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根的结构及功能导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根的结构及功能导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2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根的结构及功能导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3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根的结构及功能导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4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根的结构及功能导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节 根的结构及功能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 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学会探究根生长的部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 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 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 展变化之中。【重点难点】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观察法、归纳法。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

2、过关】1、由胚根发育成的根是,从主根上生出的根是 ,自主学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一株植物根的总和叫习课本 小组汇 报学习做。2、根尖是从根的顶端到的部分, 它是根据、 、最活跃的部位,根尖有四个 是 、 、部分组成,从顶端向上依次、。我的疑惑:(1)(2)学习中 遇到的 问题【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胚根逐渐发育成了根, 根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曾经专门做过实验,发现一 棵小小的黑麦可以长出近 1 400 万条根,这些根如果连接在一起,可长达 600 千 米。如此众多的根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

3、的问题。探究一:根的形态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植物的根,学生分组总结根的分类。阅读教 材小组 观察、 讨论。合作探 究,小 组交 流、汇 报。探究二:根的结构 出示课前培养的小麦幼根,指导学生分组仔细观察,了解根尖的概念,认识 根尖四个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和排列。 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的幼根。 在根的靠近尖端的部位生有许 多白色绒毛状的结构,叫做根毛。 讲述 :从根的尖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 相同。 观察 :请同学们对照书上插图,认识根尖的四个部分。 指导 :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成熟区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大量的根 毛使植物吸收面积大大增

4、加,因此成熟区是根尖各部分结构中最主要的吸收水分 和无机盐的部位。根尖的基本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教师释 疑,查 阅资 料,小 组合作 讨论, 教师点 拨。 再观察 :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永外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了 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写“根尖的结构比较”图表,总结出细胞形状 提问 :同学们在观察装片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课本内容没有提到的结构? 显微镜下的导管:学生分析:导管的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教师点 拨,学 生记忆多媒体展示:小组合 作探究探究三:根的生长 问题:小资料告诉我们根的分支生长的速度是很强的,那么根究 竟是如何生 长的?根的生长与

5、根尖的结构有关,根尖的哪个部位和根的生长直接有关呢?(课 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并进 行操作。完成根尖生长 记录表,上课时进行汇报) 。1)(2)( 3)(4) 提出问题 :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得最快? 作出假设 :伸长区生长得最快。 设计实验 :取一株幼根长约 2cm 的蚕豆幼苗 (根较直和粗壮, 便于实验和观察) 将根平放,吸去水,用画线器轻轻地画四条横线。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填入实验 记录表中。再将幼根培养 24h 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 比较,算出净增加长度。根尖生长记录表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实验前长度24h 后长度净增加长度发现:越接近根尖

6、处,横线的距离越大,而幼根上部的横线几乎没有什么变 化。(学生记录如下表。) 结论 :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 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叫做 ( )A. 直根B.主根C.侧根D.不定根2. 菜豆种子的根系由( )组成。A. 不定根B. 主根和侧根C. 主根和不定根D. 主根、侧根和不定根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A 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 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 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4. 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 C分生区和伸长区5. 根生长最

7、快的部位是 ( )A. 根冠B. 分生区)B 、伸长区和成熟区D 、根冠和伸长区C.伸长区D.成熟区6.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 根冠7. 农业生产中,移栽植物幼苗时根部常常要带一个土坨,这是为了(学生独 立完 成,巩 固所学 知识点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B 、避免伤害生长点C、避免伤害根冠D 、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8.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 A、图 B、图 C、图 D 分别表示根尖的哪一部分的细胞?2) 图 A 中所表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3) 图所示细胞可直接分裂、分化形成图 所示细胞。4) 根的吸收作用主要靠图 所示细胞完成。5) 按

8、生长位置,四图中所示细胞从根尖顶端至上的顺序依次是6)图中所示结构是由 形成的。【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 1)小组归 纳知识 要点、 教师点 评【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课后习题和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第五节 根的结构和功能第 2 课时方法导引学生自主 学习,独立 完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导入新课: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没有植被的山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环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知道无土栽培的方法及发展前景。2、能力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 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

9、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无机盐的作用及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 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重点难点】 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主要功能。【学法指导】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 吸收土壤中的并通过根茎叶内的 运输到植物体各处。无机盐对植物的起着重要作用。2、无土栽培: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成 ,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我的疑惑:(1)(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相扣,进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根的功能的了解。 植物旺盛的山坡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下大雨,两者会有什么不同之处?交流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

10、情况?这与植物根的功能有关,引入新课。一、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1、实验探究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1)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植物的根系那么发达到底有什么功能 呢?(2)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哪里?(3)植物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探究实验】 :同学们拿出课前我们放进红墨水的枝条,现在用剪刀把枝条间 断,你会发现什么?请思考植物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演示实验 1】比较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不同 展示课前准备的甲乙两组玻璃瓶内培养的玉米苗, (甲组各瓶内加入等量的土 壤浸出液, 乙组各瓶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分别

11、放入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进 行培养)现在大家对比一下甲乙两组的玉米幼苗, 试着描述一下他们的生长情 况。并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培养学生 的动手和 观察能力。 并能通过 实 验 总 结 问题,拓宽 了学生的 认识。为什么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培养的幼苗会比用蒸馏水(或清水 )培养的幼苗生长好呢 ?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能否用河水或井水代替蒸馏水?【演示实验 2】将少许的土壤浸出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分别滴在一块洁净的载玻 片两端,放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待土壤浸出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完全蒸发后, 观察载玻片上滴加土壤浸出液和等量蒸馏水处的变化情况。2、常见无机盐的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常见无机盐“氮、磷、钾”的具体作用和缺乏时植物 的表现:无机盐作用植物缺乏时的表现氮磷钾二、无土栽培教师展示无土栽培的图片。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本, 总结无土栽培技术的原理和 优点,并讨论与农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