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 2_第1页
微生物复习 2_第2页
微生物复习 2_第3页
微生物复习 2_第4页
微生物复习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芽孢: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称为芽孢。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古生菌: 一群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真菌丝:假菌丝:如果酵母菌生长旺盛,在芽体尚未自母细胞脱落前,即可在芽体上又长出新的芽体,最后形成状。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水活度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的蒸汽压力与同样条件下纯水蒸汽

2、压力之比。表示微生物生长环境中水的有效性。纯培养(pure culture):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转接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物)。 同步培养:使群体中的细胞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均处于同一阶段上,即大多数细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培养方法。质粒:细菌、真菌等核外,自我复制。大小为11000 kb,常为环状的双链DNA分子,也有线状DNA或RNA质粒。营养缺陷型:通过诱变而产生的,在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在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中加入相应的有机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

3、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转化。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了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互生: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双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共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性的和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联合的种群发展成一个共生体,有利于他们去占据限制单个种群存在的环境。寄生: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寄生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拮抗:拮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

4、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捕食: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捕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捕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BOD5:BOD即“生化需氧量(Biology Oxygen Demand)”或“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 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有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的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 mg/L )。 但是生物完全降解有机物所需时间较长。为了规范和提高检测效率,国家规定以5日生物需氧量为说明水质的标准,也就是说

5、用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5天所消耗的氧的总量,即 20 下 5 昼夜,故常用 BOD 5 符号表示,称为5日生化需氧量。COD: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绪论细菌学之父:巴斯德 细菌学技术之父:柯赫微生物的重大贡献:1,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生物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里程碑,自然发酵与食品、饮料的酿造 罐头保藏 厌氧纯种发酵技术 深层液体通气搅拌培养 代谢调控理论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生物工程的兴起3, 微生

6、物学促进了农业的进步4,,微生物在生态和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原核生物革兰氏染色过程,原理过程:甲菌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革兰氏阳性菌 乙菌结晶紫碘液95%乙醇复红革兰氏阴性菌原理: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它是鉴别细菌的重要方法。 显微镜下菌体呈红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常以G-表示),呈深蓝紫色者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细菌(常以G+表示)。革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

7、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革兰氏阴,阳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点,结构特点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厚大,20-80 nm;化学组分简单, 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比G+菌薄,除了肽聚糖外,还

8、要外壁层,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成分较复杂,机械强度较菌弱。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 L型(bacterial L form):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阳性菌在含加溶菌酶或在含青霉素等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壁会缺失,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spher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细菌的繁殖特点,菌落形态特征无性繁殖。繁殖方式:等分二分裂,少数繁殖方式: 三分裂,如

9、绿色硫细菌 复分裂,如小型弧状细菌, 芽殖,如芽生杆菌属 形态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放线菌的细胞壁成分,菌丝形态,菌落特征细胞壁:细胞壁:肽聚糖,也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菌丝形态:呈分枝丝状,无隔膜,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菌落特征: 质地致密、小、干燥、不透明。 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表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 颜色: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

10、有变形的现象。真核生物酵母菌的五大特点: 1、单细胞; 2、多数营出芽繁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 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酵母菌的繁殖方式,菌落特点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出芽生殖)菌落特征: 与细菌的相似,更大 厚 湿润. 表面较光滑,多数黏稠且不透明, 呈乳白色,少数红色,个别黑色。 菌落质地均匀,颜色一致。有些种因培养时间太长使菌落表面皱缩。 不产假菌丝的菌落更为隆起,边缘极为圆整;产假菌丝的则其菌落较扁平,表面和边缘较粗糙。一般会散发出酒香味霉菌的菌丝特征,菌落特征菌丝特征:® 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的菌丝.®

11、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繁殖菌丝: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形成.也成为孢子丝.菌落特征: 菌落疏松,干燥,不透明,呈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p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变化。p 菌落特征也是鉴定霉菌的重要依据之一。四大菌群的对比:细菌和酵母菌的异同 相同: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 不同: 细菌:菌落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有臭味。 酵母菌: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

12、明度较差。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菌落常伴有酒香味。2放线菌和霉菌的异同 相同: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都是丝状的,干燥、不透明的丝状、绒毛状特征。菌丝不易被挑起,菌落正反面呈不同颜色。不同: 放线菌:菌丝纤细,生长较慢,菌落较小,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粉状。土腥味。 霉菌:菌丝一般较放线菌粗,其生长速度比放线菌快,故菌落大而疏松四大菌群细胞壁成分: 放线菌:肽聚糖,也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霉菌:霉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组成细菌:细胞壁(cellwall)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占细胞干重的10-25%。酵母菌:酵母菌细胞壁具三

13、层结构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其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病毒 包涵体(显微镜下观察) 概念: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位置:多数细胞质内(具嗜酸性),少数细胞核内(具嗜碱性),也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内都存在; 包涵体常用于病毒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顾氏小体天花病毒引起的包涵体 内基氏小体 狂犬病毒引起的包涵体 X体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的繁殖-复制 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酶和合成场所。 繁殖的方式为:复制. 复制周期: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五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吸附:p 关键:表面特异性吸附蛋白(Virus att

14、achment Protein, VAP)与细胞表面受体(也称为病毒受体,virus receptor)相互作用。Ø 噬菌体:受体细胞壁上的磷壁酸分子、脂多糖分子以及糖蛋白复合物,菌毛、鞭毛或荚膜。Ø 动物病毒:受体为细胞膜脂质中的糖蛋白。Ø 植物病毒:没有特异性细胞受体。p 0-37内温度越高效率也越高,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 2侵入:p 注射式侵入:噬菌体。p 细胞内吞:动物病毒。经细胞膜内陷形成吞噬泡,使病毒粒子进入细胞质中。p 膜融合:有囊膜病毒,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p 直接侵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部分病毒粒子直接侵入宿主细胞,其机理不明。 病毒与细

15、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核酸进入细胞。 其他特殊方式。植物病毒细胞壁上的小伤口等进入或昆虫口器、吸器等侵入细胞。3脱壳:p 核酸从衣壳内释放出来。 有包膜病毒包括脱包膜和脱衣壳,无包膜病毒只需脱衣壳,不同病毒各异。在脱壳酶的参与完成,酶来自宿主细胞或病毒基因编码脱壳方式:注射式和直接侵入:与侵入同步。 内吞式或直接进入细胞:经蛋白酶的降解,先后脱去包膜和衣壳。膜融合:包膜与细胞膜融合时已脱,在酶的作用下脱壳4生物合成:p 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场所复制核酸和合成蛋白质,期间所需的多数酶也来自宿主细胞。p 分为二阶段:早期基因的转录和晚期基因的转录。 早期基因合成早期蛋白:一部分作用于寄主细胞,

16、一部分为病毒复制所需的酶。主要是功能蛋白。 晚期基因:合成衣壳蛋白等结构蛋白,还有其它装配中所需的功能蛋白。5装配和释放装配:p 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组装 成核衣壳。 DNA病毒:细胞核。 RNA病毒与痘病毒:细胞质。p 无包膜病毒组装成核衣壳即为成熟的病毒体。p 非病毒结构成分不组装入病毒,残留在感染细胞中。释放:p 无包膜病毒:宿主细胞崩解,释放出病毒颗粒,细胞死亡。p 有包膜病毒:出芽方式,穿过核膜或细胞膜时包上胞膜.,对细胞膜破坏轻,宿主细胞死亡慢。p 感染周期或复制周期:从单个病毒吸附开始至所有病毒释放,此过程称为。释放量:约为100-1000。一步生长曲线,三个最重要的特性参数: 定

17、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 三个最重要的特性参数:潜伏期(latentphase)、裂解期(risephase)和裂解量(burstsize)。(裂解量 = 平稳期的效价 / 潜伏期的效价)溶源性细菌基本特征: 自发裂解 :当原噬菌体(极少数)进入营养期时,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诱发裂解 :某些理化因子如紫外线、丝裂霉素 C 等处理溶源性细菌能导致原噬菌体活化,。 免疫性 :对同源噬菌体不敏感。这此噬菌体虽可入溶源性细菌,但不能增殖,也不导致溶源性细菌裂解。 复愈性 :原噬菌体消失变成非溶源性细胞,但不发生裂解。

18、 (溶源转变 :如白喉杆菌只有溶源化是才产生白喉毒素。)亚病毒亚病毒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一类生物分子。 不具有真病毒的形态结构,能利用非自身编码的酶系统进行复制,有侵染性, 并可在宿主中引起症状。1. 类病毒1971年首次报道,引起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裸露的低分子量RNA,没有蛋白质外壳,在其感染的植物组织中未发现有病毒颗粒。自我复制, 不需要辅助病毒,可使宿主产生特殊症状。是当今已知的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及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迄今为止所知的类病毒都是侵染植物致病的,例如,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柑橘裂皮、菊花矮缩病、菊花褪绿斑驳病、椰子坏死病、黄瓜白果病以及酒

19、花矮化病等2.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或病毒的病毒,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结构: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中。成分: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才能复制的,利用辅助病毒的复制酶进行复制。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而且它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明显的同源性。故可认为拟病毒是寄生于辅助病毒粒子中的分子寄生物。3.脘病毒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发病特点潜伏期长,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表现为进行性共济运动失调,震颤,姿势不稳,痴呆或知觉过敏,行为反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微生物的代谢6种营养

20、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极因素,水分1 碳源:提供碳元素的营养源。碳源既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又是微生物的能量 来源 有机碳源:蛋白质,核酸,淀粉,葡萄糖等 无机碳源: CO2 , Na2CO3 , CaCO3等 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其次是醇类、有机酸类和脂类等。异养微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碳源。自养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碳源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糖类: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半乳糖,乳糖,甘露糖,纤维二糖,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有机酸: 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氨基酸,等 醇类: 乙醇,等 脂类: 脂肪,磷脂,等 烃类: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油

21、,等 CO2 碳酸盐: NaHCO3, CaCO3, 白垩,等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蛋白质,肽,核酸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氮源一般不作能源。氮源种类即氮源谱 非常广泛有机氮源:蛋白胨、黄豆粉、玉米浆 无机氮源:NH4NO3、(NH4)2SO4 气态氮源:大气N2速效氮源: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如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 迟效氮源:需要通过水解或降解后才能被利用。蛋白氮:胨、肽、氨基酸。最常用的有机氮源: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v 氨基酸自养型生物:能利用尿素、铵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合成所需要的所有氨基酸的微生物。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氮源的,植物和大量的微生物。v 氨基酸异

22、养型生物: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物称为。动物和大量异养微生物。(3)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化学物质或辐射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同时也是能源能源谱:化学物质(有机物:化能异养型 无机物:化能自养型) 辐射能(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营养物 单功能营养物:辐射能。 双功能营养物:原态无机养料,如NH4+既是硝酸细菌的能源,又是其氮源 三功能营养物:能源、氮源、碳源,有机物常有双功能或三功能作用,例如“N·C·H·O”类营养物常是异养微生物的能源、碳源兼氮源。(4)生长因子微生物不能自行合成的、正常代谢必不可少、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作用:

23、辅酶或酶活化所需培养基中生长因子来源: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等。狭义:维生素 广义:维生素、氨基酸、碱基、脂肪酸等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auxoautotrophs) :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大肠杆菌) 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auxoheterotrophs) :乳酸细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需要多种。 营养缺陷型微生物(nutritional deficiency)变株 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些VT等生长因子,可用于开发生产菌. (5)无机盐大量元素:所需浓度在10-3-10-4M 的元素。微量元素:所需浓度在

24、10-6-10-8M 的元素。(6)水:是细胞重要的组成成分存在状态:游离态(溶剂)和结合态(结构组成)生物不能利用。 生理作用:Ø 细胞组成成分Ø 生化反应溶剂Ø 化学、生理反应介质Ø 物质运输媒体 Ø 调节细胞温度Ø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水活度值:纯水w:1.00。溶液中溶质越多, w越小。微生物生长w:0.600.99。细胞对营养的吸收:一、单纯扩散Ø 顺浓度梯度运输;Ø 不耗能,无特异性;Ø 运输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某些氨基酸等小分子; Ø 亲脂性分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扩散来运输,利

25、用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是一道屏障。 二、促进扩散Ø 膜内、膜外被运输物质和载体蛋白的亲和力的不同。特点: 需要特异性的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运输硫酸根、磷酸根、糖(真核)三、主动运输特点:逆浓度梯度,耗能有膜载体,发生构型变化。被运送物质不发生任何变化。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 :被运输的溶质分子不发生改变。 4、基团转位p 特点:Ø 属主动运输类型Ø 溶质分子发生化学变化 ¾¾ 定向磷酸化Ø 需复杂的运输酶系参与 Ø 运输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嘌呤、核苷、脂肪酸等 Ø 膜对大多数磷酸化合物具有高

26、度的不渗透性。 每输入一个葡萄糖分子,就要消耗一个ATP 的能量培养基配置原则:1.目的明确: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是实验室还是生产用、菌体还是代谢产物。2.营养协调:注意营养物质的浓度比和C/N比。 (C/N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的氮摩尔数之比。)3.理化适宜:调节适宜的pH值。 pH 的内源调节:借磷酸缓冲液进行调节;以碳酸钙作备用碱进行调节。4.经济节约:根据培养微生物的目的决定成分的量。以粗代精,以野代家,以废代好,以简代繁,以纤代糖,以国代进等等。 如何运用加富型,鉴别型培养基p 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27、概念:也称营养培养基,即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 应用: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如: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p 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概念: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应用:快速分类鉴定,以及分离和筛选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的微生物菌伊红美篮乳糖培养基E

28、MB 配方:蛋白胨 10g 乳 糖 5g 蔗 糖5g K2HPO4 2g 伊红Y 0.4g 美 蓝 0.065g,蒸馏水 1000ml,最 终 pH=7.2 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微生物代谢(1) EMP途径E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2NADH2H+2ATP2H2O 特点:1、葡萄糖的分解从1,6二磷酸果 糖开始 2、一、三和十步反应不可逆3 、不消耗氧4、一个葡萄糖分子仅净产2个ATP 生理功能:1、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ATP、

29、NADH2、中间产物为菌体合成提供碳架3、在一定条件下,可沿EMP途径逆转合成多糖(2)ED 途径只在微生物中发现,未发现存在于其它生物中。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裂解(KDPG)途径可不依赖于EMP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的一种替代途径, 特点: 步骤简单 产能效率低:1 ATP 关键中间产物 KDPG 特征酶:KDPG醛缩酶 细菌:铜绿、荧光假单胞菌,根瘤菌,固氮菌,农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等。 ED途径的意义细菌特有: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细菌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 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连:EMP、HMP、TCA 细菌酒精发酵 微生物的生长控制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

30、释倒平板法具体步骤1. 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菌样或含菌样品),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 ,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细胞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2.单细胞生长曲线特点,每个时期的特点,实际意义。典型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特点:(一)迟缓期:概念:将少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开始时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也称延迟期、适应期。p 特点n 生长速率等于零n 细胞合成新的成分 Ø 补充消耗的材料Ø 适应新的培养基或别的培养条件n 细胞形态变大或变长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二) 指数

31、期 p 特点Ø 生长速率最快,细胞呈指数增长Ø 生长速率恒定Ø 代谢旺盛,细胞成分平衡发展Ø 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 (三) 稳定期p 特点: Ø 活细胞总数维持不变,即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菌体总数达到最高点。Ø 细胞生长速率为零Ø 细胞生理上处于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成分合成缓慢, G+染色发生变化。(四) 衰亡期 p 特点: Ø 细胞以指数速率死亡,有时细胞死亡速率降低是由于抗性细胞的积累;Ø 细胞变形退化,有的发生自溶,G+染色发生变化。 实践意义缩短迟缓期:育种改变遗传特性,对数期为

32、种子,接种前后培养基组成接近,扩大接种量。指数期的实践意义Ø 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Ø 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Ø 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Ø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稳定期的实践意义Ø 发酵生产中以菌体为终产品的最佳收获期;Ø 某些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发生在此阶段,某些细菌的芽孢也发生在此阶段,故又称作代谢产物合成期;Ø 导致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影响衰亡期的因素及实践意义Ø 与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有些细菌的培养经历所有的各个生长时期,几天以后死亡, 有些细菌培养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仍然有一些活的细胞;Ø 与是否产芽孢有关:产芽孢的细菌更易于幸存下来;Ø 与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有关:补充营养和能源,以及中和环境毒性,可以减缓死亡期细胞的死亡速率,延长细菌培养物的存活时间。微生物的连续培养n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 。n 从生长曲线可看出,分批培养中对数生长期不可能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