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案例_第1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案例_第2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案例_第3页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案例一、背景介绍(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性别:男,年龄:65岁,族别:汉,婚姻状况:已婚,有一儿子,教育程度:大专,政治面貌:党员,生理特征:患精神恍惚症,性格特征:孤僻多疑,淡漠,情绪急躁易怒。(二)背景资料 1、案例背景:任行政机关工作多年。退休两年,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子都在外地工作。起初儿子一年还会回来2到3次看望老人,后儿子因在外地娶妻生子,又因工作忙绿,导致儿子长年未能回家看望两位老人。2、个人现状: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儿子又不在身边,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

2、,闷闷不乐。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二、分析预估(一)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1、儿子在外工作,家庭只有自己与老伴两人,生活过于无趣,老伴参加社区老年舞蹈队,每天饭后就外出排练。造成其经常性独自一人在家。2、 心理方面的问题。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因当初的忙碌惯了、现突然闲下来,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又因为自己有各种老年病,缺少与外界沟通,内心充满挫败感,自我认同感低。需要帮助其恢复自信心。 3、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

3、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4、社会交往问题:性格极其孤僻,与亲戚关系疏远,几乎不同邻居交往。与外界交流也很少,信息闭塞,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较淡漠。3、 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拜访服务对象和其老伴,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开展个案工作。根据王某的需求,设计出的个案工作方案如下:(一)服务目标  1、与其谈话,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多听听他的个人想法。 2、帮助脱离老是独自在家,都与外界接触,增强生活信心。 3、搭建社区支持平台,让其积极融入老年社区活动。(二)服务策略 1、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服务。鼓励其说出他的困境与痛苦,通过放松技巧、心理疏导的训练

4、使她能够自我调节心情,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 2、挖掘其的潜在能力。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提升他的自我认同度,强化自尊、自我能力和价值。 3、与服务对象谈话,倾听他的心声,了解其退休前后的活动和交际、经济生活、人际关系,生活习惯,老年人对其生活的满意度等,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尽量了解老李个性。 4、与服务对象的老伴及儿子交谈,进行家庭治疗,重塑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5、开展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定期举办老年社区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平台。(三)服务模式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以“人在情景中”的观点认为个人和他所处

5、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应把服务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潜能。 工作模式的转变和孩子外出工作带来的生活无趣是王某造成精神状态恍惚的重要原因之一,儿子长年不能回家陪伴老人,导致其孤寂、无趣,不与他人交流,老年病愈发严重。因此引导服务对象“走出家,走进活动室”,正确处对待其态度、协助进行系统帮扶等,可以缓解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 2、家庭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心理治疗模式。治疗对象不只是服务对象本人,而是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协助家庭消除其胡思乱想的情况。四

6、、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在整个服务介入过程中,服务对象本人、家属、医生、民政干事、残协员、邻居等相关系统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整合社区内所有资源,提供帮助与支持。 邀请服务对象经常到老年娱乐活动、参加手工小组活动等社区群体性活动,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交往,减少他的孤独感,增强自信心。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王某运用减轻个体焦虑、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等心理技巧,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团体协作,有效开发潜能,在欢乐中重塑希望,积极生活。 开展社区教育,倡导动员社区居民关心、尊重、理解、帮助“空巢老人”,提升小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认识度,组织退休老人多聚会,多沟通,多交流平台。五、总结评估 (一)服务对象

7、对帮扶的满意度 通过个案工作,服务对象生活态度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社会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坚持“走出家。走进活动室”,情绪稳定,家庭状况也改善很多,已走出生活的困境,家庭和睦。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与周围邻居、居民增多了交流,提升了自信心和认同感。 六、专业反思 (一)对“空巢老人”家庭来说,避免孤寂是他们主要的问题和需求。本案的社会工作者曾有过多年的帮扶退休老人工作经验,参加过多起退休老人心理、情绪变化的疏导培训课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仍觉得专业知识的欠缺,还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多阅读“空巢老人”心理变化的相关案例。 (二)社区精神残疾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应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家属及整个家庭。多年的求医问诊使家属的精神、经济压力很大,社会工作者经常性探访、志愿服务及来自社区、社会的关爱等,对家属的情绪支持和树立生活信心很重要。 (三)做好社区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