 二、水文地质钻探的目的:1.查明含水层或控水构造的

18、数量、埋深、厚度、岩性和类型; 2.查明含水层或控水构造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3.查明地下水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空间变化; 4.查明各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三、勘探钻孔的类别和布置原则:(一)勘探钻孔的类别()地质孔:主要用于查明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地质构造,了解含水层(带)的位置和地下水位;()试验孔:主要指抽水、回灌、弥散、注水、压水、地下水流向、流速试验等;()勘探生产孔:试验工作结束后的勘探钻孔,留做生产井,移交取水部门使用;()观测孔:用水各种试验的,以观测地下水动态、渗流状况的钻孔。(二)布置

19、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水文地质测绘、地面物探等基础上进行;2.布置要与勘察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资源评价方法相适应。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1.测量钻孔出水量、单位出水量(抽水降深平均每下降1米时的出水量 )、计算钻孔最大可能出水量,了解出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2.测定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参数,如K,T,S及影响半径R等;3.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 系;4.确定合理的井距、降落漏斗形状及扩张情况;5.了解含水层的边界条件、边界性质和范围。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根据试验的目的与任务、勘察阶段的精度要求,

20、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情况,抽水试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孔抽水试验(适用于普查阶段,多布置在可能的富水地段或具有控制意义的地段,可用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及钻孔出水量与抽水井降深之间的关系;没有观察孔;所获得资料的精度较差);2.多孔抽水试验(适用于初勘阶段,多布置在拟建水源地或有供水意义的典型地段,可用来确定含水岩组不同方向的渗透性、影响半径、降落漏斗的形态;了解各含水层间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可进行流速测定、连通试验等。所获得资料的精度较高。);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适用于详勘与开采阶段,多布置在拟建水源地的典型地段,并尽量结合生产井布置。);4.分层抽水试验(适用于各含

21、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尚未查清的地区;可以确定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各含水层的出水量、水质及之间的水力联系。);5.混合抽水试验(适用于含水层层数较多,而单层开采价值不大时,将几个相邻含水层集中开采的情况);6.开采试验抽水(适用于详勘与开采阶段,适用于大型集中供水源地或需水量较大的地区)。 三、抽水试验钻孔布置原则及工作量的确定:(一)抽水试验孔的布置及其工作量不同的勘察阶段,抽水试验孔的布置要求及其工作量也不同:1.布置要求(1)布置抽水孔的主要依据是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目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其布置原则也各异。为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抽水孔,一般应远离含水层的透水、隔水边界,布置在含水层的导

22、水及储水性质、补给条件、厚度和岩性条件等有代表性的地方;对于探采结合的抽水井,要求布置在含水层富水性较好或计划布置生产水井的位置上,以便为将来生产孔的设计提供可靠信息;欲查明含水层边界性质、边界补给量的抽水孔,应布置在靠近边界的地方,以便观测到边界两侧明显的水位差异或查明两侧的水力联系程度。()尽量利用已有水井作为抽水时的水位观测孔。(3) 抽水孔附近不应有其他正在使用的生产水井或其他与地下水有联系的排灌工程 。(4) 抽水井附近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2.工作量 (1)普查阶段:,可布置少量钻孔或利用已有的钻孔进行抽水试验;(2)初勘阶段:应在可能富水地段

23、或具有控制意义的地段布置单孔或少量多孔抽水试验,抽水孔数不少于勘探钻孔(不包括观测孔)的7080。(3)详勘阶段:应在拟建水源地范围内,选择代表性地段,布置多孔、干扰抽水试验。当地下水补给不足或补给条件不易查清时,应布置开采试验抽水,抽水孔应达到勘探孔(不包括观测孔)的100%。(4)开采阶段: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开采资料,或利用已有井群进行开采试验抽水。 四、.观测孔的布置方向:观测孔的布置,取决于抽水试验的目的要求,并尽量使观测成果能运用多种公式进行计算,应尽量利用已有的人工或天然水点作为观测孔,一般要考虑以下方面:()一般观测孔布线方向取垂直或平行于自然状态下的水流方向;()当仅布

24、置一排观测线时,应以垂直于水流方向为优先。()为求得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据含水层性质和地下水径流条件可布置14排观测孔:()垂直流向一条观测线;(B)垂直、平行流向各一条观测线;(C)垂直流向两条、平行流向一条观测线;(D)垂直和平行流向各两条观测线。 五、观测孔的数量:(1)做稳定抽水试验时,每条观测线上布置3个;(2)做非稳定抽水实验时,若利用Slgt关系整理资料,可布置1个观测孔;若利用Slgr关系,观测孔不宜少于3个。 六、抽水试验的方法的选择:(一)稳定抽水试验) 当只需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涌水量时,一般多选用稳定流抽水试验; )当设计开采量(

25、或排水量)远小于地下水补给量时,可选用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二)非稳定抽水试验 )当需要获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及越流系数等更多的水文地质参数时,则须选用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当设计开采量(或排水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时,则选用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方法。 七、稳定抽水水位降深和流量稳定后延续时间:)对于不同的含水层,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一般应达到下列要求:(1)卵石、砾石、粗砂质,t=48h;(2)中砂、细砂、粉砂质,t=8-16h;(3)裂隙、岩溶含水岩组,t=16-24h。)另外,具体试验时还应根据试验的目的、含水层的类型和补给条件确定。如: 单纯

26、为了求K,稳定时间可短些; 当需要确定开采能力时,稳定时间则应长些; 补给条件好的粗粒含水层,稳定时间可短些; 补给条件差的细粒含水层,稳定时间应长些;水位降深大,稳定时间应长些;出水量较小,稳定时间可短些;岩溶地区,出水量时大时小,应适当延长; 滨海地区,水化学成分尚未稳定之前(Cl-),应延长;雨季抽水,由于地下水位连续上升,应适当延长。 八、水位、水力的观测要求:(1)自然水位观测:在抽水试验前,必须测量自然水位(初始水位),一般要求每小时测1次,三次所测数值基本一致,或4小时内相差不超过2cm,即为自然水位。(2)动水位及水量观测:&#

27、160;应同时观测动水位、出水量及观测孔水位:观测时 间一般要求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40、50、60分钟各1次;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1次。(3)恢复水位观测:抽水试验结束或中途停抽,一般要求在停抽后第1、2、3、4、6、8、10、15、20、25、30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min观测1次。 九、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的确定:为了满足作图和计算参数的需要,非稳定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s-lgt确定:)当曲线至拐点后出现平缓段,并能推出最大水位降深时,试验即可结束;) 当曲线无拐点呈直线延伸时,其水平投

28、影在lgt轴上的数值至少为100min,一般为12天;)当有观测孔时,应以观测孔或最远观测孔的s-lgt曲线判断。 十、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现场资料整理:主要是编制S-lgt图(S型曲线),能够根据此图指导抽水试验,如决定抽水试验是否需要缩短或延长。AB段:积分指数函数曲线,当管壁阻力较大时,还会呈现AB段的上部虚线所示的曲线,不宜作计算段。BC段:无趆流及管壁阻力的影响,一般作K,a,u的计算段。CD段:为越流偏离段;DE段:可作为求越流系数的线段。 十一、抽水试验室内资料整理:1.绘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内容有:Q=f(t)、S=f(t)过程曲线图;Q=f(S)关系曲线图

29、;q=f(s)关系曲线图;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平面位置图;钻孔地质柱状图;施工技术结构图。2.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影响半径R;渗透系数K;给水度;入渗系数;导水系数T。3.编写抽水试验工作总结 :试验的目的与要求;试验方法与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异常现象与处理;质量评价与结论。 十二、渗水试验:渗水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岩层渗透系数的简易方法。其重要意义:可以确定地表水及降水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以及研究水库、灌区、渠道渗漏问题。最常用的试验方法有试坑法、单环法及双环法。对于砂性土不必考虑侧向扩散,可采用单环法或试坑法进行;对于粘土,要考虑毛细管作用所造成的侧向扩散影响,应采

30、用双环法试验。 十三、地下水流向和实际流速的测定:()地下水流向的测定: 多采用三角形法;孔距一般为50200m(水力坡度越小,孔距越大); 要求同时测得各孔水位高程,并绘制等水位线。()地下水实际流速测定1.近似计算 根据等水位线图确定水力坡度J,利用介质孔隙度n和渗透系数K来计算。KJ/n  2.示踪测定 = L/T , L指示剂投放孔到观测孔距离; T:指示剂从投放孔到观测孔的时间。󰀀 十四、()弥散度:是关于溶质迁移介质的特征参数,代表某种污染物穿越某

31、个水流长度的扩散特征。()水动力弥散在:其是污染物传输过程中沿纵向和横向迁移的过程,是机械和分子扩散的总和。()机械弥散:其是局部水流流速相对于平均流速上下波动带来的混合现象。  一、水文地质参数:其是表征岩土水文地质性能大小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u,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和导水系数T,承压含水层贮水系数u*,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B,含水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 确定这些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有:野外水文地质试验;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来确定;实验室实验;数值法反演。 二、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和储蓄水量能

32、力的一个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潜水含水层柱体,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水量体积和相应的潜水含水层体积的比值。给水度不仅和包气带的岩性有关,而且随排水时间、潜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可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 法确定,但必须保持含水层的天然结构,或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确定。 三、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定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介质中水流的渗流速度(m/d, cm/s)。 四、导水系数: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即水力梯度为1

33、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m2/d)。  一、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包括: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降水入渗,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可以分为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前者在天然条件下存在的侧向和垂向补给量;后者是指开采激化后引起的增加补给量,也叫开采激化补给量。比如长时期开采疏通邻近含水层引起水补给增加。 二、储存量:是指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由天然调节储存量和固定储存量组成。天然调节储存量:一次降水或一个补给期内,含水层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储存量。固定储存量:地下水在补给周期内,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

34、中的储存量,由人工调节储存量和永久储存量组成。 三、允许开采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下述前提下,单位时间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1)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2)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3)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4)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 四、水量评价应考虑的因素:1.“三水”在自然与人为因素下的相互转化;2.地下水水量、水质、水文三方面关系及开采后可能发生的变化;3.开采后排泄量的减少、补给量的增加以及储存量利用的可能性;4.水源地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各勘察阶段的评价要求:1.普查

35、阶段:精度要求符合D级: 󰀀 (1) 初步查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 󰀀 (2) 初步圈定可能富水的地段。 󰀀 (3) 根据单孔抽水试验确定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 (4) 概略评价地下水资源,估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2.初勘阶段,精度要求符合C级: (1)基本查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 (2)初步掌握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6、160;(3)根据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或枯水期的地下水动态资料确定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参数。 (4)结合开采方案初步计算允许开采量,提出合理的采用值。 (5)初步论证补给量,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可靠性评价。 3.详勘阶段:精度要求达到B级。 (1)查明拟建水源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供水有关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开采地下水必需的有关含水层资料和数据。 (2)根据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动态资料和群孔抽水试验或开采性抽水试验,验证水文地质计算参数,掌握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供水能力。 (3)结合具体的开采方案建 立和完善数值模型,计算和评价补给量,确定允许开

37、采量。 (4)预测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 (5)提出不使地下水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的保护措施。 4.开采阶段,精度达到A级(验证) (1)具有为解决开采水源地具体课题所进行的专门研究和试验成果。 (2)根据开采的动态资料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数值模型,并逐步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 (3)掌握3年以上水源地连 续的开采动态资料,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系统的多年的均衡计算和评 (4)提出水源地改造、扩建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六、补给量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应计算由下列途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1)地下水径流的流入。(2)降水渗入。(3)地表水渗入。(4)越流补给。(5)其

38、他途径渗入。普查、初勘、详勘阶段应按自然条件下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开采阶段应按开采条件下计算地下水补给量。 七、计算允许开采量的几种方法:)开采试验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般很难查清补给边介和补给量;需水量不大,而又急需做出评价)Q抽Q补F·S/t;)水量均衡法(可以适用于任何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但因均衡要素不易测准,所以目前主要用于平原潜水区);)开采强度法;)水文比拟法(适用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基本相近的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Q0=M0F,Q0=评价区的开采量(m3/d);F=评价区的面积 (km2);M0=其它区域地下水开采模数(L/s/km2));)相关分析法(当勘察区附近

39、有多年开采资料时,开采量Q与相应的水位降深S,建立两者的相关关系);)解析法;)数值法。一、地下水水质:其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二、对饮用水物理性质的要求:无色、无味、无臭、不含可见物,清凉可口(水温7-11 C)。 三、地下水的一般化学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限值1000  mg/L),总硬度(以CaCO3计),450 mg/L),氯化物(250 mg/L),硫酸盐(250 mg/L),铝,铁,锰,铜,锌,COD,pH简答题第一章:  1.水文地质调查所采用

40、的技术手段有五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室内试验分析。  2.中国的水文地质勘察分为:普查,详查和开采三个阶段  3.普查阶段目的:只是查明区域性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为各项国名经济建设提供规划资料。  详查阶段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部门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依据  开采阶段目的:根据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来确定具任务。 3.设计书的编制应遵循接受任务,收集有关资料,现场踏勘和组织编写的程序进行  4.设计书附图与附件的内容: (1):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41、;(2):区域水文地质略图 (3):工作布置图。 (4):典型水文地质勘探孔设计图 (5)其他附件  5.设计书审查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审查,也可委托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审查,通过审查后才能组织实施。    第二章:  1.水文地质测绘:为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种以地面观察测绘为主的野外工作。 2.测绘填图时所划分单元的最小尺寸,一般规定为2mm.  3.水文地质观测线的布置:(1):从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区向排泄区,即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2):沿能见到更多的井,泉,钻孔等天

42、然和人工地下水露头点及地表水体的方向布置  (3):所布置的观测线上应有较多的地质露头 水文地质点的布置:应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处、主要的含水层或含    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等重要的水文地址界线上,以及布置在能     反映地下水存在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的、地质的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 4.野外测绘时采用底图的比例如何确定:一般在野外测绘填图时,采用比例尺较提交的成果图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的底图,如要进行1:5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可采用1

43、:2.5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作为外作业的底图,外作业图完成后,再缩制成1:5万比例尺图件作为正式提交的资料。 5岩性特征往往决定了地下水的含水类型  6.地貌调查的基本方法:形态分析法,沉积物相关分析法,遥感技术的应用 7.对地下水露头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是水文地质测绘的核心工作。 8.泉是地下水直接流出地表的天然露头。 9地下水人工露头调查内容包括: (1):调查水井或钻孔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单元,井的深度,结构,形状,孔径,井孔口的高程,井使用的年限和卫生防护 (2):调查水井或钻孔所揭露的地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和厚度&

44、#160;(3):测量水井,水温,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取水样分析。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水井的水位和涌水量的变化情况。 (4):调查井水的用途和提水设备的情况。 (5):对自流井应调查出水自流的深度及位置,隔水顶板的分布和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以及水头高度与流量变化情况;对坎儿井应分别查明各井筒的剖面和各段暗渠的流量以及补给地下水的含水层 (6):进行简易的抽水试验  10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一般选择河流平直而无支流的地段进行流量测量,测量其上下游两个断面之间的流量差,如果上游断面流量大于下游断面流量,说明河流补给地下水,反之,则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45、    第三章  1物探能做的内容:一般用来揭示地下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了解基岩的里藏深度和岩性,确定影伏构造的位置,岩溶发育地段,寻找地下淡水,热水,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3.热红外影像用途: (1):反映因地下水露头或浅层地下水存在而导致的地物热异常。 (2):可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有效地探测干旱地区地下水富集带的信息 (3):用热红外遥感方法勘察地下热水资源的效果更佳  4.电测探法:用以探测地下水的埋深或比较平缓的岩层的垂向分布  电剖面法:用于探

46、查水平方向地质情况的变化,用于寻找含水地段,断层破碎带或地质填图等。  5.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技术是目前唯一可用于直接探测地下水的物探技术。    第四章  1.水文地质钻孔的类型有:地质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和观测孔 2.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 (1):水文地质钻孔的孔径较大 (2):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复杂 (3):水文地质钻探对所采用的冲洗液要求很严格 (4):水文地质钻探的工序较复杂,施工期也较长 (5):水文地质钻进过程中观测的项目多  3水文地质钻探综合成果图主要包

47、括:钻孔结构,地层柱状图,地质水文地质描述及孔中完成的实验,分析等资料 4.钻进过程中的编录工作内容: (1):钻孔类型与钻孔位置 (2):钻进情况 (3):地层情况 (4):观测与试验 (5):钻孔结构   第五章  1.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1);以抽水孔为原点,宜布置1-2条观测线 (2):仅有1条观测线时,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2条时,其中一条宜平行于地下水流向布置 (3):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3个 (4):距抽水孔近的第一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小

48、于含水层厚度;最远的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不能太远,保证每个观测孔内有一定水位的下降值。  (5)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一深度。  2.抽水实验时,水位下降次数应根据试验的目的来确定,宜进行3次。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  3.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符合:卵石和粗砂含水层为8小时;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小时;基岩含水层为24小时。   4.开采性抽水试验宜符合: (1);宜在枯水期进行  (2):总出水量等于或接近需水量 (3):下降

49、漏斗的水文能稳定时,则稳定延续期不少于1个月 (4):下降漏斗的水位不能稳定时,抽水时间延续至下一个补给期 5.抽水试验所用的测水用具包括水位计,流量计,水温计 6.室内资料整理包括:(1)绘制各种综合图表  (2):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3):编写抽水试验报告  7.压水试验成果主要用于评价岩体的渗透特性,也就是透水率 8.压水试验的试段长度一般为5m  9.渗水试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试坑法,单环法和双环法  10.(1)试坑法优缺点:1.装置简单2.受侧向渗透的影响大,试验

50、成果精度差 (2):单环法优缺点:1装置简单 2.没有考虑侧向渗透的影响大,实验成果精度稍差 (3):双环法优点:1.装置较复杂 2基本排除了侧向渗透的影响,试验成果精度较高  11.连通试验用途:  (1)地下水运动的方向,速度 (2):地下河系的连通延展,分布情况 (3):地表水和岩溶水转化关系 (4):各孤立岩溶水点之间关系  12.连通试验的方法可分为两类:水位传递法和指示剂法     第六章  1.气象,水文因素是影响潜水动态形成的主要

51、因素  2.对深层承压水来说,气象,水文因素对其动态形成的影响大为减弱,而地质因素的作用则显著增强  3. 值的确定方法:直接测试法(筒测法,试坑法,地中渗透仪发,剖面含水率测量,抽水试验),间接测试法4. 河渠入渗量的测定方法:测流法,地中渗透计测定法,水动力学计算法  5. 测流法:根据岩性划分不同的测水段,在各水段上选择水道平直,没有支流流入或流出的地段,在该地段的上下端分别设立测水站实测水道流量。则其上下端流量的差值,即为该河段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所选择的测流段如有人工取水量,亦应扣除。当水面宽度很大时,还应扣除水面蒸发量。

52、  6.越流系数:就是当抽水含水层和供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的单位面积发生的越流水量 越流因素B: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与弱透水层越流系数倒数的乘积的平方根    第七章  1.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条带状污染扩散,监测井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以平行及垂直的监测线进行控制  2渗坑,渗井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透性小的地区以点状污染扩散,可在污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设监测线进行控制   第8章  1:

53、图件编制的要求:必编图件为实际材料图,地质地貌图,地下水资源图,综合水文地质图,地下水化学图,地下水环境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图  2: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富水等级划分根据有:单井涌水量,单位涌水量,地下水补给模数  基岩裂隙水的富水等级划分根据:单井涌水量,泉水流量,地下水径流模数    第九章  1.辐射井:是垂直集水井和水平集水管联合构成的一种井型,即从集水井壁上沿径向设置辐射井管借以取集地下水的构筑物。因其水平集水管呈辐射状故得名 2.渗渠:利用水平集水渠以取集浅层地下水或河床,水库底的渗透水的取水构筑物,由水平集水渠,

54、集水井和泵站组成  3.地下水天然资源是指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在循环交替过程中,可以得到恢复的那部分水量,即多年平均补给量 4.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分级: (1):A级允许开采量是经过多年开采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扩建勘探报告所要提交的允许开采量 (2):B级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勘探报告所要提交的允许开采量 (3):C级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详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详查报告所要提交的地下水资源量 (4):D级允许开采量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或水源地普查报告所要提交的地下水资源量 (5):E级允许开采量是大面积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55、报告估计的地下水资源量        第十章  1.水库渗漏:库水沿透水岩,土带向库外低地渗漏的现象。可分为坝区渗漏和库区渗漏两部分  2.坝区渗漏:大坝建成后,库水在坝上,下游水文差作用下,经坝基和坝肩岩,土体中的裂隙,孔隙,破碎带或喀斯特通道向坝下游渗漏的现象 3.库区渗漏包括:库水的渗透损失和渗漏损失  4.渗透损失:库岸和库底岩,土地因吸水饱和而使库水产生的损失  5.渗漏损失:库水沿透水层,溶洞,断裂破碎带,裂隙节理带等连贯性通道外渗而引起的损失  6.影

56、响水库渗漏的地质因素: (1):地形地貌条件  (2):地层岩性及构造 (3):地质构造 (4):水文地质条件 (5):岩溶发育特征  (6):渗漏通道及其连通性 (7):坝体的组成物质 7.水库的渗漏通道:是透水岩层,透水带,岩溶管道  8.沉积岩地区水库:一般是由透水岩石,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构成漏水通道 9.第四纪堆积物层水库:坝下渗漏通道常见的是古河道,河床和阶段内的砂卵砾石层  10.病险水库的水文地质勘察包括: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勘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57、勘察  11水库的防渗措施: (1):坝基的垂直防渗措施 (2):坝体防渗措施 (3):溶洞的防渗措施 (4):对渗漏面积较大的基岩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的防渗措施 (5):砂卵石渗漏库区的防渗措施  12浸没:水库蓄水后使库区周围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地面盐碱化,沼泽化及建筑物地基条件恶化  13.浸没标准:是指地下水对市镇建筑,工矿企业,道路和各种农作物的安全埋藏深度  14砂土液化:是指饱水砂土在受到震动时,由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急剧增大,砂土由固态变为流态承载力急剧降低的现象  15渗透压力:

58、指渗透到坝基下混凝土与岩土接触面或坝肩岩土体空隙中的水,在上下游水头差作用下产生的静水压力  16.扬压力:渗透水流作用在坝基础底面的向上压力  包括浮托力和渗透压力、 17机械管涌:在松散土层或岩体的软弱结构面中,由于渗流的冲刷及动水压力作用,可以将细小颗粒携带出来,严重时,使地基形成空洞而导致破坏  18流土:在松散地层地区,在渗流作用下可以使大片的土体产生浮动以至被冲出的现象  19.渗透变形:机械管涌或流土可使坝基掏出空洞,从而引起沉陷变形 20.化学管涌是地下岩土体被水溶蚀的现象  21.临界水力比降:使

59、动水压力等于土体浮容重时的水力坡降 22.外水压力:作用在隧洞衬砌外缘的水压力 23.折减系数:作用在衬砌上的外水压力水头与地下水位到隧道的水柱高之比 24,。渠道渗漏可分为:自由渗漏和顶托渗漏  自由渗漏:地下水峰未上升至渠地,渠道内的水流与地下水不形成连续的水流,渠水的渗漏不受地下水影响,此时的渠水渗漏称为自由渗漏  顶托渗漏:地下水峰上升至渠底,渠道的渗漏受到地下水顶托影响   第十二章  1.农田排水:采取排除农田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2.排涝:排除因降雨致影响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的多余地表

60、水    排渍:排除多余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小耕作层土壤含水率。使作物不致减产  3.红层:自三叠纪末期至白垩纪沉积了一套河、湖相巨厚红色碎屑岩系,岩性单一,以紫红、棕色砂岩、泥岩为主,偶见砾岩、页岩、灰岩  4.地热资源:在中国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表层下在一定深度内具备现实或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已勘察和待勘察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的总和 5.地下水库调蓄四个条件:(1)具备回灌水量与水质的水源(2)具备一定规模 、易于控制地下调蓄空间(3)具备便利、良好的水更替条件(4)具备良好开采条件与经济可行条件论述题

61、 1.水库渗漏危害:当坝体产生裂缝或土石坝坝体材料的渗透性较高时,库水从坝体中渗出,发生坝体渗漏,严重时会产生溃坝,发生巨大灾难。库水沿坝基和坝肩岩体中的裂隙或破碎带渗漏时,产生渗透压力,坝基可能的滑动面上的法向渗透压力将使可能滑动面上的法向负载减小,从而减小了由法向所产生的抗滑力。坝肩岩体中的侧向渗透压力和可能滑动面上的法向渗透压力,使坝肩岩体的侧向推理增加,这对坝肩,坝基以及下游的边坡稳定都不利。坝区渗漏还可能浸没坝下游宽广的耕地或居民地。库区渗漏可在邻谷区引起新的滑坡,或使古滑坡复活,造成农田浸没,盐渍化,沼泽化,危及农业生产和村舍安全。 2.评判的有关规定:

62、0;(1):浸没评价分为:初判,复判 浸没的初判应在调查水库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排除不会发生浸没的地区,对可能浸没地区,进行稳定态潜水回水预测计算,初步圈定浸没范围。 初判时,根据下列标志之一可判定为不易浸没地区: (1):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 (2):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初判时根据下列标志之一,可判定为易浸没地区 (1):平原型水库的周边与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堤的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2):盆地型水库边

63、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地区 (3):潜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水或潜水排泄不畅,补给量大于排出量的库岸地区,封闭或半封闭的洼地,或沼泽的边缘没区 下列条件之一可作为次生盐渍化或沼泽化的判别标志 (1):在气温较高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地表,排水条件不畅时,可判为湿地浸没区;气温较低区,可判为沼泽浸没区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潜水位被壅高至土壤盐渍化临界深度时,可判为次生盐渍化浸没区。 初判只考虑设计正常蓄水位条件下的最终浸没范围2010水文地质勘查考试题 1.地下水资源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答: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有:地下水资源地

64、面调查(又称水文地质测绘)、钻探、物探、野外试验、室内分析、检测、模拟试验及地下水动态均衡研究等。新的地下水资源调查技术方法包括:航卫片解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同位素技术、直接寻找地下水的物探方法及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技术方法等。 2.水文地质物探的方法有哪些?  答:地面物探的方法有: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交变电磁场法、核磁共振找水、地震勘探、天然放射性找水法。地球物理测井法有: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井液电阻率测井、自然电位测井、伽玛-伽玛测井、中子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声波测井、热测井等。 3.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什么? 答:(1)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抽水量,应尽可能接近水源地的设计开采量。  (2)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尽可能地接近水源地设计的水位降深,水位下降漏斗中心至少达到设计水位降深的1/3。  (3)对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一般多进行稳定流的开采抽水试验。 (4)抽水试验最好在地下水枯水期的后期进行。 (5)如进行稳定流的抽水试验,要求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的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个月。 4.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答:所谓地下水动态是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