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30课诗词五首学案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自主预习: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2、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整体感知(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1 指名学生朗读2 正字音(写出下列字的注音):裘( ) 衾( ) 薄( ) 着( ) 瀚( ) 阑( ) 饮( ) 羌( )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

3、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4 教师范读5 学生齐读(二)再读: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3 学生默读,找线索。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深

4、度研析: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明确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重点赏析名句“忽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明确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

5、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明确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 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明确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

6、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 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

7、者,你会有哪些想法?)明确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2 写作特色: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

8、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思路结构 (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西江月自主预测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

9、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整体感知:诗句赏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一阵微风吹来,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惹得蝉儿嘶鸣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醉人的稻花香中,只听见一阵阵蛙鸣,好像在交谈今年的丰收。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合作研究:、“明月别枝

10、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作者先从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埋下伏笔。本来摸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此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又该如何理解呢?明确: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如何欣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确: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可见词人刚才是怎样地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转了一转,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吗?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妙趣横生。、这首词上片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