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第二章11 认识无理数_第1页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11 认识无理数_第2页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11 认识无理数_第3页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11 认识无理数_第4页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11 认识无理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实数1. 数怎么不够用了(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内容:【想一想】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

2、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内容:1【算一算】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的平方 ,并提出问题: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第三环节:获取新知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请问: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的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的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一定不

3、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

4、长是有理数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的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的【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 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

5、知识系统化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教学设计反思第二章 实数1. 数怎么不够用了(第2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3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六个

6、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新课引入内容:想一想: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 整数(如,0,2,3,)有理数 分数(如,0.5,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中的a,b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1. 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进行估计

7、.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边长a面积s1<a<21<s<41.4<a<1.51.96<s<2.251.41<a<1.421.9881<s<2.01641.414<a<1.4151.999396<s<2.0022251.4142<a<1.41431.99996164<s<2.00024449归纳总结:a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一定不是有

8、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2. 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内容: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一同学举出任意一分数,另一同学将此分数表示成小数,并总结此小数的形式.议一议: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探究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强调: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并且不是循环的,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圆周率=3.1415926

9、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是无理数).第三个环节:知识分类整理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过的数可以分为几类?(按小数的形式来分).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数整数分数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联系和区别.无理数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第四个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内容:认识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例1填空:0.351, 3.14159, 6, 5.2323332,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10、)(4)有理数是有限数. ( )例3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 (A)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 面积为的正方形;(C) 面积为8的正方形; (D) 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斜边a是有理数吗?解:由勾股定理得: ,即.因为34不是完全平方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强调:1.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2.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形式(q 0, p,q 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则不能.35a练一练:1.课本P23 随堂练习.2.已知:在数, ,1.424224222中,(1)写出所有有理数;(2)写出所

11、有无理数;(3)把这些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用符号“<”连接.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无理数的定义.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3请把已学过的数怎样分类?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2 1.2.3.四、 教学反思第二章 实数2.2. 平方根(第1课时)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

12、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时设计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第二环节:初步探究;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学习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本节课教学流程为:问题情境初步探究反馈练习学习小结作业布置深入探究第一环节:问题情境方法一:问题导入内容:上节课学习了无理数,了解到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掌握了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是: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比如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的: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为的大的正方形,那么有, ,2是有理数,而

13、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过若,则叫的平方,反过来叫的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方法二:问题导入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请大家根据勾股定理,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 , , 第二环节:初步探究内容1:情境引出新概念,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你能求出来吗?内容2:在上面思考的基础上,明晰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内容3:简单运用 巩固概念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 900; (2) 1; (3) ; (4) 14内容4:回解课堂引入问题,那么,第三环节:深入探究内容1:例2 自由下

14、落物体的高度(米)与下落时间(秒)的关系为有一铁球从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解:将代入公式,得,所以正数(秒)即铁球到达地面需要2秒内容2:观察我们刚才求出的算术平方根有什么特点第四环节:反馈练习一、填空题: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那么这个数是 ;2的算术平方根是 ;3的算术平方根是 ;4若,则 二、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36,15,0.64,三、如图,从帐篷支撑竿AB的顶部A向地面拉一根绳子AC固定帐篷若绳子的长度为5.5米,地面固定点C到帐篷支撑竿底部B的距离是4.5米,则帐篷支撑竿的高是多少米?答案:一、17;2;3;416;二、6;0.8;1三、解:

15、由题意得 AC5.5米,BC4.5米,ABC9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米)所以帐篷支撑竿的高是米第五环节:学习小结内容:这节课学习的算术平方根是本章的基本概念,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的内容:(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式子中的双重非负性:一是a0,二是0(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3)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逆的运算,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习题2.3四、教学设计反思第二章 实数.2 平方根(第2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了解

16、平方根、 开平方的概念,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是 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是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类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第二环节 形成概念,辨析概念;第三环节 例题和巩固练习;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第五

17、环节 思维拓展;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内容:方法一 复习引入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3的平方等于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就是 3 的平方等于 ,那么 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展厅的地面为正方形,其面积49平方米,则边长_ 7_米2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之间的关系如何?乘方有没有逆运算? 平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关系?已知折叠着的正方形ABCD面积为1,则边长为_1_将它扩展,若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的边长为_;若面积变为原来的3倍,则边长为_;若面积变为原来的n倍,则边长为_方法二 复习引入问题 平方等于9,49的数还有吗?第二环节 : 新课学习内容 (一)探

18、究新知填空 3=(9 ) (3)=(9 ) ( )=9 0=0()=() (不存在)=4 ()=() (二)形成概念(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而把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表达式为:若x=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记作 例如:(±4) =16,则+4和4都是16的平方根;即16的平方根是±4;4是16的算术平方根(三)探索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给出几组具体的数据,由平方探知开平方与平方的互逆关系(四)概念辨析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包含关系 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 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

19、算术平方根3 0的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也是0区别 1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2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 ,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第三环节 例题和新知巩固(一)例题示范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64;(2);(3) 0.0004;(4);(5) 11解 (1),;(2),;(3),; (4), ;(5)(二)思考提升1 ,的算术平方根是_,的平方根是_;2 , , ,=_;3= , (三)巩固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5的平方根是5;36的平方根是6;平方根等于0的数是0;64的平方根是8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的平方根是0 (B)的平方根是 (C)非负

20、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 (D)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3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a+1 (B) (C) +1 (D) 4为何值,有意义?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的知识、方法第五环节 提高训练内容 1.的小数部分为a,的小数部分为b,求的值 2已知实数a,b满足若a,b为的两边,求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若a,b为的两边,第三边c等于5,求的面积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习题2四、教学设计反思 第二章 实数2.立方根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

21、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了解立方根的性质;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学生在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过程中,领会类比思想;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第二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第三环节:初步探究;第四环节:尝试反馈,巩固练习;第五环节:深入探究;第六环节:课时小结;探究与思考;第七环节:作业布置及课外探究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 某化工厂

22、使用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的多少倍?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呢?(球的体积公式为,R为球的半径) 提问:怎样求出半径R ?学完本节知识后,相信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有关体积的运算和面积的运算有类似之处,让我们用上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第二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内容:提问:(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a0)的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什么? (3)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何关系? (4)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区别与联系? 强调:

23、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5)为了解决前面情景中的问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运算,你将如何定义这个新运算?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cube root, 也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 目的: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进一步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做好铺垫,同时突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对比,以利于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效果:复习引入既复习了平方根的知识,又利于学生用类比学习法学习立方根

24、知识第三环节:初步探究内容:1做一做:怎样求下列括号内的数?各题中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1) ; (2) ; (3) 目的:通过计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求一个数的立方,与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是互为逆运算,感受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计算中对a的取值分别选为正数、负数、0,这样设计,在此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2议一议:(1)正数有几个立方根?(2)0有几个立方根(3)负数呢?3在上面的基础上明晰下列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1)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读作“三次根号a”例如x3=7时,x是7的立方根,即=x;与数的平方根的表示比较,数的立方根中根号前没有“±”符号,但根

25、指数3不能省略(2)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第四环节: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内容: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 ; (3) ; (4);(5)解:(1)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2)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3)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 (4)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5)的立方根是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解:(1)=; (2)=; (3)=; (4)=9 反馈练习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2通过上面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第五环

26、节:深入探究 想一想:(1)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等于什么?呢?(2)与有何关系?第六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下列内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三次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能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5点: (1)符号中根指数“3”不能省略; (2)对于立方根,被开方数没有限制,正数、零、负数都有一个立方根; (3)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区别: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立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但却有一个立方根; (4)灵活运用公式:()3=a, ,=; (5)立方与开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

27、方根,或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内容2:回顾引例 某化工厂使用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半径的多少倍?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呢? 如有时间,学生学力许可,还可以安排学生探究下列问题: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已知,求x的值2求下列各式中的x第七环节 作业布置 1、 习题2.5 2、再次体会总结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反思:第二章 实数2. 公园有多宽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会利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平方根、立方根的估算过程,

28、发展估算意识和数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反思归纳;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由修建环保公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公园有多宽某市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用来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地的长是宽的两倍,它的面积为400000平方米此时公园的宽是多少?长是多少?给出这个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凭感觉说出公园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给出引导问题:公园的宽有1000米吗?(没有)那么怎么计算出公园的长和宽解:设公园的宽为x米,则它的长为2x米,由题

29、意得: x·2x =400000, 2x=400000, x =那么=?目的:从现实情境引入,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学生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第二环节:活动探究内容:1探究一个无理数估算结果的合理性2学会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例1 下列结果正确吗?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20 ; 0.3;500; 96解答:这些结果都不正确怎样估算一个无理数的范围?例2 你能估算它们的大小吗?说出你的方法 ; ; ; ( 误差小于0.1;误差小于10;误差小于1)解答:6.3 ; 0.9; 310 ; 9第

30、三环节:深入探究内容:用估算来解决数学的实际问题例1 你能比较与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想的?小明是这样想的:与的分母相同,只要比较他们的分子就可以了,因为2,所以-11, 解:54,即()2, 2,-11,即例2 解决引入时“公园有多宽?”的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1)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 (大约440米或450米)例3 给出新的问题情境画能挂上去吗?生活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距离为梯子长度的三分之一,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6米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1)他的顶端最多能到达多高(保留到0.1)? ×66x(2)现在如果请一个同学利用这个梯子在墙高

31、5.9米的地方张贴一副宣传画,他能办到吗?解:设梯子稳定摆放时的高度为x米,此时梯子底端离墙恰好为梯子长度的,根据勾股定理 : +(×6)=6,+4=36,=32 ,x=,因为因为所以画不能挂上去第四环节:反馈练习内容:反馈练习1 估算下列数的大小(1)(误差小于0.1) ; (2)(误差小于1)解答:(1) 363.7,3.6或3.7(只要是3.6与3.7之间的数都可以)(2) 910,9或10(只要是9与10之间的数都可以)第五环节:作业巩固内容:习题2.6 1,2,3,6目的:给出作业内容,学生浏览给出的作业效果:让学生在练习中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设计反思第二章 实数2.5.

32、用计算器开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吗?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目的:导入新课第二环节 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2对于开平

33、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4用计算器计算:(1) (2) (3) (4) (5) 第三环节 做一做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 (2) (3) (4)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例1 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第四环节 议一议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学

34、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内容:习题 2.7四、教学设计反思第二章 实数2.6实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3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4.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5了解数系扩展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性;教学重点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运算规律;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教学难点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