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说课稿_第1页
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说课稿_第2页
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说课稿_第3页
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说课稿_第4页
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1.2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说课稿(2010-10-11 10:19:07)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空间与图形  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并得到您的指导。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讲圆的轴对称性,第二课时讲圆的旋转不变性。 

2、0;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圆的轴对称性一课时内容调整为两课时,今天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下面,我就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教师只有对教材有较为准确、深刻、本质的理解,并从“假如我是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才能处理好教材。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为进行圆

3、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题设和结论较为复杂,容易混淆,因此也是学习的难点。     鉴于这种理解,通览教材,我确定出如下教学内容:      (1)了解圆的轴对称性。     (2) 弄清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题设和结论。         (3)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

4、160;  (4)学会与垂径定理有关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其中圆的轴对称性是理解垂径定理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了解圆的轴对称性。    2、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证明”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5、 3、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分层教学、分层评价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实验观察猜想证明讨论总结应用”这一思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际应用。遵循“阶梯式发展”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分析、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探究,进而解决问题、掌握方法。同时

6、,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所提问题、例题、习题的设置上,均力争使每名学生都有所得。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采用教(学)具直观演示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坚持一条原则: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围绕一个目的:落实教学目标    3、突出一个特点:通过“实验观察猜想证明应用”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4、采用一种手段

7、:借助教具的直观性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定理,从而抽象概括出定理    5、收到一个效果: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定理的内涵,学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同时使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优化思维品质融为一体。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观察猜测、 交流讨论、 分析推理、 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   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    以旧引新、引导探究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指导论证、引申结论多方练习、分层

8、评价反思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一)以旧引新、引导探究     人类认识事物大多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旧知到新知的上升过程,为此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本课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出示如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观察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条数。     其中第一题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记忆,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而选取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从反面强化对轴对称图形的理

9、解。    第二组是有关车标图案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知道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轴对称图形的存在,此时可让学生再举几个实际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出示圆,提问: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它有几条对称轴?    对称轴在什么位置?    进而通过学生折叠圆形纸片、    教师投影演示明确: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过圆心的每一条

10、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旧引新,引出本课课题圆的轴对称性。 (二)动手操作,观察猜想     首先让学生按要求在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中画图折叠、观察、猜想。      画出O的一条弦AB      过O画AB的垂线交O于C、D两点,垂足为E.    问题1:过O点垂直AB的直线有几条?(说出理由)      设计

11、意图:明确垂直于弦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问题2:直径CD还有什么性质?(投影)     1、引导学生将O纸片沿直径CD折叠,观察重合部分,猜想结论     2、小组交流猜想结论。     3、教师投影演示与学生共享猜想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强化思维品质。同时为用“叠合法”证明垂径定理起铺路搭桥的作用。 (三)指导论证,引申结论

12、0;    在师生共同得出猜想结论后,教师追问质疑: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必须要加以证明,将学生的活跃思维从实验猜想拉回到对猜想的严格证明中。     教学安排:     学生回答已知、求证后教师投影。     随后指导学生从圆的轴对称性入手,讨论出联结OA和OB后,抓住只要能够证出直径CD既是等腰三角形OAB的对称轴,又是圆的对称轴,即可利用圆的轴对称性证明出结论。进而让学生试述,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13、 进而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分析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说明知道了题设的两个条件,就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此时出示判断题     (1)过圆心的直径平分弦(×)     (2)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弦(×)    (3)O中,OE弦AE于E,则AE=BE()】    引导小组讨论,允许争论,关键要让学生说明理由,举反例。交流讨论、统一思想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并强调垂径定理题设中的两个条

14、件缺一不可。同时说明垂径定理条件中的“直径”是指过圆心的直线,但在应用该条件时可以不为直径,如半径、圆心到弦的距离照样可以得到平分弦的结论。     然后再次通过提问:如果将题设中的两个条件改为“直径平分弦”,能否得出其它三个结论呢?自然的引出对例1的教学:  【例1:已知:如图,在O中,直径CD交弦AB于E,AE=BE       求证:CDAB,           

15、60;                 】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分析证明出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将定理中题设的两个条件之一与三个结论之一交换一个,也可得出其它三个结论。然后再次出示小组讨论题,【小组讨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

16、心,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平分弦所对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进一步强化刚才的初步认识,进而归纳总结出其中规律:五个条件,知二推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讨论,说明理由,辨别正误,从而有效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O(四)多方练习,分层评价  【例2、已知:如图在O中,弦AB的长是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1、选题意图    至此,学生们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知识应该掌握了,为了使学生再上一个台阶,更好的将知识点落到实处。我安排了例2,试图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确:在

17、解决有关弦、半径(直径)、圆心到弦的距离等问题时,通常是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并为例3的教学铺平道路。2、教学安排 解决问题:此题先提醒学生审清题意,思考如何构造出圆的半径及圆心O到弦AB的距离。在个人独立思考建立图形以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并说明理由,教师点拨,最后投影出完整解题步骤。 反思拓展:提问: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几个定理?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有关弦、半径(直径)、圆心到弦的距离等问题时,通常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然后,趁热打铁,通过三个难度不同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刚才讨论得出的成果。

18、【 A组 在圆中某弦长为8cm,圆的直径是10cm,则圆心到弦的距离是(  3  )cmB组 在圆O中弦CD24,圆心到弦CD的距离为5,则圆O的直径是(  26  )C组 若AB为圆O的直径,弦CDAB于E,AE16,BE=4,则CD( 16   )】 分层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我有意识的将题目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成了A、B、C三组,其中A组题是为学困生编写的;B组题绝大多数同学应该掌握;C组题难度稍大,但稍微动一动脑,也不是不能做出的,是为中上等同学准备的。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每做对一组题就可获得一个满分,教师此时巡视指导并及时评判各组当中做完的同学,而且不管是谁只要做对了题,都可以为本组同学判题打分。这样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各组请代表说明解题思路。热身之后,出示例3:【例3、已知O的直径为4cm,弦AB=,求OAB的度数】     1、选题意图:在巩固例2成果基础之上,出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