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相交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 直线的交点。如 直线 AB 、 CD 相交于点 O。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满邻补角: 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为领补角。.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线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2.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 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 而互

2、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 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二、垂线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角是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aOb从垂直的定义可知, 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 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 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垂直的表示: 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如图, a、 b 互相垂直 ,O 叫垂足 .a 叫 b 的垂线, b 也叫 a 的垂线。则记为: a b 或 ba;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 a b, 垂足为 O.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O 点, AOD=90

3、 °时, AB CD,垂足为 O 。 书写形式:°。OAAOD=90CDB AOD=90 °(已知) ABCD (垂直的定义)反之,若直线 AB 与 CD 垂直,垂足为 O,那么, 书写形式: AB CD (已知) AOD=90 °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 AOC= BOC= BOD=90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 l 上的一点 A , 作 l 的垂线 . 则所画直线 AB 是过点 A 的直线 l 的垂线 .B工具:直尺、三角板1 放 :放直尺 ,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 靠 :靠三角板 ,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

4、移 :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 A l4 画线 : 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垂线的性质: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 同位角: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12435687CD如1 和 5, 4 和 8。内错角: 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 3 和5, 4 和 6。同旁内角: 一边都在截

5、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同旁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 3 和6, 4 和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比较四、平行线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表示 : 我们通常用符号“ / ”表示平行。任意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平行 平行线的画法:已知直线 a 和直线外的一个已知点 P,经过点 P 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a 平行 P一、帖 (线)二、靠 (尺)a三、移 (点)四、画 (线)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bab c a

6、cab平行线具有传递性五、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六、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 :

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七、命题、定理、证明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 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 ? 那么 ?”的形式,“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 “那么”后的部分是结论。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称 真命题。命题成立,而结论 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称 假命题。定理:有些真命题是基本事实, 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 无需再次进行证 明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证明: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

8、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 的过程叫做证明。九、平移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 移。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平移作图:将线段 AB 平移,使点 A 与点 D 对应1、连结 AD2、过点 B 作 AD 的平行线3、在平行线上作线段 BC,使 BC=AD4、连结 CD第六章 实数一、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 =a,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 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a ,读作“根号 a”, a 叫做被开方数。 0 的算术平方 根是 0。平方根 :

9、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 =a (x 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 ,那 么 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 ( 二次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 ,叫做开平方 . 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如果 x2 那么 , 读作“正负根号 ”。 表示 的正=a (a 0), x = a a a a a 的平方根。 - a 表示 a 的负的平方根。规定: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 a 叫做 a 的算数平方根; 0 的算数平方根是 0. 归纳: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0 的平方根是 0;3、负数没有平方根。例题1: 81x 2225 0方法 : 1

10、、22把 x 当作一个整体 ,求出 x =a;例题 2:(1) 81 的平方根是(2) 81 的平方根是二、立方根立方根:若一个数的立方(三次方)若 x 是 a 的立方根,则说明号 a ”。根指数等于 a, 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三次方根) 33x= a。 a 的立方根记为:,读作“三次根被开方数) 的立方根: 32 -64-64-4归纳: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是零。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开立方: 我们把求立方根的运算称之为开立方,它与立方运算是互逆的( 1 ) 8 的立方根: 3 8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开方开不尽 的数;含

11、有 的数; 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数。) 如 2 , 3 等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与数轴: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 一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归纳: 1、 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a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 的意义完全一样。)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有序数对有序数对 :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做( a,b)。利用有序数对,能准确表示一个位置,这里两个数的

12、顺序不能改变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 ,习惯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竖直方向上的数 轴称为 y 轴或纵轴 ,习惯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是平面直角坐 标系的原点 . 条数轴 互相垂直 公共原点 满足这三个条件才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注意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数轴特征:( 1)互相垂直 (2)原点重合( 4)单位长度一般取相同的3)通常取向上、向右为正方向平面上点的表示:平面内任意一点 P, 过 P 点分别向 x 、 y 轴作垂线,垂足在 x 轴、y 轴上对

13、应的数 a、 b 分别叫做点 p 的横坐标、纵坐标, 则有序数对( a, b)叫做点 P 的坐标 ,记为 P( a, b) 注意 :横坐标写在前 ,纵坐标写在后 ,中间用逗号隔开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特点三、用坐标表示平移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我们先试一试:在坐标中描出点 A( -2 ,-3)并进行如下平移:(1) 将点 A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1,则 点 A1 的坐标是 (2) 将点 A 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2,则 点 A2 的坐标是 (3)将点 A 向右平移 a(a>

14、o)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n,则 点 An 的坐标是 ( 4)将点 A 向左平移 a(a>o)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n ,则 点 An 的坐标是 总结规律 1: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 (1)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 (x,y)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x+a,y) 原图形上的点 (x,y) ,向左平移 a 个单位, (x-a,y) (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 (x,y)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 (x,y+b) 原图形上的点 (x,y) ,向下平移 b 个单位, (x,y-b)总结规律 2: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 (1)横坐标变化 , 纵坐标不变: 原图形上的

15、点 (x,y) ,如果要得到 (x+a,y) ,要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果要得到 (x-a,y) ,要向左平移 a 个单位(2)横坐标不变 , 纵坐标变化: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果要得到 (x,y+b) ,要向上平移 b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果要得到 (x,y-b) ,要向下平移 b 个单位(3) 横坐标、纵坐标都变化: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果要得到 (x+a,y+b), 要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向上平移 b 个单 位;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果要得到 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果要得到 原图形上的点 (x,y) ,如

16、果要得到(x+a,y-b), 要向右平移 a 个单位 , 向下平移 b 个单位; (x-a,y+b), 要向左平移 a 个单位 , 向上平移 b 个单位; (x-a,y-b), 要向左平移 a 个单位 ,向下平移 b 个单位;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 程。判断下例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 3 - 2xy =1 (2)3y-2x =z+5 (3) 2x=1-3y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叫做二元一 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可以理解为在一

17、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二元一次方程组: 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合在一起, 就组成一个二元 一次方程组。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称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个方程中 的未知数相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1. 有两个未知数 .( 二元 )2.含未知数的指数都为 1.( 一次 )3. 两个一次方程组成 .(方程组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只有一个,可以理解为两条直线相交点的坐标。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消元法: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现 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 从而消去一

18、个未知数, 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 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思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 。例: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x y=33x 8y=14 解:由得 ,y=x 3 把代入得 3x8(x3)=14 , 解这个方程得 :x=2 把 x=2 代入得 :y= 1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 : x=2y=1加减消元法 :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 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 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 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基本思路 : 加减消元 : 二元一元主要步骤:变形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

19、为相反数 加减消去一个元求解分别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写解写出方程组的解三、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例题:探究 2(p99 ) 综合运用 6(p102) 分析:题中的量很多,并且相互关联,这时,我们可画一张示意图,把题中的条件 在图中标出来,这样比较直,能帮助我们比较顺利地找出题中的相等关系。四、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 方程组含有三个未知数, 每个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三元一次方程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 化为“二元”,使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一元一次 方程

20、。例:解下面两个三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号包括: 、 、 > 、 < 、 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 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 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 第一种 :用式子 (如 x>3), 即用最简形式的不等式 (如 x>a 或 x<a) 来表示 . 第二种 :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 应记住下面的规律 : 大于向右画 ,小于向左画 ; 有等 号 (

21、 ,)画实心点 ,无等号 (>,<) 画空心圆 .、不等式的性质性质 1 :如果 a>b, 那么 a+c>b+c 或 a-c>b-c即: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 2:如果 a>b ,c>0 ,那么 ac>bc ( 或 a b ) cc即: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a性质 3:如果 a>b ,c<0 ,那么 ac<bc (或 b )cc即: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试一试:1. 若 -m>5 ,则 m -5.2. 如果

22、x/y>0, 那么 xy 0.3. 如果 a>-1,那么 a-b -1-b.4. -0.9 < -0.3,两边都除以 (-0.3), 得 例 已知 a<0 ,试比较 2a 与 a 的大小。 解法一: 2>1,a< 0,5. x71, 两边都乘 7 ,得82a<a(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解法二: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2a 和 a 的点( a <0),如图 .2a 位于 a 的左边,所以 2a < a 2a-a=a, 又 a< 0, 2a-a < 0,2a<a(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 含有一个未

23、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 叫做一元一次 不等式。例题:例 1(p122 )综合运用 6(p126)四、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 ,由几个同一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般地,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叫做 由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 )有公共部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无公共部分不等式组无解解不等式组: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规律: 1. 两大取大;2. 两小取小;3. 大小小大中间找;4. 大大小小解不了。 例题:复习巩固 2(p130 )要求: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统计调查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区别:统计表反映的数据准确且容易查找; 统计图很直观地表示出变化的情况,但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