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三章 相互作用同步学案_第1页
物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三章 相互作用同步学案_第2页
物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三章 相互作用同步学案_第3页
物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三章 相互作用同步学案_第4页
物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三章 相互作用同步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物体的平衡第1讲:力、弹力、摩擦力【学习目标】知道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及重心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弹簧的弹力的大小计算。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的判断,及摩擦的大小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理解和完善下列知识要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 。 2力的物质性是指 。3力的相互性是 ,施力物体必然是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的。4力的矢量性是指 ,形象描述力用 。5力的作用效果是 或 。 6力可以按其 和 分类。举例说明: 二、重力1概念: , 2产生条件: 3大小: G = mg (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 最大, 最小;在同一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

2、,g值 。一般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认为重力是恒力。4方向: 。5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分布、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 ,物体的重心 物体上(填一定或不一定)。质量分布不均或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采用 粗略确定。三、弹力1概念: 2产生条件(1) ; (2) 。3大小:(1)与形变有关,一般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出。(2)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 f = kx 式中的k被称为 ,它的单位是 ,它由 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子且指向 的方向;(2)坚硬物体的面与面,点与面接触时,弹力方向 接触面(若是曲面则是指其切面),且指

3、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球面与球面之间的弹力沿 ,且指向 。(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1)两物体接触面 ;两物体间存在 ;(2)接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2方向:(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和 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的 相反。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3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 N 式中的N是指 ,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式中的被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由 决定。(2)静摩擦力的大小: 0< f静 fm 除最大静摩擦力以外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 关,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

4、正压力成 比;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进行计算。【典型例题】F1F2ABF2APOF1B错误!链接无效。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的球心在O点,重心在P点,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例2】 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例3】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k2x2/k1G1x2G2x1x1/FG1G2k2k1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h1和h2

5、跟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x1、x2、x1/、x2/间的关系。无拉力F时 x1=(G1+G2)/k1,x2= G2/k2,(x1、x2为压缩量)加拉力F时 x1/=G2/k1,x2/= (G1+G2) /k2,(x1/、x2/为伸长量)而h1=x1+x1/,h2=(x1/+x2/)+(x1+x2)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Ep= G1h1+G2h2整理后可得:FG【例4】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G,因此有:f =(Fsin-G)FAB【例5】 如图所示,A、

6、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解析: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既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B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A和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大小至少为F=10N点评: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质。av相对【例6】 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试分析下滑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7、。解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点评: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一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D悬挂在天花板上的轻质弹簧在挂上重2N的物体后伸长2cm静止, 那

8、么这根弹簧伸长1cm后静止时, 它的两端各受到1N的拉力2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拉A,但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物体A与地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3关于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F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D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4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A随F的

9、增大而增大 B随F的减少而减少C等于重力的大小 D可能大于重力5用手握着一个玻璃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手握得更紧,手对玻璃杯的静摩擦力将 ,如果手的握力不变,而向杯中倒入一些水(杯仍处于静止状态),手对杯的静摩擦力将 。6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两个拉力作用,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1)若只撤去10N的拉力,则物体能否保持静止状态? ;(2)若只撤去2N的力,物体能否保持静止状态? 。vF7如图所示,在=0.2的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还有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于物体上,其大小为10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方向为_(

10、g取10N/kg)8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方向为 。参考答案1BD 2AD 3A 4C 5不变;变大6最大静摩擦力fm8N,若只撤去10N的拉力,则物体能保持静止;若只撤去2N的力,物体可能保持静止也可能产生滑动。 720N,水平向左 82N,水平向右第2讲:受力分析【学习目标】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并能正确的规范的画出受力分析图。【自主学习】一、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 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 的力.2.产生条件:两物体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

11、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其 中FN是压力,为动摩擦因数 ,无单位.说明: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GFF1F2 fFNFG例1.如图所示,用跟水平方向成角的推力F推重量为G的木块沿天花板向右运动,木块和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解: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G,因此有:f =(Fsin-G)4.静摩擦力大小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

12、动摩擦力,即Fm=FNFAB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一种 fFm例2.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拉力F至少多大,A、B才会相对滑动?解: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既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B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A和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大小至少为F=10N(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质)5.摩擦力方向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 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

13、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成任意角度.av相对例3.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质量为m的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求物体下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和弹力的大小,并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解:竖直方向:f=mg;水平方向:N=ma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

14、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由例2和例3的分析可知: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6.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对物体来说,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7.发生范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但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但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8.规律方法总结(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FAB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

15、静止是有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根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应用力学规律判断.如图所示物块A和B在外力F作用下一起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若A的质量为m,则很容易确定A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方向水平向右.BASF在分析静摩擦力方向时,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如图所示,在力F作用下,A、B两物体皆静止,试分析A所受的静摩擦力. (2)摩擦力大小计算分清摩擦力的种类: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由Ff=FN公式计算.最关键的是对相互挤压力FN的分析,它跟研究物体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密

16、切相关,也跟研究物体在该方向上的运动状态有关.特别是后者,最容易被人所忽视.注意FN变,则Ff也变的动态关系.fFm二、物体受力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按顺序找力必须是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

17、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万不可重复.B乙丙C【典型例题】例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A、B、C的AO甲受力示意图(已知物体A、B、C均静止).例2、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A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g(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g(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

18、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g(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g例3、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BCD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例4、如图19-8所示,C 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滑动摩擦系数1和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2有可能是(BD )。(A)10,20(B)10,20(C)10,20(D)10,20【针对训练】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

19、匀速前进(设驱动轮在后),则(D)A.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 B.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前C.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而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D.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而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2.分析物体A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物体A静止于斜面,如图甲所示.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物体A放在车上,当车在刹车过程中,如图丙所示.A丁物体A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丁所示.甲A丙A乙FABCFA3.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施加外力F10 N, 2 N,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外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

20、N,方向 水平向右 .4.如图所示,三个物体叠放着,当作用在B物体上的水平力F=2N时,三个物体均静止,则物体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0 N,B与C之间BFAC的摩擦力大小为 2 N,C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2 N. 5.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BCA=,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mg+Fcos .2 3 1 4 FF6.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A)A0 Bmg C D2mgq

21、m7.如图所示,粗糙的长木板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当木板绕其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转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试分析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先增大后减小) 8.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B)FftD0GFftC0GFftB0GFftA0G第3讲: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目标】1、理解合分力与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概念。2、掌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和分力的方法。3、理解多个力求合力时,常常先分解再合成。4、知道常见的两种分解力的方法。【自主学习】1.合力、分力

22、、力的合成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常常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F1F2FOF1F2FO说明: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际上是一种等效替代.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

23、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3.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共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有关;越大,合力越小;越小,合力越大.F1与F2同向时合力最大;F1与F2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分力.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

24、于零.4.力的分解FF1F2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一个已知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分力,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到力实际产生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要使分力有唯一解,必须满足: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注意:已知一个分力(F2)大小和另一个分力(F1)的方向(F1与F2的夹角为),则有三种可能:F2<Fsin时无解F2=Fsin或F2F时有一组解Fsin< F2<F时有两组解5 解题的方法求合力的方法(1)作图法。作图法是先作力的图示,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如图1所示的

25、平行四边形,或如图2、3所示的三角形,再根据相同的标度,确定出合力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的大小,即合力的方向。(2)公式法。公式法是根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用公式或用正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的规律等数学知识来求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3)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就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先分解,后合成的方法。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适量的运算,它是处理合成和分解复杂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求分力的方法(1)分解法。一般按力对物体实际作用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A B(2)图解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与分力所构成的首尾相接的矢量三角形,利用边、角间的关系分析力的大小变

26、化情况的方法。【典型例题】例1.4N、7N、9N三个共点力,最大合力为 20N ,最小合力是 0N .例2.轻绳AB总长l,用轻滑轮悬挂重G的物体。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G,将A端固定,将B端缓慢向右移动d而使绳不断,求d的最大可能值.GF1F2N解:以与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为研究对象,在任何一个平衡位置都在滑轮对它的压力(大小为G)和绳的拉力F1、F2共同作用下静止。而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F1、F2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力N是压力G的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以F1、F2为分力做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结合相似形知识可得:dl =4,所以d最大为

27、F1F2GF1300例3.将一个大小为F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F1的方向跟F成600角,当另一个分力F2有最小值时,F1的大小为,F2的大小为 .例4.如图所示,河道内有一艘小船,有人用100N的力F1与河道成300拉船.现要使船始终沿河道前进,则至少需加多大的力才行?这个力的方向如何?(50N,方向与河岸垂直)GF2F1例5.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解: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零。应用三角形定则,G、F1、F2三个矢量应组

28、成封闭三角形,其中G的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F1的方向不变;F2的起点在G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F1所在的直线上,由作图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90°过程,F2矢量也逆时针转动90°,因此F1逐渐变小,F2先变小后变大.(当F2F1,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F2最小)【针对训练】AO300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0角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C )A. B. C. D.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

29、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ABQm2P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何变化?(C)A.物体A的高度升高,角变大 B.物体A的高度降低,角变小C.物体A的高度升高,角不变 D.物体A的高度不变,角变小OF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到半球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N及细绳的拉力F大小变化情况是(C)A.N变大,F变大 B. N变小,F变大C.N不变,F变小 D. N变大,F变小4、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

30、质量为m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s,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所能经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_。5.如图51所示,电灯的重力为,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和BO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多少?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为什么绳AO、BO受到拉力呢?原因是OC绳受到电灯的拉力使绳张紧产生的,因此OC绳的拉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沿AO向下的拉竖AO的分力,另一个是沿BO绳向左的拉紧BO绳的分力。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52所示。因为OC绳的拉力等于电灯的重力,因此由几何关系得 嶁脈瀁h1010h伣伀儀尀脈憁瀀h1010h伣嶁脈桰10

31、10h伣嶁脈桰1010h伣澁桰1010h伣嶁脈桥10瀁h10爀1010h伣瀁h1010h伣憁漀桰1010伣憁漀桰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ñ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

32、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101010ê1010101010101010È摧O肄圂怀肄愂摧O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33、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3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櫒Ò11h伣嶁脈桥11桰11111111h伣伀儀尀脈憁漀桰1111h伣嶁脈桰1111h伣嶁脈瀁h1111h伣嶁脈桰1111h伣伀儀尀脈憁瀀h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35、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¹h伣嶁脈桥11桰11111111h伣嶁脈瀁h1111h伣伀儀尀脈憁瀀h1111h伣嶁脈桰1111h伣嶁脈桰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ø1111111111111111111111ø1111111111111111111111ø1111111111111111111111ø1111111111111111111111

36、48;1111111111111111111111ï1111111111111111111111ø1111111111111111111111ø11111111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萑12葠12摧OÈ摧O121

37、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斅斅Ñ121212121212h伣伂儀尀脈憁攀瀀h12爀1212h伣嶁脈桥12桰12121212伣伀儀尀脈憁瀀h1212h伣伀儀尀脈憁瀀h1212h伣嶁脈瀁h1212h伣嶁脈桰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鎬汾孾鍏121212121212121212121212h伣憁漀桰1212伣脈12澁j12h伣H唀伣憁瀀h1212h伣憁瀀h1212j12h伣崁脈桰1212j12h伣崁脈桰1212j12h

38、伣封脈憁洀H渄H瀄h12甀h伣瀁h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雂雂雂雂雂雂雂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12j12h伣崁脈桰1313h伣伂儀崀脈桰1313h伣憁漀桰1313h伣憁瀀h1313h伣瀁h1313h伣桰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

39、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¾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h伣伂儀崀脈桰1313h伣憁瀀h1313h伣企儀崀脈桰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蛓1313h伣憁漀桰1313j13h伣崁脈桰1313j13h伣崁脈桰1313嫶栕栖OH伀儀唀崁脈瀁h1313j13h伣崁脈桰1313h伣伂儀崀脈桰1313h伣憁瀀h1313鸀h伣憁瀀h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

40、3飫飫飫秫飫飫飫飫懫J131313131313131313伣瀁h1313h伣嶁脈瀁h1414j14h伣崁脈桰1414h伣憁漀桰1414j14h伣崁脈餀桰141414甀h伣伂儀崀脈桰1414h伣憁瀀h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í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

41、;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ø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萑14葠14摧O萑È葠摧OÈ摧O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

4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鳩鳩鳩鲴燩燩14h伣伀儀尀脈憁瀀h1414伣嶁脈桰1414h伣嶁脈瀁h1414j14h伣封脈憁洀H渄H瀄h14甀伣嶁脈瀁h1414h伣嶁脈桰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藒藒卫è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h伣嶁脈桰1414h伣嶁脈瀁h1414h伣伀儀尀脈憁瀀h1414j14h伣封脈憁洀H渄H瀄h14甀伣嶁脈瀁h1414h伣嶁脈桰1515h伣嶁脈瀁h15151515151515151

43、51515151515151515151515殃1515151515h伣嶁脈桥15瀁h15爀1515h伣瀁h1515伣憁漀桰1515伣嶁脈桥15瀁h15爀1515伣嶁脈瀁h1515h伣嶁脈瀁h1515h伣嶁脈桰1515h伣伂儀尀脈憁漀桰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ã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

44、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ø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怀愀摧O萑15葠15摧OÈ摧O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

45、151515151515窐窐遢遺侨邨¨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伣憁漀桰1515h伣伀儀崀脈瀁h1515伣伀儀尀脈憁漀桰1515h伣伀儀尀脈憁瀀h1515h伣憁漀桰1515h伣憁漀桰1515h伣瀁h1515h伣澁桰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h伣伀儀尀脈憁瀀h1616j16h伣崁脈瀁h16甀j16h伣崁脈桰1616h伣伀儀崀脈瀁h1616h伣憁漀桰1616h伣伂儀崀脈瀁h1

46、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蕦藒曒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j16h伣崁脈桰1616h伣憁瀀h1616j16h伣崁脈瀁h16甀h伣伀儀崀脈瀁h1616h伣憁漀桰1616h伣伀儀尀脈憁瀀h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ø16161616161616161616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