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1页
八《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2页
八《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3页
八《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4页
八《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八、十三岁的际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

2、进取的好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出示北大的风景图画,初步感知北大的美。作者简介:田晓菲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

3、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二、揭示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三、检查预习四、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全文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2、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2):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317):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

4、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五、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一) 思考: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明确:七至

5、十六岁的生活: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2、朗读第4段

6、,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二)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3)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对她的影响是什么?(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

7、2)朗读10、11段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

8、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

9、抒发深情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作业设计1、抄写字词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3、摘抄田晓菲的露第二课时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二、复习导入:思考: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

10、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三、品味精美语句1、学生交流,合作归纳:排比句(略)好处:比喻句(略)好处:拟人句(略)好处: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

11、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

12、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第三部分:“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3、联想造句: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

13、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自从_就不再是_不再是_而是_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_渴望_渴望_,_。四、归纳小结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

14、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2、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3、师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北大图书馆 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我”与北大无法分割的血肉相连。略写: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详写: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4、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

15、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明确: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五、学习写作技巧: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2、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 六、真情告白:学了本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

16、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十三岁的际遇作业一、积累、运用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抽屉(    ) (2)稚气(    )  (3)掷下(    )(4)迸溅(    )   (5)穹隆(    )  (6)积攒(    )(7)沉淀(    )    (8)骤然( &#

17、160;  )  (9)呜咽(    )(10)抽泣(    )   (11)徜徉(    ) (12)絮语(    )(13)摒弃(    ) (14)犀利(    )   (15)安恬(    )(16)帆桅(    ) 二、阅读理解1课文题目十三岁的际遇,“际遇”一词能否改

18、为“遭遇”?为什么? 2作者对“北大”,对自己分别作了极为精彩的比喻,请把这两个比喻找出来(1)_ _(2)_ _3作者说入学之初有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对于这誓言,课文第三部分有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语句?  4文章结尾写道:“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句话与文中哪一句话相应?这样写有何作用?  5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然后回答问题。(1)“我为北大感到骄傲”是因为_;“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是由于

19、_ _。(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写我参观北大图书馆的经历为什么会想到“上铺的女孩”?这一段文字就记叙的顺序而言属于哪一种? 6作者与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久远与独特的,可写的材料十分丰富。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是怎样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材料的。 三拓展延伸哈克贝利 芬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马克吐温的姊妹篇。马克吐温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请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情节,并说说理由。 十三岁的际遇作业设计答案一略二。1.不能。“际遇”,多指遇到的好的事情。这里指作者因自己少年时发表了多首较有影响的诗作而被北大破格录取的一段奇妙的尘缘。这是她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使她“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步艰难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遭遇”多指遇到的不幸的事情。2(1)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